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06|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区文学·读诗》专栏: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2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区文学•刊中刊《读诗》
专栏: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总第4期)
2013年8月集稿 / 将刊于《特区文学》2013年第5期


王征珂评荐:第 1首  丁小琪《烟雾中升起的那些村庄》 评荐语:爱情可以当饭吃
第 2首  魔约《硬币的三面》 评荐语:小硬币见出大世界
方文竹评荐:第 3首  于坚《车过黄庄站》 评荐语:一首诗加入诗歌史格局
第 4首   杨立《所谓道》 评荐语:一首诗立足于器道之间
北  残评荐:第 5首  蒋志武《我得到了骨头》 评荐语:有一种异化让你震撼
第 6首  乔书彦《种子》 评荐语:悲悯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功能
脚踢鸟评荐:第 7首  韩东《一些人不爱说话》  评荐语:两个略带重复的比喻反而好
第 8首  马桶《母亲是一条大马哈鱼》  评荐语:只是一个女人一楞神
阳  村评荐:第 9首  陈玉伦《梦醒呓语》 评荐语:拒绝驯服的呐喊
第10首  悦然《活着》 评荐语:“死”后的觉醒
杨四平评荐:第11首  周瑟瑟《猫背岭》 评荐语:元语言的诗歌写作有可能吗
第12首  黄恩鹏《我把什么还给你》 评荐语:一个人需要多少物质
宫白云评荐:第13首  唐诗《因为她离幸福太久了》 评荐语:对灵魂的自我救赎
第14首  施茂盛《返回》 评荐语:天马行空的极致与神秘神性的意味
张无为评荐:第15首  张凡修《我有黑暗》 评荐语:从诗本体反拨
第16首  十五岚《五月的茱萸》 评荐语:阳光•空灵•美妙
周瑟瑟评荐:第17首  臧棣《你所能想到的全部理都是对的丛书》 评荐语:背负思想重量
第18首  沈浩波《河蚌》评荐语:刚出炉烫伤你脸部之诗
木  叶评荐:第19首  车前子《不能取乐》 评荐语:不能取乐
第20首  刘晓萍《绝句》 评荐语:柔软的隐身
盛  敏评荐:第21首  张建新《生日诗》 评荐语:斑驳回忆的无奈诅咒
第22首  槐树《长头发》 评荐语:头发美学的遮蔽



王征珂评荐

王征珂:1969年生。诗人。著有诗集《蝴蝶和钢铁》。现居湖北十堰。



第1首
评荐作品:丁小琪《烟雾中升起的那些村庄》
评 荐 人:王征珂
评 荐 语:爱情可以当饭吃

烟雾中升起的那些村庄
丁小琪

烟雾中升起的那些村庄
打开身体 打开身体
满屋的月光
烟雾中升起的那些村庄
在窗外一闪 就不见了
亲爱的 列车穿过田野
正奔向我们的故乡
车轮震颤中
你的脚 是否咯噔地一响
一生中 爱过的许多男人
只有你 还站在雨中
杯子碰撞杯子
身体碰撞身体
在今夜 我们要一起老去
成为千古的亚当和夏娃
让那些虚伪的人们都去装逼吧
我们要幸福地抱在一起
无论怎样碰撞
属于你的 还在你的身体上
烟雾中升起的那些村庄
在窗外一闪 就不见了
亲爱的 列车穿过田野
正奔向我们的故乡
我到灶房去
太阳升起时
燃起炊烟
像一个农妇
先喂饱牲口
再给你煮饭

王征珂:爱情可以当饭吃
在我的阅读印象中,河南女诗人丁小琪是一位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女诗人,抒情色彩、叙事风格、破坏因素、开放意识、怀疑口吻、创造精神,集于一身。
“烟雾中升起的那些村庄/在窗外一闪 就不见了/亲爱的 列车穿过田野/正奔向我们的故乡”,叠句在这首诗中反复出现,交织着忧伤、甜蜜、幸福、幻想,不仅营造了回环之美,而且加强了抒情主体汹涌而至的激情。
“一生中 爱过的许多男人/只有你 还站在雨中/杯子碰撞杯子/身体碰撞身体”,这不是一夜情、快餐面、网络视频,这不是“爱情像闪电,眨眼就不见”,这是长相思,狂欢爱,身心全部交融。
“在今夜 我们要一起老去/成为千古的亚当和夏娃/让那些虚伪的人们都去装逼吧/我们要幸福地抱在一起”,这不是有口无心、有心无胆、欲动未动,这是如胶似漆、鱼水尽欢、山呼海啸,真实直刺虚假。
“像一个农妇/先喂饱牲口/再给你煮饭”,这不是病病歪歪、娇娇滴滴、小模小样、假模假样,这是返璞归真、爱屋及乌,爱情可以当饭吃,吃了还想再吃。


第2首
评荐作品:魔约《硬币的三面》
评 荐 人:王征珂
评 荐 语:小硬币见出大世界

硬币的三面
魔约

与她猜硬币
十年如一日我都选择侧面向上
只有一次赢了
那一次正好落在她的指缝之间
那是一双温柔向上的手
教给我抚摸了硬币的三个面

王征珂:小硬币见出大世界
90后青年诗人魔约的《硬币的三面》,虽则寥寥几笔,却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传递着思辨的力道,散发着心智的光亮,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意蕴。构思精巧,手法曲折。
这是含蓄的“人生励志”之诗,那个猜硬币的人,不随大流,不见风使舵,不人云亦云,虽屡战屡输,却屡输屡战,愈挫愈勇,他相信自己终有一日能够抵达彼岸。
这也是“爱情伦理”之诗,心无旁骛之人,他“十年如一日”,秉持着自己的选择,始终不改初衷,终于赢得芳心,获取爱情,甜美的果实就潜藏在爱人的“指缝之间”。
更甚者,这还是巧妙的“世界观”之诗、智慧的“方法论”之诗,犹如一枚硬币,有正面、反面、侧面,纷繁世事,有多样性;纷乱人生,有多种可能;甚至连那“不可能的”,都值得幻想,值得追寻。你切莫被悲苦封锁了通达的内心,也莫要被浮云遮蔽了开阔的望眼。


方文竹评荐

方文竹:1961年生。诗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著有诗集《九十年代实验室》等各类著作19部。现居安徽宣城。


第3首
评荐作品:于坚《车过黄庄站》
评荐人:方文竹
评荐语:一首诗加入诗歌史格局

车过黄庄站
于坚

站在农人的阳台上眺望落日下的老树
琢磨着是不是《诗经》所谓桃之夭夭
高速列车从北面入境扑过不设防的土地
钢铁闪着锯子般的白光似乎要揪出春分的肇事者
由远而近的蚕食就像逐渐明朗的隐喻
将意义强加给事物依附于一只射向虚无的飞矢
黄庄萎缩于祖先的掩体墓碑上显考的讳被远射灯照亮
一张拉长的纸车票载着它的灰烬和烟颇有裹挟万物之势
站在大地上的那种人看不见车厢中的那种人
他们的肉体跑得比他们的生命更快
这个时刻仿佛没有人类世界回到万物中
等待着被造物主重新分配原野无动于衷
一群芦苇低头让过将彼纳入混沌
又扑空了一站苍茫空廓由此而来
震耳欲聋的恐龙终于远遁桃子们还在颤抖
安静从黑暗里走回来找它的萤火虫
一队野兔在夜色下面落荒而逃
永远失去了长耳朵和钻石眼珠

方文竹:一首诗加入诗歌史格局
《车过黄庄站》在于坚的诗中特别有意义,更多的意义还在于这首诗之外,或说,这首诗针对于坚诗歌整体的意义。如果从此诗发表的时间和第三代代表性诗人的写作谱系来看,我甚至认为,文本的意义大于历史的意义。多年来, 我一直注意于坚诗歌的“元话语”倾向及其汉语诗歌格局中的代码形态(还有写作的持续性问题),此诗恰恰提供了有效性证明的个案。
显然,此诗让人想到于坚著名的“拒绝隐喻”。有意思的是,这首诗正是于坚诗歌写作的一个“隐喻”。诗中黄庄的“黄”“《诗经》”“高速列车”“恐龙”“野兔”等,读者不难理解其中的“逐渐明朗的隐喻”。问题是,现代性能否统合中∕西、旧∕新、传统∕现代、自然∕人文?而最撞击诗人或说诗人最揪心的则是此诗最后描写的“惊慌”,现代性由此抵达现代性焦虑,而现代性的源头和终极性意义在一个进入诗歌格局中的写作者那里也可以变为能指的后视镜游戏。当然,文本解读的多重性也可说明于坚退守于历史空间的可能。只是,对于世界的复杂性来说,很难说这是幸抑或不幸。


第4首
评荐作品:杨立《所谓道》
评荐人:方文竹
评荐语:一首诗立于器道之间

所谓道
杨立

挤一挤就大了
干一干就上了

提一提就升了
送一送就有了

摊一摊就均了
压一压就平了

吓一吓就软了
狠一狠就过了

查一查就紧了
放一放就松了

喊一喊就来了
赶一赶就散了

想一想就气了
写一写就算了

方文竹:一首诗立足于器道之间
此诗让人想起著名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但不能将此诗强拉进“哲学诗”的行列。全诗采用日常用语,似漫不经心,一副对“真理”和生存之道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在整体布局中暗藏玄机。每一句由具象向抽象的推移,由行动向状态转变,七组十四个现象仅是排列而已,未作任何概括、提升,形而下抵达形而上之道,诗的张力由此形成。
在器与道的广阔无边的中间地带往往被人忽略,理论家们喜好在古老而且基本的生存论问题尚未解决时就急于抛出大量“更深”“更高”“更后现代”的思想武器,提前跃入另一阶段(境界)了。说到这里,我自然想到《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你若一定要追求“知”,觅到终极,到头来只会导致“道”的亏损,或许这也就是人生的残缺。话又说回来,纵使是一些大哲学家,他的哲思更为一种具体的境遇所打动,如基尔凯郭尔正是为了回答他与他所迷恋的未婚妻之间婚约关系所产生的问题才展开他个人的境遇和存在之思。也正是在这里,杨立的冒险之举终于找到了一首诗的立足之处。

北  残评荐

北残:原名赵目珍,1981年生。诗人,文学博士。选编《80后朦胧诗选》。现居深圳。


第5首
评荐作品:蒋志武《我得到了骨头》
评 荐 人:北残
评 荐 语:有一种异化让你震撼

我得到了骨头
蒋志武

当眼前的木槿剥离最后的一朵
我再次相信枯萎的力量
那些一天一天消逝的时光
啃树干,啃带血的骨头
像明晃晃的刺刀,剃光我们的身躯

因此,我得到了骨头
我曾祖父的,我爷爷的,我奶奶的
他们将自己藏在三尺深的地里
任肉体剥离,任骨头钙化
我再次染上他们的脾气,如同血缘
游弋在我的身体里
姓氏无法更改,而墓志铭可以
延续给我们用

进到屠宰场,我快得到牲畜的骨头了
血淋淋的骨头上带着些许鲜肉
这是排骨或者龙骨,这些牲畜的骨头
是那么贱卖,二十六元一公斤
被档口狠狠甩给了客户
熬汤,蒸煮,啃干净的骨头扔给狗吃

我得到了骨头,身上的骨头
手臂上的,胸腔上的,衰竭的骨头
时光的贡品,我要坚持黑暗的来临
在挥霍完短暂的人生之前
得将身上的骨头磨练,让时光的剑
砍下去也会留下刀痕
闻到彻骨的芬芳和白色的寒冷

北残:有一种异化让你震撼
孔老夫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已经再提示人们人生必将被枯萎的事实。读此诗,你会感受到一种更加震撼的力量——一种“枯萎”的震撼带来的力量。
那“更加”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一直以来的诗歌传统中的“时光催人老”的观念被进一步深度异化。时光催人,看似“残忍”,可怎敌得上“明晃晃的刺刀,剃光我们的身躯”这样异化的诗句来得“猛烈”。
这“猛烈”又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我们似进入屠宰场(“时光”)的牲畜,等待着被宰割,被贱卖,被“熬汤,蒸煮,啃干净的骨头扔给狗吃”。无形的时间就这样残酷地将人“分解”了。它就像一张魔网,任你再有智慧,再恢弘无比,你也只能是一条被啃食的鱼!
但是,诗人没有让自己“束手待毙”。诗人要继承血脉,磨炼骨头,锻炼“风骨”和“骨气”——“砍下去也会留下刀痕/闻到彻骨的芬芳和白色的寒冷”。诗歌就这样深入了。尽管这深入的力量看起来还是有些无力。诗歌的这种深入,是精神上的,不是方法上的。
一瞬间,我非常敬重这样的诗句。读这首诗,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宁死不屈”。


第6首
评荐作品:乔书彦《种子》
评 荐 人:北残
评 荐 语:悲悯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功能

种子
乔书彦

那观望的人,从乡村来到城市
他刚干完农活,跟着一阵风
像一粒种子,被吹进来,他在寻找
能够发芽的地方,我看见还有很多种子
接踵而至,都是饱满的
落地就能生根的

过去那些年,我没有关注过他们
他们平凡得像窗台花盆里
不请自来的野草,有必要在给鲜花浇水时
顺便也给他们一些,他们赶了那么远的路
给我们带来绿色,他们要求不高
只需要点水

北残:悲悯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功能
朴素的文字,对底层进行关注,一定是来自有底层经验的人。
这是一首素朴的诗,悲悯的情感中裹挟着少许感伤。
诗人的语言质朴,就如乡村吹来的风。但是这风里带着一向被文学家所美化了的田园里所逼迫、熬煎而来的“种子”——他们是一群农民工——是些“不请自来的野草”。这些种子,他们那么“饱满”,在偌大而充满欲望的城市里,他们的生命是那么地卑微,卑微得“落地就能生根”,同时,他们也非常容易得到满足——“他们赶了那么远的路/给我们带来绿色,他们要求不高/只需要点水”。这些来自底层的人们,他们的贡献与欲望的对比是如此地形同霄壤。
当下,关注“农民工”的“打工诗歌”越来越多,但像这样描写而又不失美感的诗歌却不多见。
这诗中的美,是素朴的,是缘自底层的“美学”。但是,当“原质”与“原生”进入了“现代”,你的心灵是否也受到了冲击?

脚踢鸟评荐

脚踢鸟:诗人。批评家。教授。


第7首
评荐作品:韩东《一些人不爱说话》
评 荐 人:脚踢鸟
评 荐 语:两个略带重复的比喻反而好

一些人不爱说话
韩东

一些人不爱说话
既不是哑巴,也不内向
只说必要的话
只是礼节
只浮在说话的上面
一生就这样过去
寥寥数语即可概括
一些人活着就像墓志铭
漫长但言词简短
像墓碑那样地伫立着
与我们冷静相对

脚踢鸟:两个略带重复的比喻反而好
这是韩东微博里的诗。写作年代不详。贴出时间是2013年7月24日。
我不知道人当中有多少“不爱说话的人”。我知道,不说的人有三种,有的不会说,有的不想说,有的不多说。
世界上最大的浪费是语言与文字。爱说的人说,干嘛不说呢,浪费在心里了。不爱说的人说,干嘛说呢,浪费在空气里了。没理可讲。爱说就说,不爱说就不说。
“不是哑巴”,这句是废话。“不内向”,也不准确。
韩东写的,是语言最简单的人,寥寥数语者,人们称“不爱说话”。其实他们不是不爱说,而是说完了。这点,没怎么写出来——在语言哲学的意义上,这类人对与世界的关系不一般。
“礼节”,是被迫说的话。“浮在说话的上面”,是溜了号。这两行也一般。
不挑小词小句了。
好的诗从来不是好在好词好句上。
这首诗挺大挺好,因为它的后面站着一批不说话的人。是一批对说话这件事很有看法的人们。我知道这里面包括我们家王小妮。不说话的人比说话的人更值得琢磨。
最值得琢磨的是后面两个比喻:墓志铭与墓碑。
这二“墓”,有点重复啊。
一般人可以会避开。我猜,韩东写的时候可能也想找其它另词。可能想来想去还不如再找墓呢。用墓志铭喻少话,挺好。的确简短又漫第。
到了墓碑,出现递进!变成喻人——伫立。冷静。相对——突然把“不爱说话的人”画出来了。
其实最好的是后面。两个略带重复的比喻反而好。阴沉的意象,不容易找。两个邻居一样阴沉的意象更难找。亲戚总比不亲戚更亲。


第8首
评荐作品:马桶《我的母亲是一条大马哈鱼》
评 荐 人:脚踢鸟
评 荐 语:其实只是一个女人一楞神

我的母亲是一条大马哈鱼
马桶

踢完球回家
菜已经摆在桌上
有我爱吃的蒜苗炒肉
和海带排骨汤
母亲为了省电
没有开灯
一个人在黑暗中看韩剧

我把遥控器拿过来调到本地新闻频道
母亲突然发现
饭还没有煮
她从椅子上
一下蹦到了天花板上
又轻飘飘的
落了下来

脚踢鸟:其实只是一个女人一楞神
收到了最新的《自行车》。上面有不少这类诗。但都没有这首超越。
诗,还是得飞起来。
第一段是交待。挺简洁。看起来舒服(这也是大优点啊!)。
变奏突然出现!
为儿子做饭的母亲突然蹦起来了。蹦到了天花板上。诗人很爱母亲,于是他又让她又飘下来了。
其实——只是由于黑暗中的韩剧被突然打断。只是一个女人稍微一楞神。
这惊愕的表情抓得实在好。把惊愕的表情表现得这样飘,飘得实在好。
大马哈鱼我就不知道了。
因为蹦?

阳  村评荐

阳  村:1965年生。诗人。著有诗集《城市和乡村的边缘》、报告文学集《桂冠与荆棘》等。现居合肥。


第9首
评荐作品:陈玉伦《梦醒呓语》
评 荐 人:阳村
评 荐 语:拒绝驯服的呐喊

梦醒呓语
陈玉伦

下午,在成都的床上醒来,一场雨水
刚刚结束。我闻到一种久违的新,十五秒
之后,它又迅速销声匿迹。水蜘蛛

此时一定把自己裹成一个银色的水球,
不愿让世界触摸它绒毛上的心事。落叶
忽然令我伤悲,我在床上看到枯叶干涸的泪水。

这个世界旧了,我的山河祖国它旧了,
模拟真题旧了,广场上的天色一定在渐渐变暗,
我很自责。《思想与政治》继续散发樟脑丸的气息。

让雨水再一次,浇灌我们的眼睛吧。还记得
小时候撑着伞游走回一个家长不在的家,蜘蛛、
书籍、镜子每天都是新的。那个家我再也找不到……

阳村:拒绝驯服的呐喊
这首诗意在突破人们对新旧的惯常理解。现在的“山河”是旧的,过去的记忆是新的;今天一场雨水带来的新,也是因为与过去记忆的契合,它非常短暂,在强大的“旧”的包围中“迅速销声匿迹”,于是,“《思想与政治》继续散发樟脑丸的气息”(旧的气息),而那个“每天都是新的”“家”,“再也找不到”。
诗中的很多意象值得揣摩,如雨水、蜘蛛、广场、天色等。最后一段中的“家长”是一个关键的象征,我们看到,过去之所以“每天都是新的”,是因为“家长不在”,“我们”的“小时候”因而有了自由和新鲜。本应更自由、新鲜的长大了的今天,却被另一个“家长”、也许只有我们的大学才有的“家长”——“《思想与政治》”这类“散发樟脑丸的气息”的诸多东西束缚着。因此,他们发出了“这个世界旧了,我的山河祖国它旧了”的声音,这是尚未被完全驯服的一代大学生最后的抗议和呐喊!


第10首
评荐作品:悦然《活着》
评 荐 人:阳村
评 荐 语:“死”后的觉醒

活着
悦然

死过一次后发现自己变矮了
周遭的草都要高过我
而我记得,以前只有天空高过我
父亲高过我
凡是高过我的都让我心存敬畏
直不起腰
可我并没有做错什么
既然这一次,所有的东西都高过我了
我自由了
我想好好活一活

阳村:“死”后的觉醒
《活着》要表达的东西,《孙子》2500年前就说过:“投之亡地而后存”。在和平年代,生活的残酷有时候不亚于战争,因此作者感觉到“死过一次”。这不是肉体的死,这是精神的或者信仰的死,是心死。哀莫大于心死,但我看到,“心死”之后的作者没有哀伤,他反而感到“自由了”,他要“好好活一活”。
90后表现的这种心态有着一种新的、让我叫好的行进轨迹。这是他们甘于让“所有的东西都高过我”、即沈天鸿先生所说的“跌到了地面的尘埃之中”(虽然他是批评)、也即真正接了地气之后的一次“后存”,是一次觉醒。这样的觉醒预示着他们将不再“敬畏”什么,对这个糟糕的时代而言。


杨四平评荐

杨四平:1968生,批评家,教授。著有《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 等1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现居安徽芜湖。


第11首
评荐作品:周瑟瑟《猫背岭》
评 荐 人:杨四平
评 荐 语:客观、直接、“元语言”的诗歌写作有可能吗

猫背岭
周瑟瑟

从我家后山翻过去就看见了猫背岭
高高的山峰上有几朵白云
白云无所事事
常年在猫背岭上跑来跑去

我与刘兴、凯伢是一伙的
我们爬上猫背岭
第一次谈到荷尔蒙
第一次看见远处的小学校里升起了炊烟

笔直的杉树排列整齐
满山的杉树沉默如迷
哪一棵树上有人上过吊
无从辩认
我们找到了
探矿的钻头打下的洞

我们是三个少年
正是抱着树杆都能射出荷尔蒙的年纪
但我们没有抱过杉树
但我们谈论的是未来
谈论了一个下午

1986年的下午
猫背岭上的白云
从天上下来
抱着三个少年
我,瘦削的肩
凯伢,粗壮的大腿
刘兴,白腻的皮肤

杉树
26年后
我第一次在异乡称你们为灵魂树
各奔东西的少年
猫背岭上的白云
是我们留下的荷尔蒙
想必还在天上跑来跑去

杨四平:客观、直接、“元语言”的诗歌写作有可能吗
    其实,客观、直接、“元语言”这些诗歌命题的提出,是基于诗坛大面积存在的主观、间接和书面语的诗歌写作现实的。而这种诗歌现实所表现出来的弊端日益显现,且已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强烈不满。诗歌写作可以走些偏锋,但是诗歌理论却应该是“持中”的。那些所谓的先锋理论,往往都是死得最快的言论,“城头变换大王旗”、“各领风骚三五年”就是这个意思。显然,这种极端理论的提出受制于二元对立论思维的影响。它的提法也值得我们反思。因为它本身就很不客观。我承认有这种可能性,但又反对将其夸大到唯一正确的程度。我们应该看到诗歌写作中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诗歌的张力也由此而获得。本诗尽可能客观地呈现26年前后三个朋友在家乡和在异地的生活场景,而且把主要篇幅用于追述26年前三个人的乡间生活细节,可以说,客观、直接、口语写作的努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从一开始的“白云无所事事”到最后的“猫背岭上的白云/是我们留下的荷尔蒙/想必还在天上跑来跑去”又都可以感受到主客观交融的意味。据此,我倡导,矛盾对立统一的诗思法则以及张力诗论。


第12首
评荐作品:黄恩鹏《我把什么还给你》
评 荐 人:杨四平
评 荐 语: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物质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把什么还给你
黄恩鹏

把稻谷还给田野。把花香还给丛林。把溪水还给群山。
把一切还给原有的位置。
然后请风、霜、雨、雪、雷电,按部就班,各司其职。
把我缩小。一直缩小成微小分子原子,归还给父母亲的骨血。
把动听的鸣啭还给清澈的阳光。
最好再把那些坚硬的高楼巨厦、堵塞江河的水泥挪开,把纯净还给大地!

杨四平: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物质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
散文诗往往被被评论界所忽视。它的形式感总使人怀疑它的诗歌属性。然而,它的形式自由恰恰是对通常意义上的新诗形体的再一次“松绑”,是其最明显特征的表现。它在新诗文体和美学方面的贡献在于把“诗”与“歌”明确区分开来。这是我事先想说明的。我选谈这首散文诗的目的还在于它所体现的思想倾向,它的反思的力量。在消费至上、至死的时代,人们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乐此不倦。只有诗人能够在其中突然“转身”,反躬自省,扪心自问: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物质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快乐,应该也是一种价值追寻。由于人类的贪婪,大自然几乎没有了“春天”,一切都在朝着违背自然规律和人性向度“向前发展”着。其实,这种违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倒退。诗人以“还给”做诗眼,使这一思想得到了复杂、集中和节制的表露。

宫白云评荐

宫白云:1970年生。诗人。著有诗集《黑白纪》。现居辽宁丹东。


第13首
评荐作品:唐诗《因为她离幸福太久了》
评 荐 人:宫白云
评 荐 语:对灵魂的自我救赎

因为她离幸福太久了
唐诗

我不再问那丛野草
去痛苦的地方往哪边走
我已经看见
灯笼抱紧了火焰,枫树摸到了
自己骨头里的红霜
站在秋天的对面,阳光和鸟声并不垂直而下
只感到落日越来越小
仿佛被风吹远的柿子。而我
执意赶路,发誓
把这个人找出来,因为
她离幸福太久了

宫白云:对灵魂的自我救赎
诗歌的歧义性与模糊性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唐诗这首短诗正是具有了这样的特质,在我看来,这首诗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情诗,而是一首灵魂之诗,埋藏着巨大的生命火焰与灵魂诉求,特别题目加上“因为”两个字,更让这首诗具有了形而上方面的意味。一个“她”字的运用多么智慧与准确,不动声色间就完成了个体对灵魂的置换,用“她”象征灵魂,是在表明灵魂是他的另一半,只有找到“她”,才是完整“幸福”的自己,其寻找的过程也是灵魂自我“救赎”的过程。诗人一开始就从幽微的“那丛野草”打开缺口,推开自己“痛苦”的深渊,一句“不再问”确凿无疑地告别了那些撕扯与纠葛,接着连续用三个孤绝而奇异的意象场景,最终达到了对灵魂的自我救赎,体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构建力。其一:“灯笼抱紧了火焰”,其内心的狂飙发散出猛烈的生命力量,其二:“枫树摸到了/自己骨头里的红霜”,直接就把一种透彻的刻骨灌注到每个字词内部,产生至为深邃的效果。其三:“落日越来越小/仿佛被风吹远的柿子”,虽然喻指希望的渺茫,但那生命的况味演绎出的苍茫之美别有一番迷人的味道。而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最后的四个字“执意赶路”,灵魂在路上,只有永不退却地追寻,才能并最终找到“她”,给“她”幸福与救赎。


第14首
评荐作品:施茂盛《返回》
评 荐 人:宫白云
评 荐 语:天马行空的极致与神秘神性的意味

返回
施茂盛

当我看到对岸的鳟鱼
在晚霞中暴走
我以为又回到了生前的地方
多么美妙呵——
我所返回的路已烂掉
我所吞食的朝露不是朝露
但我借着欢喜的某物
又回到了没来由的肉身

宫白云:天马行空的极致与神秘神性的意味
施茂盛是一个智慧而禅思型的诗者,对万事万物有自己独特的视野,仿佛随时可以凌空于时间之上、俗世之外,如他的这首《返回》,首先,诗人以亡者“我”的眼睛打开一个匪夷所思之境:“对岸的鳟鱼/在晚霞中暴走”,如此的语言组合已非属于尘世,也不仅仅只是灵异,更有一种神性的丰盈,“多么美妙呵”不仅是亡者发出的赞叹也是生者由衷的声音,乃至倏忽间亡者以为死返回到了生。但生者之路已经腐烂,所谓的“返回”也就成为一个虚妄。死回不了生,那么灵魂呢?灵魂是否可以返回?诗人说“我吞食的朝露不是朝露”,这就等于说,所有明澈纯净的事物在死亡之后丧失,但灵魂不灭,就存在于那些“欢喜的某物”,“没来由的肉身”之中。短短的八行,跨越了生死的通道,空间无限延伸,让意识、生死、轮回、宗教、灵魂等自由穿行,每一个词都携带着一个小宇宙,你可以在那里面找到自己所能想象出的所有。他奇异的思维和语言方式,使这首诗呈现多方位天马行空的极致和神秘神性的意味。

张无为评荐

张无为:1960年生。诗人,教授。著有诗集《缪斯O点值》,专著《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新论》,主编《大学语文》。现居内蒙赤峰。


第15首
评荐作品:张凡修《我有黑暗》
评 荐 人:张无为
评 荐 语:从诗本体反拨

我有黑暗
张凡修

一同将阴影拉长的还有
我。
——“我有黑暗”。柿子树也是我的
之前
一堵高高的墙挡在树的东侧
早晨的阳光不属于树
树也有黑暗。
每到下午四点,树才转身
沐浴、更衣、梳洗、化妆
这是我的十月。十月的傍晚太阳揉圆了许多
而恰恰我的后背钉在墙西
——“我有黑暗”。我可以转身
阴影转不了身。
树在院内,阴影爬不上树梢
一旦
我转身
我拥有的无数小灯笼
必然,亮起来。黑暗在,我不在了

张无为:“农民”的诗性穿透
作为农民诗人,张凡修自觉地醉心于丘陵深处的身份言说,如《母亲的棉花》中“世界上最轻柔”、最温暖的乡情;如《与子书》基于亲情,在接地气的老房子养老,可谓中国农民仅存的文化优越感心态,而这首《我有黑暗》可以被视为他在同样向度的深层次体验与感悟。
依然是农家院落,依然是日常季节。场景与时间在诗中互动,可谓把控精准,物象的摄取独特而有效。诗起句即显出不凡,“阴影”是贯穿的意象,“树”与“我”是阴影的展示重心,两者互为对照,层次深入。
树从早晨与光无缘到下午华丽而细腻的转身,是真实场景,更是“人化”感悟;“阴影爬不上树梢”尤其令人玩味。而“我”在此至少被体验出四个层次:一、我不仅是“树”的拥有者,更在太阳揉圆的午后阴影被拉长,被钉在墙上;二、即使我可以转身,阴影也转不了;三、我一旦转身,小灯笼会亮起来;四、结果是,黑暗在,我不在了。个中有其自我审视,自我负值爆料,也有人性抵抗,更有生命尴尬与无奈。
“我有黑暗”则可谓作者的新发现,整体蕴藉。可见,该诗已经实现了形而上旨归,也当然地具有普遍意义,而这些却是被从独特视角穿透的,一般农民诗很难做到,足见其自觉而可贵。
此外,诗的语言衔接及转换,节奏与轻重,取象与熔炼等等,均能拿捏到位。结尾也应特别提示:正如作者的诗歌理念——“我”在其内,诗在其内;“我”退出,诗不退出,而意味更加绵延。


第16首
评荐作品:十五岚《五月的茱萸》
评 荐 人:张无为
评 荐 语:阳光•空灵•美妙

五月的茱萸
十五岚

它们在那个后花园里动荡
起初是一阵风,后来是一群鸟
我是最后一个抵达者,隔着栅栏看风景
期待五月就此成熟
就此让我遇见:一个端果盘的孩子

向我走来,举起整个春天
他说藤萝已高,野马群已翻过院墙
把阳光的颂辞赶到,一盏酥油灯下
他说青草怀旧的牧场,一次次有松动的雷霆
他说遇见的人都如亲人。他说遇见我——
在五月的茱萸上

扬起手绢。同时把一场雨
由南向北地转移……

张无为:阳光•空灵•美妙
初读十五岚的诗,唯觉别有韵味,具体一时又难说清,只能确信那是诗性之美;进一步说,我就想到阳光、空灵、美妙。如这首诗,先写眼中五月的后花园,然后写期待五月成熟,想象就此遇见端果盘的孩子,重心是孩子的连续言说。
标题的茱萸没有被实写,也没有文化负荷,它只是五月景观中的起点与照应,如惊鸿一瞥。孩子的描述及关涉到“我”的行为才是核心关节。那么,诗人想表达、弘扬的是什么?应该是自由舒展的高品味情趣,是对最为纯净、靓丽、迷人的大自然的参与与见证,是阳光男孩不羁的童心诉求、神奇的愿景凝结,归根结底是“我”的逸兴遄飞,能在感觉化的呈现过程中,叩击并唤起你妙悟出一些生命奥秘。就像作者的诗观:“一朵花对一只蜜蜂多么重要,我因此进入,同时又离开。”你虽然没办法指实,但在那背后,依然能够发现人性和美、信仰归真、心照景宣等境界。
此种风格有抒写难度,但作者似乎完全能驾轻就熟,可谓悟性独异。本来看似熟悉的标题,在她笔下会生成令人出乎意外的意象;意象跌宕而有序,可引发的想象空间很大;在细腻柔婉中哲思时出,但绝不与习惯同。语言组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没有匠气,却并非生活的本然,更难模仿,这肯定是底蕴成自然。


周瑟瑟评荐

周瑟瑟:1968年生。诗人,小说家,导演。著有诗集《松树下》、《17年诗选》,长篇小说《暧昧大街》等14部。现居北京。


第17首
评荐作品:臧棣《你所能想到的全部理都是对的丛书》
评 荐 人:周瑟瑟
评 荐 语:背负思想重量近在眼前之诗


你所能想到的全部理都是对的丛书
臧棣

没养过猫,算一个。
没养过狗,算一个。

如果你坚持,没养过蚂蚁,算一个。
如果你偏执,没养过鲸鱼,算一个。

但是,多么残酷,我们凭什么要求你
凭什么要求我们应该比世界
更信任你,只能算半个。

全部理由。微妙的对错。
所以,我们的解释不仅是我们的
失败,也是我们的耻辱。

好吧。诗写得好不好,算一个。

此外,我们没见过世界的主人,算一个,
没办法判断身边的魔鬼,算一个。


周瑟瑟:背负思想重量近在眼前之诗
  早晨6点我看到诗人柏桦在微博上说:“与其说‘技巧是对一个诗人真诚的考验’,不如说技巧是对一个诗人道德的考验。再说白了:技术差的诗人,都是道德败坏的人。”他说得在不在理,对不对,我没有多想,我只是觉得他说得有趣,说得直白。柏桦还接着发了一条微博:“优秀的外科医生不能带着情感去做手术,同理,好诗人不能带着情感去写诗。”
  此刻臧棣可能还在睡觉,反正他给出过“你所能想到的全部理都是对的”丛书。今年来,臧棣似乎每天在微博上发诗一首,并且是每天现写现发,我与广子、谭克修、赵卡、吕叶、李荣诸友每天都跟贴评诗,互动得热火朝天,引得粉丝们小小的狂欢。这首诗就是我从臧棣的微博上要来的,他一发出,我眼前一亮,即刻发私信让他发电子文档我,我要在《特区文学》网络诗歌抽样中再谈一谈它。
  微博上的诗人更能见出创作的即时性与手头功夫,打磨修改也是在与读者的互动下完成,这首诗虽然没有臧棣那首写芦山地震的诗《雅安,一个巨大的倾听》在微博上引起更多的围观,但在我看来也是“神来之作”。臧棣近年的写作如有神助,他总是在不经意中抓住了读者的心,引领你进入到一个奇妙的诗与思的空间,这首诗讲究结构的内在逻辑,以口语化的随意一路写下来,把“你所能想到的全部理都是对”的关系,以“算一个”的方式打散又揉拢,对世界的质疑与解释,以后退与妥协的句式完成了诗的层层递进。这是一首极有思想重量的诗,诗的历史与现实背景近在眼前,让我细细回想起近年他的作品越来越背负思想的重量。
  柏桦所讲的“技巧”或者“技术”,应属于一个诗人的基本功。对于臧棣这样成熟的诗人显然不在话下,接柏桦的话,那么在我看来面对技术,臧棣是一个经受住了诗歌技巧的“道德考验”的诗人。但他是不是“带着感情去写诗”我就不得而知了,这只有诗人自己知道。


第18首
评荐作品:沈浩波《河蚌》
评 荐 人:周瑟瑟
评 荐 语:刚出炉烫伤你脸部之诗

河蚌
沈浩波

他们说
诗歌需要某种语气
但我没有沙哑的嗓音

他们说
要建立起自己的风格
但我讨厌风格

他们说
诗人要有情怀
为什么要有?
苹果为什么一定要
结在树上?

我不能给世界下定义
我可以不听音乐
我拒绝为人类哭泣

我希望变成一块石头
我希望石头上长草
我喜欢月圆之夜
也喜欢月亮被狗啃掉

我喜欢爱
但又厌倦它

我相信有灵魂
但不相信有上帝
也不相信释迦牟尼
对我们解释的一切

我不喜欢死亡
但拒绝不了它
我享受活着
因为不得不活着

我把自己想象成任何人
为他们的命运揪心
但有时
又假装没看见

我想象我是一条大鱼
吃进去一些
拉出来一些

我写诗
像一只河蚌
吐出泥沙
也可能结出珍珠


周瑟瑟:刚出炉烫伤你的脸部之诗
  浩波不时在微博上集中发出他的近作,但没有臧棣那样发得勤快,这首即是他刚发出时被我要来的,应该还没有在别处发过。我喜欢刚出炉的冒着热气的诗。浩波的诗,总体来看,是这个时代刚出炉的冒着新鲜热气的诗,有现实的痛感,有个人的体温,并且可以烫伤这个时代复杂的脸部。
  第一遍读这首诗时一下子就打动了我,这是我衡量一首诗好坏的第一条件。浩波是这个时代具有真实感与现场感的诗人,他诗歌的审美价值不压于一台轰隆隆无所畏惧的推土机,他推翻了旧的诗歌标准,有意无意地建起了一座属于他个人的诗歌金子塔。我集中读他新近出版的诗集《命令我沉默》,能强烈感受到他的诗歌赤子之心。
  《河蚌》是他的写作态度之诗,他对“他们说”的诗的“语气”“情怀”“风格”持有天生的反对与不信任。这种态度对于中国现代诗的未来至关重要,因为旧的诗歌道德与审美势力太强大了,也太讨厌了。其实并不遥远,当年徐敬亚先生发出《崛起的诗群》的呐喊时遇到了多大的历史阻力,而现在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惯性与惰性阻止了现代诗的步伐,像大象的腿踩在泥潭里,连响声都像是放屁。
  浩波的诗集《命令我沉默》第一部分叫做“请让我紧紧地抱你”,我觉得这种姿势很好,直接得很,在一个冷漠的世界面前,我们好久不曾这样表达我们的态度了。
  浩波诗的可贵在于他说真话,“我写诗/像一只河蚌/吐出泥沙/也可能结出珍珠”,他在“泥沙”与“珍珠”之间做他自己,这就够了。

木叶评荐

木  叶,1970年生,本名王永华,诗人,文学硕士。著有诗集《流水中发亮的简单心情》、《在铁锚厂》等。现居合肥,《诗歌月刊》编辑。


第19首
评荐作品:车前子《不能取乐》
评 荐 人:木叶
评 荐 语:不能取乐

不能取乐
车前子

十一月,
诗一样听信谗言,
龟被丢入深井。

十一月,水面恢复明镜,
又能照天;
龟还在降落,
要走完暗道。

十一月,制造暂时的墨汁,
一会儿,都是沉淀物。

十一月,撞穿井底。

十一月,我把水面揭开,
扔上屋顶。

龟,结晶在井底,
它的壳,太硬,
不能取乐。

十一月,大家皆无辜,
犯下彼此之罪。


木叶:不能取乐
这首诗仿佛在暗示、怂恿读者去一读再读。为什么?
可以从“整体象征”的角度来考察它。在最为表面的层次,这首诗杜撰了或者说制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场景,但看起来也许很真实,从“丢”到“落”到“撞”最后到“结晶在井底”,过程虽然奇异,逻辑却非常清晰。在这中间,诗人出场两次,第一次是“龟”“撞穿”井底之后,“把水面揭开,/扔上屋顶。”这一动作,新异,抽象,需要默契的读者通过想象来完成。此外,就叙述的补充性而言,“揭”和“扔”这两个作者的自我动作,和全诗中关于“龟”的“丢入深井”的全过程融合,形成完整的叙述。
让人欲罢不能地生出探究的好奇心的,是诗歌清晰的造境背面,有着一个含混的、能量巨大的语义场。尤其是诗人第二次出场,在全诗的最后,他宣称“大家皆无辜,/犯下彼此之罪。”
读到最后这一句的时候,面对诗人的提醒,面对这首诗,您会不会就此成为一个不会轻易取乐的读者?
对于这个问题,我姑且不论;只想提醒读者:这确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第20首
评荐作品:刘晓萍《绝句》
评 荐 人:木叶
评 荐 语:柔软的隐身


绝句
刘晓萍

1
我在吃慕思蛋糕。
多么甜啊!一阵心痛袭来。

2
这双手伸得多么长——
还是够不着命运。怀中珠宝散落一地。

3
这个旧我,每天都在更换新衣服。
隐身术啊!万古愁。

木叶:柔软的隐身
诗歌本身不必解读,前面两首通过所选择的细节的精心对立,结出人生凌乱的矛盾之思;后者的感叹更为直接,从日日更换的衣服,引申到衣服乃不过是“隐身”而已。
刘晓萍的这几首小诗,轻盈,透彻,有着日本俳句的形态,表达心意,简洁、含蓄,因此可喜。可以看到她诗歌里的某种渊源,也可以看到女性情思的某种既敏感、又容易让步而满足于“止乎此”的思维惯性,但,这又是一个女子此时此刻的细腻心思,言语道断,心性弥漫。简单,不做作,不臃肿。
和车前子的《不能取乐》完全不同,我愿意把这几首小诗看作古老的感怀、遣兴甚至闺怨的余音,在当代的流光里起伏,生动,闪耀着美与智慧的露珠。当代诗歌各是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向度,但这一类的作品,因为褒有着传统的因子,披挂丝丝缕缕的美,纵然看起来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浅白,仍然值得推荐。

盛  敏评荐

盛敏:1963年生。批评家。著有《盛敏评论随笔选》。现居安徽宣城。


第21首
评荐作品:张建新《生日诗》
评 荐 人:盛敏
评 荐 语:斑驳回忆的无奈诅咒

生日诗
张建新

晚凉的拒绝,冷风的刺,
让我突然对自己有了敌意,
四十岁,把自己奉献给谁?
古老的忧伤令嗓子干燥,
喊不出来,身边闪过的人群
怀着不一样的幽暗,
我一意孤行,被速度吹弯,
当无人的小径从魆魆的心中
探出利刃,我不加思索地
顺从了它,也落入了河流的诅咒,
酒有两瓶,一瓶交给河流之梦,
另一瓶喂养体内的蝴蝶
此刻,我允许它孤独
而自由地飞,用盲目的沉醉
去否认和指证真实与虚无,
那绽放在冷风中的是什么?
皮肤上的星光,斑驳的婴儿之泪,
浴后的人,活在他们的明天里。

盛敏:斑驳回忆的无奈诅咒
人活到四十岁恰恰是时间把自己掐在生命的中间,成熟与冷漠各占一半。怠惰的人把怨恨的目光投向他人,平凡的人顺从命运的常态化安排。但是诗人是反抗庸俗、昏聩生活的群体中的一员,他会不断审视自己的生活梦想,审视自由与词语在自己身上真正存在的热度,和如何保证这种热度的连续性。张建新感叹速度、敌意、河流泛亮的诅咒,但是他仍在保留、刻意地挽留皮肤上的星光,他相信他自己活在明天里。这里辨识真正的梦想和挥霍欲望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四十年梦想晶体的闪亮,后者是诅咒的、绝望的悲哀。我想诗人都会面对斑驳回忆的不停扰动,逃离与持续是否是写作者无法回避的难题呢?


第22首
评荐作品:槐树《长头发》
评 荐 人:盛敏
评 荐 语:头发美学的遮蔽

长头发
槐树

剪了头发
剪了很多头发
才能感觉到
长头发的时候
整个人都是躲在头发里
剪了头发
整个人
好像从头发里冒出来
好像头顶有了个洞

盛敏:头发美学的遮蔽
头发是必须的、修饰性的美学装扮物,当它茂盛地生长在我们的头顶之上,与没有一根头发相比,头发把我们整个头部更加合乎习惯地突显出来。诗人在此所说的头发却排除了日常合理的存在,而是指过多存在的修饰性的装扮,将人的本来面目遮蔽起来。人类擅长在装饰下保持自我的警觉,也许是主动地设防堵住了真我的显现,也许是有了个洞之后的结果人们从来没有遭遇过,因而当完全的真实袒露在外时,一片片啧啧指责与喁喁怀疑之声定是此起彼伏,尽管袒露者整个人从修饰、扮演里站立起来,但是你、你们的安全指数究竟有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8-15 02:1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首读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8-15 09:1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北残兄弟的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8-15 09:17 | 只看该作者
收藏 学习 {:soso_e183:}{:soso_e160:}
俺看什么时候有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8-15 09:32 | 只看该作者
收藏  学习  谢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15 09:33 | 只看该作者
张智文 发表于 2013-8-15 09:17
收藏 学习
俺看什么时候有俺的

你收藏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8-15 0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智文 于 2013-8-15 09:36 编辑
王法 发表于 2013-8-15 09:33
你收藏了吗?


复制 粘贴俺的文件 《桐音书廛》(诗评: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8-15 09:36 | 只看该作者
桐音书廛》——什么?{:soso_e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15 0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智文 于 2013-8-15 09:40 编辑
王法 发表于 2013-8-15 09:36
桐音书廛》——什么?


俺的创作手记比如《诗人:王法  俺叫他哥哥  ......诗风犀利,其笔触直击现实而又不失诗歌的特点。等等等等{:soso_e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8-15 09:4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王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6 00:3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