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读诗,借问妖精为那般* G$ u4 x$ P# J. E3 i6 l9 y( v8 C5 G
8 Z. P, M( g, c' _) ?7 s! w2 }. K, \ |, y, P3 u
白娘子/ a# J! i; ^. m2 ` s A( u2 W
$ t' g. U k# W' b% u6 b
陈鱼观
- I4 E! i1 z {
3 B5 V, \1 Q. @# N" `; p! g) H下雨的时候,总会走来撑伞的女人
7 g3 q& y U( j7 D, H2 l* Q 如果她一袭白衣,如果她唱着《千年等一回》的歌! X/ Q% q" A! B+ D' l+ T
如果她的身旁陪着小青
/ r9 ?# E9 i1 {: ~ 就一定会祈祷雨水多留片刻# w$ l( O+ t; ^$ I! h
好让时间慢下来,给自己一个做人的念想7 J1 w9 Z& K, i; L
尽管她不是人,尽管做人; g3 h9 l! V) i, l$ c: {
那么难,尽管她身后还有无数的女人* Z3 p) X2 ^" g3 f+ Q3 Z( j
正在卖力地学习做一个妖精
9 J! n; H' U& X+ a( H; L3 ]( {2 t" C3 h8 v
2 @ i: F* j/ k" ?- i& G$ l; j
陈先生这首《白娘子》小诗,意蕴丰泽,来自众所周知的白娘子传说,在理解上几乎没任何难度,这首诗以雨为引,以妖精---人----妖精为明线铺排,又以“给自己一个做人的念想”承前启后贯彻,可谓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本诗表面上是在借白娘子修身化为人形到人间寻找恩人,以以身相许的方式报恩,暗示化人的白娘子以美丽,贤淑良德的品行与许仙一起济世救人,得到周围人的礼赞,可说这是隐藏的另一条主线,以此达到讽刺时下无数女性,不安于传统做人的美德,而是卖力地学习做妖精之术,从而形成两种追求的鲜明对比。- ^9 f( R1 P6 |9 |4 E3 Z
- y# F$ Y" C; ~. ~ 从诗的呈现和口气里,不难读出诗人的态度,也由此在我们脑海中挑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无数女人要卖力地学习做一个妖精呢?到底发生什么?我想这才是此诗写作的意图,也正是要沉思的现实问题,怕不再是单纯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才有做妖精大势所趋,怕是当今两性在社会形态中选择不平等导致,造成人性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发生倾斜。可见不管男人,女人并没有安于本分角色,男子以在社会各方面优越性强势为所欲为,凌驾女人之上,致使女性地位岌岌可危,女人不得已将自己修炼为妖精,试图以柔克刚,保住自我性,而这以改变必然以付出失去自我本真为代价,面对修炼为妖精的女人,才智美貌都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对男人而言我想也构成了威胁,女子反而拥有了主动性,但其间的滋味,也不是以输赢占据的喜悦了,怕是各怀鬼胎的无奈组合,所以当今甚至传女子安于洁身自好的可谓稀有珍品,更别说提前进入社会女子,离婚率以80后居多,再不像五六十年代的人,一旦结婚,就能凑合一生。6 S* Z" B1 A0 |/ o5 `
( D( i1 k( \# w 回想白娘子的故事,尽管她不是人,但她一直在努力做人,然而多管闲事的法海却不安于世外的修行,蛊惑许仙在端午节要白娘子饮下雄黄酒显现原形,达到拆散并把白娘子收压在雷峰塔下,这又和女人不安于做人,爱上做妖精相似。( f! F f5 d! a1 b
5 i4 n4 L+ }( W3 e0 a$ K
我想这首《白娘子》,正是通过这明暗两条线,成就这首诗,在对比中,引起我们反思自己,反思社会问题,如何才能回归自我的角色,各自担负起自己的使命,从而在真情实意,一心一意和和美美和寻找到的另一半执子之手,共度一生,而不是猜疑,妒忌,辜负一往情深,断送一段良缘,落得浪情负心不负责的骂名,也是在不经意里提醒珍惜人生,惜福做一回人,静享一段红尘天伦之乐。$ ]4 b5 ]+ f4 U" z
8 x' M* d: [/ \6 j6 S. ~
实际上在我读来,妖修炼为精,一是或因一种向往人间生活,另一则是为报恩而修改成精,妖修炼精可说有自己成精道行标准,剔除妖精恶的一面,利于人性,符合人善之本方可化为人形;而人修炼为妖精却是为守住自我。而实际上当妖成精后才真正体验深入人间千般滋味,并不是单纯爱那么简单,也不单纯甘愿付出那么简单,也不是贤惠,美丽就能为人间容忍。
9 U& U2 R0 p4 w
; f+ P/ r! j5 q. X% k% w 这首诗的高明在于从白娘子身上,发现人性,发现了社会问题,整首诗构建简单方明,不过是用最简单语句描述白娘子下凡人间寻许仙的场景,而这里的雨,一是起背景之需,二是含欲望之意,才生出对生活情愫的设想,期待,雨的出现,暗示生活一切营生停下来,只剩生活画面,只剩两个人世界的念想,诗人在诗中寓意一个男人向往白娘子似得女子,并感叹虽白娘子不是人,却在努力做人,而反观现实中的女子却不愿做人,或者说不愿做平凡女子,而甘愿做妖精形成鲜明对比,即成为全诗画龙点睛之笔的诗眼,也是引起诗歌共鸣之处亮点。
7 e) U0 n `, c' h8 b3 c! g
# T/ A& W# }* C; i0 J( ` 其实,这首并只是讽刺之伤,而是在时代变迁中,在物质冲击下,承载了时代的价值观,直指社会最尖锐不正常现象,这是这首诗成功之处,这首诗也为妖精一词赋予新意。
6 q! F! V* n7 |+ r3 u
( N% O. _+ ~" g+ @) j+ o# s8 p 明月个见, 不当之处见谅。
7 c6 X n( e5 r0 J, I3 I2 T" c9 t6 c
' l! V- P; t! Q"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