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山雨 于 2014-7-5 16:15 编辑
清秋活在我壶里
——品读郭沫若散文诗《山茶花》
文/浮山雨
一幅《秋意图》挂在壁上: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随意插在一个铁壶里。画面简洁而有趣,且有不尽的意蕴:山茶叶在茨实的嫩黄里显得格外碧绿,一如春山碧潭样可爱;几粒山楂鲜红着点缀叶间,犹如少女樱桃小嘴令人遐想;一把斑驳的黑色铁壶,好似沧桑的岩骨深情着苔青,托举着这不起眼的山茶蓓蕾,一种希望油然。
挂在壁上的这幅《秋意图》是“活”的,“活”在早上一觉醒来,“活”在从画里流淌出一缕清香,氤氲小小一室。原来,是投插在铁壶里的山茶蓓蕾“活”了,竟然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于是,这个清秋,因这幅“活”的《秋意图》而清霜高洁出“活”的爽朗秋意。
挂在壁上的这幅“丹青”,其作者是郭沫若先生。其实它不是画,是我根据郭老写的散文诗《山茶花》而幻见的画面。
读《山茶花》,感觉立意美。《山茶花》是诗人作于1927年秋,那是国共合作破裂、推翻北洋军阀大革命失败后的黑暗日子,据此,诗人只好以象征隐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时局和末来的看法。《山茶花》意在“黑色的铁壶”,以象征当时险恶黑暗的环境;意在蓓蕾翌日而开,以隐喻明天的希望和光明。这里,作者借山茶花,寄寓着自己的满腹情怀,那便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一种追求的平和与自信,一种预言的希望与淡定,都以山茶花的灵动而呼之欲出。
再读《山茶花》,感觉文字美。朴实简约,极富诗意。
一是布局精巧、凝聚,既有新诗的跳跃和深邃,又有散文的叙述和散淡,且用昨晚和翌日早晨的时空,来展现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却话出一个爱自然想明天的大思想。
二是意蕴深长,写物蕴涵“积极向上”,蕴涵“丰富思想”。这个“思想”是借助颜色来表现的——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三种秋天植物,三种不同的颜色,红、黄、绿最具有生命的气息,最具有对比性的生命之色;——破出黑色的铁壶,开了白色的鲜花,一如黎明抹白,噩梦过去,醒来香气。
三是结尾精彩:“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一如“豹鞭”的“活”字文眼,使全文“活”出意外的效果,“活”出醒人的哲理。这就是从小小秋物里悟出一个季节,以局部悟全局,以小物悟大事。悟之触发,悟之联想。小,小可微分;大,大可宇宙。真是悟之留白,想象无尽。“活”字,又以拟人的手法使清秋富有了生命力,从而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消极看法,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清秋的喜爱之情,渲染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倾心向往。
文约事丰,文短意长。《山茶花》通过秋之三种植物的点墨,描出秋韵,流露意趣,表达感悟。清新恬淡意蕴深邃,当是现代美文的极品,当是散文和散文诗的范本。
附郭沫若《山茶花》原文:
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
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
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
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
——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
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