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紫山上神思
在荆紫山上神思,把一个宽二里丶长约八里的桃园描绘在一张画纸上,需要在山北侧半山腰处安置笔墨,选择早春二月,把最舍不得使用的颜料,画出桃花粉红的笑脸。
这样美不可言,仍然不满意。
我干脆在桃叶上叠一层薄翠,让矮小的草在桃园呆上一个春天,把所有的绿都占据,和桃红相对,也不逊色。
若果仍然不满意,我直接把九道长短不等的山岭,想象成九条蛟龙,伏山而卧,见水而戏,喂出最美的荆山红叶丶阆苑牡丹供九龙享受。
这样,还是处于饥饿状态,让它们一起啃二月的积雪。见证气宇轩昂的玉皇阁,由四面来风叙述最亮丽的景色。
黛眉山叙述
尘封的传说由商朝的黛眉开始,劝说汤王修德重兵,以千军万马打下江山,确立统一的版图。一个君王把一座山命名黛眉,当作对一个妃子感念的恩徳。
由黛眉山叙述的文物古迹,诠释着墨子的思想,可惜在墨子的故里无法提供出土的甲骨,
找不到哲学的碎片,只能从他的塑像想象他推开历史,进入光明与黑暗交替出生的世界,像沉默的砖头,负重着人类的命运,听到疾苦的声音。
在黛眉山,从神思里走出的马,绕着饮马湖走一圈,马眼扫瞄着万亩水纹与萋萋芳草。经一阵风掠过的湖面有荡漾的内容,清得可作镜子,百看不厌,保持着水面的平静与天堂的反光。
然后由思绪策骑的神马,从黛眉山自上而下,走过莽莽森林,跑进茫茫草原,啃食春天的嫩草,并引颈长嘶……
神奇的天书
龙潭峡谷经一把鬼斧劈削为一块块石英砂岩,再由大自然的巧手垒成红色的天书。
这部天书一册册丶一层层,有一座山那么高,不得不承认,叠得非常精致,制造的层次感超越了一般的想象。
有谁知道这部天书存在了多少万年?经历了怎样的岁月风化?形成“天井”的封面,仍然有着壮观的气派。
此刻,龙潭峡谷默默地负重着这部天书,浸在水中,不腐不烂,每一页都写着地质结构的内容,纵然裂开一道道缝,目的是通风透气,一点也不影响人们阅读的兴趣。
无论雷劈电闪,风吹雨打,天书依然如故,有着岩画一样的美观。
每一页的词语横列竖排,像皮连着肉,血通着脉,贴得特别的亲近。
阳光很慷慨,把一部天书的壮美毫无保留地暴露在视野中,任由每个人亲眼观赏。
我孤身一人来到龙潭峡谷,发现天书提供的自然法则,等着人类深刻解读。
201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