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批论] 九言诗及其创作初探/郭进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言诗及其创作初探/郭进艮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数千年来诗歌创作成就辉煌,举世瞩目。历代诗歌短自一、二言句,长达九、十、十一言句者,可谓比比皆是,各呈其彩。其中,九言句颇受一些诗人采用,常穿插于杂言体诗中。晋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说:“古诗之九言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①之属是也。”战国时屈原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优美的九言句。如《离骚》中的“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涉江》中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九歌·湘君》中的“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间”,等等。仅以七言为主《山鬼》中偶尔夹杂的一句“余处幽堂今终不见天”,就有人认为“不但不突兀,反而有无限的跌荡”②。汉魏以来的杂言诗也夹有不少九言句,如南朝鲍照《拟行路难》中之“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北朝民歌《木兰辞》中“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等。
  到了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杂言诗中九言句更多,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北风行》),“古来唯见白骨横沙田”(《战城南》),“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灞陵行送别》)等等。李白的另一首《一三五七九言》宝塔诗则明确以"九言"为题,其诗云:  
    游,愁。
    赤县还,丹思抽。
    鹫岭寒风飕,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不觉年颓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诚难在,终望持经振锡在扬州。
  另一位大诗人杜甫的一些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便有四个九言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末二句便是一组以急促的语调形象地表达作者当时强烈感情的成功例句。
  诗既如此,词、曲、联及民歌中九言句就更多了,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以上证明九言句在表情达意中独具特色,是杂言诗这盘美餐中一种可口的“佐料”。而就独立成诗的情况来说,传统诗向有二言、三言至五言、七言例。其中,二言诗如黄帝时的《弹歌》:"断竹,续木,飞土,逐肉";三言诗如汉末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四言、五言诗如《诗经》中的大多数诗篇及《古诗十九首》;六言诗如范成大的《甲辰人日病中吟以自嘲》:“壮岁喜新节物,老来惜旧年华。病后都卢不问,家人时换新花”。魏文以降,始有七言,至唐为盛,可见传统诗体式之多样。
  但九言诗一直甚为少见。
  历史上的九言诗据说为三国时魏主曹髦所创。曹髦(241-260),字彦士,谯(今安徽毫县)人。曹丕孙。初封高贵乡公。嘉平六年(254)为司马师立为皇帝。但他一直不甘心做司马氏的傀儡,力图有所作为。甘露五年(260),率宿卫数百攻司马昭,为司马氏部将所杀。曹髦"少好学,夙成"③,时人多以为望,钟会认为他“才同陈思,武类太祖”。可惜以此早卒,而他的“九言诗”也并没有流传下来。
  曹髦之后,九言诗亦有人为之。据萧统《文选序》载:“自炎汉中叶,厥途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南朝宋谢庄有《明堂歌》九首,依五行数,或三言,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其中《歌白帝》为九言,这可能是现在流传的最早一首完整的九言诗。其诗曰:
    百川如镜天地爽且明,云冲气举德盛在素精。
    木叶初下洞庭始扬波,夜光彻地翻霜照悬河。
    庶类收成岁功行欲宁,浃地奉渥罄宇承秋灵。④
  但这首诗虽称九言,实际上每句九言都可以分为四五两句读的,如“百川如镜,天地爽且明。云冲气举,德盛在素精”,这样读还顺口些。所以从形式上来说,还算不上一首成功的九言诗。
  谢庄之后,谢朓、庾信等人亦偶有为之,但多存此弊,反映初期九言诗创作的不成熟。
  形式上较为成功的九言诗,要数元天目山僧人明本的《九字梅花》:
    昨夜西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擫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但此诗手法较为笨拙,境界不高。是故明人杨慎乃以同题作九言诗曰:
    玄冬小春十月微阳回,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
    折赠未寄陆凯陇头去,相思忽到卢仝窗下来。
    歌残《水调》沉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
    错恨高楼《三弄》叫云笛,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另明卢赞元亦有九言《酴醿花》诗云:
    天将花王国艳殿春色,酴醿洗妆素颊相追陪。
    绝胜浓英缀枝不韵李,堪友横斜照水搀先梅。
    瑶池董双成浴香肌露,竹林嵇叔夜醉玉山颓。
    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拘青阳回。⑤
  其诗虽略嫌于冗沓,但颇有诗味。可见以九言诗只要语言驾驭得当,并非象一些人所说那样高不可攀。
  以上是传统以来写九言诗的事例。由于难度较大,所以这些人的尝试并非十分成功,后人鲜有仿效者。

  新文化运动以来,闻一多力主新诗应有绘画、音乐、建筑三美,创立了新诗格律派。其中“音乐的美”是指音节美,“建筑的美”即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其名作《死水》便是中国最早的九言现代诗。全诗共分五节,每节四行,每行九字。每行由四个音步(包括三个二字尺、一个三字尺)组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现的位置常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解放后,林庚、邵燕祥、左文等人也写过一些九言诗,其中尤以林庚的“四五体”九言现代诗理论影响较大。
  新诗格律派的最终目的仍是现代诗,但对于我们传统诗创作者来说,仍然是一个难得的借鉴作用。
  在此同时,传统诗爱好者从未放弃对传统诗体式创新的追求。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诗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地诗社纷纷开辟新体式探求专栏。其中,同晖学社于1994年底在该社学刊开设的"体式探求"专栏,陆续发表了一些颇有创新意义的新体式探求作品。2002年7月,陈志岁先生撰文提出,中华新诗体将出现的特点应为:“(一)内容方面的特点:1、新言词,新话语。2、新意境,新境界。3、新生活,新思想。4、明理利事,讽诫劝导。(二)形式方面的特点:五个适应。即:1、音节紧凑,与今人生活节拍相适应。2、语句主短不主长,但长短不拘,可整齐可参差,与读者浓缩信息,提高时效的要求相适应。3、平仄仍有讲究,但较宽松,适应今人语言表达要求,不因词害意。4、声韵随时,与今人普通话语音相适应。5、段落因需按排,分段或不分段,多分段或少分段均可,原则是与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含量相适应。”⑥
  1996年夏,我加入同晖学社后,开始尝试创作九言诗。这段时间内创作的为数不多,主要有《悔之情》、《乡思》、《时况》等数首。2003年间,再作《村妇》、《岳王墓》。2004年创作的主要有《粤女谣》、《伤农》等。自2002年6月起,我的九言诗作品开始发表在每期《同晖》学刊以及《雁荡吟圃》等传统诗词刊物上。
  现将其中几首选录如下,恳请方家指正:

          其一 乡 思

    静夜迷蒙漫步月西倾,远离都市回首几家灯。
    何处切切传来村妇吟,疑是慈母唤儿又黄昏。

    乡思犹似一咂状元红,每往细处越品味愈浓。
    乡思或同那轮悬空月,相看脉脉秋冷雨乍歇。

    试问鸟儿乡思是何物,鸟儿无言掠过芭蕉树。


           其二 村  妇

    谁说男儿刚硬向无悔,君言一石晕眩一潭水。
    一别经年才识相思痛,商战惨烈早归故园美!

    忙里忙外急急步如飞,说到未到频频去电催。
    心跳扑扑登楼又下楼,犬吠声声怎不见人归?


          其三 悔之情

    我使忏悔化为一股泉,泉水蜿蜒而出入大江。
    江水滚滚东去不复还,惟余心痛隐隐欲断肠。

    我使忏悔化为一条绳,细绳绵绵缠缠束我身。
    左摆右挣越动越无劲,且紧且深竟成被缚人。

    忏悔有如旋转之风车,人随车转车人皆不停。
    只料相思最苦世人说,哪堪有甚相思忏悔情!

    我欲乘风西去不忏悔,白云深处逍遥多自在!
    忏悔偏如魔影紧相随,心被吞噬无遗人无奈。

    试问忏悔之药何处有?我捐万贯家产出高价。
    倒挽时空打住猛回首,自此慎然不入此门家。


          其四 岳王墓(九律)

    岳王墓外乍觉寒意侵,沐雨惊风白铁咒奸臣。
    怒起横眉木讷国贼像,恍然回首激昂烈士心。
    八千云月北伐功赫赫,百万黔黎南望泪纷纷。
    浪涌潮急亘古钱塘沸,素车滚滚何独两浙人!

  第一首《乡思》写游子情思。不遵格律而多用现代口语,企图适应时代。押韵方式:两句一换韵。
  第二首《村妇》写商业社会背景下的爱情。前半片押仄声韵,后半片押平声韵,试图在朗读上形成一种声律过度自然之美。
  第三首《悔之情》是我最早创作、也是最早发表的九言诗,特点是平仄通押,并呈AC、BD式押韵。
  第四首《岳王墓》为一首九言格律诗,仿五律、七律平起式,并首次提出“九律”这个概念。有的朋友认为不符平仄,是从“觉”等依传统读法应为入声,但此诗系以普通话定平仄,所以不存在此病。
  另一首可以称之为"杂言体九言诗",也算是对九言诗创作的一种探索吧:

            其五 粤女谣(杂言体九古)

  甲申腊月,上网闻广东某市有打工妹无故被辞且不予结算数月工资,身无分文而流落街头,无奈沦落为“小姐”。思而感之,遂有此作。

    奴本良家女,年方二九尚未许。
    前年不辞千里来打工,只因母病父衰困途穷。
    都市酒绿灯红目好眩,富人半餐穷家三年饭。
    机器轰轰夜夜加班急,汗下如雨只为钱百十。
    清明雨细不见乡音传,可怜衣单被薄难御寒。
    中秋月圆不闻爹妈唤,主管喝斥骤然起耳畔。   
    欠薪三月体虚气力竭,被炒一时人走钱扣没。
    流浪街头一程复一程,暮色沉沉哀泣谁应声?
    无奈甩头今番投何处?惟有宾馆尚无拒人路。
    推门回身遥望泪纷纷,雷鸣夜雨愁雾锁孤坟。
    了此生,惟愿后生不再做女人。

  由于纯九言诗有句式整齐的特点,难免有时不能满足感情表达的需要。所以这首是我在2004年开始创作歌俳时,受其以五七句式表情达物形成一种参差交错之美的启发,而作成的一首在紧要处掺杂其它字句的九言诗。
  2003年6月以来,我开始在多家网站以苍生笔名发表《乡思》、《悔之情》等九言诗,引起一定反响。现将部分网友的评论选录如下:
  笑芳年:读苍生先生“九言诗”,如春风携带冬季之腊梅,春风吹来百花香,腊梅之香从冬季中弥漫到春季的边沿,清新之趣,浓郁无比!此种探索极有意义:一为传承古诗特质。自《诗经》四言体始,到之后个时代的五言诗、七言诗、长短句等之发展,古诗发展的脉络分明,现探究尝试九言诗,符合古诗发展之规律;二是兼容现代诗特点。现代诗句式自由,韵脚受拘不大,有利于发挥胸中之感怀,并且表达亦不拘一格,灵活自如。由此,九言诗探索,恰恰可融合此两点优势之内涵,既保留传统古诗之韵味,又有现代诗的表达舒展之灵活空间和内涵,可谓兼容并包,令人耳目一新。在此,愿能读到更多的苍生先生的九言诗,以不断厚实并弘扬中华文化!(玉苍山下)
  BOSS:这两首九言诗体裁独特,让人耳目一新,既有古诗的韵调,也有新诗的洒脱。可以把情感更好的表达出来。(温州网BBS)
  楚布衣:昔日闻一多先生的提倡,要求诗歌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而苍生兄在这基础上又有新的引申和发展,以古诗的韵与美与现代诗歌的灵动相结合,独具一格,令布衣耳目一新……(温州网BBS)
  停车坐爱:一种探索,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能给古典诗词艺术带来新的营养和新鲜血液。这样的探索越多对于古典诗词创作越有利!(古国论坛)
  白露为霜:有点像译成了现代白话文的古诗和日本和歌。不过很有味道。(古国论坛)
  濯缨轩主人:以九言为主的诗,可特备一格。(中华诗词网)
  大多数网友对此持赞赏态度,但持反对意见也不少。其中较激烈者为都市白领网的昨夜长风,他认为:“以九言状情言志书怀,如鼓点嘈嘈切切,一统而下,大悖音韵节律常理了。以句读而言,齐则有刻板之失,错则存杂乱之病。以辞章言,无论如何都必入文白相杂之弊”。古国网的独上兰舟网友则指出:“九言诗字数较多,平仄或无定论?细看其中一首,如乡思或同那轮悬空月,就有些大白话的意味。再者,字多读来所需‘气’也多,这就要好好注意其节奏”,兴华诗社网的随园小人网友认为某作品“很多句子中有可有可无的字词”等等。网友们的批评意见,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大家对于九言诗这个诗体还是有一定兴趣的。只要我们能避免一些弊病,探索出一种适合其发展的道路,九言诗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
  
  关于九言诗的几个问题。
  一、九言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诗体?本人浅见:九言体诗系继二言、三言至五言、七言诗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种中国传统诗体。一般说来,全诗每句九字,句数不限,以偶数句式为主,节奏均依传统体式。具体可以分为九言古风、古言格律诗与新九言诗三种。
  其中仿古风的九言诗可称为九言古风,简称九古。九言古风中还可分为普通九古(纯九言)与杂言体九古等。前者如上文所举的《九字梅花》,后者如本人近作《粤女谣》。《粤女谣》这首仿古九言与传统以来杂言诗的特点是相应的,并且在语言节奏用韵等均依传统体式,因此称之为杂言体九古。前人将篇中夹有九言句的杂言诗也称为七言古风,那是因为当时九言出现的诗例太少(几乎没有)。而我们现在杂言诗篇中凡以九言居多者,应当也划入九古的范畴。
  九言格律诗简称九律,不论新韵旧韵,凡依律诗体式写九言诗者均可称之,如本人创作的《岳王墓》。具体写法:在七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双音词节奏点,但要避免失粘失对,如七律前两字为平平的,九律前就要加仄仄,反之则然。当然与七律一样,首字平仄不拘。九律再依用韵细分,当然也可以分为旧韵九律与新韵九律。
  古汉语发展以来一直在不断变化,现代语言对古代语言也具有一定继承性。今人写传统诗,不可能一概搬用文言句式,文白相杂则属难免。以现代语言写传统诗,赋予传统诗以新的血液,这也正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否则,传统诗的发展只能是陷于一潭死水。所以另一种依新韵、入新风、使用新语言,但仍遵循传统道路的九言诗,如我的《乡思》、《悔之情》等等,其实与元明时代的九言诗已有所不同,不便袭称古风,或者称之为新九言诗也无不可。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附带建议一下:现在诗坛上提倡声韵改革,律绝不用说了,只要符合格律,何拘新旧之韵。但古风若不依旧韵,还是称之为新五言、新七言等为好,这样才能放开手脚大胆植入新风貌新语言。
  另外还有一种变体九言诗。其特点为:仍旧每句九言,依传统语言而不遵循传统节奏,每句字数相同但节奏点位置不一,以表达恣意纵横的情感。可以在句中穿插仿骚体的煞尾字。此体目前尚未发现,有待充实。
  至于九言现代诗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由于道路、方向不同,这里不予归入。
  读九言诗时不宜过急过快,宜吟哦,或以中等稍快的节奏朗诵,一般情况下参照内容节奏依二七句式或三六、四五句式读均可。由于每句字数偏长,在创作时句数也不宜过少(如四句),也不宜过长。我目前所作的九言诗最长也只有《粤女谣》、《悔之情》,其余大都为八句成诗,《伤农》为六句诗。
  还有的人以为九言诗嫌于冗沓,并举明本和尚的《十字梅花》等例子。其实不然,这只是技法上的问题,关键在于作者罢了。诗的语言贵在精炼、简洁,不能冗沓(当然有时表达需要是个例外)。若是写不好的话,七言也可以缩为五言,五言还可以再缩的。
  二、为什么会是九言诗?九言诗继承传统以来二言、三言至五言、七言体,赋予传统诗以另一种容量及语言风格,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汉诗体式嬗变的原因及趋势,早有学者指出:“从诗体演化看,诗句从四言扩展到五言,再扩展到七言,其发展趋势是由短到长。这是因为:就诗歌的内容而言,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日趋复杂,诗句也必须相应地增加字数,扩大容量;就诗歌的音调而言,则如胡应麟《诗薮》内篇所说,‘四言简质,句短而调未舒’,‘五言古御辔有程,步骤难展,至七言古,错综开阖,顿挫抑扬,则古风之变始极,五言律宫商甫协,节奏未舒,至七言律,畅达悠扬,纾徐委折,而近体之妙始穷’。……今天,随着新事物、新概念、新词语的大量产生,看来诗句一方面势必突破七言,而另方面终将受到诗歌特性、审美要求的制约,句子的字数不可能漫无限制。”⑦九言相较于七言,能更充分地表达磅礴澎湃的胸怀、一泻江河的激情,体现新时代生活及情感的快节奏。一组整齐的八句九言诗,便能给人以如瀑流倾泻,或如怒涛滚滚,或如曲肠回环般的感受。而八言十言节奏嫌于板滞,启功先生在举四言进五言的例子时,就曾指出:“加上一个字,一句中就有单字有双字,富于变化了……读来既流动又舒缓,活跃多了”⑧,可见奇字句具有偶字句难以达到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九言已达诗句字数的巅峰了,十一言就显得过长,弄不好便会成为一个六字句和一个五字句,勉强为之就成出奇制胜的文字游戏了。所以,这也是我不写八、十、十一言而选择写九言的缘故。
  可以说,九言诗是属于最后一种最值得提倡及推广、字数固定整齐的中华传统诗体。
  中华传统诗发展至今,已呈现不得不改革的局面。目前体式上革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由词、自由曲,另一个是歌俳体当代诗。但自由词、自由曲乃一种变体之词曲,略与杂言诗近。再写得白些,去掉文言成份,以新语言入诗,就是现代诗了,所以归根结底算不上一种另辟之体。而歌俳体当代诗源自日本和歌,是一种外来文化的产物。由于目前中国人厌日情绪较浓,若想取传统诗而代之,似不太可能。因此,九言诗创作在中华传统诗体式改革上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今后可能将与自由词、自由曲及歌俳体当代诗在中华传统新诗体中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着中华传统诗的复兴,我期待着更多的诗词爱好者加入到九言诗的探索及创作中来。

始作于2004年底,2005年1月18日完稿

——
  ①见《诗经·大雅·泂酌》,但今人一般分为“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两句读之。
  ②见梁宗岱《论诗》,载一九三一年四月《诗刊》第二期,上海新月书店发行。
  ③见《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④[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二,《郊庙歌辞二》。
  ⑤以上三例见[明]杨慎著《升庵诗话》卷一,《九字梅花诗》篇。
  ⑥陈志岁:《中华诗体沿革归述及其发展趋势浅见》,原载2002年12月出版《同晖》总第二十三期,收入霍松林主编《中国诗词联年鉴(2003)》。
  ⑦陈邦炎:《从新诗运动上探我国诗体演变的轨迹》,原载《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收入中华诗词学会主编《中华诗词年鉴(1987-2002)》。
  ⑧启功:《汉语诗歌的构成及发展》,见《诗文声律论稿》附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8 20: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