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戴望舒:留下屐痕的诗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戴望舒:留下屐痕的诗人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鲍晶



今年,是戴望舒(1905—1950)的三十年祭。我掬上一瓣心香,悼念这位有着鲜明艺术个性的诗人。
戴望舒珍惜着自己的羽毛。他生前出版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四部诗集,加上集外的诗,笔者见到的有抒情短诗九十二首,另有《望舒诗论》十七则。这大体上是他在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时赓时续的诗歌创作的果实。
他的诗不算多,有积极意义的诗篇屈指可数,但是产生了影响。时光的流逝,使不少人的诗作沉湮了,而他的诗卷,至今还有人阅读,甚至是刻意模仿。在新诗发展的道路上,他以不多的诗歌构成了一座路标—成了“现代派”的代表诗人。这原因是复杂的。但我想,这和他注重诗歌艺术,使他的诗歌别具特色,有着感人的艺术魅力有关。正象他所主张的,他要穿上自做的鞋子走路,因而在新诗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屐痕。
对于戴望舒的诗歌,长期以来人们就有争议。在过去,他的诗歌被视为与革命文学对垒的异端和逆流。近年来,人们摆脱了某些思想偏见,对戴望舒诗歌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雨巷》以前的诗作(1923一1927);(二)从《我的记忆》开始转变诗风后的诗作,即诗集《望舒草》时期(1927一1932);(三)诗集《灾难的岁月》的时期(1934一1945)。
据杜衡的记述,大概在1923年,戴望舒开始写诗。这一年,他在杭州宗文中学毕业,进入革命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这正是新诗由高涨趋向衰落的时候。戴望舒的第一部诗集是1929年出版的《我的记忆》,其中多是些情诗。在诗集的第一部分“旧锦囊”中,录存了他在1923到1924年的诗作十二首。在诗里,诗人抒发着孤独、抑郁、伤感、愁苦的情绪。
从标志诗风转变的《我的记忆》开始,戴望舒进入了诗歌创作的第二个时期(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这时期,由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弥漫各地的白色恐怖,使政治形势变得异常严酷。可是,为了在地上建立红色天国的共产党人仍在战斗。在文学领域里,实现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变。左联的成立,使文艺界出现了新的面目。戴望舒在这时期的经历也较复杂。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四·一二”事变后,他辗转于杭州、松江、北京。1928年回上海,与人合办书店,编刊物,从事革命文学活动。1931年加入左联,旋又卷进关于“第三种人”的论争里。淞沪战争爆发后,他去法国和西班牙做文学旅行。正是在这时期,戴望舒出版了诗集《望舒草》,发表了《望舒诗论》,在三十年代初期的诗坛上,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戴望舒的最后一部诗集,是1948年2月出版的《灾难的岁月》,共收诗二十五首。这些诗写于1934年底到1945年5月。这时期正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我国人民被迫进入全面抗日战争,并走向胜利的阶段。
七·七”事变后,戴望舒在1938年到了香港,与进步文化人士在一起,编刊物,从事抗日的进步文化运动。香港沦陷后,他未能及时撤离,被捕入狱。国土的沦丧,民族的危亡,个人在敌牢中受到非人的凌辱,使他觉醒了。1939年元旦,他写了《元日祝福》,在诗里关怀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此后,他写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偶成》等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进入了新的境地。这时,诗人执着于现实,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交融在一起了。这些诗,好象是激励人民的号角之声,在他说来,那是奏出了变微之音。
人们期望经过年富力强的诗人的笔耕,会使诗苑给出新果的时刻,这个有才华的诗人,却令人惋惜的于1950年2月28日病逝。他的诗,在寒凝大地的十年浩劫中,自然是冰封的。但诗人的预言实现了。当凝冰解冻,文艺的春天来临时,他的诗象天青色的小花,又在春风中摇曳,供有心人去领略芳姿,品辨香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5 22:5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