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艺术家联袂《布兰诗歌》(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3: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艺术家联袂《布兰诗歌》(图)


                                宋元明

  据北京晨报2015-06-03 讯 (首席记者 李澄)5月30日,第十五届“相约北京”艺术节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一台跨国合作大戏—年轻的青岛交响乐团在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张国勇的率领下,联袂来自美国历史悠久的华盛顿合唱团,为中国观众带来了惊世骇俗的奥尔夫经典作品《布兰诗歌》。

  这是一场难得一见的艺术家跨国大合作,中美两国艺术家因为“相约北京”而相约在北京,并且因为“相约北京”而一同进行了青岛、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五城市的大规模巡演,无论是从合作的规模还是巡演的规模,在中国的演出历史上都是相当罕见的。

  这套音乐会曲目包括了上半场完全由中国艺术家完成的王西麟管弦乐《火把节》和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吕思清和刘扬两位著名小提琴家分别在不同的城市登台献艺;而下半场则是两国艺术家联袂的卡尔·奥尔夫的清唱套曲《布兰诗歌》,男中音杨小勇、女高音宋元明、男高音郑瑶担任独唱部分。

  在欢快的《火把节》之后,刘扬与青岛交响乐团为观众演绎了优美、委婉的《梁祝》,动情之处显示出感人肺腑的音乐力量。下半场两国艺术家登台的场面相当有趣,在观众的热情掌声中,青岛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鱼贯而入纷纷落座,随后华盛顿合唱团的一百位艺术家才出现在舞台背后管风琴下特意为合唱团留出的观众席两侧,因为通道狭窄,合唱团的艺术家们入座缓慢,全场观众自始至终为他们鼓掌,如果是迟到的观众会误以为这是演出结束在要求返场了。这是一场没有返场曲目的音乐会,因为《布兰诗歌》过于“鸿篇巨著”,华盛顿合唱团完全无法拿出一首能够与之相匹配的返场“小品”。《布兰诗歌》的开场是最震撼人心的大合唱“命运,世界的女皇”,在青交不断汇聚能量的快节奏音乐烘托中,华盛顿合唱团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把观众刺激得血脉贲张。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老牌儿合唱团,在“春天”、“轮舞”等小组合唱中同样有非常精妙细致的演唱,在与三位中国歌唱家合作的唱段中,更体现出了这支“专门与大歌唱家大乐团合作大声乐作品”的合唱团的深厚功底。

  采访

  黛布拉:这次巡演全部私人赞助

  在音乐会开始前,华盛顿合唱团行政总监黛布拉对这一次与青岛交响乐团联袂的中国五城市巡演非常的兴奋,“我们的第一站是青岛,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海滨城市,我们在那里工作了四天,对我来讲是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中国。这是华盛顿合唱团第一次造访中国,也是我的第一次,也是中国观众第一次欣赏华盛顿合唱团,大家都是第一次!这个合作缘起于2009年青岛交响乐团到纽约举办音乐会,让我们认识到了这支优秀的中国乐团,从那时起,我们就在筹划到中国去,与青岛交响乐团联袂演出这样一个计划。”

  “我们的合唱团有50年的历史,有180人庞大的阵容,在美国的合唱团中我们排在前五位,而且是专门演唱清唱剧、安魂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交响曲这类大型声乐交响作品的合唱团。为了这次巡演,我们长时间募集资金,全部是私人的赞助,是那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与中国的乐团合作取得巨大成功的人,现在我们成功了,他们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张国勇:另一种形式的“走出去”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作为一个音乐家,我一直都认为,民间的交流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消除误会。”张国勇对记者表示,“多年来,中国人对欧美的了解要远远多于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个五城市巡演合作的过程,可以让美国的这一百位艺术家清晰地感受到中国人、中国同行的真诚,回到美国,他们就是一百位义务宣传员啊!”张国勇觉得“中国文化走出去”并不一定是到国外去演出我们的国粹艺术,像这样的合作本质上也是一种“走出去”,而且会走得更加深入美国民众的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6-3 19:47 | 只看该作者
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坚持听很多年了,每当心烦和头晕的时候就听,我相信好的音乐能心灵安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12:56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5-6-3 19:47
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坚持听很多年了,每当心烦和头晕的时候就听,我相信好的 ...

同感,好的音乐能心灵安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12: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