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是对经验的创造性使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9 1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泽飞翔 于 2014-6-9 19:18 编辑


艺术是对经验的创造性使用


美国的约翰·杜威说过:艺术即经验,显然,这是一种较为直观地说法,就字面而言,艺术并非经验。但我们又不能不考虑这个约翰·杜威话语里可能省略的东西,即创造性地使用经验。我们每个人那里都会有许多的经验,但如果说那都是艺术似乎有些牵强。艺术的结果通常会带来视角的照亮;路径的通透与难题的解决,这如同是在经验的黑屋里打开了一扇不可能的门或者窗子,令那里所有的处于黑暗中的艺术“工匠”们眼前一亮,由此带来的是人们心灵上的认可、愉悦以及所谓的“美感”,显然,经验分布于各处,象一些零件一样是零散的,其本身并不具有为思想照亮的能力,从这里我们似乎又可以认为所谓的经验,只是构成艺术的材料,是艺术的基础,只有出色的使用才可使其成为“艺术”。

至此,当我说出“艺术是对经验的创造性使用”,并非是要以一个中国人的名义把这个美国人掀翻,来证明一些什么,来为一些中国人挣得一些什么,而仅仅是说出了这个美国人也许想到,也许还没能说出的话,如果美国人觉得或者说“这个中国人有意思”我想也就够了。


对美的标签化使用


许多人一谈到什么,总爱把其与“美”挂钩,谈到思想是“美”,行为是“美”谈到作品是“美”,仿佛我们的世界已经“美”得不成样子了。现实是否这样,我想除了“丑”与“恶”更多的东西是与“美”无关的,这就是寻常的百姓与生活。针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现象提倡“真善美”并非有错,但其方式似可商榷,我们知道宝贵的社会品行来自一个人的世界观,并因此而形成一个人的社会素养,在人生中它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提倡“真善美”能给这样一些人带来肯定,却并不能使一些人得到改变,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现实中行之有效,甚至能够从中“获利”是一些人不愿意放弃自己“卑鄙”品行的原因。

我们也因此得出了这样一个社会的解决方案:只有让“假丑恶”在现实生活中“亏损”甚至是“负债累累”,才可能有效地使其调整与改变其人生策略与方式。一个社会如果是要选择“真善美”,那么它就要从利益管理方面入手,以经济方式管理规范人的行为也是可行的解决之道。

以此我们似乎也可以认为,从社会层面“提倡”“真善美”只是在做一种“表面文章”,其除了鼓动一些人到处“挖掘”,在文学作品中到处“讴歌”,在行为中到处“挂靠”“真善美”并无更多的益处,难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心理,可能因此带来的却是舆论的“浮夸”气息,影响与塑造出一些表面与附庸化的人生观与人(与社会价值引导取向有关),并不能达到改善社会的精神环境“雾霾”天气的作用。

就社会而言“美”是一种行为效果,它不是说出来,也不是集体生产与制造出来的,而是人们的行为做到与展现出来的东西。就艺术而言“美”不是艺术也不是思想的组成部分,它表现为对受众的一种心灵层次的影响与提升,是(受众)期待的更新与“言说”能力的“溢出”部分。


2014.06.0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6-10 08:27 | 只看该作者
创造性地使用经验。
——约翰·杜威所说“艺术即经验”,大抵是值这个。亦或为经验的外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21:25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4-6-10 08:27
创造性地使用经验。
——约翰·杜威所说“艺术即经验”,大抵是值这个。亦或为经验的外化。

我也相信是这样,也愿意把它看做是对这种艺术理论中文化的明确或者补充,毕竟通过不同的语言转译可能出现表达的差异。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2-4 15:43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老在概念里沉浮,难受啊!你的灵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23:53 | 只看该作者
四月雪 发表于 2015-2-4 15:43
不要老在概念里沉浮,难受啊!你的灵感不错。

谢谢提醒,我会考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8 06:1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