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儒道审美中看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牛冲 于 2013-5-27 19:12 编辑

                           从儒道审美中看诗

                                    ◎牛冲

   什么是诗?廖塞说:“它从上帝那里走来,世人看见,却不说出。”美国批评家佩里说:诗是戴着脚镣的舞蹈。”前者道出了诗的神秘性,后者道出了诗的美感性,似乎是一种痛感的美丽,类似于康德的崇高。

   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的系统性的美学专著,但是中国审美大都寓于只言片语之中,中国的审美是经验性的,而西方的审美是理性的和逻辑性的。中国有大量的画论,乐论,书论,提出了大量的对于作品鉴赏的方法和理论,但是很少有纯粹的谈及美的概念。

   孔子最早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同时也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认为诗歌是人最感性的表达,其直接表承目之所见,食之所味,耳之所闻,它激起的是人最直接的感情。礼是儒家制定的规范人的行为的典章,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也就是过于理性,人应该服从社会伦理,也就是礼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但是孔子考虑到礼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于是便将乐看成连接诗和礼的桥梁,意图将感性融入理性,最终综合起来形成“和”的境界——乐。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修“仁”的体系,他主张对于音乐应该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是应该达到一种中庸境界,才能尽善尽美,任何一种走向极端的做法都会使其丧失了尽善尽美的机会。归根结底这种体系是为社会教化而服务,也就是为“礼”而服务。但这同样能够给予我们启发,对于诗歌,在保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外,其自身的美感的体现是否能在极端中表现出来?

    任何艺术作品归结到根上就是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孔子所提出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君子之风仍然适合诗歌创作。质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对于诗歌来说,这个"质"便是心,心之所往,情之所向,而后才是“文”,文是形式,形式所创造出的美感固然重要,但是“质”往往比形式更为重要,假若一首诗歌丧失了心灵之美,怎么可能焕发出光彩,就如苏格拉底所说:“只有真正的悲伤才能引起别人悲伤,只有真正的快乐才能引起别人的快乐。”

诗歌的审美其实和其他艺术是相通的,也即是历经三个阶段,一是感性的美,从其外形看到,悦耳悦目,二是知性的美,用理性的角度感受,悦心悦情,三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悦心悦脑悦神,此之为妙悟,和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三个阶段大抵相当,从这点来看,好的诗歌应该是使人达到“乐”的感受,也就是能够直抵心灵的深处,让人幡然顿悟。在西方美学中,有人认为美在形式,有人认为美在内容,围绕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论,这个问题也就是歌德在《关于艺术的格言和感想》中谈到诗人究竟是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特殊中显一般的问题,由于歌德一直注重实践的观点,和席勒出现明显分歧,他表示我们应该从显示特征的开始,以便达到美,也就是在特殊中显一般。


     我只是想说诗人借助一个典型事例,也就是歌德口中所说的在特殊中显一般,首先诗人的心要是真诚的,想表露或者讽刺现实的社会,那么文本成了所探讨的问题,文本的“质”也便是“心”便是主动的,也是介入的,心之所向,情便随之而往,接下来便是形式的问题,在批判者眼里形式也是十分重要,因为好的叙述形式能够将这种批判力度表现出来,孔子在提出“文质彬彬”时,并没有强调“文”和“质”哪个更重要,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文是为质所服务的。我感觉不是我们写不出好的诗歌,而是我们如何把握一种从特殊中显一般的力量,这才是重点。诗人将在特殊中显现出了一种一般化的普遍意义,并将其上升为社会意义,我们在体会诗歌时,不免要进行联想,也就是经历审美的的三个阶段,最终达到顿悟直抵心灵,也就是品尝孔子所说的“乐”的感受,因为诗歌内容牵涉到“诗”“礼”两个方面了,也就是感性和理性同时参与了审美。

     对于道家来说,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也就是天地之道。他认为美在自然,也就是自然而然,其中一个要素就是真,曰:“真者,精诚之致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其在审美过程中有两条理论广为所知,就是心斋和坐忘,也就是排除一切杂念,虚空一切,和老子的涤除玄鉴类似,就是要超越一切功利,和康德的审美观念也是一样的,康德认为美感起于对形式的观照而不起于欲念的满足。席勒认为讽刺的诗均是诗人凭理想对现实的批判,分惩罚的诗和嘲笑的诗。但是我认为好的诗歌并没有凭借理想对现实的批判,而是在凭借现实对现实的批判,其中蕴含着惩罚和嘲笑而不是其中的一种,一是嘲笑整个现实的荒谬,二是通过诗的力量惩罚发生荒谬事情的社会。

   在写诗时候不去刻意的考虑功利的事情,只是恰如其分的将所见到的东西通过一种特殊的写作表示出来。道家讲究是“文以载道”,这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审美系统,包括书画,书法等。这个“道”是道家最核心的词汇,它可有可无,说它有是针对于它包含一切,说它无是因为宇宙来源于无,这个有无说又衍生出中国的虚实相生说。在诗人写作的时候,它本就没有功利可说,写出后,诗中的事实又都来源于现实,只是把典型事件给具象化了,通过形式将内容显现出来了,这个内容便是社会不良现象的核心的东西,一种人性的不良被表现出来了,又由于“道”无所不包,所以它显然又是将“道”的某种反面给表现出来了。所以我说从道家来看,好的诗歌是有真心,又是非功利的,它表现社会,同时又表现自身,这是境界,当然批判性诗歌的境界是达不到中国传统美学所达到的境界,对于道家来说境界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庄周化蝶的境界了。

    从儒家审美来看诗便是文质并重,从道家的审美来看诗便是心灵澄清,超乎物外,直取诗歌的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18:1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