为道日损——宗小白诗歌的一面
■方文竹
宗小白的诗让人想到她的名字:小白,小,白。取径小,出口却大。这一点很可贵,将她与众多写作者区别开来了。前者给人带来阅读愉悦,后者暗含文本价值,一种思想和心灵的力量。
宗小白写得轻巧、清淡,却切中现实,直抵内里,明瘦实腴。既明快简洁,又峰回路转。说她“轻巧”,是指经她轻松地一经点拨,事物的实质一下子袒露了出来。让人突然一悟。对!“悟”,对于诗歌来说乃为本色,乃为当行。
“悟”多为突然的一闪,心理内容的撩拨、激荡、穿刺,带有几分神秘成份,世界却豁然开朗、打通。但是意念的背后有理念支撑。前者是理念的未完成式边缘、偶发状态,多属于诗性的发生地段,后者则是概念逻辑、思维体式。
以上是读了宗小白诗歌的总体感觉。但是,仅凭这一点不能构成她的真正优势,因为在当今众多优秀诗人中都具有各自的看家本领,何况还有很多慧识者论及。进一步进行文本搜寻,我发现了宗小白诗歌的一个隐蔽的现象:“为道日损。”当然,这只是我观察宗小白诗歌的一个视角而已,它代表的只是宗小白的部分作品,一种解读方式。
“为道日损”明显是唱反调,来自老子的《道德经》,中国道家的精髓。它与“为学日益”相对,简单地说就是脱掉文明的外衣,清除体悟的遮蔽,回到源始和原初的状态。要强调的是,对于自然物象任何诗意都是人类主观强加上去的。
举出一些例子吧——
《听日本农学家讲课》,从存在者回到存在,从文明回到自然。《澄明的秋天》“让我开始学习∕赞美……”,“赞美”什么呢?显然是赞美自然物象。《婆婆纳》终归于花草。《植物的问题》就是“植物的问题”。《不用手机的人》吹竹箫,有对农业文明的赞美。《我输了》顺应物性。……
人们谈论得最多、宗小白最为有名的一首当是《野花》:
不知名的野花生长在道旁
风一吹
它就点点头
再一吹,它又点点头
它见的风
多了
没有哪阵风
吹倒过它
倒是那些风
吹着吹着
就不见了
这首诗不是这次读到的,以前读到时就感觉心里一惊,不是惊于它所隐含的社会内容和赋予的主观臆测,而就是花本身(“野花”之“野”更显本性)、风本身!由于文明的蒙蔽和日常的搅乱,人们对于源初的世界已经变得麻木了,我们必须找回、复原她!“风”与“花”的关系就是这样原原本本!
“为道日损”也是一种批判,属于“隐”中的“显”,说白了,“损”是对于“益”的批判,显然,她的矛头直指现代文明,现代文明的一些弊端在此就不必说,大家心里都有数。直白简单地说就是,讲过去好,就是暗示今天不好。
我认为,宗小白的此种写作路向比大家肯定的那一面更了不起,更值得严肃地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