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夜晚 
 文/镇州
 
 
 夜晚降临。我摘下
 
 面具。身体最坚硬部分
 
 一只船,泅渡的工具
 
 赤裸的苦衷
 
 
 前朝的晨钟暮鼓传来
 
 居然如此合拍。随这指尖的触摸
 
 一块松木板的家具面上荡起涟漪------
 
 
 无声的音乐飞扬。夜里
 
 你弹拨
 
 如飞鸟演奏天空
 
 
 采凤读诗:夜晚降临。我摘下
 
 面具。身体最坚硬部分
 
 一只船,泅渡......
 
 从此段和结尾看,《夜晚》一诗仅仅写了一半,属于黑夜的人生和参悟,而且只有当夜幕降临,诗人才肯打开身体最僵硬的部分,和大自然进行亲密交流,虽然很畅快,很彻悟,但是人生无数次从黎明走向黎明的反转和扬升,显然没有点到;所以说,借《夜晚》题写,对于夜的思索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若能轻松借助于白天写黑夜,或者少许点“白”字面,走出黑的局限,这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考验诗人思维是否有局限,有比对,有抑扬,有更全方位的审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点,或一个面的酣畅淋漓的倾诉或自在表现。
 从立体看,此诗属于倾述型,引领和突围性有待......
 凤浅见,握握,就诗论诗。艺术呈现方式及韵律等探讨暂略,候补。。。。。
 
 
 7、落日的门栏
 文/镇州
 
 因频繁开启而发烫了的锁孔。门的残酷在于明证
 一颗雄心浮于半生和不熟之间,又将被墨色涂抹
 虚无。这是否意味夜已经怀孕
 有了流水意和火焰,一种淬!
 
 唤出缚于坐标的马,授予晚风
 仿佛晚餐后的一只苹果,最终消失
 而果核部分的命名——夜
 将你轻轻吐在灯芯里------
 
 在宁静之上,我和星光置于一地
 
 
 采凤读诗:1、又见一首和夜有关的诗歌,虚无之后诞生万有,上升后的下落,流水和火焰主持的世界缤纷话语,在此诗尽显,喜欢如此迅疾的语言转换,意境由点及面,慢慢荡开,读此诗犹如品尝时间的冰块,在唇齿,在指尖回味悠长。
 2、“唤出缚于坐标的马,授予晚风   仿佛晚餐后的一只苹果,最终消失”,此段将固化的空间比拟马,幻化成苹果,通感的运用纯熟,视觉,味觉,触觉兼备,立体呈现虚空。
 3、“在宁静之上,我和星光置于一地”,一种彻悟后的宁静,整个融化在星光和大地,这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体悟,用一个“燃”字可表达,用“夜的对语”可替代诗题“落日的门栏”。
 4、首句“因频繁开启而发烫了的锁孔。门的残酷在于明证”,若改为“门的残酷在于频繁开启  而发烫”,或更好,避开“锁眼”和“门“争夺主题,有开门见山效果。
 5、“唤出缚于坐标的马,授予晚风”若改为“唤出缚于坐标的马,授予晚风,轻拂门栏”,效果更佳,因为诗题有“落日”二字,通观全诗少了文墨渲染“落日”,建议在此处稍稍点下。
 6、诗歌前两句完全可以押韵“i”的,和下句尾字“淬”“失”“里”“地”等字,连贯一气。
 7、心灵彻悟类诗歌一直局限在和自我对话,普及和受众局限的难度在于“心灵的魔术师”,虽魔幻少互动,因为少了相同的心灵体验,自己感动未必代表众人感悟,自身升华未必带动身边升华,况且用来“显摆”的道具不像某些现代诗,极尽宏阔壮观的诗语言,极尽贴近现实的打动力。所以说这是一首传统意义上的心灵感悟类诗歌,还需在贴近现实上下功夫,多找一些容易和更多人形成心灵共振的参照物,从而把诗歌能量发挥更大。
 
 
 8、剑客
 文/镇州
 
 时常怀有杀人之心,似蓬勃剑气
 杀戮之事在于握剑的手掌操于
 疾病,劳作,远行,梦的空白
 且以皇帝名义,日日履新登基
 徒具旧日河山
 
 得遇一场鹅毛大雪。仿佛弹射出去的刀光剑影
 片片削平万千障碍。不忍卒读的伤
 及自身,多像颓废之爱显现了漏洞
 
 破败中,你加固曾经废弃的空巢
 盛接   宁静
 
 
 采风读诗:此诗首段把剑客比拟“日日履新“”徒具旧日河山”的皇帝,很有新意,接下来用“颓废之爱”做个承接,“显现了漏洞”是主题,同时也是该诗写虚的一根主绳,虚实并进是该诗的另一特色。
 尾句达到共同提升,“宁静”,不错,和本人此时的心灵,共振达到一致。
 很有特色的一首,本人视之为成功的“阴阳鱼”,诗歌虚实并进的典范。现实色彩亦很浓厚,容易达到“以己之感悟,推广弥漫至更广人群”。
 推荐。能力受限,暂看不出缺陷。
 
 
 9、画作
 文/镇州
 
 上午7:30分。我八岁
 捉一只笔象捉一只蝉,或者一只青蛙,玩耍之心占据三分之二
 余下的用于绘画,用浓重的墨汁淋头
 毕业时,画作接近达成
 
 细节无法完善困境。尽管已经习惯赞美的装饰
 和从侮辱里取出大海的盐晶
 在路过一个陌生漂亮女人时,内心开始蠕动
 脱落一些油彩似的铁锈
 
 “我们赤裸的坦诚相见”
 有更多的铁锈阻止诱惑。眼睛是唯一漏洞
 
 采风读诗:1、此诗通过一幅画的诞生,过程走出一个“情有独钟”的赤子,坦诚爱的话题,爱的真意,抽丝剥茧般从世俗,从众人无法体验的情感中,走向升华,走向诗意般的生活,是典型的意向和生活完美融合之诗。
 2、此诗自我设定一个极弱的陷阱“在路过一个陌生漂亮女人时,内心开始蠕动”,这是一个普通人无法逾越的陷阱,生理反应指挥情感走向的一道坎,好在“脱落一些油彩似的铁锈”,此句完成了对此诗的救赎,情感的走向明媚,始终积极,避免很多类似流俗、颓废的结局。
 3、“铁锈”让人自然联想画作的通红颜色,眼睛是唯一漏洞,同时眼睛也是无数铁锈的聚集地,视觉往往阻止人类情感向更高级的境界攀升,个见,此诗结尾有两重意义,既肯定了画作的主使:眼睛,也否定了视觉作为第一参与者的能力。这一巧妙安排增强了全诗的耐读性和思想性。
 4、首句“上午7:30分。我八岁”,让人自然联想8点钟的太阳,扩展一下,此诗没有局限于以情感写人类;人类作为自然的一份子,自始至终和万物保持“赤裸的坦诚相见”,该是怎样的一种诗意呈现,人类的赤子情怀在诗中得以呈现,此乃成功的一种语言暗示和自然联想,有效提升诗歌容量,直达“同体大悲”、“闵怀自然”。
 5、不足处在于第3段少了一个连接的关键词,诸如“画作”之类,和题目有了稍许偏移。使得思想游离题目之外,或许这正是作者有意制造的一次“意外”吧。以上浅见,或许解剖式悦读对原诗是一种伤害。恕。
 
 
 10、雨和雪
 
 文、小雪人
 
 停歇是行走中的瞬间,也是永恒
 溢满天空的泪滴,悬垂在屋檐下
 停留在雨珠里
 停留在一条河流的秒针上
 鱼儿追逐的云朵,桨叶上的浪花
 四散的鹅卵石,漫长的水草
 以及零度以下的一片凝结
 都会化作故乡的一缕炊烟
 
 采凤读诗:1、关于时间,瞬间和永恒诗意般呈现,——“停歇是行走中的瞬间,也是永恒”。
 2、关于空间,天空和屋檐拉近距离,——“溢满天空的泪滴,悬垂在屋檐下”。
 3、关于微缩和膨胀,雨珠居然虹化成一条河流,童话般,——“停留在一条河流的秒针上”
 4、关于动和静,卵石和水草亲密对语,——“四散的鹅卵石,漫长的水草”。
 5、关于临界的点和面,以上都是对故乡的铺垫,炊烟才是久飘不散的乡音和乡情,——“都会化作故乡的一缕炊烟”。
 6、8行文字涵盖浓缩世界的因素,不容易,却做到了,推荐。
 7、该诗弱的地方在于诗意有欠拓展,仅仅局限于季节和故乡的思考,关于大自然一切有关《雨和雪》的特质,并没有做深入联想,建议参考镇州的《画作》,借鉴引发式思维,在该诗添加柔和刚,人和自然的思考,建议把整个人类比拟一滴雨,把自然环境比拟一片雪,在更广博的境域重新梳理关于人文,关于回归,关于思乡的话题,可能会不仅仅局限于“亲情”的该诗话题。另,“以及零度以下的一片凝结”,这里的“片”字若改为“切”,会比较深刻。
 以上浅见。握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