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栏目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一期)
探索栏目隆重推出一诗三日评,每期为时三天,由本栏目三位编辑自选发探索版块的诗歌一首,附加点评。诚邀流派诗友互动参与评诗活动,以求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本期负责编辑:
大漠风沙王峰 刘苏慧 @前进
登泰山随感
文/九儿
泰山是躺着的,也是站着的
很多蚂蚁曾经将它踩在脚下
就以为征服了它
可绝壁上的字
也没认出几个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
可我登上泰山
发现天下不是变小了
而是变大了
我还发现,泰山的石头
与华山的石头没有多大区别
但古人将它们当作宣纸,留下墨宝
它们就变成了厚重的史书
而泰山,就成了天人合一的神山
论高险,泰山比不上华山
论秀美,泰山比不上衡山
却被冠以五岳之首
百姓膜拜皇帝
皇帝膜拜泰山
百姓岂能有眼不识泰山
2018-4-22
本主题由 雷鸣 于 2018-4-23 00:20 添加图章 推荐
刘苏慧读《登泰山随感》诗赏析:
有文献资料论证,古代的皇帝,所以要膜拜泰山,是远古时代,人类在大洪水灾难降临时候,得泰山之巅存命。(此说,也没有绝对史实来论证,因读泰山诗,而想到)
读此《登泰山随感》,诗歌为读者展现的是深邃的思考,每一个小节,都可以独立成诗,因为每一节都有自己的着力点,如第一节中,“蚂蚁”即可以是实指蚂蚁,但也可以指如蚁的人类。人类登临泰山者众,但,绝壁上的字,也没认出几个,这就有深刻启发意义,是针对上句“就以为“征服了它”的自以为是的讥讽。第二节,引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反其意而用,出人意料,推陈出新,也呈现了作者的心胸是坦诚真实的。第三节,既然登上泰山,自然会关注到泰山的石头,但是,作者通过泰山石和别的山石比较,给出一个新结论:泰山就是一部史书。而泰山,就成了天人合一的深山。通过这一节,自然转接到第四节,从人文意义上来阐述:泰山,为什么是五岳之首。收笔一句:百姓岂能右眼不识泰山。这是一句民间俗语,巧妙地用来收笔,有点亮全诗的效果。
通读全诗,文本的语言表达显得自然,简练,凝重,诗意化,节奏稳定。抒发了作为一个普通百姓,登临泰山的种种感想,或讽或颂,转换自如,值得品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