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川诗学理论] 是时候了!回归……【金川诗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诗歌周刊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5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海子诗歌事件以及海子诗歌境界的思考

引言

一个人总有绕不过的问题,但又必须绕过去,绕不过去的后果,难以现象。
海子有什么问题没有绕过去!
这个问题成了我目前写诗歌遇见的问题。我想搁置不理,但是似乎有一种力量,或者情节迫使我不断想这个问题。
[1]如果海子在世,今年比我小一岁。而我活着,他却不在了。我们都是写诗歌的人,按说该我死,他应该活着。我喜欢诗歌,一无所成,毫无价值。海子的诗歌而今拥有中国诗歌界也许是最庞大的粉丝队伍,他的名字名扬诗歌界。海子的消失,让我惋惜不已。惋惜之心,叫我不得不想这个善良的纯真的同龄人。
我在八十年代也写诗歌,只是由于单位报社有个朋友做文学编辑,把平时工余的诗歌拿给他。海子自杀,我都不知道。真该死。直到2002年我决定回归文学,最终落在诗歌。那时才开始浏览诗歌现状,就被海子的事件吸引了。由于经历的原因,我的性格比较悲观,但我喜欢用积极向上的作品弥补我的懦弱。对自杀的诗人,我一贯认为是自私懦弱的失败者。包括屈原。诗人因疾病的痛苦而自杀,那另当别论。因海子之死,我接触到海子的诗歌。他的诗歌对绝望的情绪表露,对死亡的无条件向往,让我震撼。这震撼有几个原因。首先是艺术的震撼,他的艺术技巧我是自愧不如。其次,是他诗歌的内涵,绝望与死亡,我无法接受。其三,他是大学才子,才华知识,叫我仰慕,却夭折,这个事件本身就是个巨大悲剧。其四,他生自农民家庭,家境艰涩,本来是有生活磨砺的,人生有一定生活内涵,却因才情空浮而毙命。才华可安人,也可浮人,也可害人。等等。
当时从他作品里,我就意识到,他的诗歌境界不对路,那是他注定短命的根源。写这种境界的诗歌,可惜了那点才华。为此,我一直在思考诗歌技巧与境界之间的关系。思考诗歌与生命的意义。
[2]后来才知道,海子的死亡与他的诗歌的影响,竟然被人称为神话,当然是当代神话。甚至今天,海子对新生诗歌爱好者的影响依然严重地存在。本来海子的自杀事件,很好理解。本来海子的诗歌,也不是具有多么高的艺术成就与价值,也很好评价。说白了就是诗歌界的一个不幸的故事,几篇诗意不错的诗歌而已,如此简单的事物,成了寂寞诗歌的喧嚣,而今一进入诗歌界,依然还是回避不了这个喧嚣。这叫我只好不断地思考。
因此,我时常在阅读分析海子诗歌,为此,写过如《拒绝诗歌暴君》的情绪激愤的诗歌。更写了不少探讨诗人自杀的诗歌形式的诗论。甚至有过纠正这种诗歌喧嚣的想法。但是,很快意识到,那时不可能的。一个人根本阻止不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喧嚣。任何喧嚣都是现实的必然反映,是一种经历与求证。因此,最近又写了几篇不再阻止诗人自杀的诗歌。事实上,海子以后,诗人自杀就很少了。诗歌给人带来的贪婪与欲望的机会越少,诗人自杀的事实就越少。是的,在其他地方,自杀率却在明显提高了,因为欲望在其他地方开始升温――这个另论。我对海子现象积聚了许多感受,不得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53 | 只看该作者
[3]同时,我有点不想面对读者说海子。因为许多读者与诗歌爱好者,已经对海子的现象,像追星那样热。你发表哪怕是中肯一点的观点,都会引起更不理智的喧嚣。当然,任何喧嚣都不堪一击,那不用别人击败,自己就能击败自己。就像海子自己打倒自己一样。人类生存,自我否定是最残酷、最迫不得已,也是最低级、最原始的、最没有办法的办法的抉择方式。但是,热的情绪,毕竟不是诗歌的全貌。诗歌依然很冷静。我现在不想说服不冷静的情绪与思维。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的形成,必须由自己亲历,求证。真正的诗歌其实依然在冷静思考、默默无闻地跋涉探索。看看网络上发布的诗歌,这些观点都能得到映证。我相信我的思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为此又觉得有必要把自己要说的话整理出来,也可以跟大家见见面。
再者,说这个话题是不舒服的。甚至是痛苦的。因为,我自己的痛苦也够多了。我也是农民的后代,生活在生活条件并不理想的家庭。父亲早逝,弟兄们生活艰险。我的兄长与两个弟弟,在四块石头夹着一块肉的现实里﹙挖煤﹚度命。最疼爱我的姐姐因心理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我的母亲晚年因痴呆症而发生行为障碍。我的小弟弟遭遇几度大灾难最终因车祸死去,折磨得我几乎走到出家隐居的边缘。但是,我现在坚持一个信念,既然做一回人,就要快乐,高兴地活着。因此,我似乎不愿意接近这样残酷、悲伤的话题。而说这样的话题,就像在谈论我的弟弟的事件一样,也只有把海子当作自己的亲人,才能理解他诗歌之中的绝望与死亡,才理解他为什么活不下去,因什么饶不过去,为什么过早地结束自己本该辉煌的诗歌人生?而这必然引起自己情感的痛苦,突然增加自己的苦恼。
但是,他才华横溢为什么就不可能活着?活着能达到今天的在诗歌界的辉煌吗?
同时,海子的现象在支持着一种什么趋势,在折射着什么需要思考的问题?只要写诗歌,在以诗歌为生存,似乎就饶不开这一些问题。今天,我觉得说这个话题是时候了。一个是积聚的思考需要说,一个是纪念的话题又开始了。一个是我的诗歌实践走到了这个关键点了。必须对一些问题做点思考,做点冷静的努力与突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54 | 只看该作者
神话与笑话

我比较喜欢西川的一些观点。西川无论是诗歌作品,还是诗歌言论,都有他客观冷静认真虔诚的思考。一个优秀诗人,以充满生气的人性,充满耐心与理智的气性,来书写诗歌,因为他的诗歌给人以滋润与和暖,而不是肃杀与摧折。
但是,他说海子诗歌是个神话。我认为他似乎想说,这是个笑话。
或者他不想这样说,是我诠释吧。但是事实的确是这样的。
[1]海子在生前的诗歌几乎没有获得过高一点的评价,甚至连诗人死后的一半的热点的反响都没有。死后却有如此热烈的追捧。现在追捧海子的人当中有的人在海子生前就是他的朋友或者读者,当初为什么不追捧呢?!是海子的诗歌没有震撼呢?还是读不懂海子的诗歌?!我们是冷静地思考这个事实。说白了,现在这些人,热捧的是名气,是一种自己的情绪借助海子诗歌的宣泄与张扬。这跟追星现象是一样的。这无可非议。但这不是神话,是笑谈。
即使一些新兴的诗歌爱好者,其实并没有真正读懂海子的诗歌,却就像连佛、连阿弥陀佛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却整天狂热地叨念着这几个字,烧香求拜木偶神像一样。
我们生活在这样封建落后气息遗留深厚的环境,这样的笑话到处都是,政治、经济、学术等领域都有,诗歌领域也就不足为怪了。
[2]海子在生前的诗歌发表都很困难。说明写得并不一定好到类似策兰的《死亡格赋曲》的精品的地步,至少是当时没有震惊诗歌界,当时那些已经成名的诗人、主编杂志的诗人们觉得并不是很好。包括也没有引起评论家们的关注。但是,海子死后,竟然获得了奖项。奖项也是由这些生前并不赞赏海子的人给予的。掌握诗歌界的核心的力量,似乎就是迎合突然掀起的海子热,至少是迫不得已的表示。那么诗歌的公正在哪里?!因此,这不是神话,是诗歌笑话。
[3]固然,对作品的认可是有许多复杂情况存在的。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另论。直到今天,关于海子诗歌比较客观中肯全面的研究,并没有从发给海子诗歌奖项的那个正统的方面传出来。海子的诗歌几乎依然停留在民间研究的范畴,而且大都是溢美之词,不能说是全面客观的。如此被热捧的诗歌,竟然没有出现叫诗歌界侧目的评论。因为要客观地评价海子的诗歌,会伤害热捧海子的热捧者。海子诗歌热,热的是诗歌呢?还是其他?当然,肯定是其他。这不是太有意思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54 | 只看该作者
[4]海子事件是个诗歌界的事件,海子热是诗歌界相对寂寞的反衬。关于海子,其实就是诗歌界的一个故事,一个热。这个热与诗歌界一样狭隘。即使,海子获得了奖项,也是文学界给予的一个类似的安慰。包括奖项本身的影响力也是狭隘的。文学,诗歌的奖项的意义,要看文学与诗歌,在社会的影响力来决定。在文学诗歌日益低潮的时候,给予海子这个奖项,其实并没有多大影响。与影视界追星现象比,海子诗歌热简直什么也不是,只是诗歌人的一点自我欣赏而已。其实有许多文学人,基本是不赞成海子的。文坛以外的人,包括我,如果不是进入诗歌领域,也不知道海子。
我记得我女儿在学习课本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告诉我,有许多同学觉得写得不好,没有意思。是的,我赞成学生们的看法。本来吗?春暖花开,是个现成的话语,是个常识,连这个都敬奉为名句,太可怜啊。诗人的想象就这么贫乏吗?诗歌就这么贫乏吗?!读者就这么缺乏诗意的鉴赏力吗?
但是成为名句并不是坏事,也无可非议。春晚的一句话,一个语气词都能成为流行语。这无可非议。但对于诗歌来说,可见诗歌艺术沦落到什么地步,无怪乎,大白话也能成为被吹捧的“体”。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笑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54 | 只看该作者
绝望、死亡与神

海子的诗歌,短诗,大都写爱情,乡土抒情。长诗是思考生命,生命存在,以及生命本质。综合起来,他的诗歌抒情的趋向是,绝望――死亡――神性。
他的抒情很简单,绝望;诗歌的趋势,最终创造的意境的归宿,也很简单,死亡。当以死亡为诗歌最终归宿,这个结局使他不能满意,他试图在神性之中寻求意境的突破,于是开始了神性描写的长诗。
一,什么使他绝望?
绝望的主题,是海子诗歌叫人震撼的原因所在。当然,我这里说的震撼,严格的讲,是折磨人。为什么折磨人?海子不是故意要描写这个主题,是这个主题自然形成,与海子思考与关心的侧重面相吻合的。
[1]他个人生命存在的绝望,表现在,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却不能以自己的职业实现理想,而选择了诗歌,却在诗歌创作渐渐进入状态,却发现自己的诗歌是那样“无力”“空空”又是那样的贫乏。他在《答复》中写到“……/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在《询问》中又这样写到“诗人你无力偿还……”这种自相矛盾的感觉与抒发,恰好说明了他那个时候的境界。他当时诗歌创作的态势,是无法满足他思考的主题与他心中期望的需要的。而他又没有选择一种正常的方式,比如,进入社会实践,边实践边求证诗歌的出路。他选择了进一步的孤立与闭塞。沿着对死亡的追求,当觉得死亡再做为诗歌境界来描写,自己只有自取灭亡的时候,他把希望转向更轻松、更自由的神性描写上。他的神性作品没有完成,就彻底崩溃了。
诗人,作为个人存在,劳动技能与生存技能的绝望,其实就是诗歌艺术的绝望。海子个人绝望情绪,来自对生存方式的选择。他选择了坐而论道的方式,坐着,适当地游览一些景致,有点直观感觉,就依靠关起门来,与世界隔绝,用脑袋与语言来生存。
其实,这代表一种当代许多人所企慕的生存方选择式的潮流――不劳(体力的劳动,包括诗歌以外的具体劳动,如教书等)而获,寄生(别人的权利庇护,财富的无偿获得)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54 | 只看该作者
当时,腐败,腐朽阶层已经兴起,诗歌在八十年代与文学一起火暴,诗人渴望以自己的诗歌获得类似于有产阶级的待遇。期望在这个基础上沿着诗歌世界已经为自己提供的美好境界,为生命探索一个美好前景。但是现实打破了诗人的计划。经济的剧烈膨胀,使人的生存意义,受到商品价值指向的统领。金钱作为一种神性似的东西,一夜使人成为其奴役。而恰恰海子也被那时的腐败的气息侵蚀。他也是个腐败者了。他拒绝像一个农民一样的生活,拒绝做简单机械的教书先生。当他看到许多像他一样的人,过着富裕的生活,既有精神的享乐,也有物质的充分保障。他甚至觉得自己再去凭借自己力气去做劳工,就是侮辱人格。
海子在这个时候,已经背离了一个农民的淳朴的个性,坚韧,厚道的生存原则已经否决。当然他赞美这些原则的同时,更多的是感觉到悲哀与绝望。他写农民,写农村,其实是写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与痛苦,在长诗《传说》中他竟然这样失声地说出“西望长安/我们竟然一起活过了这么长的年头/有时/真想问一声/亲人啊,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是的,海子是诚实的,他承认自己脆弱与无奈,也把自己脆弱与无奈表达的非常真实与明了。但是,他对他所面对的农村的思考其实是一个站在麦田外的看客的感慨。他并没有从苦难的农民的生存历程,感悟到生命存在的对生的渴望,对生命存在延续的努力与挣扎之中的闪光。他只是越过艰难的生存历程,直接看到死亡的结局,甚至写到“是雨滴就会死亡”他把一切事物,处理他与这一切事物之间的结局都归结为死亡。死亡,似乎是简单地解决人生的一切灵丹妙药似的。这是一个人在真正进入生活内部,真正进入生命存在的中心之前,很容易产生的心态。这反映了处于未成年的海子的幼稚的表现。
海子这种情绪与人生观,代表了那些从贫穷阶层进入知识分子领域的人的心态。知识与才华,没有良好的劳动与生存环境依托,无法体现其真实价值,也无法公平检验其真实价值。毕业等于失业。就业等于囚禁于一种低俗(环境恶劣)、卑贱(劳动报酬的不公与腐朽)的劳动。这种绝望情绪,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
也可以说,没有一个写诗歌的人,不想过一种诗情画意的的生活,既不遭受风雨侵蚀,又不用为生活日用劳心劳力,但是残酷的现实却又不得不驱使我们回到依靠出卖体力、简单机械的肉体劳动,来换去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源。
海子的诗歌以及他的人生结局,其实就是对这无奈与现状的最彻底表露。这正是许多人喜欢海子的诗歌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55 | 只看该作者
但是,这种抒发没有缓解了海子的痛苦,反而更加重了他的绝望。在海子的诗歌里几乎很少见到希望与生气的境界,几乎都要归结死亡这个点上。似乎他在告诉自己,迟早一死,死是唯一的生命走向,死是寄托。所以,他的死看起来是那么自然。他已经把死亡绝对化,单一化,纯洁化,纯洁到死就是存在,他唯一的向往与出路。他把人生全部问题的解决方式都归纳成死亡这个方法上。
其实,这种最幼稚,最无能的一种境界。就跟幼年的孩子,总那死亡来威胁父母一样,带有不知道后果,带有无知的游戏味道,是一种无奈到极致的选择。是最懒惰最消极的一种抗议方式。
[2]生命存在环境的绝望,是他一直关注的主题。当时的社会经济已经呈现出今天被证明是痼疾的问题,海子作为一个敏锐的知识分子,有这种洞察社会问题的嗅觉。从政治(文化革命)的谬误,到经济(金钱)的谬误,这个惨痛的事实,使海子觉得生命的悲哀。他已经感觉到政治经济之中存在的痼疾,腐败的蔓延,贫富悬殊的逐步拉大,环境问题,假的问题,等等。这些信号归纳起来,就是绝望。为什么?因为被称做措施的措施,不但于事无补,甚至就是不知所措。重建生活,依然是谎言。海子渴望从诗歌找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但是最终自己也觉得是不可能的了。诗歌太有限。这种腐败,很自然地渗透到文学领域了。海子的诗歌发表的不利,对他诗歌反响的不利,以及文学领域的腐化,创作与思考热情被金钱热支解,对诗歌的绝望,也形成了他诗歌之中的绝望。
这种现实生活的绝望情绪,今天也存在,而且正是海子诗歌依然热的原因所在。他诗歌里表达的那种绝望情绪,就是对生命存在背景的恶化与堕落的不满的反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55 | 只看该作者
[3]海子诗歌之中的绝望主题,一直与他创作之中的绝望的危机并存。海子的诗歌素材与生活挖掘是单一的。对农村题材,只对麦田麦子钟情,对游牧生活,只对西部的一些生活片段钟情。诗人单凭自己纯洁的情感来写诗,那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维持持久的写作生活。人的情感,是依靠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磨砺,不断充实,不断丰富的。情感,没有生活阅历的丰富,情感危机是很快要到来的。尤其是像海子这样一个具有人生抱负的人,没有丰富情感资源的补充,他的抱负会沦落为一种空想与野心,并被这种空想与野心折磨,加重他的创作危机。诗人不是生活在诗歌里。如何生存,恰好就是如何丰富写作,如何获得写作资源的过程。而海子几乎就生存在自己的诗歌里,离开现实的诗歌,本身就是绝地。身临绝地的威胁――是他自己携带着,并一直将他埋葬的。这种生存方式选择的错误,给他诗歌带来不可估量毒雾。是巨大的诗歌黑洞。
[4]情感危机,是他最致命的一条。他四次恋爱,均失败,甚至都不想结婚。作为一个传统的男人,人生不外乎成家立业。男大当婚。这句古语的意义在于,一个男人,如果没有在婚姻缔结的社会关系里,充分分享情感与情欲的体验,是无法成人的。是无法把一个人的情感与理智的根须全部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的。作为诗人,就不可能洞察天地万物,以及生命存在奥秘与必然。更不可能充分分享生命存在的一份份由枯涩转化而来的甘美。一个没有妻子的人抒发对妻子的爱,那时一种期望与想象,甚至是说谎。一个没有分享性欲的甘美的人,是无法说出爱情对于一个真实的肉体的充分满足的幸福的。
很自然,一个没有成家的人,别人过着幸福美满的夫妻生活,别人叫做幸福,对于他就是痛苦。这很好理解。一个农民尽管子女成群,自己像牛马劳动,别人只能看到他艰辛劳动,却感觉不到他在与子女在一起的幸福滋味。
海子爱情的失败,说明他性格上、情感的趋向具有很大的缺陷,这种缺陷已经影响了他表达爱情,与获得爱情的分享。甚至他的爱情之停留在表露与表达上,几乎就没有一次投入地,完全彻底地相爱。感情的实现,情欲的满足,是通过真实的行为到达感情的交流与表达,来完成的。
一个诗人可以把很微薄的情感,在诗歌里凝练成无比纯洁无比完美的渴求与想望,但是这种情感的单薄却无法接受实践的检验。最终会成为谎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55 | 只看该作者
[5]是的,根据他的遗书看,他已经是心理疾病很严重了。至于他为什么没有就医治疗,也许与没有亲人在身边关照有关。或者他的病情是非常特别的,朋友们也只是把他当一般抑郁症对待而已。
海子的诗歌,基本上是站在爱情,生活的局外人角度来抒发一个局外人的痛苦。
这种痛苦表现在,从生命的根部不断涌现着对爱情、对肉体、对生活亲情、对家庭美满气氛的无法抗拒的向往与渴望,而自己在想得到这一切时,又是那样无力无奈,没有付诸行动。这是让许多人痴迷海子诗歌根本原因,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在人生的路上遭遇这样的心态与情绪。许多人都想在想像之中完成自己的生命的幸福,海子把这种情绪表达到了一般人难以到达、难以理解的境地。
所以他的诗歌里总是美好的向往与死亡绝望的结局并存。他基本上都是以这种绝望的情调来抒情。而海子选择了最捷径,最简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归宿,死亡,来作为自己的出路――诗歌境界的出路。
二,一般人,难以接受死亡。这是常情。生,也是生命存在自然属性。海子这种违背常情,违背自然属性的诗歌意境,就是他诗歌的黑洞。当然死也是一种选择,活得难以忍受嘛。生病了,生命的功能坏死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作为一种诗歌意境安排,把死亡作为唯一的抒情出路,只要理智正常、情感正常的人是不会接受的。
死亡,自杀,是处理一切问题最捷径的办法。世界上再选择不出一条路,比死亡看起来更廉价,更没有成本的了。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资源,是在不断挖掘出各种资源,获得精神、意识、以及肉体本身的满足之后,生命才渐渐在自己的轨道上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死亡。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以运动过程为表现形式的,在出现劳动这个词义之后,运动就变成劳动了。由于劳动价值的不平等与不自由,使精神与意志产生拘禁与压抑等恶心因素存在,就产生了厌倦,乃至恐惧。对劳动充满恐惧与厌倦的人,以付出劳动成本为恐惧与厌倦,经过不断的,反复选择失败,再选择再失败,恐惧与厌倦越来越大的时候,最后就以消灭肉体来消灭这种恐惧与厌倦。
现实之中,一个孩子,在不得意的时候,也会很自然地说,不如死。但是,那时一种下意识的派遣与威胁,是一种下意识的技巧。
诗歌里作为一种思考与技巧,把死亡做最终境界处理的情况,也很多。当然,以写诗歌的方式来研究死亡的更多。死亡毕竟是与生存相匹配的一个方面,是生命存在的问题之中的一部分。
海子诗歌里的死亡,不是研究死亡,不是思考死亡做为生命一个最终句号的价值与意义。他真要是研究这个,反倒不会自杀了。
海子以死亡作为诗歌境界,以自杀作为人生的归宿的选择,其实跟一个小孩子说,不如死,是一个意思。简单,轻松。这也暴露了他诗歌的幼稚与不成熟,这也正是许多人对他的诗歌不能完全接受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8 22:0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