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图为:柳忠秧(中)着汉服主持祭孔活动
记者郑志方
说起诗人,总让人心生浪漫之意,会想起李白的对酒当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可在当下,当浪漫褪去迷人的外衣,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汹涌冲击下,诗人时常遭遇“生存,还是写诗?”的抉择。不过,被称为“楚狂人”的著名诗人柳忠秧却是一个例外,他仅仅凭着自己的一手好诗,就可以纵横广东、湖北、湖南等地,且收入不菲,年入近百万元。
楚狂人两“歌”唱响诗坛
柳忠秧原名柳大树,原籍我省新洲人,记者接过他的名片时,上印诸多职务,如中华经济发展交流学会高级文化顾问、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副院长等等,不过柳忠秧笑称,虽有这些职务,但都是不拿工资的,靠写诗赚钱才是他的主业。
柳忠秧在文坛素有“楚狂人”的称号,一是因为他作诗神思飞动,并包万千气象;二是因为他为人豁达豪爽,广交文人墨客。柳忠秧对这个称号欣然接受,但是他亦在心里把握好一个度:“‘狂人’也是有所敬畏的,我对真正的文学大家、文化大师是充满敬意的。”
2010年10月28日,诗人柳忠秧为世博创作的长篇岭南文化史诗《岭南歌》在上海世博广东馆首发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首长篇史诗为辞赋体,内容涵盖风土人情、志士英雄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再现了广东和岭南文化千年传承的历史。随着2011年4月初世博会广东馆永久落户广东科学中心,《岭南歌》的原始手稿也随之“栖息”在广东省科学中心的世博广东馆,而柳忠秧也在文坛、诗坛引起轰动,此后他长达440行、3080字的歌行体楚文化史诗《楚歌》也问世并再次引爆文坛,走红网络,诸多名家纷纷为这两首诗书写诗评。
要为“诗不值钱”正名
记者曾多次采访柳忠秧,每次见到他时,他都要吟诗一首,不过吟诗之前,必须要饮酒。“喝了酒,气才顺”,他笑着说,而他5岁的女儿则略带不满地说:“爸爸每次喝酒吟诗,都要敲破几个盘子,真讨厌!”
柳忠秧40岁以前,还是一个商人,文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2008年,他去了一趟岳阳楼,当时喝得酩酊大醉,猛然抬头望见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霎时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人在清醒时难以体会到的情感涌动。他突然觉得:“文章千古事,商人不应是我最终的角色!”于是,他解散了自己的公司,只和朋友合伙做一些生意,能够养家糊口就满足了,这样他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恐怕正是这点“狂气”,让他的诗歌有了气势、豪迈,而他的狂放却狂得果敢,狂得令人钦佩。
继《岭南歌》、《楚歌》之后,柳忠秧又为黄鹤楼写下了《天下江山黄鹤楼》,获得认可,黄鹤楼管委会专门为他召开了诗歌研讨会,岳阳楼景区和东湖风景区也纷纷向他发出了邀请,如今《天下洞庭天下楼》已经面世,他还受邀成为名胜区岳阳楼的文学顾问。“我已三次住进东湖,为写东湖而作准备。”柳忠秧说,如今他正在创作“东湖诗篇”。
谈及写诗的收入,柳忠秧说,当今社会,写书、唱歌一旦走红,就很赚钱,诗人的生活相对艰难,因为诗不值钱,“但我要为诗正名!”柳忠秧坦言,他的诗虽写得不多,但凭写诗和从事文学顾问,年入近百万元。“每写一首诗,一定要体现诗的社会、文化价值,同时也要体现经济价值。”柳忠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