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施施然也“打假”, (2016-06-23 12:18:23)
文/ 郑正西
我在【诗坛鬼话7】专门写了假货施施然的年龄造假、相片造假、采访造假、诗歌造假。很快,她来“打假”----她对我文章中所列的诸多事实无法反驳(实际是无可奈何地默认了),唯独说我写的一条是假的----我写她向《西北军事文学》投稿冒充80后。她说,她没有冒充,是杂志编辑写错了,而且出示了杂志当事编辑的所谓“声明”。现在我来回答这件事:
我写施施然冒充80后不是无中生有,是《西北军事文学》当年公示目录预告上白纸黑字写的:(图略)
这个目录发在编辑的博客上,后被多人转载。然后,在两处转载中,已有读者看出了问题,并留言骂了施施然冒充80后。《西北军事文学》当事编辑知道后,在读者留言后作了回复,承认写错了,并撤下了目录预告。事情的基本过程就是这样。我承认,《西北军事文学》出版时改了,没有写施施然是80后,但我也有理由质疑,刊物后来改了不等于施施然投稿时没有冒充。主要理由是:
1、《西北军事文学》当事编辑声明说这是“笔误”。是的,哪个编辑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笔误。但是笔误要有可能性。70后与80后,“7”和“8”这两个字有似乎之处吗?如果说把“6”看成了“8”还是有可能的。
2、刊物预告目录,一般说,预告之前,事先都通知了入选作者,入选作者应该最关心和最先看到预告目录。可是,《西北军事文学》在博客上发了预告目录后,施施然没看到,别人转载后,施施然也没看到。你说这可能吗?尤其是对一个把发表和出名想得发疯的施施然,更不可能。我是说,既然施施然看到了预告目录把自己误写成80后了,你若真的未冒充,应该立即主动在网上留言纠正,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编辑。她没有。是读者开骂之后,刊物方才改过来。你想想,事情已经败露了,刊物还不改,敢吗?
再看,施施然在《诗选刊》上发稿,她就明明白白造假她的出生年月是1973年2月(她应是1971年1月):(图略)
假货施施然也“打假”,有意思!
如果《诗选刊》事先发目录预告,被读者发现了造假,同样可以说成是编辑“笔误”。
我想问的是,强奸和强奸未遂是两码事吗?
3、从《西北军事文学》预告目录看出,那么多入选作者都没有“笔误”,唯独把一个造假惯犯“笔误”了,是按施施然的理想“误”嫩了,不是“误”老了,这天底下的事也太鬼了吧。
我的【诗坛鬼话7】本来只写了施施然年龄造假、相片造假、采访造假、诗歌造假。这里还要补充她第五个造假---工作造假。
施施然一直是无业者,她去河北医科大学下属的一家公司去打工,卖药。卖药就卖药,有什么要紧呢,可是她偏要对人说,她在河北医科大“人事处”工作,而是任什么“科长”。意思她是“公务员”。因为不好好打工,被开除过,她又找人去说情,又去打工。
她还有一个造假的是,简历上到处写有“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明明是私人交钱去进修(进修是不用考试的,谁交钱都可以进修),任何学校都不会给进修生颁发“毕业证”。施施然,你在网上向大家出示一下你的“广州美院”毕业证看看。如果有,那是打写在电线杆上的办假证的电话,办的。施施然用造假手段在诗坛鬼混,真是浪费更年期啊,靠李少君行吗?我看他也是兔子尾巴罢了。施施然,凭你这造假天赋,你创办一家办假证集团有限股份公司,比诗歌来得快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