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瞻望,探寻诗歌国度的蓝——石阡90后诗人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1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瞻望,探寻诗歌国度的蓝
                ——石阡90后诗人笔记
在编辑诗歌民刊《佛顶山》创刊号的时候,除了邀请《民族文学》编辑石彦伟老师为创刊号特条栏目佛顶山诗群写评论外,我自己也准备了一篇不少的创刊词。但终究觉得不够成熟,时机也未到,于是狠心舍去。因为我希望这个刊物的创刊精神、办刊理念是留在石阡这群年轻人的心中的,所以最终我没有编上一句创刊词。虽然我不确定这本刊物会在石阡本土上有多大的传阅价值和传阅空间,至少有这么一帮爱好诗歌,爱好文学的年轻人已经开始聚集。
事实上这一两年来,陈学林、吴勇(树弦,废弦),李超、梁沙他们的努力有目共睹,成绩斐然。迄今为止他们已在知名刊物《民族文学》《诗选刊》《山花》《散文诗》《中国诗人》《散文诗世界》《贵州作家》《乌江》《文学与人生》《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都市报》《当代教育》等多家杂志报刊及多家民刊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其中陈学林发在其编辑的《溪源》文学社社刊《在路上》的作品《我热爱那些深秋的风景》入选了由中国著名作家王蒙主编,著名诗评家、《作家》杂志社主编宗仁发选编的年度权威选本《2012中国最佳诗歌》,树弦的作品入选了《2012南昌诗歌精选》,李超的作品入选了由《诗选刊》编选的90后诗人专号,梁沙的作品获得了第三届《当代教育》贵州省中学(中专)生作文竞赛二等奖,贵州地域《贵州民族报》《铜仁日报》等曾对他们作了专版刊登。
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从最初习诗到现在,也许我还不能说他们从艺术的角度延伸,表达了这个属于他们的青春。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语言中读到他们对生活,成长中的感悟和体会。
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的青春都展现着她(她)们独有的魅力。正如著名诗人杨克在90后诗歌大扫描《漫步在诗歌精灵的国度——简述“90后”的诗》所说:“诗是最感性的抒发,是最美丽的语言艺术,诗来于生活而源于内心。诗不是思考的深度,不是分析的深度;而是感受的深度。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因为他们尚未完全受到理性教育的辖制。”(杨克:90后诗歌大扫描《漫步在诗歌精灵的国度——简述“90后”的诗》)。尽管他们四位90后是在90后主流诗歌之外的诗歌爱好者,他们同样回旋在诗的感性之内。他们的文字和语言在感受的深浅中不同程度的游曳,我想这是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本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因缘。
在对诗歌的认识上,他们还处在诗歌的初识边沿,尽管他们对诗歌的表达有着天赐的灵性。然事实总是这样,即使我们有天赋也需要经历对其本身的深入了解和知悉才能为帷为幄。只有了解我们所感受的真实性后,才能捕捉、一针见血的表达出我们的所知所感,否则即是无病呻吟。
就我对于他们的接触和了解,我觉得他们目前还不清楚诗歌能带给我们什么?明白自己写的什么很重要,关于这方面我曾在他们编辑的社团刊物《在路上》的评论中作过一些简单分析和讨论,这一两年我也是对于诗歌不冷不热,在这里我也不在多作讨论。他们的作品正如《民族文学》编辑石彦伟老师在《当诗歌与佛顶山相遇》中所说的,“他们更愿意坚持诗歌固有的文脉传统,将质朴、真切、动人作为表达的本能动力,将土地、庄稼、家族、小城、民间作为描述对象,甚至很少抒写青春的命运以及没有来由的寂寞和忧伤。”(石彦伟《当诗歌与佛顶山相遇》发于《佛顶山》创刊号,以及《石阡文艺》)。
比如李超的《乌鸦》:“我从路旁经过,看到/它的翅膀将胭脂打翻/洒落一地的腥红”,不直白的语言,通过意象深刻的点出了这只“乌鸦”的存在。对于他的《又见龙灯》也许我的感触会比较深一些,整首诗在“浓”和“淡”中散开又收缩。在石阡,现在大多数玩的是毛龙,但在少数地区,比如我们的坪地场还是一种传统的龙灯。去年回家见过一次几年没见的龙灯,也去看了下,却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闹热,除了当事主人家,突然觉得有些乏味,而且一些年轻力壮的青年多数在外打工未回老家。看到他的这首作品,于是想到了小时玩龙灯时老老少少一起跳灯舞,说“灯宝”(音译,即一些类似歇后语的短语),在他的这首诗中,以前浓的现在已经淡了,就像过年一样,以前是年三十邻里挨家挨户相互拜年喝酒,现在基本都是吃个年夜饭就混麻将桌去了。这里的浓和淡最后被作者点升到了信仰这个层面。但是又有谁能去认真对待这个所谓的“信仰”带来的“浓”味呢?
这一组里梁沙的好几首没有以前的那几组好,感觉她在每一首诗里整体上都没有把握好。这是正常的,在她最近的作品中我还是看到了进步,看到了她作品的提升。比如她的:

河滩上的草籽孤独的爬在脚上
带不进混泥土的生活
安静的石子睡着了
也许它在梦里飞

很多笔划的格子衬衫
干枯的骨头支撑着
把它和牙齿一起嚼碎
用酒和血下咽,也许我吞不下

我的咽喉太小
吃饭喝水都有些慢
河流大口大口地吞下光阴
——选自 梁沙《泥土里,捡一朵花》
“安静的石子睡着了/也许它在梦里飞”,这些自然,实在的诗句,读着让人舒心,但是她要表达的不是美好,正是她对成长中的生活的真实感受,向往美好,却是在瞻望美好。想一想,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我的咽喉太小/吃饭喝水都有些慢/河流大口大口地吞下光阴”,美好的感受其实是需要我们慢慢的体会,但同时,时间又是那么的快。
树弦的诗歌一直以来都贴近现实生活的感受,善于用真实存在的景和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悟。可以说,他的作品和生活混在一起,在他的作品中生活是他,他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她的文字中偶尔带着一些自语式的忏悔,对周边的事物抒发着模糊不清的情感,这种模糊不清的情感在语言的表现出来后,体现出的是作者内心的无助。他对生活有着真实而深沉的爱。这些我们可以从他的《在医院即景》《清明》等这一组的几首作品中读出。就我对他的观察和了解,他在不断探寻自己,摸索自己。没有去模仿别人的写作手法,完全在靠着自己的感受、感触在诗歌这条路上寻找。我们都是一群执着于诗歌的人年轻人,他的诗迸透着乡土本质上的泥土气息,即使是在表达其他作品时候。
陈学林的诗歌正如我在他们编辑的《在路上》的评论中说的,他的作品在结构上比较完整,尺度把握也很好。语句收缩自如,恰到好处。他在四个人中,整体作品相对于其他几个人的比较匀称。比如他的这首:

是一万棵玉米站在黄土上的姿势
是父亲手里的锄头和肩上的犁的呼吸
是我的一次远行
是爷爷一辈子的宿命
是缓坡上的云,漫过劳作中的人群
是月下发不出声音的旋律。你的背影
松弛排列,向着松枝
一千次呐喊,一万次沉默
我摸过坡上的每一块岩石和黄土
每一块都有自己神秘独特的体温
铁上坡,黄土与岩石的身体
你不该哺育生命,不该打开完整的自己
夜,慢慢的冷去,像一块成形的铁
正走向光明,如我狭小的睡眠
已走进一片辽阔光明之地
——陈学林《梦回铁上坡》
“是一万棵玉米站在黄土上的姿势/是父亲手里的锄头和肩上的犁的呼吸”,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感受,是最唯美的诗歌呈现了。诗歌作为一个爱好追求没有什么,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定位才是追求的价值所在。他们的诗歌中注入这片土地真实的成长气息,他们的诗歌在这片土地的滋润中汲取着环境和自然赋予他们的灵性。同时,和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学生一样,他们有着对青春的叛逆,迷惘和无知,也是这些时代元素渗透着他们的语言,使他们的语言展现得自然,真实。在我看来,这群待飞的雏鸟都是需要别人给他们一片天空,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在他们的外面,一个偌大的世界,需要他们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生命,面对世界的挑战。他们以后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应该如同诗歌一样崇高和纯洁才不至于被复杂社会腐蚀,迷失。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诗人,不尽要看到苦难和黑暗,更应该看到曙光,看见光明的源泉。我们应该相信,所有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都是来自光的源泉。这应该是信仰,是善良,责任和爱。
现实对于我们是残酷的,苍白无力。诗人正经历着尘世里善良和邪恶的腐蚀,经历着光和暗的洗涤。我们所崇尚、敬重的净土也在成长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迫。这是诗人的内心修行之旅。我们从前人中可以看到那些坚守的,被腐化的,混迹于各种圈子的摇摆着其色各异的尾巴,掩盖着内心虚伪的一面。
这是一个可怕的时代。无论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是物质世界都有一条无形的锁链把我们束缚。往远来说这是人类进化不可避免的苦海。未来是一个什么世界我们无从知晓,作为拥有灵性的诗者,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拥抱着内心这颗纯洁的心、身体内支撑着我们瞻望远方的灵魂。也许真正能表达这些的,是那一霎那我们走在阡城的土地上,从心坎上情不自禁的涌动出一些温暖的诗句,这些接着地气的诗句使我们踩在泥土上的脚步变得踏实和干脆。
我祝福他们在诗歌的旅途,也将继续见证他们的成长。祝愿他们在诗歌的国度找到那一片属于自己的蓝。
匆忙草之,加之自己文笔有限,视为笔记。望四位兄妹见谅,也期待各位读者指正为谢。
2013年7月20日  于佛山

弦河,原名刘明礼,石阡县坪地场乡和平村人。生于1988年10月。在《诗刊》《星星》《中国诗歌》《民族文学》《中国作家》《中国诗人》《特区文学》《乌江》《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民族报》等多家知名杂志报刊发表作品200多首(篇),入选《2011年中国最佳诗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2011年度选》《诗屋年度诗选》《2009年中国打工诗歌精选》《肇庆当代新诗选》《芙蓉花开——2011湖南作家网作品精选诗歌卷》等权威选本,其中《致歉书》曾在《人民日报》2011年中国文艺气象中被宗仁发老师提及。著有诗集《致歉书》《玫瑰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3-12-4 14:27 | 只看该作者
我来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4 22:2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