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现代禅诗研究会 于 2014-8-1 10:50 编辑 1 a; R. \5 Z" n; e& n
- U6 ]' v* S& ]+ ]# X9 w
《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 M7 c" T5 C" Q3 E4 l" P" W. q6 O(2014年7月号,总第53期) 1 d5 U( A8 ~ o$ E% N% a) f1 |+ r
主编:古石 5 g0 A" J; \) c7 P) h, Q6 i& Y
! C0 G, U( e! S' R( p
【禅诗作品】
* d2 p9 q P% u
1 o, e# Q: e& ~. y! V《叩拜》" S6 X( ^, w" B( P1 N) F
作者:一滴
. q4 N# Z2 c7 N
7 x+ Y' Y- q& X B双手虚合,从虚空: O0 u& z$ K2 Q$ A3 X8 T' R, u! t
拜向顶门(智海),划过& p+ C- p. B! @+ u
眉尖,鼻端,拜向8 n. ?0 S! j# G: j6 q4 i2 z
紧闭着的双唇,拜向# v/ V$ i0 S, c3 T! }
胸中的心地,双膝
; E" N; V" u( E+ g跪下,大地是亘古的钟
E' q9 F4 r7 T% _# x& w. a b一切跪拜,都籍着这敲击
7 W. ? ~6 `7 g3 |相互触碰8 T. c8 Y: D# H4 B; d
4 T# |& |& }5 @- R" X! M$ f% L
推荐人:木萧萧+ h' F7 }# m4 O% a
推荐语:对于信仰,虔诚才好。不论是宗教,还是文字。灵魂的叩拜,震撼人心。另外,这首诗在节奏和形式上也有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_+ |5 n$ @! H9 Q" o2 ~! q$ v
) b& O: _: s! u
《喝茶》
: o& F0 e2 w3 `- E5 H( G; l# A$ t' N作者:一蓑烟雨4 X8 }7 l/ C/ {8 @9 g( a
1 x8 e4 Z, ]0 M
在花丛中喝花茶 B# b$ N9 H4 L+ u+ w
喝着喝着+ e. D3 e4 |, ]6 U0 l, N/ S
花就开了
9 g9 N# C. U( Y7 O, ]9 T, N$ F3 h5 A5 Y T" N
在绿荫下喝绿茶
( ]' t3 }# @9 C. x0 S& z喝着喝着
/ b G. {5 K$ P$ k, O人也绿了
9 Q0 X* Y/ x! |* r1 Z
# ?6 S4 m, e- \; D推荐人:南北 N+ y. ]5 N: h- m
推荐理由:境乃心造。你心中有花,花便开了。你心中藏绿,绿便漫延大地。无关唯心论或唯物论,只是人皆有之的一种心理现象。
1 y- X& X6 x2 Y4 A8 ?
* t, G6 e: [4 D" V# d7 Q, F《竹风》
3 X1 y# u) G! k g# V* t; q* `作者:也牛* G' q2 f" A1 x7 x# r9 q4 K. Z
2 u8 z3 i9 N: s5 p9 b( j或者说是竹子的枝叶$ W( x4 h1 V' y- _) E
让风这样子吹过去
7 w5 ~2 {4 J! B8 G6 F风的背影。留在了枝叶间
9 {1 z% r0 C; Y; Z# s
/ P4 f0 F M t! j( n! ?* V. U在稀疏处% g; C6 f; M- {! D. F$ z* T0 |, h# M& I2 n
风
/ ^' y9 f0 H4 @0 Q还是迟疑了那么一会儿: Z% }, Z/ G4 x W0 A' i. x
) f' B, r3 g4 L! ~, F
推荐人:古石) M+ P; e& x1 F0 o) e0 w
推荐理由:这首诗简洁、空灵,没有刻意地去表达禅意,而是以细节取胜,在细节中呈现禅意,禅意尽在不言中。
3 {4 W% B$ U5 ^6 a! K0 O8 D+ p' @. _1 M) J B4 \5 d
《云絮》2 {' V% [/ l" j$ h2 t
作者:小妖桃桃8 G# f# L) e4 @7 B' o" K* R
1 ~; D. i. g+ ]' A2 z
傍晚
6 I4 @2 p0 ]! @0 w" i6 d风的指尖
1 X% n4 d/ T8 V/ Y将抱成团的白云" j" D4 w/ F7 t, I8 H1 l
撕扯成
! G) |7 ^* {" |一瓣一瓣的云絮# u) ^# x. \. d, f9 c
并随意地& ^. A* ?* ?7 I* I1 [+ K$ V
挂满天空/ T- ?& g5 w8 _( I( p
9 p' d: h7 S4 w7 j2 H推荐人:古石
& @4 d! {* X" K推荐理由:在一种自然景观中呈现了一种自在、“随意”的生命禅境。, t6 g8 b5 Y6 z2 E2 \7 E
. R6 B4 U. {# Y8 y1 r" q5 r
《寂寞》: p7 Y" c6 N; e
作者:冰河入梦" i+ H( G4 ^# V5 M3 C) i, [$ D" ~
, S1 X9 q4 j2 |- z' n# L蝉声# |5 F% T! t) @. T+ [, N( @) H2 N
一浪高过一浪- B# q" Z* P/ x: B; H ^
/ A# S2 K5 [* G& o无边原野6 y3 J8 p% V1 r" J
风吹草动4 J+ i C6 Q4 Y0 ?5 N1 g& w& i7 A. f
6 ]* W( T. P Z0 E推荐人:古石
5 C8 k' W% j0 d推荐理由:寂而不寂,空而不空。存在的真相、生命的真义就在这“寂寞”里。
6 u6 g7 ]. D8 [8 x5 P' j
5 ?# D: |( V+ m; R' N9 x! G/ F《对一朵花的尊重》) s7 c7 s, t) K
作者:星儿叶子
- }0 X; ] r% ^0 r, W, h7 H0 u) t, D* C
随着年龄的增长8 X; \2 K/ C( P% P5 B
我越来越懂得对一朵花的尊重
, H3 u( V6 j6 g; `尊重它自在的存在2 P- w" d1 S, s% C9 y
比如它喜欢长在园子里+ [) Q) s) m, @' W3 C( C
长在花草树木们中间* L0 X- o( Y- i6 Q4 G+ ^3 X
喜欢与那棵小草相视而笑 s J& S6 i- z0 U
喜欢在阳光里轻轻摇曳 }& i" d# R$ C
喜欢在星光下安静睡眠
5 f) Q" V/ s7 r6 ~+ c4 x甚至喜欢在某个风雨的早晨
9 _' ^7 k# A( K5 R; C. y凋谢了花瓣
6 V& q% \2 y; O我爱它
( f4 f$ d+ w- z' s: @4 B不会把它放到我的花瓶里
. y4 K2 F) _4 J K- I
: m/ m/ F9 I9 d% [2 Z4 q, J推荐人:古石
% q, _+ A& w8 D; F8 Y% o4 }推荐理由:这首诗虽然很直白,但是表达很自然,蕴含禅悟。生命的自在是世间万物的根本所在,尊重花朵,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s, o% }" P. Z f2 [
6 B/ W$ ]$ ~# T) e( |《悟空与如来》
0 N4 K: ]( H3 S: |! X作者:冰河入梦9 N$ k- Y0 p1 A' D! d
: z- h/ I1 m6 i5 V V悟空
" ^9 ~# ]* {5 Y+ J, N: J一个筋斗云# X8 `6 O- G( P" b3 x
翻出十万八千里7 Z0 Q9 U D+ E' y" R, r/ V
却仍在,如来的掌心
, n# z& n- ^, r% X3 P而如来% g" ?+ u- T5 U$ r: k
始终如如不动3 g- k0 n3 k6 X0 y
- M( p" S- K, L- C9 M. e$ A推荐人:木萧萧
6 g; O+ F, E' }5 E3 Q5 A% E推荐理由:以人们习以为常的题材或典故入诗,既是传承,也是创新。诗与禅,皆应如此。
" H% r5 q ^. u7 }7 M: {
) z9 D" s0 E9 y8 D1 j' o《溪谷禅踪(2)》
& G) ?% e+ V+ ~4 P0 T" P* }8 |作者:一蓑烟雨
8 i) G9 ^7 n# L% f4 O5 X/ X
. W- k% ~# O- I" [闭目,调息,心注一境6 R! ?4 ]1 i W
良久。轻吁一口气( v! K2 x, h' i7 @+ Y4 R
便觉9 ?# r' }, J8 O }& d$ \
身轻如雾
$ \4 m8 X3 K$ x* K& u心空若谷
9 E; m2 q Q3 W) I8 ~* O! P+ J恰在此时,空中8 g2 Z) {) O) c# S3 E
飘来一串滴沥的鸟鸣% P: ^$ I1 q: A/ M% I5 k
瞬间将我
4 T/ \" F5 k! h7 d全身湿透+ K+ S1 I0 X) F9 s# G' ]2 S
/ Z: D' I& S6 I$ ~$ c推荐人:木萧萧
' d, j; T R9 r. j& F推荐理由:参禅参心参自然。
1 p+ J0 S% I C- ]" i7 W! D0 C4 F* B( ^2 u
《祈愿》
2 B" V8 c. r6 k: U) W! L O- l1 s: d7 ~作者:一滴
/ U; u P: `3 q2 @7 ^/ g& ~/ V: v8 s- W* k
请在萤火熄灭之前
" q: @9 B. F" z6 C. N+ G4 B熄灭之前,心
1 V4 x! s7 U# s# D- t亮起来,亮起来
7 o5 p( u7 Q2 a0 B/ h: l r+ [* N. t. j9 T2 b) q
推荐人:奥冬
& U" z( k! v& B; J推荐理由:精短的句式,简洁的文字,却有一唱三叹之妙,令人只觉得自然而不觉赘余。尤其是最后的两个“亮起来”,仿佛前者是祈愿后者已经实现。, L8 R: d+ `6 i
- |6 G) H1 M/ `: \, o5 a& e
《死亡随时可能到来》
7 B6 |! E. T' f, Y' |2 x* \作者:奥冬+ z. {& [% Q7 n
, b+ z# ?0 \1 a不能死于意外) V% Z0 P" ~3 W; N1 \
不能死于疾病1 ?! R2 i+ c$ V
不能死于死亡
. A c0 ]9 p+ w: [# n t
) g9 O l* o5 {" @5 }要死于庆祝
8 X3 e5 D3 G+ v$ C, B" f% l死于享受- F. w) n* i3 ^" ^4 w2 M/ ?0 I# _
死于生命中
1 x( m8 a, z# n C5 E( O" b* l( L# X0 S Q
最灿烂的开花( g+ Y: g. E5 s; S0 D$ v
( a5 [ f1 c* _
推荐人:古石
0 m% L! p V# s# _推荐理由:死亡随时可能到来,这是规律。那么如何面对死亡,如何把握当下的生命,此诗直截了当地作了回答。这首诗属于很理性、表达很直接的诗。虽然个人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但是这其中的禅理、禅意值得我们参悟。珍惜生命,感恩生命,在“享受”生命中,在“最灿烂的开花”时,笑对死亡。
0 a5 |+ {: H# D/ _& g6 W% `6 t
2 Q" W; ^. O! Y2 ]* y/ @$ n《傍晚即景》
" H, a& p) Z% y- L作者:一滴8 a) h8 A3 a1 a+ |* _
5 x/ G! @: u/ a$ \# ]& b% N云层下,落了一地槐花
9 `5 I0 @2 x, Z% y7 q拉开车门,座位上
2 a% E( q- ] s也飘进来几朵+ |; @4 N# G0 ], b
我的归程便不孤单
3 P2 \$ d! V' ?/ K
+ y7 @+ ~/ r/ s/ C# v8 }% B推荐人:奥冬7 J0 z E" ]! N0 m) \2 ^: ~- G
推荐理由:直接呈现,清新自然。2 Z% m! U3 R. G
1 i; S4 `+ K- o0 I* i
《蜗牛》
: \5 ^9 ~9 b- W作者:首滨 4 n. ~1 j% V8 O9 `: B4 S s
. i! |* ?2 ^( f2 S8 X. Y3 r
它慢慢地爬着 不时还张望一下
. X0 P i$ h1 a1 X我真替它着急 快走吧8 v& Z" }3 ?- H" T! v) J( G& Q
已经是傍晚天要黑了# }4 j0 o) Q3 s% X( b
时间不在身上 它毫无反应
) \3 b# m- d4 H- G( h; K4 L" o8 U
+ O& Z% |, p$ W2 \8 q其实它才不管时间不时间的" d, T1 L; } v/ p- C
只要还在一张叶子上 就行3 C) g& ~$ D" r3 ?: X% B
9 |& y7 l2 {# p. V
推荐人:一滴
* W, n6 _2 v; |/ l推荐理由:《蜗牛》一首:“时间不在身上……//其实它才不管时间不时间的/只要还在一张叶子上 就行"。很是喜欢,有心无挂碍,随缘细行之感。
3 O3 c5 f3 ^2 k6 q0 D3 q& m- |5 Y/ X5 A3 b' B8 |( H' s/ a
《雨季》
0 f- p! a2 \- z' x作者:奥冬
# L& b# J* `! i" d1 U( v* V) e& f, d. u9 c
夏天,我愿在雨里游泳
/ O9 j+ y: S! J1 V: U游到云层之上
7 h# c% n3 J1 z, l% _深吸一口阳光# c1 t8 n8 K5 u1 [: o8 ?
: Q' E3 Z" p! H8 r5 Y. v0 s6 n
推荐人:也牛; i" H* J, O- ~: F
推荐理由:推荐这首诗,不单单是因为奥冬诗写上的创新(通感语境、纵组横聚、语义偏离等都扩大了诗歌的张力)。还在于它反创五祖法演“白云相送出山来,满眼红尘拨不开。莫谓城中无好事,一尘一刹一楼台。”意境,以诗显禅,呈现出生命的蓬勃生机。1 p5 o1 ~; C& U7 E9 b4 f0 N. X+ ~
; a/ V9 x1 H7 ^8 u: z9 |《高僧》9 [$ L# D- E* M7 H( B5 H! t; g/ d" F. s3 v
作者:冰河入梦
3 f. n! i0 H0 z% ~3 u j6 A* @( |
: g# P4 ^. k) N那位小和尚
* Z3 N$ M1 K K: |他撞钟的神态$ n- C4 x* I9 j( I. ]
俨然一位高僧, A# D. w) |' T+ m1 A4 y
0 P6 H# n: e6 [4 t; p3 f: h% U松枝上
3 B5 j) S1 j, c h; Z9 r9 l一只松鼠,欢跳着
7 m3 x }2 Y$ [) T$ f ]鲜亮的皮毛溶入月色中
3 j) w# S* x+ _4 o6 ]; v* D6 M# S* c" k! ?
推荐人:古石
( L+ R! U4 Z% t! }推荐理由:或许,真正的“高僧”是一只欢跳着溶入月色的松鼠——一只随心随性、自然自在的松鼠。此诗表达含蓄,禅味浓厚。另,赞同木萧萧的意见,“中”去掉或许更好。
# ?% M. v8 V4 I2 L- G v/ ^
; Y; H/ C- v9 ^《石墩》
+ q/ m0 |! Y3 e7 m' e+ Q/ a作者:冰河入梦
) M0 Q9 ~$ t: z7 c+ ~1 b1 X
( S8 L4 y F/ K4 w# b5 a0 k" r0 G爷爷说
; {8 p) L/ l2 D5 J! [( k门前这座石墩' u- }1 b: }2 a! A
坐过他爷爷的爷爷! C B& Y) s& n# P6 x
" D9 o7 j) j( u0 B! Z9 G
难怪
8 _( N) e; \1 K$ e我每次坐下时
8 a. v. \: U- T$ C都有很拥挤的感觉
" y9 v S% T( T! N
3 ^0 _7 ]' v0 f0 A/ P* a+ p推荐人:也牛
3 y* x9 E6 `$ k# H2 y1 Q+ E推荐理由:所谓时空,在禅的亲证中其实是不存在的。所以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隐指佛法于天地同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冰河的这首诗打破时空观,于现实中活参,既接地气又有体悟,机巧天然,禅意自现。 7 ~) }1 C: \9 U% O8 x0 W" E
+ L5 p: z, l( H1 y《知了》/ b* F( E. |" E* y7 f
作者:桃都别园
; |1 Z( c j+ p- ^# {2 s
; W1 L* ?! Z7 x3 _9 u' j六月天气热( V! h; l: P' ~8 A: |- R% @4 o5 e4 }
树下乘凉
$ ?8 B& _8 S1 I1 |' ~9 `蝉声骤起7 P3 k3 v) F" o- r) m
3 _# W( z+ q# j- O
出车祸了% V( k& H- u& V1 d# p1 t
知了, q+ d9 K3 a& |9 W" w
要下雨了, L3 Z6 l1 V( I) ~* x( P* h! \
知了
+ L4 L0 J/ S) G: _. K5 `% f. {' I4 m$ t7 j
月亮出来了
' K! X7 N$ t/ O9 x7 S' z) R知了% y& D6 G: [( U; r, @- Z2 p- V
深更半夜了
& \% l8 n* s5 x知了" j- u3 ]0 F/ |/ J4 t* @( Z, u
" e& r6 _. ] j9 ` ~2 m' \* i推荐人:也牛2 @/ O' o# ]9 k6 I' }
推荐理由:“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五灯会元•卷十九》。随缘任运,当下现成。知了?知了!
/ |9 a/ ~3 g5 b2 F3 E- j( b! K! a2 L. j" m& \7 }7 B
《听经》
+ k# p3 `; g9 X: B% N$ \! `3 u作者:首滨 $ C' i+ F) l5 {; }
% P6 z$ p9 D. g% }" v
风很轻 轻在树上 经在风上
1 |. {+ Y# E* D+ z4 {+ b* V4 O风很重 重在树下 经在风下% j7 F0 X% S* K+ X0 N
4 K/ m4 C/ x! s; |5 ^0 t
经跟着慈悲去 去多远都不累2 G5 R7 o \. t
经领着钟声走 遇雨不湿
, U2 Z" K: v- l) S" h- b2 N4 \遇雪不化 走多远还是经
+ D( k! g' o1 n! `. L5 \; L1 f) ^+ |# U" N$ |( ?. \6 J
经是明亮的 可以是一盏灯
& u0 \5 u y0 r/ ?+ l) \4 C可以是一道闪电 可以是一颗
' q y7 H" O Q: V- q3 B- l* c向内照耀的心
0 X) o; c1 u8 c% {
$ B* T! z8 w+ U6 n% j撞上坚硬的石头 经会柔软/ V l G6 C3 E# [) @, q9 \
碰上薄脆的花 经会侧身相让7 ^# |, l1 W, b# @; A( T$ Z) g
不管尘烟多弥漫 经千年也不染
% K ]; B( L( A还是那么清 还是那么悠扬
+ O/ E7 s! }# ^% l" X3 ~
7 l1 Q& f/ B- V9 ~# H我在一棵树下 把寂静铺平; M$ J* I/ D" t4 @9 u
听着经 有一种天上的什么- q) V# f2 j3 w6 B7 E' @
轻轻下来的声响* J: X X: y3 \0 Z/ W' s
* [+ l4 F; @5 J' g3 \
推荐人:古石5 I3 j' e( q7 _& h0 F
推荐理由:表述形象、生动、细腻,给人带来心灵的清净和灵性的启示。
" \1 K2 D3 ?% u- b7 j0 K9 S X
$ e" t/ P4 m4 `! f9 B【禅诗读感】
9 j1 R% c, L4 m7 o- B$ g+ D: L
" |! Y7 i3 p5 k4 \' I《坐看云起时》与《行到无人处》读感, R5 }4 ?# s2 D$ v Y
作者:李艳敏4 ?! R& ~" e/ `! G- j
. ^2 X0 m- [, v) O& h4 C+ S
前些日子,中国诗歌流派网上就台湾诗人杨平的一首诗《坐看云起时:读诗》发起征集诗评的活动。作为一个关注现代禅诗的人,我看到这首诗的时候,自然想到大陆诗人南北的《行到无人处》。说实话,这两首诗题目上有相似之处,皆源于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诗。王维因其诗的禅意被后人称为“诗佛”。而今时过境迁,近百年的现代汉诗写作中也在继承前人衣钵的同时,造就了具有当代特色的现代禅诗。
* R& {' W) U1 j1 N; d/ o 这两首诗都隐含了作者喜禅习禅的心理。到底哪一首见境界呢?从诗作的内容看,杨平先生的诗以写读诗的感受为主,诗境有实有虚,外在的境更像是诗人人为造就的,“造境”是也。“童子”,“古月”的出现是读诗联想到的古诗里常见意象,是虚写。第一小节几句点明自己读诗“痴”到“忘我”,第二节描写在风与鸟雀和水声中,读诗人内心的感受,内外结合。第三节先外后内,“琉璃窗外,一朵云”点题。读诗读到这样的境界,可见诗人的确沉浸到了美好的诗句里。我以为,最后一句“古月,僧人般逸去”看似融入道与禅,平添古雅的意趣,其实却是败笔。此诗的不足之处在于,读诗与“坐看云起”的心境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读诗是读诗者全身心投入到诗中,体会诗之美。“坐看云起”表现的是看云者晚年好“道”,静观云起的心境波澜不惊。坐看云起是自然呈现,无所用心。杨平先生这首《坐看云起时——读诗》,显然刻意采用观云的心境来比拟自己读诗的心境。只是他误会了观云者的意思,以为看云起的人肯定和他读诗一样全身心投入于云的。而实际上,看云的人是王维那样毫无用心的禅者,根本不必刻意全身心投入,而是全然放松的状态。 X7 Z/ _/ q6 y2 ] H, Z; G
, X% [$ c- v, m
坐看云起时:1 c7 L0 x. X# E0 a! E
——读诗8 h- A0 J2 V+ x( T
作者:杨平
* o y4 z k! Z. c% {; @' k3 g8 u% c4 ]
坐着坐着6 g* M0 [8 ~/ g% k1 {1 V
我不禁痴了
8 q2 [7 Q( B5 D! l' e, H. |5 w浑然忘记了吟哦
; W2 T" n* X+ u! J2 }忘记了赞叹
8 _9 j. C; I+ _; U忘记了此身已非我,之乐 c) Y" D/ W' \$ e" p* u
呵呵 此身已非我…… F, z, ~/ Z# D$ }
/ N4 ^; {8 b$ V9 ~风
- p8 t/ Y( S+ M& H轻轻吹拂着书页
. ]" x' U. L, p8 i% p" Z J3 t4 S花间的鸟雀 絮絮0 H7 ?, R! N6 d1 c2 [! d
水声淙淙- B6 w8 B9 M! o
一名童子提壶而来1 O* A: h. d/ d9 Q7 ]1 |; |& O
天地静得像六月的古唐诗
% w# x& D5 o ]" G M( N) c
. ?% R2 D3 h& k3 E: z( `) @4 M4 M黄昏渐渐深了" I( T* T" X# |8 [
不知何处传来了一声喟然# K5 l' f! E0 A
我若有所悟的方自扬眉--
1 y# i% B+ w* b/ J& V8 [+ @琉璃窗外
, h! c X6 N: h一朵云! o' `2 c) Q: D9 I, Q
古月僧人般,逸去
0 c2 `3 N0 f" {1 h- I7 z+ j' i6 a% O4 D$ M G' y
(选自《空山灵雨》)
; K9 H& }* [: [# p N% F' d I3 D. ^7 R3 @' R
再来看南北的《行到无人处》:. H- q# m8 u+ k/ K1 V
4 w8 q7 \6 `3 Z3 n: N) |5 _* e9 X
《行到无人处》0 ^4 `2 U& ]2 e" v$ }
作者:南北5 N# \9 \1 R0 M6 H1 \. |
( i$ d: ]/ P: T沿着溪流,进入山的更深处2 J' l' }' S. Y/ V( j$ b
听蝉声与鸟鸣
' @$ G/ N0 B, G% {' r- u L纺织成一场初夏的雨1 ^* B1 Q- a: x7 t) l2 A
# Q: q& w) T3 F# K2 Q0 P% L z" t走累了。在一片杏林中躺下* g1 ~! n z8 s8 M& P
看着蓝天上白云的变幻
6 h" P; F0 f/ S; e2 u- U渐渐睡去
- o# c6 x0 h! _8 X& C/ j$ X4 @+ j% i8 f( l0 t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切本然。禅者的自在本心本地风光就是如此。南北的这首诗恰到好处地用现代诗语形式解读了王维的诗句。缘溪行,在山深处听蝉声鸟鸣若初夏的雨声落在大地上。不到水穷处,而是在走累的时候,躺倒在寂静无人的一片杏林中,看蓝天白云的变幻,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诗意在空白,这首诗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却又在句子外。聪明的读者会看出这不是简单的写景抒情,或者融情于景。隐者的心态与自在无碍的生活才是诗人意欲表现的世界。不用更多的语言,也不用再来饶舌,只要向往自由的人,心性自然的人,无所计较的人,真爱生命的人,都能从这简单的六行诗句中找到自己心的皈依。
5 Y- ?9 f1 s X. @' Y4 M3 H+ ]- I 有人诟病如今的现代禅诗写作有贴标签之嫌。我以为,有没有标签不是评判作品优劣的标杆。衡量一首诗好坏与否,更多的是看诗的立意与语言。现代禅诗在具体的诗歌文本中并无标签,内在禅意的传达完全靠的是诗语自然活泼的意蕴。诗人南北的这首《行到无人处》,你看哪一句写到禅或者佛了呢?然而在我看来,这样清丽的句子更接近禅诗的本意,也更接近王维禅诗的境界。* i1 }6 i. C% ^. O" Y. o1 H
拥有禅心,才会写出更好的禅诗作品。% p" m4 q X0 @' i" v0 \) y: i
. V% d0 B/ K: W, }8 h+ ]" O
推荐人:古石
& O; I7 b, | |$ V; y推荐理由:本文从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及所呈现的禅诗境界等方面对杨平先生的诗《坐看云起时:——读诗》和南北先生的诗《行到无人处》进行了比较分析,个人觉得分析客观而中肯,现代禅诗探索同人可从中得到不少启示。4 s ^ \3 Y, q; L1 s r% e
+ m5 B9 a. Q% E; P0 L& Y【理论随笔】
* n% f4 L* G+ v I8 u% r1 P- `! {) I! p }+ B. h. R- T0 K
《诗歌的来源是宗教》
# O7 f# f' x! V. B. f7 }作者:顾彬(德国汉学家)8 u, S/ o* C/ X7 e- z5 F
( i" C8 _8 j2 G F 诗歌的来源是宗教,无论我们怎么决定神与文的关系。诗歌的第一个家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无论是庙或教堂。因为黑格尔说过,人盖的第一个房子是给上帝住的,所以人说的第一句话是给神物听的。其实第一句话是歌儿,因为唱的歌儿比说的辞会更容易上天到远方去。从开始人的话是诗人的歌儿,他的歌唱就是歌颂。歌颂谁呢?歌颂神。$ F7 u- V% i7 U/ C/ x
古代希腊是这样,古代中国也是这样。这说明诗歌原来有家,有固定的家。今天呢,它还有吗?好像没有。它没有固定的家可归,可惜吗?情况复杂一些,慢慢谈谈吧。
5 O U" H5 R& I$ [1 w 诗经与宗庙是分不开的,楚辞与萨满教也是分不开的。中国的诗歌什么时候离开宗教呢?杜甫可能是中国第一个不再依赖佛教或道教来写诗的诗人。不过后来还是有诗人们回到神秘的深渊去。比方说清朝的吴历。他在澳门学过神学,做过耶稣会的神父。他是第一个能创造天主教教堂的圣歌的中国文人。连他世俗的诗歌也提到天主等。 |5 \* |' k+ ^) p9 k) x+ C) [
诗歌与宗教的关系在中国可能到五四运动才断了。到了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的诗歌不怕孤独。相反,诗歌也可能怕它们的读者太多了,因此它们无法沉默沉思,没办法安静下来。连北岛今天也还喜欢跟魏晋的诗人一样主张:两三个人听我的诗够了吧。翟永明有一次在北大发现400个学生要参加她的朗诵会,她就想跑掉。
8 N& L( k5 r9 R 是的,好的诗人需要一两个知音听或一两个知己看他们的作品,就差不多了。真是这样吗?我们不是每天到处都可以听到诗人诉苦吗?说法都一个样: 没有人买我们的诗集,没有读者看我们的诗行。诗人们这样同情自己也是有道理的。+ E Q8 Y- @ }1 D O4 s3 o
从周代到清朝读者都爱中国的诗歌,但是我们今天也爱看五四运动前后的诗篇吗?比方说胡适的《尝试集》或李金发半外文、半古文的自由诗。有人说,中国诗歌的衰亡是语言的原因。让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结果不可能会太理想。我不反对这么一个观点,但恐怕如果人家仅仅这样看,他的理解不够深。% M' S! M, a* T: J: o7 B
诗人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古代希腊人会这样回答,它是从缪斯来的。欧洲人会说,它是从上帝传下来的。不过,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少人敢承认他们在神物的影响之下写作。如果还靠神从事创造的话,那么,他们的作品好像不一定能够是第一流的。无论在哪里,当代的诗人早就学好了歌德歌颂普罗米修斯的一首诗。跟这个古希腊神话的神一样,他们以为他们是什么都靠自己完成的。歌德去世前,不敢发表这首诗。他去世后,他的读者才能够了解到他这类的革命观点。
1 n0 g, T4 W ?/ q( W% }+ r, J 歌德时代以前诗人们不一定还会断言他们的灵感是从上面来的。比如克洛卜施托克觉得他可以自己歌颂神,不需要作为一个神物的话筒。歌德以后什么都变了。郭沫若受到了这个德国大师的影响后,他的《女神》里头的声音学好了宣传自己: 我,我,我……从此中国的自大时代就开始了。今天我们谦虚一些,少一点扩大自己。9 W1 p) @( u& j3 @, S d
今天好像诗人们不一定再为宗教、为社会服务,他们宁愿设计他们自己的世界。当然了,这是他们的选择。谁都不想反对他们这样做。可是当诗人离开人类原来的基础,诗人就要用他自己的语言、他个人的意识。也好,都好。在这个情况之下却出现一个严肃的问题——读者不一定再能从当代诗人那里得到他们还会需要的灵魂满足。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还会看当代诗歌吗?这样问我是什么意思呢?德国的文人界目前有两个值得思考的说法:1.因为当代诗人放弃了宗教(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放弃了所有神圣的东西),因此很少人非要看他们的作品。2.只有宗教能够取代宗教,这就是说,只有一种新的信仰会代替旧的信仰。0 c+ c2 p% Q# K6 z5 n
这真的吗?就是这样。尼采宣布了上帝死了后,他还说他是耶稣,他要给他的读者带来新的福音。到目前为止谁都看他的作品,因为他的话是牧师、神父之类的话。里尔克老谈天使、圣人、神灵的现象,谁都重视里尔克,因为他的语言好像是灵机的。中国老百姓把毛泽东看成“神”,连德国记者也老说他的好话。9 [$ h6 ~8 P$ x& N* a" ?
那么,为了再找到他们的读者,当代诗人应该回到宗教去吗?这样问,我们又碰到一些困难。宗教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的话,也可能对他来说还会存在着一些其他“神圣”的、不可不要的事情。比方说足球、白酒、BMW、玩具熊。这不是开玩笑。德国当代哲学把人的困惑看得很清楚,如果人不发现他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他活不下去。60年代在欧洲可以听到一个歌手唱: 摇滚音乐把生活的意思还给我们。到现在这种流行音乐没有死,也可能永久不会失去它的粉丝。9 G4 N# h: X: `3 T
宗教给人讲的是生活的意义,世俗化的宗教也是。; V: y v# Z5 H/ v" h
当代的诗歌丢掉了它原来必须有的高尚的声音,这就是宗教的声音。诗人本来是语言的神圣牧人。他甚至做过神父、诗人。现在呢?现在他在边缘。他孤独吗?我希望他孤独,非常孤独。因为他可以跟另外一个孤独者,比方说跟我谈一谈诗人声音的问题。# L7 B- |1 E# {! W0 t% X
欧阳江河问过我,我们的声音在哪里。他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声音在国外在哪里。他没有问过我们的声音在国内在哪里。也可能他问错了。诗歌是损失的声音。楚辞在这个方面上是最好的例子。女神,你在哪里?这是它诗词最重要的内容。* _, b/ v- Q, p6 K4 H
王家新老在翻译的德语诗人保罗•策兰用最高尚的声音,这是犹太教的声音来写诗。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他非常难理解的作品不一定在边缘。他的诗集每一次出版了后很快都卖光了。原因很难解释。我估计,跟他思考的深渊有关。这个深渊不光是人的深渊,更是耶和华的深渊。耶和华是犹太人的上帝。他从深渊叫人:(诗)人,你在哪里?6 Z- i9 z$ h o' ?% y
! ?$ m9 Y, t0 Z' B; g
推荐人:古石+ x, C' M4 j: t
推荐理由:由南北先生转贴的《诗歌的来源是宗教》一文,就“诗歌的来源是宗教”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对于我们理清诗歌发展脉络,回归诗歌本源,修正诗歌理念具有深远意义。在“当代诗人放弃了宗教”的今天,诗人们尤其是现代禅诗流派的诗人们,对此文实在有学习之必要。+ y, ?4 C& p: f* t) b% Q
- t- S$ j1 i$ Z【借鉴欣赏】
3 J3 D/ Y. C: E; }7 V/ T K* z, R( _7 Y+ C, A* a
《美好的事物那么寂静》: b7 {! @+ L5 w8 \$ P7 d
作者:项丽敏, Z: p; i, B0 t( J* z/ W; N) C5 o
. d t; N) u: r美好的事物那么寂静
' x2 Y! y+ N- \1 S4 Z5 ^+ H花朵在黑夜里漫步
' U Y2 I; ]6 a7 X黑夜在花朵上聆听- c3 U8 A7 ?- W) q8 V, Z9 O5 i6 u4 e, v
泥土下的生长不动声色% X. @, s$ o1 h C: E
喜悦与疼痛,不为人知
+ s6 B9 O2 j6 i6 q8 p
, I2 K1 p R& A! s: O( v 丽敏诗语:
: C( s0 G$ o5 T+ I2 F1 R 这首诗写在去年夏天的清晨。
7 V! V* l5 ]. n9 M 夏天的清晨天总是亮得很早,银勾样的月亮还当空挂着呢,星星也在深蓝的梦毯上酣睡着,东边的山头,蔷薇色的朝霞就升起来了,仿佛有一个蔷薇花园正在那里徐徐绽放。很快,红日的半边脸就从朝霞中探了出来,温润,清新,带着稚子般可爱又羞涩表清。
8 b% g' g: ]% u. p- t$ H7 G$ w 当红日整个地端立在朝霞之上时,大地上的万物倾刻就舒展起来,明媚起来,特别是那些在日出的同时开出的花朵——牵牛花、五角星花、太阳花,每一朵花都放着光,一路开去,像依次点亮的小灯盏。
, Z! c" G- G, }* A 菜园子里也有许多花在日出之时开放了,白的辣椒花、黄的丝瓜花、紫的茄子花和土豆花……菜园子里的花都是朴素,也没有特别的芳香,但是当初升的太阳把光芒照在它们身上时,每一朵花都变得不凡了。
0 K$ U, X# P( a2 K0 K* N: S, L1 e 多么美好,这样的时刻。
$ Z. p7 [7 c! K; F( ], f H 当我站在这个清晨,站在为了赶赴这个早晨的开放而从黑夜里走来的花朵们中间,和它们一起呼吸,并像其中的一朵紫色土豆花那样微微颤抖,感受着被光芒笼罩的幸福和秘密生长的喜悦时,耳边便听到这句来自微风的低语:“美好的事物那么寂静……”
( k: |( e. j0 @ 是的,美好的事物那么寂静,让人屏息,说不出话,也不敢多说什么。' ]1 g( o* X+ m
5 ]" C* Q0 t2 C3 j, a) S
推荐人:古石
$ f5 F X! J! N. M9 P推荐理由:这首诗读了不少遍,可以说是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享受,一次愉悦,一次禅悟。鄙人曾在诗歌笔记里写道:“现代禅诗写作,最需要的是内心的宁静。没有这种内心的宁静,就难以与外物达成同一,也难以达到一种内心的高度。而没有这种内心的高度,诗的空间必定是狭小甚至私密的,因而就难以在普适的意义上给人以愉悦和启迪”。个人以为,这首诗通过自然而朴素的表达能“在普适的意义上给人以愉悦和启迪”,在一种宁静中“让人屏息,说不出话”。
8 n2 h9 k, i: q% p, {0 N, S$ V/ {
+ q* P. h# B( Q【重要消息】1 g5 @1 a2 T( D# O5 o' q
2 {, w- } M/ ^- b1 z. i
江流千古,品诗悟禅
: c' J& h% ^/ q+ g! P! g0 L, z3 ^ ——《世界现代禅诗选》新书发布暨品鉴交流会在成都举行
/ m( q. ~# p: a% {# c3 w+ \8 F6 r, I' S: q8 c2 o; J& U0 p- A
2014年7月20日午后,由南北主编,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现代禅诗选》发布暨品鉴交流会在成都望江楼公园内茗椀楼茶舍落下帷幕。此次活动由现代禅诗研究会主办,零度诗社承办,上海社科院出版社、中国禅意诗书画院四川分院、云南沙溪现代禅诗院、河北现代禅文学院、帝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共同协办。参加本次交流会的有现代禅诗研究会同人南北、也牛、何兮、作家朱晓剑、焦虎三、文强、编剧蒋骥、作家杨剑冰、谭朝兴、笑程、司马如阳、雨晓荷、王林、何健、书画家向运江、王聪、青年画家寒山、当代诗学研究者王学东教授、诗人张义先、青奴、知秋梦语、祥子、木棉古里及其他诗人朋友三十余人,有几位朋友还是远道而来。本次活动由何兮主持,分为新书发布、品鉴和交流等几个环节。$ R; g# M2 N, x4 e; H
首先,何兮对到场的各位来宾表达了衷心感谢,接着诗友们依次做了自我介绍。伴着窗外淅沥的雨声,现场氛围融洽。主编南北先生围绕《世界现代禅诗选》的选编、出版经过同大家做了分享,同时对现代禅诗做了介绍。现代禅诗,作为一个与世界诸多国家或地区禅文化热潮相对应的新兴诗歌流派,在文学、艺术及思想、文化领域,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解读。作为这一中国新兴诗歌流派的发起和参与者,编选出这样一本既能体现“纵的历史深度”,又能体现“横的世界广度”的现代禅诗作品选集,是现代禅诗研究会同人想要完成的强烈愿心。书的正式出版,让所有参与本书出版工作的同人和朋友倍感欣慰。
6 D% s/ X4 T6 j% f 这本书是作为21世纪中国十大先锋诗歌流派之一的“现代禅诗派”正式编选的一本涵盖了世界范围这一诗歌现象的作品精选文本;这本《世界现代禅诗选》的出版,对于中国抑或世界的诗歌探索,对于古老而又新鲜的“中国禅”与各种门类文学、艺术以及生活本身的结合,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作为处于探索前沿的现代禅诗,可能会像一只太平洋彼岸的蝴蝶,翅膀扇动瞬间所引发的风云变幻,是难以预知的。
& j0 @. Q7 J B# Y5 q2 H% R 其次,这本《世界现代禅诗选》不仅仅是一本世界范围的作品选集,而且还收入了中国现代禅诗流派的重要理论随笔19篇。这些理论随笔,第一次全面梳理并确立了现代禅诗的基本概念和定义,阐述了此一诗歌流派的内涵及外延。提出了极其重要的现代禅诗写作十六字基本理念:“纵的继承,横的移植。纵横融合,禅为根本。”为此一诗歌流派此后的探索和发展,规划出了明晰的方向和路径。
/ _& k4 y: o" B. j& C7 ] 本诗选共选入14个国家67位诗人的255首现代禅诗作品,19篇理论随笔和1篇评述文章。所以,这本诗选就文学史料价值而言,它不但囊括了国内现、当代具有这个流派倾向的所有重要诗人,而且还网罗了世界各国这一流派写作中的重要人物和作品。这对于当下和未来对此一流派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和价值。' x/ Z j7 l+ {* Y0 }$ \
而这本诗选集的面世,其更加重要的价值或在于,它将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让写作者和阅读者重新思考文学和艺术应该带给人们的到底是什么?是从中得到愉悦还是苦恼?以及导致这些结果的源头和路径。8 z& m+ c2 P; L# E
围绕现代禅诗,到场的各位朋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现代禅诗和民间诗歌表示极大的支持和认可。正如现代禅诗研究家李艳敏所言,在喧嚣的尘世里,我们需要诗歌。在诗歌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禅心。写诗的过程,也就是修心的过程。向外的无限敞开,势必带来向内的无限深入。走进当下,静心写作,我们都是一朵清净无染的莲。- f* Y( f% ?4 k# f1 B9 D6 s
此书现已在新华书店、布克书城等各大实体店及亚马逊、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店同步发行,敬请阅读和关注。一杯清茶听雨声,这是本次《世界现代禅诗选》成都新书发布的印象。活动在向晚的夜色中落下帷幕。
3 e3 ?. O9 | y( {$ @. T% r* Q- C) Y
【主编手记】
2 A: H1 _$ c( C: @& q7 y; D* s
6 Y! J# Z4 y( k2 N2 k I0 v1 A 不知不觉中《现代禅诗探索》选刊已编到53期了,这一路走来,同人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不少。我想,我们还会继续付出,还将继续收获。这期选刊,我还是坚持用自己的眼光和标准推荐了一些作品,但是,由于个人有偏好、审美有局限等原因,所推荐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大家公认的好作品,而一些大家公认的好作品在推荐过程中可能被遗漏。这就需要我们大家都来参与推荐,用不同的眼光和标准来审视现代禅诗作品,以尽可能把好的现代禅诗作品都推荐出来。好在南北、奥冬、也牛等同人也在积极推荐,扩大了“视野范围”,减少了“视野盲区”,使更多的大家眼中的好作品被推荐出来。这期选刊中,李艳敏的《<坐看云起时>与<行到无人处>读感》一文是一个亮点,值得细品,个人十分赞同文中观点。这期选刊,我特别推荐了项丽敏的诗——《美好的事物那么寂静》到《借鉴欣赏》栏目,目的是开阔我们的视野,汲取别人的营养。本月,现代禅诗研究会有一个重大活动值得关注,那就是《世界现代禅诗选》新书发布暨品鉴交流会在成都成功举行。由南北主编的《世界现代禅诗选》一书的出版是现代禅诗研究会成立以来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诗歌界的一件大事,为此,有必要把这一活动信息编进《选刊》,以作留存。时间在流逝,探索在继续。接下来是54期、55期、56期……衷心祝愿现代禅诗探索同人们在漫长的探索道路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现代禅诗作品!在此,特感谢南北、奥冬、也牛等同人对本期《选刊》编选工作的积极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