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越现实烦恼和苦难的一种努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7 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超越现实烦恼和苦难的一种努力
——现代禅诗系列理论随笔之19

在朋友寄来的个人诗集中,或网络论坛上,也包括“现代禅诗探索”论坛,经常会看到一些朋友的诗作,抒发着自己的苦恼、困惑,甚至是现实中遭遇的不幸和苦痛。
诗人也是人,是各自现实生活场景中的经历者。不管你处在那个地方,城市还是乡村,江南还是江北,山东或者山西;也不论你的财富、社会地位如何,更无论你在世人眼中是成功还是失败,苦难也许不是你的常客,但烦恼一定会不时光顾到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足为怪。甚至,像佛陀那样的大觉者,也一样会有烦恼担忧,一样会叹息流泪。只是,不同之处在于应对烦恼或苦难的态度,以及处理这些烦恼的方法。
“烦恼即菩提”这句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话,就说明菩提(觉悟),也就是化解烦恼的方法,是从烦恼堆中产生出来的,并没有什么可怕。
从诗歌的一般意义上来讲,其功能当然在于表达和抒发。现实中无论遭遇了生活或情感方面的困惑还是打击,或者是有了道路的转折,人生的嬗变,用诗歌的方式感而发之,或者宣泄一番,这都是常情常理,无可置否。但作为现代禅诗的写作者,情况就应该不同了。因为你应该是个“过了河”的人,是不能长久陷于这种烦恼或痛苦情景中的。
佛陀的思想,禅的方法,只是船筏,只是帮助你渡河的工具。你渡过去了,这时的写作,这时的作品,就是在记录一个渡河者的心得经验,是给人一份信心和淡泊之美。
这时的你,不用去刻意的回避,当然也不用再去执着的追逐什么。你只是面对缘分中注定了的那些东西,无论世界的眼光怎么看,怎么评判,此时在你的眼中,都是一样的。它们消失了美和丑,善与恶,对与错等等这些主观上两元对立的是非判断,而进入了事物的本真之中,触摸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将石头还给石头,将草木还给草木。你丢弃了人为的主观标准,而站在了它之中,它之上。
在这样的超越中,你不是在使用鲁迅先生所说的“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而是“了却生死大事”之后的那种解开和放松。
禅的精神是通过一个个公案故事演绎的。在禅的故事中,最富想象力和影响力的是那则“拈花微笑”的公案。我们假设佛陀当初在灵山会上所拈的那朵花,是一朵玫瑰,再假设世间各种不同的人都看到了它,那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植物学家看到的,肯定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是这一物种赖以繁衍后代的工具。而抒情诗人或恋爱中的情人,看到的肯定是粉色浪漫或爱情的信物。而商人和经济学家,看到的大概会是钞票或一串数字吧。那政治家呢,农民或工人呢,他们又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故事中说,当佛陀一语不发的手持着这朵花时,来参加法会的几千听众,都口不能言,面面相觑搞不懂佛陀这是在干什么。只有佛陀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懂得了佛陀的意思,当然也懂得了这朵花的意思。于是,这场几千人参加的大会,迦叶就成了惟一的收获者,也从此成为了佛陀精神的第一继承人。
我曾在一首题为《拈花与微笑》的“现代禅诗”中,假佛陀身份表达了我对此事的看法——

花本身还是花嘛
花本身不是花嘛
花之外还有花嘛
.
花在我手上
作为语言
听懂的人已经听懂

我想,作为一个现代禅诗诗人,应该就是一个迦叶那样的“觉者”吧。肉身可以留在现实的烦恼和苦难中,而法身(精神或思想)却必须高踞在现实之上,对于世界作俯视状的观察和透视。
因此,现代禅诗的写作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上的探索和完善过程,同时更是人格和觉性上的追求和完善。在此意义上来说,一个进行着现代禅诗写作的诗人,即便不是清修的苦行者,至少也该是一个精神世界中的高洁超拔之人。
现代禅诗要示人的,往往是一个诗人心中的清净莲花。但这清净莲花,可能正根植在现实世界的脏秽泥沼,甚至是血污的池塘之中。
对于现代禅诗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就是放弃、超越和逐渐空明起来的过程。
过程必不可少。要走路,就不可能不遇到必须要渡越的一条条河。要找到那只渡河的船,要在渡的过程中不翻落河中,溺水而亡。如果做到了,就没有人能阻止你抵达彼岸。
我在想,佛陀在他《金刚经》的演说中,河与船筏,都是善巧说法中的一种比喻而已。在他那个年代,过河的工具相对简单,方法也没有多少可以选择。假如没有桥,就只能选择船或筏。假如连船筏也没有,就只好泅水过去了,如果不识水性,就只能干瞪眼徒叹奈何,或者是逞勇涉水,命运也不会太妙。所以在禅的典籍中,还时时能看到“佛法难闻”这样的记述。就是,要找到过河的工具和方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不但需要个人的勇气和力量,更需要有合适的机缘出现。
但现今肯定就不一样了。现今除了可以游泳,可以过桥乘船筏,还可以飞过去。当然不是当鸟人,而是乘坐飞机之类的飞行器。还可以从水底隧道走过去,也一样能抵达彼岸。也可以这样说,现在你想读到佛经,想听闻佛法,随便在网页上搜索一下,就可以下载到你喜欢你需要的经典,就可以听闻甚至远在世界另一个遥远角落的法师的讲演。所以,佛陀的故事只是故事,千万不可才出虎穴又入狼窝,从一种迷信陷入到另一种迷信去。所以,佛陀自己也在《金刚经》的结尾处,出人意外的告诉他的学生,我什么也没有说,我可没有给你们讲过什么佛法真理啊。
但他毕竟是说了。他的意思是不要人因为他的说法而生起新的执着之心。佛陀用心良苦。佛陀的思想是一种基本方法,而不是具体的技巧。思想的真理会像光一样,让道路明亮。
也许,正是深知了现实人生中烦恼和苦难的不可避免,且无处可避,甚至不能对抗,所以惟有渡过那道急流,登上精神的峰顶,才能去俯视它,超越它。
作为现代禅诗的探索者,写作者,虽然我们不一定就会达到这样的境界,但作为一个生命中目标和方向,却是需要的。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将这几句音译的梵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去啊,去啊,到彼岸去啊!大家都去啊,愿你们尽快的觉悟到人生真理!”
用佛陀隔了两千多年的呼唤声,来结束我这篇也许并不“如法”的短小随笔,但愿能给烦恼或苦难中挣扎的诗人们,止住一点痛,推开一扇窗。(2008年,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27 12:11 | 只看该作者
用佛陀隔了两千多年的呼唤声,来结束我这篇也许并不“如法”的短小随笔,但愿能给烦恼或苦难中挣扎的诗人们,止住一点痛,推开一扇窗。
——拜读。
问候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27 18:24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4-4-27 12:11
用佛陀隔了两千多年的呼唤声,来结束我这篇也许并不“如法”的短小随笔,但愿能给烦恼或苦难中挣扎的诗人们 ...

问好王法兄。谢谢来读。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9 05:3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