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产伪文学泛滥是饮鸩止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2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产伪文学泛滥是饮鸩止渴 加深精神饥饿

朱大可


一项对手机阅读现状的局部调查表明,类型文学是中国普罗大众的重要精神快餐。其中言情小说的手机读者为293万,穿越幻想小说访问用户为336万,玄幻奇幻小说的读者为68万,现代都市小说为56万。被调查人群主要是来自珠三角地区的打工者、遍及全国的销售员和17岁以下的中学生。上述数据来自众多电信公司中的一家,它只能表达部分手机用户的需求,却反映了文学的现实出路,那就是用低俗而充满快感的文字,来满足低文化层次大众的精神饥渴。

在这场阅读盛宴的背后,是200万名签约写手。这个惊人的数字,几乎跟中国职业军人的总数相当,而其中真正具备类型文学写作能力的,则寥寥无几;真正能赚到号称“年收入150万元”的,更是屈指可数。正是这种大肆张扬的暴富神话,鼓舞着年轻写手前赴后继,犹如飞蛾扑火。

大多数人注定要成为这个“新兴文化产业”的牺牲品。少数成功的写手,学会制造悬念和噱头的技术,以每天3万字的速度生产文字,有的小说篇幅甚至多达1000万字,不断刷新文献史的纪录,令平面出版商目瞪口呆。但是,不用细读每一部小说,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文字垃圾。中国正成为高速生产文字垃圾的超级工厂。

这种高产伪文学的大肆泛滥,会诱发人们对文学繁荣的天真幻想,但它终究会制造更深的幻灭感。因为世人所面对的,并非真正的文学,而是打着文学招牌的“类文学读物”,其功能就是在文学牛奶短缺的情况下,以低度或零度营养的“代乳品”方式,填补人们的精神饥饿。但此举无疑是饮鸩止渴,它只能制造更为严重的精神饥饿。

伪文学的大规模泛滥,遮蔽了文学本体的变化图景。上世纪80年代老诗人弃诗从商,其中一些人变身为成功的富人,而在钱囊饱满之后,他们往往调转头来大啖“回头草”,不仅自己重操写诗旧业,而且还热衷于投资诗歌,为诗人聚会和研讨提供资金。中国诗坛有着奇怪的自我游戏规则。这种“前诗人效应”,制造出一种罕见的文学奇观。诗人们在各地结群行走,总有人为机票、住宿和吃喝埋单。各种诗社、诗会、研讨会、诗刊和诗集(卖书号或自行印刷的)风起云涌。这种资金向诗歌界的单向注入,重燃了诗坛回温的激情。

诗歌走向有限复苏的场景,俨然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诗坛的再现。尽管诗歌整体水准尚待大幅提升,优秀诗人亦屈指可数,但诗歌复苏的语境已经初步具备。这是我看好诗歌前景的一个重要理由。诗歌是文学复苏的逻辑前提。没有诗歌的先锋话语原创,以及诗歌对于互联网劣质话语的坚定抵抗,汉语文学的复苏将毫无希望。

这些年来文学界发生的最大变化,并非来自诗歌,而是来自一群写作小说的太太。她们导致了“太太文学”的兴起。那些大型企业高管、名教授和名律师的夫人、昔日的小资文青、前中文系优等生,在赋闲于家、养儿育女的同时,开始重拾文学旧梦,成为主宰新文坛的主导性群体。这情形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尤其显著。她们的作品不断受到评论界的赞誉,甚或成为各种文学奖项的捕猎对象。与此相反,男性作家显示出日益严重的颓势。自从莫言、余华、格非等人步入衰退期后,男人在中国文学的地位已一落千丈。取而代之的,正是此类“太太作家”及其“太太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它验证了“有钱和闲暇才有文学”的传统说法。她们正在成为沿海各地作家协会的中间力量,并在各种文学会议上扮演重要角色。回顾中国和世界文坛的历史,此前从未有过如此古怪的事变。在性别战争的文学侧翼,“太太作家”已大获全胜。

“太太文学”在某些方面改造了安妮宝贝式的“小资文学”,从而转向一种更加清新、专业和趣味多样的形态,为衰败的中国文学注入活力。“太太文学”的根本局限,则在于热衷于居家生活和休闲旅行的女性,难以指涉更为广阔深刻的社会题材。“太太文学”可以成为一个重要分支,但肯定不是中国文学的主干。在文化变革真正到来之前,没有人能设定文学繁荣的时间表。

(财新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2-9 23:2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正成为高速生产文字垃圾的超级工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2-10 11:33 | 只看该作者
可叹,可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2-10 15:35 | 只看该作者
指涉更为广阔深刻的社会题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3 17:4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