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95|回复: 8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长江大桥写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0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朱荣兴 于 2013-11-2 08:48 编辑

上海长江大桥写意


十公里飘渺的钢板,把崇明岛与长兴岛焊接成巨大的工字。
二百二十米标高的人字型桥塔,守候成骑江望海的塑像。
一根根钢纤像一条条血管,融汇着上海人民的血液,为飞凌长江而激越跳动。
一辆辆高速行驶的车子,就是流动的血液。
S型造像,无论拐向哪一个方向,都是朝着长江两岸合拢。

一根根粗壮的桥索,携带着百年使命。双向六车道高速车的频率,合着新时代腾飞的鼓点。
南北无缝对接,接通了两岸一起跳动的脉搏。
上海城长兴岛崇明岛苏北四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每一次呼吸都贯通一气,每一个动作都步频一致。
沪苏涌动的血液,通过大桥,流畅到每一个地点。
大桥像一个巨人,轻舒猿臂,把两岸合拢;彩虹飞架南北,织成东海岸连续不间断曲线。

二十分钟车程,走过了几千年。
大桥,已是沪苏腾飞的象征;大桥,已是长江口澎胀的血管。
斜拉索撑开了三岛飞翔的姿势,大桥铸成了时代的发展图腾。
东海长江口的金涛碧波之上,矗起了一座万里不朽的丰碑!




  

注●大桥桥面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一般分成上下层,而上海长江大桥将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与轻轨置于同一平面,桥面规模世界最大;
  ●钢箱梁宽51.5米,为大跨径世界之最;
  ●桥面规模世界最大,99座长江大桥中最飘渺。
  ●主塔钢箱梁斜拉桥施工阶段的“零号块锚固技术”,为国内首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29 07:29 | 只看该作者
首读兄弟新作!道一声兄弟早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0-29 07:32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分钟车程,走过了几千年。
大桥,已是沪苏腾飞的象征;大桥,已是长江口澎胀的血管。
斜拉索展现了三岛飞翔的雄姿,大桥铸成了时代的发展图腾。

诗尾甩出了气势!{: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9 07:35 | 只看该作者
十公里飘渺的钢板,把崇明岛与长兴岛焊接成巨大的工字。
二百二十米标高的桥塔,守候成骑江望海的塑像。
一根根钢纤像一条条血管,融汇着上海人民的血液,为飞凌长江而激越跳动。
一辆辆高速行驶的车子,就是流动的血液。
S型造型,无论拐向哪一个方向,都是朝着长江两岸合拢。

诗头昂起了声势!{: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29 07:40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分钟车程,走过了几千年。
大桥,已是沪苏腾飞的象征;大桥,已是长江口澎胀的血管。
斜拉索展现了三岛飞翔的雄姿,大桥铸成了时代的发展图腾。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09:14 | 只看该作者
招小波 发表于 2013-10-29 07:40
二十分钟车程,走过了几千年。
大桥,已是沪苏腾飞的象征;大桥,已是长江口澎胀的血管。
斜拉索展现了三 ...

澜壮阔的长江口,矗起了一座万里不朽的丰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09:14 | 只看该作者
老远 发表于 2013-10-29 07:35
十公里飘渺的钢板,把崇明岛与长兴岛焊接成巨大的工字。
二百二十米标高的桥塔,守候成骑江望海的塑像。
...

澜壮阔的长江口,矗起了一座万里不朽的丰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09:15 | 只看该作者
老远 发表于 2013-10-29 07:32
二十分钟车程,走过了几千年。
大桥,已是沪苏腾飞的象征;大桥,已是长江口澎胀的血管。
斜拉索展现了三 ...

早安,兄弟!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09:15 | 只看该作者
老远 发表于 2013-10-29 07:29
首读兄弟新作!道一声兄弟早安

早安,兄弟!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09:15 | 只看该作者
招小波 发表于 2013-10-29 07:40
二十分钟车程,走过了几千年。
大桥,已是沪苏腾飞的象征;大桥,已是长江口澎胀的血管。
斜拉索展现了三 ...

早安!招诗人!远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4 04: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