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南方日报:宋尾:我就在“底层”之间 我就是我的现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南方日报:宋尾:我就在“底层”之间 我就是我的现实

南方日报记者 范 琛
月度作家:宋尾
宋尾的诗歌往往有一种隐秘、空幻、琐碎的特质,却又能在冷静的叙述中达成一种深刻的真实,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尽力试图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连接现实与虚构的东西:另外一个隐藏在我身体的我,隐藏在日常里的魔幻性,梦,以及任何一种平凡事物中极易被忽略的那些部分。”作为一个敏感的记录者,宋尾显然有着一双比常人更加明晰透彻的眼睛,或者说是心,他是在用心和思想进行观察的,因此他诗歌中所出现的人和事物既是真实的可见之物,也来自于他的创造性发现。当他将这些物象以奇异的形态组合在一节诗句当中,便最大限度地呈现了这个世界中的基本现实和处境。
推荐理由
在湖北天门小镇生活了整整29年的宋尾,做过临时工、贩过书,还给茶楼看过两年门,无所事事、穷困潦倒,他坦言“是诗歌救了我”。对他而言,人生“上半场”近乎噩梦,但现在的他却又频繁在梦中造访往昔人事。
到了城市,他做记者、当编辑、写诗歌,每天往返近3小时坐公交,关注的更多的是城市不被关注的凡人小事,如同他的诗歌,看似不经意间的流水式的叙述,但弥漫着对生活最真实的体悟和观察。
在他的诗集《给过去的信》中,他站在“底层”之间,城市里的乞讨者,失恋人,流浪歌手都是他描写的对象,努力在最日常的事情上找到存于其间的魔幻性。他就是他的现实,而他一直在努力的仅仅是,把自己跟其他人区分开来。但当我们读宋尾的诗歌时,却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产生这样那样的感动。
此次,宋尾获得“中国文学现场·新青年文学奖”的“月度作家”奖项。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对宋尾进行了专访。
不去“习惯”各种悲情 诗歌适合在任何时候创作
南方日报:你在微博中注明你的职业是报社编辑,这让你与其他写作者相比显得有些不一样,你是如何兼顾报纸编辑和文学写作的?
宋尾:做编辑之前,我先做了近7年的文化记者,主要从事偏深度的稿件采写,而编辑这种工作需要装卸、组织、取舍等技术运用,更需要耐性、谨慎、包容和理性,它对个人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想象力和“思想自由”等等来说,肯定是有损害的;但同时,也有一些好处,比如对文字的简洁度,避免硬伤的要求会更高。
做记者时,我没法写大篇幅的东西,因为记者没有“自己的时间”,即使有休假,也是一个可怜的提线木偶,你不知下一个任务发生在何时,心里也充满了选题的焦虑,所以我只能写诗,因为诗歌适宜在任何时候创作。3年前我做编辑,编辑最大的好处是生活有规律,我终于拥有了业余时间——开始有条件写小说。
南方日报:平时在这两种身份中转换是否会存在矛盾?时间、心理上会不会调整不过来?
宋尾:总体来说,媒体这种工作,多少都要以抹杀写作中的感性为前提的,同时,却不断增量你在写作中的理性、思辨色彩。此外,媒体的职业性要求你对这个眼前的世界、具体到每一天的许多事件都要关注,这是让人厌倦的职业强迫症,但也可以为一个写作者添加素材,附加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文学不需要时效性,不需选题及策划,文学关照的不是诡异耸动的故事,而是心灵世界、人性深幽和对世界的理解。在媒体工作,必然要接触更多时代的真相,对一个职业人而言,必须有足够的承受力,当然,同时不去“习惯”各种悲情。
诗歌就是朋友 不会刻意去找她
南方日报:你曾经提到,“因为许多原因,这几年我离诗现场比较远”,你从事诗歌创作多久了?诗歌对于你而言,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宋尾:所谓诗现场,就是圈子,还有人际关系、发表平台、欲望等等的组合。我高中开始学写现代诗,1997年发表第一组诗,2001年开始较为正式的写作。跟许多人一样,我曾有过狂热的写作期,在那种阶段这是必要的。但目前,诗歌对我来说,就像是朋友,几天不见,我会想她,但不会刻意去找她。我也不认为,拔高诗歌的功用有多大意义,她就是我的一种习惯,一种祛不掉的瘾,跟你喜欢打麻将、织毛衣抑或钓鱼没多少区别。她是“家人”,我们生活在一起。
南方日报:你是从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开始小说创作的?
宋尾:2007年我辞职,一边自由撰稿,一边写小说。我对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充满好奇和疑问,同时也观察着都市里其他各种个体,寻找着相似的心理语言。我看了许多期刊上的小说,觉得真正关注城市人群的作家并不多,尤其是城市个体的人在心理上遭受的创痛或正在发生的心理困境,是被忽略的。我从自己身上出发,开始学习写一些故事。但我不想用常见的譬如“现实主义”小说模式去进行框构,我也没有那种经验。所以我的小说写作并不成功。很多朋友批评我写的东西总是主题先行。对小说,我总是很焦虑。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到“期刊小说”的模式,我想摆脱,但很难。
我就在“底层”之间 我就是我的现实
南方日报:你的诗非常注重营造现实、日常的语境,可以看出,你的诗歌中再现与描述现实是格外重要的,这主要是源于你当下的生存经验吗?但很明显又不仅限于经验,而是带有强烈的现代感性?
宋尾:在写作中我不愿触碰大的或玄虚的东西,我写下的几乎都是自己的生存经验,我就是我“现实”的一部分。前几年流行“底层”这个概念,我就在这种“底层”之间,每天坐公交,往返近三小时上下班。我接触到的大部分是这城市的不被关注的,或可以忽略的、边缘性的凡人小事。我的诗有时像日记,记录自己,也记录感受,当然还有城市里更多的边缘者,乞讨者,失恋者,售票员,流浪歌手,以及更多。然而流水账不能成为诗,我处理的办法是,在最日常的事情上找到存于其间的魔幻性。你所指的“现代性”,大概来自于此。
南方日报:这几年,你多是在怎样的状态创作?
宋尾:我在任何条件和时间下写诗。中午,我在办公桌上写下它们,坐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我也常常写诗。
有一段时间临睡前,我总是失眠,于是我在那时写诗。那是6年前形成的习惯,只负责写而并不记录下来,它们发表在浩渺的脑子里,就像一个人用露水在玻璃上写作,但这并非完全无用的。很多时候,我们没法简单判定一件事,它们可能以另一种隐秘的姿态存在,就在你的脑子里,只是你不容易、或者不会去找罢了。
人生“上半场”几乎是噩梦
但最怀念的也是它
南方日报:你祖籍湖北,在那里待了多长时间,家乡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宋尾:我在老家湖北天门待到29岁才出门远行,我把自己的人生形容为上下半场。在这个小城我完成了自己很蹩脚的上半场,高中毕业后我没再上学,在工厂做过短暂的临时工、租书贩书,是最早一批录像出租店的老板。我曾经把房子抵押了5万块钱在汉正街混过几天,还给经营麻将的茶楼看过两年门,当然更多时候是待业青年常见的状态,无所事事,四处鬼混,穷困不堪。
南方日报:那后来是什么促使你改变了这种状态?你又是如何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的?
宋尾:是诗歌挽救了我。我想象不出,如果我不是因为在网络发诗而被人关心,帮助,我现在是什么?可能是人,但更应是鬼。在小地方,人的沉沦很容易。因为“小”意味着“透明”,那是一个坚固的人情社会。离得远,会帮助我更客观地审视以前的生活。那二十几年近乎噩梦,但我最怀念的也是它,频繁在梦中造访往昔人事。
南方日报:你到重庆已经多长时间了?刚刚开始到达这个城市的时候有不适应的地方吗?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何?
宋尾:重庆是我人生的下半场,来这里9年了,当时一位诗友创立了一份周刊,我受召唤而来。对一个虚岁30来自小城的人来说,这里太大了,天也太阴了,居然可以连续几十天不出太阳,眼前是雾霭,办公室也有雾色。刚来连住宿的地方也没有,借住在朋友的朋友家,第二日就上班,回家找不到路,我口音重,自卑,不问路,足足找了一个通宵。第三天我就开始采访——妇产科的男护士。那时,我不知道新闻中5个W、也不知道消息和通讯有何区别,该怎么做,一切都不知道。我的口音也给我许多麻烦,譬如我永远说不准“二”这个字音。一次,电话采访某位作协主席,开初很热情,但一嗅到我要做的是稍带“负面”的新闻,他立马变调,“对不起,你说什么?我听不懂。”幸好,我现在也能憋几句普通话了。
幽暗
的诗歌


网络回响:
@董外平:#中国文学现场# 崔立民的《寻人记》寻找的是道德。利益之所在,道德之所无。道德感在我们的社会变得如此无足轻重,不道德在某些领域甚至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一种必须习惯的生存法则。道德感的遗失意味着人将回到动物本身,道德并非抽象之物,就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道德来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气之举,来自悲悯天下苍生的恻隐之心。
@魏筱潇:#中国文学现场# 在《方向感》里,赵瑜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写最丰富的风景”。一面用“似睡的洗头冥想”在“现实的瞬间”中承载“描绘人生美景”的职能,一面又用“瞬间清醒”把黎静的“人生冥想”装进小说框架,刻意置换“醒”与“睡”之间普遍感觉,让现实时间和叙述时间的错位差距形成了小说的冲击力——评《山花》十月下《方向感》。
——评宋尾的诗
张 闳
http://t.163.com/zhanghongpp
我要给一位陌生的诗人写一份评论,就像上次给小说《摸黑记》写评论一样。我的评论写作也处于“摸黑”状态,对于评论对象一无所知。从作者的“创作谈”《我就是我的现实》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现在我写诗,更像是给一个未见面的老朋友写信。”他是说给我听的吗?我们未见过面,但我不能肯定我们是否是“老朋友”。况且,在这个时代,做“老朋友”并不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这无关紧要。在我看来,宋尾的诗正适合以这种“摸黑”的方式来评论。
宋尾的诗并不是那种光芒四射的篇章,没有严重的事件和深刻的主题,也没有响亮的语词和铿锵的节律,相反,它出自一种如作者本人所说的“散淡的氛围”。在这种散淡的氛围里,诗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得十分特殊。
他从一部纪录片里回来
跟四周的黑暗
溶化在一起
房间伸展出
鲜为人知的四蹄
走在一望无际的荒原
……
他看到
自己呆在房里
迎接并亲吻它们
如同隐匿在黑暗的一家人
(《做爱后动物开始感伤》)
纪录片的影像空间里光芒闪烁,并承诺着世界的真实性,反而使现实的四周陷于黑暗。从光影的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中,就像是长时间身处白昼的人,突然走进暗室,自己仿佛溶化在黑暗当中,日常生活世界像淹没在浓雾中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才可以看清周边的事物。人物和事件慢慢地显露出其轮廓,这种轮廓不会是阔大的景象,它只是平常事物的含糊其辞的线条。只有能够习惯暗夜的人,才可以看到这幽昧中的世界。诗人似乎在这昏暗中,习得了一种特别的视力。他的一首诗就叫做《我能看见细小的东西》。
确实是细小的东西。毫无疑问,表达细小事物以及相关的瞬间情感,这不是诗歌的唯一使命,但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诗人本人在“创作谈”中写道:“我尽力并试图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连接现实与虚构的东西:另一个躲藏在我身体的我,隐藏在日常里的魔幻性,梦,以及任何一种平凡事物中极易被忽略的那些部分。”要表达“极易被忽略的”生活内容,需要诗人处于一个与生活世界相关的特殊位置上——既不是完全“介入性”的,也不是彻底私人化的。宋尾的诗并不关注辽阔的生活世界,但也不是完全诉诸个人内心世界的。宋尾的视点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停留在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交界的边沿,也就是他本人所说的“在现实与虚构交接之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过于耀眼的言辞和过于泛滥的情感,反而淹没那些微妙的经验。
关注平常事物而不陷于琐碎和平庸,以口语表达日常化的生活经验而不流于无聊和啰嗦,这是当下汉语诗歌写作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宋尾的诗语言并不热烈。看似平常的语句,在一个瞬间,语词在不经意中被轻轻擦亮。好像阿拉伯童话中所描述的那样,只要在锡灯的表面轻轻一擦,灯就亮了。宋尾的诗试图让日常事物和日常语言发出光芒,但仅限于一种照亮事物表面的幽隐光芒,它不是光芒四射的灯塔,而是一种在昏暗中微弱摇曳的烛光。这需要耐心和敏锐。语言的幽暗之光照亮了一个人周边事物,它在事物的外表闪亮,却足以让人们看见它的整个轮廓。很显然,对于一个诗人的世界来说,这就足够了。只要能够照亮一个人,也就等于是照亮了这个世界。而这一点,也可以看作是基于语言本身的局限性的理解。
躯体是黑暗
话语也有阴影
……
黑暗也是
它的深邃没人称赞
我们习惯了从不去问
黑暗是从哪里来
(《每一种黑暗》)
宋尾迷恋于面对世界的昏昧性去凝视和冥想,他说出自己所看到的那些平常而又细微之处的奇幻性。他的诗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写给他人看的。也正因为如此,与当下那些急于得到同行和外界承认的诗人们有所不同,诗人本人借用克尔凯郭尔的话说,是“无需得到他人的理解”。宋尾的诗更多地是面向他所看到的那个平常而又奇幻的世界之幽深处,并徘徊其间。在另一处,诗人写道:
与上次不同的是,并非直接进入他的黑暗;
而是一点点,缓慢地吃下我
在光明与陡逝之间徘徊
……
(《在张金》)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冯磊(诗人、专栏作家、文化批评家):
■专家评论:
宋尾的诗,口语化比较浓重。他的诗歌,看似流水式的叙述。但,其中暗含了很多深意在里面。就选材而言,几乎都是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几乎找不到多少历史性的宏大叙事。按照我的经验,写这种东西,其实比所谓“史诗写作”难度要大得多。而且,成功的几率也要小得多。这类写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曾经有人成批实验过,比较成功的……宋尾也是一个了。
读宋尾的诗歌,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产生这样那样的感动。有时候是一个词,有时候是一个意向。他看似漫不经心的絮絮叨叨里,弥漫着对生活最真实的体悟和观察。尤其是,对小人物(后来叫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忧心。
刘洁岷(诗人、民刊《新汉诗》主办人)
浏览一遍宋尾的近作,我有两个基本的观感:一是他的写作仍在他基本的几个向度里行进,这是一个诗人成熟的标志——已经越过了诗歌观念摇摆不定的时期,有了定力,对技艺(技巧)的宏观样貌已经了然于胸,“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倾心“的同时,关注更多的是具体写作中“问题”的解决:把握一种结构、安排妥帖一个句子乃至一个词。二是他的作品相对于同时代流行的几种模式已经达到卓尔不群,将好几种被一些流行诗人各顾各沾沾自喜的“本事”融会贯通起来,成就了一种具有新的杰出品质的诗歌——既不是日记、流水账,又不是梦话、酒后的胡言乱语,而是凸显了诗之为诗的独特性、优越性的佳构。
策划:张柠 陈志 欧亚
蒲荔子 田志凌
编辑统筹:李贺 戴学东
版式统筹:夏彩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7:12 | 只看该作者
界限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2-9 07:49 | 只看该作者
通读了。所举例之诗还是不错,一孔而知全豹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09: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