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意阑珊 于 2016-5-23 20:36 编辑
小议小易大人的《计划生育干部》
文/春意阑珊
我通读了韩老师选取的90后诗人小易大人的37首诗。总体感觉,小易是一个有自省意识与忧患意识的“大人”,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有潜力的诗人。诗人用敏锐的目光,细腻的触角,聚焦现实中底层百姓(包括他自己)的生存状态,透视当下小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迷茫与无处诉说的悲伤。语言质朴自然,毫无雕琢,读来真切,触动心灵。但韩总选来让大家评析的《计划生育干部》,我觉得很一般,不能代表小易大人诗歌的水平。
韩老师2011年提出“干预诗歌”的理论,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关注民生,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因而在他创办的中国诗歌流派网积极倡导干预诗歌。现在国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放开生二胎,“计划生育”又成为热词。我想,这可能是韩总选《计划生育干部》来征集评论的主要原因吧。
但我个人认为,小易大人的诗歌《计划生育干部》,无论从语言、结构还是立意来看,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诗歌的角度来研读这首诗,没有多大意义。首先,语言直白,没有使用任何表达技巧,就是分行文字而已;其次,结构简单——作者只是按时间先后,毫无悬念地叙述在那个年代大家司空见惯的一件事——农民超生被罚事件。第三,立意不新,老生常谈,而且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诗歌叙述“我”母亲三次超生,因为家里拿不出钱来罚款,就被计划生育的执行者——计划生育干部粗暴地拆门板,抬走电视机,抢粮食之事,其手段一次比一次恶劣。最后导致这三个超生的孩子,带着负罪感生活。作者批评的矛头明显是指向计划生育干部。从人性的角度看,计划生育干部的行为,的确是野蛮的,不人道的。但从他们的工作性质来看,也是出于无奈。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可“我”的母亲已经生了两胎,还要生第三台、第四台、第五台。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育龄妇女,人人都像“我”母亲一样要生五胎,这计划生育政策岂不形同虚设?如果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否定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那更是幼稚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这四十年,会增加多数人口?我国的经济会发展得这么快吗?当然,“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决策,有些残酷,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但现在不是放开生第二胎吗?这说明国家领导人对过去的做法有所反思,已经在采取弥补措施。既然如此,写这类不痛不痒的诗歌,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呢?又能“干预”呢?
对于一首诗,我们不能要求它十全十美。不能既要求它诗意满满,给人美感,又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表达技巧,还能触动读者的心灵。但一首好诗,至少应该具备其中一方面吧?可这首诗,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谈不上是一首好诗。倒是另外36首中,有不少值得品味的精彩之作。春意个见。
2016-5-21
【附】
计划生育干部
小易大人
1999年秋。他们拆掉
唯一的,破旧的,爸爸
亲手做的
两扇大木门
妈妈坐在门槛哭
2000年秋。他们抬走
几年积蓄,换来的
黑白电视机
妈妈蹲在厅堂哭
2001年秋。他们打开
丰收的谷仓
用蛇皮袋,装稻谷
一袋。一袋。
妈妈抱着谷仓哭
钱。没有
老三。老四。老五。
就成为
这个世界,多余的
罪恶的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