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人格与诗歌》——王法
道德与人格重要,还是诗歌重要?这其实是一个常识的问题,并不难回答。世间芸芸众生、无论长幼尊卑皆该了然。然而,有些人却往往在此脑残。
道德塑国,人格立世,即使一个泱泱强国,如果丧失了道德这一根本,也会国灭族亡。当年的大唐帝国雄视东方,何其辉煌,鼎盛时期国之版图是当今版图的两倍,300余藩国争先恐后赴国都长安朝圣,其时,唐代2000多名诗人共同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文化(诗歌)盛世。可是好景不长,大唐帝国临近衰亡的100年间,征伐不断,战事连绵,黄河流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千里无鸡鸣,万里绝犬吠,最后,终于导致灭国的悲惨结局。翻开史册细究其亡国的原因,道德沦丧、纸醉金迷乃是一大主因。子不见“脏唐”的恶名至今仍遗臭史册。可见,即使有煌煌数百首璀璨如珠,流芳千古的诗篇,亦终难挽救大唐帝国的灭亡。“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由此可鉴道德与诗歌孰重。
国如斯,人亦是。一个人如果丧失了道德,泯灭了良知,何以立世?尤其是一个诗人。一个著书立言者,其道德、人格的修为尤其重要。“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假公济私,自我标榜,阿谀献媚、曲意奉承,攀附结贵、巴结专营、撒泼骂街,造谣生事,嫉贤妒能,谎话连篇等等,均是道德沦丧、人格泯灭的体现。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一个人如果靠着耍一点小聪明、玩一点小伎俩是难以立世的,即使得计于一时,也总难长久,因为一个人的品行就像狐狸的尾巴是怎么也掩藏不住的,是早晚要露出马脚的。要想堂堂正正的于世为人还是要靠刚正、坦诚、良知与人格和一点真本事。
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道德之于人,是比生命还要重要的,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大师和先贤们多有论述和警示。诚实是诗人必备的美德修为。道德这一课,诗人是必补的,否则,不配为诗,也妄称诗人。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一个没有道德的诗人,他的诗品必然底下,诗品的低下亦是其道德低下,也是趣味低下的必然结果。
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弗兰西斯·培根。一个诗人必须敬畏真理,常怀道德正义之心。对人、对事绝不可因个人的喜好和私欲而施以偏袒。偏袒是毫无是非观念也是极端自私的一种表现,它的终极就是偏执,而偏执就是心理和良知的疾病了。一个人如果陷入偏执的泥淖,恐怕就无药可救了。这种人绝对不可以赋予“权利”,哪怕一丁点也不可,否则就一定要坏大事。尤其不可为诗,否则必然贻害读者、贻害国人。
求批。待改。
2015-2-1---2-12日草稿于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