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性清凉——读台湾诗人杨平的三首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灵性清凉
                                        ——读台湾诗人杨平的三首诗

                              碧青


  杨平,1957年出生。出版有《空山灵雨》、《蓝色浮水印》等诗集,多次获诗歌大奖。主持有《诗乐园》网站,是《世界艺术走廊》召集人,《双子星人文诗刊》总编辑和《创世纪诗刊》主编。杨平是与洛夫同时期的台湾现代禅诗代表性人物。从青年时代开始,他的诗歌创作就追求民族诗歌形式和风格,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新古典主义,并进行创作实验。他的诗,不仅成功地继承我国古典诗歌优美的风格和意境,而且引禅入诗,妙悟性灵,呈现了轻盈灵动之美。
  台湾著名诗人瘂弦在为杨平的诗集《空山灵雨》一书所做的序《回到中国诗的原乡——杨平“新古典”创作实验的联想》中,总结出杨平新古典诗的七个特点:一是小詩的形式;二是风雅的意境;三是中国传统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的探求;四是古典文学语言的重铸和再造;五是山水自然的静观与感悟;六是东方哲学(禅学)、理趣的表現;七是古典秩序和現代生活的冲突”。文中同时指出,“杨平等新时代詩人的新古典既不同於十七、十八世纪风靡欧陆的新古典主义,也不同于我国唐宋的古文运动、明代的疑古主义、清代的复古作风,他们沒有尚古、复古或以理性统摄文学的观念限制,也沒有工具意识,将文学看作名教、道德工具的干扰。基本上,他們的新古典是中国现代诗发展到八十年代的一种反省,一种回归。经过胡适、刘半农早期的白话诗的尝试,创造社、新月社、文学研究会、左翼文学的相激相蕩,以及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的冲刺,在各时段诗人们有意识无意识的探索、修正下,所谓‘中国现代诗’、‘现代中国诗’的创作理想,差不多已成大家的艺术共识,成为中国诗坛共同奔赴的目标。这是一次从內容到形式。整体性的省察,一次诗美学的总的反思。”瘂弦称赞杨平的诗,是在一种強烈的中国美学意识下完成的作品。而观其后来体现禅意的诗歌审美活动,我感到杨平的审美意识更注重心灵本身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和标准。他的诗,追求的是心灵的透彻、性灵的自由和生命的轻灵之美。他的诗,追求的是与万物天籁契合的愉悦。他的诗,追求的是一种灵视生命内在的天空,“讶然观望着宇宙舒展/美如一朵莲花的绽放(净心札记 4——灵视)”。这是杨平后期诗歌创作出现的重大变化,亦标志着他从早年的诗歌表现禅宗哲学理趣深入到了禅宗美学的空幻之境。
  《世界现代禅诗选》选入3首杨平的诗,包括《在静谧中聆听夜的声音》、《水月》和《午后偶拾》。
诗人《在静谧中聆听夜的声音》:
  今宵又是雨后的春夜
  庭前花木郁郁染湿了窗痕
  偶然映出一抹淡绿月影
  原是宇宙心中的一点孤寂

   独立于世人遗忘的都会一角
  在静谧中聆听夜的声音
  淡香的茉莉悄悄传述着红尘的哀愁
  极度苍凉下的一抹温柔啊
  仿佛在深情的耳语 :
  让过去的过去 消散的消散
  不必为昨日哭泣
  也不必在意窗外的路灯是否为我点亮……

  随手摘下一片树叶
  拋向记忆的边缘
  远处
  仿佛有人在弹琴
  “在静谧中聆听夜的声音”,诗人听出了淡绿的月影,原是宇宙心中的一点孤寂;听到红尘的哀愁,是极度苍凉下的一抹温柔。诗人亦听到了正是这些孤寂和哀愁在和诗人深情耳语:“让过去的过去 消散的消散/不必为昨日哭泣/也不必在意窗外的路灯是否为我点亮”。这种当下顿悟、不离世间觉的诗意,表现了诗人当下觉悟、即刻放下的智慧:
  随手摘下一片树叶
  拋向记忆的边缘
  这样的时刻,诗人听到了:
  远处
  仿佛有人在弹琴
  那是静谧的心灵感知到的一种召唤,一种美好的存在。那琴声,亦是诗人的性灵在自由辽阔世界里的回响……
  杨平由感悟生命的本真存在而推崇抒写性灵。他曾在《说“灵性”》一文中,用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论述,来诠释《在静谧中聆听夜的声音》:“严羽的《沧浪诗话》大体以禅论诗,其中‘诗辩’里有一段这么精采的名言:‘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禅意诗境,正是他《在静谧中聆听夜的声音》所追求的。
  由此,亦不难理解诗人的幻境般空灵的《水月》:
  淡黄的明月在水中漾动
  力根桥上的诗人啊
  仿佛,又踏着落花而来
  淡黄的明月在水中漾动,桥上的诗人,仿佛又踏着落花而来。落花流水,水中之月,空中之花,都在诗人亦真亦幻的灵觉里,亦在诗人如灵的脚步之下。这是一颗多么自由而洒脱的灵魂!
  而《午后偶拾》的,却是一种水荷支起的宁静:
  被一支水荷支起的宁静午后。
  大地把一季的沁凉收入记忆匣子里

  不久,黄昏了
  夏,本是万物火热生长的季节,诗人看到的却是一支水荷支起的宁静,而大地记忆的匣子里收入的,亦只有一季的沁凉。这清凉,是诗人从世间所有的烦恼牵绊中获得解脱的心境,是无尘的清凉,水般透彻的清凉,荷般芬芳的清凉,亦是生命本质的清凉,是大千世界原本存在的清凉……
  这是杨平最清凉而清澈的诗意。
  有人曾评价杨平是现代社会中难得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而守着的“真性灵”杨平 ,亦有生命的硬度,体现着诗人的风骨。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到:世上有什么东西不容诋毁,必须坚持!一方面告诉自己:特别在面对那些神游的古人时,可以真诚无愧的一拍胸口说一句: 我确是千年风骨传统行列中的一个!
  这是一位中国诗人的铮铮硬骨和誓言!
  因为他袒露的真性灵,我确信,他早已是千年风骨传统行列中的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5-5 17:08 | 只看该作者
杨平的那三首诗,是诗吗?何谓诗?

何  谓 “诗”(一)
重阳JM
    何谓“诗”?“诗”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
    华语诗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诗,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诗,它是由中华民族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演变过程而形成的特殊的概念化称谓,即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诗文化的象征,它只能在中华民族这一特殊语言、特殊文字、特殊民俗民风、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中生存与发展。当然,它可以在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下,变化与完善。但它决不可能成为抛弃传统的断线风筝,也决不可能成为固步自封的古化石。这就是中华新韵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
    “中国新诗”是什么?“新”应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当指从“旧”脱胎而出的新生物。那么,真正的“中国新诗”当指中国传统诗创新发展、脱胎而出的新体诗。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产生了“有韵白话诗”和“古体新诗”,那就是真正的“中国新诗”。那就是“新韵”的生发。
    中国引进了“西诗”,冲破了陈旧传统的束缚,让中国诗歌天地开朗了。“西诗”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是中国现实社会环境营造成的。被禁固的中国人民的心灵,开放了。特别是青年诗人们,张开了自由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自由飞翔。于是乎,“西诗”象“西服”、“西医”一样,迅速占领了整个中国诗歌“市场”,在中国的大地上营造了一个空前的“西诗”大潮。然而,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西诗”没有象“西服”、“西医”那样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称谓,而是强占了“新诗”这个名子,从而形成了一个谬误的混乱的概念:认为“新诗”就是中国诗。以致模糊了人们的眼睛,扭曲了人们的思维,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而且还被编入大、中、小各种学校的文学教科书,继续在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罪恶地构筑了一个迷宫怪圈,弥天大网,笼罩着整个中国诗坛。“新诗”这个时髦而混乱的名子,在全国千万种报刊、杂章、编著中漫天飞舞,已被诗大家们称之为“中国诗的主流”。而真正的“中国新诗”却被再次推向绝灭的边缘……。这不能不引起有良知的中华民族子民们的警惕和觉醒!从量变到质变啊!既然“新诗”这个名字已经变质,已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新诗,已成了“西诗”的代名词,况且那些西诗大家们死咬住“新诗”这个名子不放,那就由它去吧!由它去作个可怜的短命鬼吧!真正的中国新诗已经有了自己的更新更准确的名子:“新韵”。这个名子是任何外国诗所不能占用的,也是占用不了的。因为,“韵”是中华民族诗文化所特有独具的象征。这不能不让人意识到普及新韵是何等的迫切和重要!
我们为“新诗”正名,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诗人的责任!
200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7 08:28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问好碧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5-7 12:40 | 只看该作者
<杨平的审美意识更注重心灵本身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和标准。他的诗,追求的是心灵的透彻、性灵的自由和生命的轻灵之美。他的诗,追求的是与万物天籁契合的愉悦。他的诗,追求的是一种灵视生命内在的天空>
確是知言,非常感動^^以後請多評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5-7 12:41 | 只看该作者
空馨 发表于 2014-5-7 08:28
来学习,问好碧青!

好個好碧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5-7 13:45 | 只看该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7 12:40
確是知言,非常感動^^以後請多評正^^

对于诗,一切的一切都是对于诗。
诗是前提。是诗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诗的。
不是诗了,一切的一切都不是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5-7 13:50 | 只看该作者
湖濱詩人楊平 发表于 2014-5-7 12:40
確是知言,非常感動^^以後請多評正^^
確是知言,非常感動^^以後請多評正^^

“请多评正”?评可以,好评可以。你非常感动。
那么正呢?对你的发言校正了,反对了,不同观点了,你持什么态度了?
不会是伪君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5-7 13:52 | 只看该作者

对你说好的,是好。
新韵使者呢?衷言逆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5-7 14:59 | 只看该作者
杨平新古典诗的七个特点:一是小詩的形式;二是风雅的意境;三是中国传统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的探求;四是古典文学语言的重铸和再造;五是山水自然的静观与感悟;六是东方哲学(禅学)、理趣的表現;七是古典秩序和現代生活的冲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6 05: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