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陶金喜向《诗歌周刊》224期荐诗歌评论情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金喜向《诗歌周刊》224期荐诗歌评论情况如下:

1
曾瀑︱一位狷狂之士的精神自传——从王单单《叛逆的水》看逆向思维与诗的张力美

自从英美新批评派诞生以来,但凡涉及诗歌的鉴赏和批评问题,一般都无法回避“张力”这个美学概念。张力是诗歌文本中的对立因素、互否因素、异质因素、互补因素等构成的紧张关系结构。这些因素或独立,或交叉混成,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相互较劲又相互陪衬,相互撕裂又相互咬合,形成纷繁交织的动态平衡。张力是现代诗学的核心范畴与美学尺度之一,是现代诗语潜在的特征与标识,也是现代诗语区别于古典诗语与传统白话诗语的重要指数。诗的意义往往取决于张力的多寡,诗意的浓郁寡淡往往取决于张力的强弱。
  青年诗人王单单《叛逆的水》一诗,不仅生动地表现了他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精神向度,同时也让我们体验到了饱满的张力给诗歌带来的审美震撼和魅力。
  “很多时候,我把自己变成/一滴叛逆的水。与其它水格格不入”。一起笔,诗人就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宣示了自己与世俗的不妥协姿态。自古诗人多狷狂。这是上帝创造的生命中最另类的一群,他们天性敏感,热爱自由,思想激进,蔑视陈规和权威,每每与现实同床异梦。但凡优秀、天才的诗人,大多具有叛逆性格和逆向思维特征。
  作为中国诗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王单单便是这样一位具有鲜明叛逆性格的诗人,许多熟悉他的人都称其为“诗疯子”。诚如著名诗歌评论家霍俊明为他的一部诗集撰写的序言中所言,王单单的疯狂是有根基的。这种疯狂,不是作怪、作秀、伪装和技术的打扮,而是从本真的生命状态中生发出来的。他在滇黔边地特殊环境下所塑造的某种躁烈甚至暴动性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象,他的灼烧、隐痛、荒诞、分裂与这个时代所形成的紧张关系,正通过语言和修辞迫不及待地不断迸发出来。
  “它们在峡谷中随波逐流/我却在草尖上假寐”,“它们喜欢/前浪推后浪,我偏偏就要润物细无声”。生存条件的异常恶劣,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似乎将不甘认命的诗人逼到了墙角。他的叛逆性格,便是其对生存环境发出的勇敢挑战,赤裸裸的反抗,没有迂回,毫不妥协。不是性格战胜环境,就是环境磨平性格。他注定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战胜环境成为自我的主人;二是被环境所吞噬,成为沉入水中的一块发不出声响的石头。他决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这首诗中,王单单的诗性思维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展开的。他像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年,不迷信权力和权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甚至故意与现实唱反调、对着干。你让他立正,他偏要稍息;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这种主体与现实的龃龉、碰撞,构成了诗人内在的情感经验张力和思想精神张力,并在诗性思维的“显影”作用下,外化为诗歌的话语张力。
  读王单单的《叛逆的水》,你能感觉到自始至终被内外矛盾冲突的张力绷紧着、笼罩着、左右着。“他们伙在一起,大江东去/推枯拉朽,淹没村庄与良田/而我独自,苦练滴水穿石/捡最硬的欺负。我就是要叛逆”。他的诗,是经验、语言在历史、现实与心灵的综合淬炼下的结晶,充满了分裂、动荡的生命与性灵感悟的矛盾运动,充满了生存悖论的多重纠结,正是这些对立、异质性因素之间的冲突、纠缠和融合,使得整首诗火花迸溅,给人以阅读上的震惊感。
  著名诗人穆旦曾提倡在诗歌创作中“用身体思想”。一首优秀的诗歌,是本质与语言的相遇,是生命与语言的同构。王单单的这首力作,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生命诗学的一个成功的文本范例。这“叛逆的水”,熔生命冲动和精神于一体,其实就是他的肉身、生命的隐喻和象征。在意与象的猝然相遇中,诗人通过体验、感性、直觉,经由语言中介,将矛盾的因素置于一个统一的张力场中,拧紧了诗歌与存在的本质关联,实现了诗歌与生命的结合、感觉和思想的融合,达成了语言与自身存在的彼此照耀。透过诗中四射的张力,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来自主体的强大力量。
  中国一直是一个为官本位意识所笼罩、渗透、驱动和控制的国度,即便在当今社会,仍然处处充满着权力崇拜,不知有多少人对权力趋之若鹜,在权力面前丧失了良知,丧失了人格,丧失了自我。权力总是通过入侵语言从而实现对个人内心的控制。从根本上来说,诗歌对张力的追求,正是对这种入侵和控制的抵制。王单单的叛逆和狷狂,不是自暴自弃,更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在滚滚红尘中保持自身人格独立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为此,他以决绝的姿态,“不给其它水同流的机会。即使/夹杂在它们中间,有一瞬的浑浊/我也会侧身出来,努力澄清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考量,王单单《叛逆的水》,正是其特立独行的人格和精神的自传。

  附原诗:

      叛逆的水
      王单单

  很多时候,我把自己变成
  一滴叛逆的水。与其它水格格不入
  比如,它们在峡谷中随波逐流
  我却在草尖上假寐;它们集体
  跳下悬崖,成为瀑布,我却
  一门心思,想做一颗水晶般的纽扣
  解开就能看见春天的胸脯;它们喜欢
  前浪推后浪,我偏偏就要润物细无声
  他们伙在一起,大江东去
  推枯拉朽,淹没村庄与良田
  而我独自,苦练滴水穿石
  捡最硬的欺负。我就是要叛逆
  不给其它水同流的机会。即使
  夹杂在它们中间,有一瞬的浑浊
  我也会侧身出来,努力澄清自己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6-8-15 10:23)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orderby%3Ddateline


2
木芙蓉花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读殷晓媛,衡:《喧哗或隐秘的交流电》

衡:《喧哗或隐秘的交流电》
文/殷晓媛

你问沙滩上披灰蓝大衣的人:何谓意志?
他在沙上,用手指画下正弦波形,旋即用波浪
抹去。一小瓶盖醋,和蔬果的若干卡路里
在你胸腔内吐出火舌,此时你转过身躯
正好看到蛇在遁逃。昨夜,在回家路上

那个女人仍然拒绝你,触碰她手中
滴着雨的小提琴。“别动,懂吗?只有一条
是零线,但你是分辨不出来的。”她诡异地笑着
跑上了楼。那条演出中断掉的弦
拖在身后很远,粗如纤绳。你很困惑,你站在楼下

把手中的那个铜币弹向半空,听到它
急速旋转的嗡嗡声,弱拍与强拍
彼此交替。下雨和涨潮,只是方向不同的泛滥。
你们需要十四天翻晒帆布渔网,把水
归零。山形、气温、来自高处的光亮

和你的男性气质。到了地球另一头
你就把它们翻过来穿。



殷晓媛创建百科诗派,动辄上万行长诗,几部写下来,一个诗歌王国就凭空"捏造"出来。
大多数人如我一样,对于不熟悉的殷晓媛兼容百科的后现代文本,感觉篇幅太大,即使想了解,也是无从下牙。
坦白地说,我只读过她长诗的不到50行句子,另外,读过一两篇别人的评论文字。
她旗下招揽几个志同道合之士,鼓捣百科诗派,进行理论建设和文本实践,俨然一个诗歌阵营。
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代科技的宇宙观,方法论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似乎这种现代演进又在与古老文明的根部,发生幽暗的纠葛和交流,也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西方现代文明与古老东方传统之间,发生的文明的冲突和融合。

现在,关键问题是殷晓媛长诗是奇幻文学作品,还是史诗性的作品?前者只有通俗娱乐价值,后者则是人类情志崭新的地平线。
我认为,殷晓媛百科诗派的创作,情况会介于两者之间,不过,由于她的诗人才华,让我倾向于正面评价。
只是我没有阅读她的大部头,所以,对于她的创作实践的脉络和价值,无法给出一个评估。

我常想等有机缘,在某名山半山腰找到一个院落有梅花的小寺庙栖身,花个一年半载读读她的长诗,隆冬季节,大雪封山,火炉边喝着烧酒啃着野兔,滋味一定不错。也就是说,阅读殷晓媛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是一个必需有的经历,就像江湖上的武功高手,你不真正了解她,就存在一份恐惧和危险,对于骄傲的诗人来说,这是非常难以忍受的。

《喧哗或隐秘的交流电》是殷晓媛为数不多的短诗,这首短诗的题目用喧哗和隐秘两种对立状态的词汇形容交流电。
百度:交流电(alternating[ˈɔltərˌneɪt] current[ˈkɚrənt, ˈkʌr-]),简称为AC。交流电也称“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流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为交流电。它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正弦电流。正弦电流(sine current)指按正弦规律随时间变化的交变电流,表达式为 i=Imsin(ωt+ψi) 。工程上,常用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表示其大小。当发现了电磁感应后,产生交流电流的方法则被发现。早期的成品由麦可•法拉第与波利特•皮克西等人开发出来。其中,波利特•皮克西Hippolyte Pixii于1832年基于麦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的原理制造了第一台交流电机。

我虽然学过物理,但是,即使百度后对交流电的概念还是很模糊。大多数人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大概知道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直流电,手电筒用的电池,电流方向和流量是恒定不变的,而交流电则是变化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诗歌怎么说。



你问沙滩上披灰蓝大衣的人:何谓意志?
他在沙上,用手指画下正弦波形,旋即用波浪
抹去。一小瓶盖醋,和蔬果的若干卡路里
在你胸腔内吐出火舌,此时你转过身躯
正好看到蛇在遁逃。昨夜,在回家路上

正弦波形,随后用波浪抹去。这是意志?百度意志,篇幅很大。意志这个词可不简单,它是一个哲学词汇,与精神分析学相邻。我取一点贴上:
认知情感与意志的辩证关系
综上所述,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

     我不能陷入物理学的迷途,只是通过百度去初步感受诗歌的门槛,发现诗歌里生命哲学和自然哲学在进行诗性交流。意志,生命哲学范畴,正弦波形,随即被波浪抹去,自然哲学范畴。
    首句,我猜测就是殷晓媛的诗歌创作总图谱,甚至囊括她的长诗大部头作品。
    也就是说,她的生命哲学探索,以自然哲学的面目和框架去构建。她的诗歌魅力,存在于构建的丝丝缕缕的审美匠心,熬煮暧昧幽谧肌腱的沉醉,接通两大悖论领域的皮肤肉体骨骼,这种尝试真是惊险刺激。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和预感。猜测和预感,属于阅读的通常性智力活动,也是评论的一般性智力活动。我绝不能过早用结论性文字,去把握她的文学精神,那是僭越无礼的行为。
    我一直痛恨现代汉语诗歌的大陆土腥气,朦胧诗歌以来的语言怪圈。独辟蹊径的自立门户行为,确实是高尚行为。


一小瓶盖醋,和蔬果的若干卡路里
在你胸腔内吐出火舌,此时你转过身躯
正好看到蛇在遁逃。昨夜,在回家路上


诗歌从首段开始就进入深层意象。意志和正弦波,接着出现醋和蔬果的卡路里。醋是酸的,嫉妒心理叫吃醋,酸酸的味觉,人有五味,酸味这种味道很特别,风味尤佳。一般青少年,喜欢甜,那是最没有内涵的味觉,苦味能欣赏,说明有一定的阅历。酸味,恐怕大部分人都不会欣赏,这种味觉本身就是一个暧昧,一个幽灵,它是潜伏隐秘的纠结代名词。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好,那么,另外一个女人会心里泛酸,吃醋,有时候莫名其妙,超出一般常识。
交流电,正弦波也大约如此,你往一个地方走达到高潮,就有人吃醋,莫名其妙地,将你拖拉进入深谷。在你胸腔内吐出火舌,这份异见力量好比吃醋女人胸腔的火舌,相当隐秘也相当强烈。
此时,你该省省了,蛇在逃遁,不要受盅惑,回家吧。

诗歌的确定性,就是你老是念叨世界和生活是直流电,其实,诗歌是不确定的,她是交流电。当你妄想成为独裁者主角的时候,在正弦的最大值,就要慢慢滑落,沉沦波谷,成为贱民草根。
家在哪里?波峰不是,谷底也不是。家其实就是波浪的幅度,这个好像就是交流电的电压强度。
你要有那么大的胸怀能量值,才能支撑起那么大幅度的电压。

那么,我们读完第一段,百科诗派的创作的玄幻作品的映像可以排除了。她是很内在的严肃文学创作,懂得交流电,比懂得水之德的孔子,似乎更理性和严谨。诗性和诗意,从字面上看,都是细腻思辨和情感的交融。



那个女人仍然拒绝你,触碰她手中
滴着雨的小提琴。“别动,懂吗?只有一条
是零线,但你是分辨不出来的。”她诡异地笑着
跑上了楼。那条演出中断掉的弦
拖在身后很远,粗如纤绳。你很困惑,你站在楼下

因为有醋,果真出现拒绝你的女人。她手中滴着雨的小提琴。交流电只能提供一种正弦波能量,那么,小提琴就是提升了的音乐。两个弦是不同的,交流电的弦是规律性的脉冲波动,提琴则是千变万化的乐章。从有序化到生命,依然存在漫长的阶梯。接通交流电,需要有一根零线。零线火线,专指:民用电的供电线路,市电的交流供电电压为220伏特(V)(不同的国家不一样,中国是220V)。它包括一根零线〔N〕和一根火线〔L〕,零线接地(地为零)所以称之为零线。
从意志开始到接通零线,我们好像在沙滩上与哲人,楼梯上与女人,在读一本书,一个侏儒哲人性感女王羊皮卷散发着异样的中世纪味道。人类越愚昧,越爱绝对权力和黄金,倾向暴力征服和血腥虐待,人类越开化文明,越重视道义和价值,倾向温文儒雅,斯文谈吐。但是,粗放狂野和精致文明,也是正弦波,褒贬没有定论。需要一根零线,唯一的零线,才能接通意志做功。
那条演出中断掉的弦
拖在身后很远,粗如纤绳。你很困惑,你站在楼下

她是一个失败的演出者,没有人分辨出唯一的零线。那么,从交流电到提琴的进化,诗歌就驶进孤独的海域。在异性世界和物理世界以及音乐世界,都缺乏分辨零线的人事,那么,主客观的和谐宣告失败,内在和谐也失去平衡。你很困惑,你站在楼下。可以说,你是凡夫子子,站立楼下,看不懂局势。只有楼观台的仙人,才能了解一二。

把手中的那个铜币弹向半空,听到它
急速旋转的嗡嗡声,弱拍与强拍
彼此交替。下雨和涨潮,只是方向不同的泛滥。
你们需要十四天翻晒帆布渔网,把水
归零。山形、气温、来自高处的光亮

第三段,意象转为向半空弹铜币。弱拍与强拍,彼此交替。诗歌意象从抽象昏暗的理性思维地带,过渡到感性明亮领域,像一个慢动作电影画面,音响清脆,画面醒目。接着,诗歌意象自然延伸到下雨和涨潮,下雨和洪水存在联系,下雨与涨潮有必然联系吗?存疑。涨潮似乎与月亮引力有关,与下雨似乎没有关联,对了,只是不同方向的泛滥,不同引力作用的结果。

你们需要十四天翻晒帆布渔网,把水
归零。山形、气温、来自高处的光亮

水太多,那么,就需要晒太阳,把水归零。零线,接通大地,在这里又接通太阳。山形、气温、来自高处的光亮,这句好像是大山里看到日出,大自然中氤氲着生命的气息。

和你的男性气质。到了地球另一头
你就把它们翻过来穿。

坤为母,补偿以男性气质,空间转换到地球的另一头,你就把它们反过来穿。
尾句,大跨度强节奏的时空和内景转换,正好压住了首句的意志和正弦波形的强劲张力,让整个诗歌成为一件玉镯,一块和田墨玉精工琢磨而成。

晓媛诗歌,理性和感性思维交叉互动,局部细腻幽深,意象过渡自然严谨,而且,这一切都是在她的宏大结构大布局里进行,这份诗才真是难得一见。她的诗歌,不是一个平面结构,而是一个立体纵深的精神镜像,能让我们对熟悉的道德经和易经,做出更贴近原意的领悟。
衡,天平,和谐。读者不能平面化习惯思维去理解阴阳之道,而要全面进入诗歌才能融会贯通。
那根唯一的零线,还像一个充满睿智的谜,藏在诗歌的深处,读者也许在梦里忽然有了答案,还要翻过来穿啊!

法无定法,唯变适从。
一旦停止创作和学习,守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是相当的谬误。
画蛇添足一句,易经的零线既不是大地,也不是太阳,而是太极,以至于无极。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6-8-18 00:43)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orderby%3Ddateline


3
委鬼走召︱评赵思运:赵北学被毙掉了(《中国微小说诗》年选第2期作品点评)

赵北学被毙掉了

忽然刘秘书来敲门
几乎就是死了人一般地猛砸
在深夜
让整个劳改农场痉挛

不好了不好了赵北学
石书记的夫人不好了
她的肚子里有一只茄子
怎么也取不出来
书记不在家
夫人急得要死
这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农场
也没有医院
又下着暴雨怎么办
整个劳改队就你赵北学一个人在医院做过妇科医生
你来救救她吧

后来
夫人得救了
但是
赵北学被石书记一枪毙掉了
他说他的女人从来没让男人摸过
谁摸了他的女人就要去死
刘秘书被关进监狱
待了十年
每次回忆往事
刘秘书都会爆发出那句
奶奶个茄子

注:
赵北学的结局
有点像汪曾祺小说《陈小手》
纯属偶然
2016年8月29日


花妮

花妮的丈夫是个瘫子
花妮今年春天下岗了
花妮买了个三轮车
今天第一天
跑了一天没有拉着一个客
到了晚上12点
南华火车站
花妮一车拉了四个
拉着拉着
四个人把花妮拉进了荒地
天亮到家
瘫子问挣钱了吗
花妮说
一下子挣了四个人的钱
日他妈的
累死了


赵老三的一生

赵老三是一根光棍儿  
贫农
他年纪轻轻  身强体壮
可他就是娶不上媳妇
唯一相依为命的是一只公羊
这只公羊同样年纪轻轻
身强体壮
它的工作是与别人家的母羊配种
从人家那里
换两个窝窝头
一个进了公羊的肚子
另一个进了老三的肚子
公羊老了
对付不了母羊的时候
赵老三也不行了
他们相依为命地一直睡下去
大队支书来看望他们
老三临死的时候
他们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
支书说
赵老三同志
你这一辈子
全靠剥削公羊啊
你这是资本主义
赵老三说  
是啊
心里却说
我活得其实还不如它


毛主席死了

毛永明
1943年参加工作
共和国以后一直做工会工作
做得特别出色
1968年 1972年 1975年
三次被推荐当工会主席
都没有通过
因为他姓毛
毛永明不能当毛主席

毛泽东逝世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他两度被推荐
仍然与毛主席无缘

1988年毛永明退休了
他1957年出生的儿子毛反右
接班进入工会工作
他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
终于在1996年
毛反右当了市工会主席

毛主席很高兴
干劲更大了
人们整天毛主席毛主席的赞扬他

昨天
我忽然听说毛主席死了
他与情人偷情时被人家老公打死了
一把菜刀
咔吧一声
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想到昨天是12月26日
是毛泽东的生日
我们都惊得合不上嘴
2004年12月27日


广州一位妇女跳河自杀,未果。她说

实在太脏了,太臭了
我就又爬上来了
2006-5-17


点评:
    赵思运的微小说诗,善于以轻淡朴素的语言,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达到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水乳交融。其诗中的“主人公”,多是底层的,“下位”的,往往有着悲剧的生存境遇与结局。其故事,充满了历史感与荒诞感,但又是“非虚构”的,现实的,是事实如此的荒诞。在平静从容的语句中,作者不动声色,让人物自我呈现:仿佛就是这样,仿佛就该这样;但细细寻思,却又触目惊心:真的就该这样吗?
    这组诗的代表性作品,无疑是其近作《赵北学被毙掉了》。
    “赵北学的结局/有点像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纯属偶然”——这个看似附注的信息,窃以为,是诗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为诗引进了一个互文的文本。这点,可以参见诗人的《丽丽传》等诗集;可以说,是诗人将“版本学”引入诗写的一种手法。
    汪曾祺的《陈小手》,写的是国民党时代一个民间医生的悲剧命运;赵北学,则是“新时代”一个“在医院做过妇科医生”的“劳改者”的悲剧命运。虽然出于诗性微叙事的紧凑,作者省略了很多应交待的信息,如具体的年份、赵北学的劳改原因等;但陈小手、赵北学、刘秘书的命运,已经折射了太多令人惊心的历史印痕。不同的时代,一样的悲剧,有着怎样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属性?真的“纯属偶然”吗?相信有心的读者,是能够体会其中的深意的。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篇幅精短的微小说诗,可以营造多么阔大的历史、政治、文化、人性的“文本潜空间”。
    《毛主席死了》,是诗人2004年的作品。文本同样以“小人物”切入。这个叫毛永明“小人物”,仅仅因为姓氏、职业与“大人物”的联系,职业空间竟然受到一辈子的制约;此后,在“大人物”死后的时代,“小人物”的儿子毛反右,终于成了“毛主席”,却在“毛泽东的生日”那天,“与情人偷情时被人家老公打死了”。两个时期,一对父子,一个活的荒诞,一个死的荒唐,都一定程度定格为时代的缩影。
    从2004的《毛主席死了》到2016的《赵北学被毙掉了》,我们看到,诗人赵思运的微小说诗创作既有着一致性,即以小人物的命运定格大时代的特征;又有着叙事技法的进一步发展和丰满。《赵北学被毙掉了》,艺术手法是细腻而多元的。短小的篇幅中,塑造了三个主要人物。诗以“配角”刘秘书切入,并占据了大半的篇幅,以他为主视角,完成了对故事的叙述。故事开篇,通过他的行为、动作、心理进行了情节铺垫和暴风雨夜急切救人的场景描写,诗篇的语言随着人物的动作、心理、口吻而流动,以“整个劳改队就你赵北学一个人在医院做过妇科医生”等长长短短的很不整齐的句式,对应了人物的行为、心理,恰切地契合了彼情彼景,处理得非常细腻、贴切、巧妙。情节发展上,刘秘书和赵北学的救人“立功”与其后分别被监禁10年和被枪毙的命运形成巨大反差,构成了故事的高潮;最后,诗篇还是由幸存的刘秘书来结束:一句“奶奶的茄子”,喊出了人生的荒诞、无奈与悲愤。此外,附注的“版本学”引入,也比此前的一些微小说诗处理得更富有“文本潜空间”的立体感。
    其它诗作,多是诗人的旧作,前后跨度十多年;我在《论赵思运的“非诗为诗”》中有所评述,可参见此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6-8-18 09:36)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orderby%3Ddateline


4
梁秋枫︱了体诗出现之后

(一)

      这个夏天,“火炉”重庆真的“火”了。
      7月17日,《重庆晚报》报道了了体诗研讨会暨大奖赛启动仪式,并用三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了体诗及研讨会的有关情况。这一举动犹如夏日惊雷,在华夏诗坛引起不小的震动,引来各方关注和议论,褒贬不一。一时间,西望山城,颇有黑云压城,山雨欲来的感觉。
      报道称:了体诗,因重庆诗人了人(本名吴丹)长期探索、自成一体的诗歌样式而得名。它是一种简单明了、短小精悍的白话古体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不苛求、拘泥于古典诗词严谨的平仄对仗,但要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内容上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片断场景,接地气,有嚼头,深入浅出,幽默风趣,雅俗共赏,积极健康,满含机趣与正能量。
这一说法一出,很快受到诗歌界的质疑和批评。
      7月22日,重庆诗词学会副会长万龙生先生撰文《从“了体诗”谈到新古诗》。文章分析了了体诗的特点,指出所谓的了体诗实际上是早已出现的一种新古体诗——新古诗,称不上自成一体。同一天,一篇署名为“渝民”的文章《重庆“了人”和他的“了体诗”》则直指了体诗“格调低俗,语言粗糙,词汇贫乏,章法混乱,乏善可陈。这些非但不能自成一体,而是不成体统”。另一篇署名为“喻言”的文章《“了体诗”是只什么鸟?》则指重庆文学界“肆无忌惮,从上到下,倾巢而出,众口一词指鹿为马”,是“重庆人骨子里为了兄弟伙敢为天下先的‘天棒’精神”。劝告“了体研讨会名单和了体大赛的评委名单中看到过我曾经景仰的前辈师长”:“虽然这个时代说节操有点奢侈,年长也不强求德高,好歹累积了几十年薄名,我忍不住想对他们说一句:老人家些,矜持点,好吗?”               
      万先生对了体诗表现出审慎探讨和理解宽容的态度,认为这样的作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将这种作品命名为一种新诗体过于随意,有失严谨和慎重。万先生在分析了古体诗的发展轨迹后指出,新古诗出现与存在有它的合理性,同时指出新古诗弄不好成为顺口溜、打油诗也不是没有可能。渝民的文章则对了体诗充满鄙夷和贬意,斥其“庸俗、低俗、媚俗”,“即使评论家们慷慨赠送给了那么多闪光的桂冠,其深藏于骨髓的俗气都会透过桂冠扑面而来”。而喻言的文章是不是有点重庆黑帮、网络暴民的味道呢?
      了体诗出现之后,文学界诗歌界的热议一直不减,尤以诗词界的反应最为激烈,上面提到的渝民、喻言的文章不过是其中之一二。在某诗词论坛的一些板块上,对了体诗及其作者吴丹的批评嘲讽谩骂之声不绝,有人还做打油诗、顺口溜、格律诗词曲嘲笑,甚至于对吴丹先生和参与研讨会的名家学者进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这些谩骂之词,看了令人怀疑:这就是那些自诩热爱传统文化,受到经典诗词文化熏陶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吗?
在此之前,7月20日,重庆诗词学会召开了了体诗批评会。据报道:到会者“重温了2015年10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的指示”;指《重庆晚报》推出了体诗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强调“真正的创新,必须是厚积薄发,由功力深厚者来完成”;会议号召诗词界朋友“为传承和捍卫优秀的中华诗词继续努力”。
在所有批评了体诗的文章中,不得不提到重庆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先生的文章《关于“了体诗”批评会及我的个人意见》。文章网见于8月3日。在文中,凌先生首先指出《重庆晚报》7月17日的报道的两点谬误:一是将古已有之的诗体说成是吴丹先生“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即所谓的“了体”;二是将吴丹先生庸俗无趣的诗歌内容吹捧为通俗有趣的好诗。凌先生概括“了诗”批评会的两点最集中的意见,一是对所谓的“了体诗”诗体持否定态度,二是对“吴诗”内容持批评态度。诚如凌先生所言,重庆市诗词学会“了诗”批评会的意义在于表明了它对于中华传统经典诗词在重庆传承和宏扬的态度与立场。凌先生指出,吴丹先生所用的诗体实际上是早在我国汉魏时期就已经成熟了的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的诗体,不是他所新创的诗体,更不宜称为“了体”。凌先生评吴丹的诗“充其量就有那么一点点清朝和民国时期落后市井文学的阴影”,“说它是当代的‘裤裆文学’,似乎觉得又过份‘抬举’了它”,“有一股熏人的浊流的臭味,是一些典型的文化垃圾”,“无论是它的形式或是内容,都不值得开会研讨”。凌先生指“《重庆晚报》在吴诗上做错文章而又做足了文章,这篇文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仅在于凭空臆造出一种诗体,更在于对低俗无趣的吴诗内容的肆意肯定”;指出“如此重大活动竟然没有邀请重庆市诗词学会派出专家学者参予其中”,“如果参予了,这样的会议可能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吗?” 对吴丹先生“这样富有诗材的人竟然还流落在我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队伍之外”,凌先生表示“真的应该借此机会向公众作一检讨”;对吴诗风波产生的效应(全国各地中华诗词界的诗友们纷纷的电话和信息“声讨”),凌先生深感“内心不安”和“失职”;针对“鸟诗”的鼓捣,凌先生“感到一种不可言状的悲催”。文章最后,凌先生紧急建议《重庆晚报》“赶快中止您们不当的活动或调整你们的活动思维吧!”  凌先生不愧是一方诗坛盟主,登高而呼,意气纵横,文辞亦庄亦谐,褒贬抑扬令人难辨,喜怒笑骂皆成文章。
                                                                                           (二)
      本人一介草民,偶尔也写点歪诗自娱自乐,本来对了体诗是抱着不以为然无所谓的态度的,然而看到诗歌界的诗兄诗弟诗友们都在热议了体诗,忍不住也关注进来;网评文章看多了,忍不住也想发几句议论。
      我赞同万龙生先生的观点,“了体诗”真的算不上什么新诗体。这种简单短小,五、七言为主,基本押韵(有的平仄相押,有的音近不同韵),不拘平仄对仗的白话古体诗,其实最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现了,它的名字叫新古体诗,简称新古诗,一般认为是台湾诗人范光陵先生(一位电脑专家)首先提倡的,它的特点就是“不必拘平仄﹑诗之二﹑四句末仍保有韵,但韵有自然之音乐感即可,不必拘于古韵,新古诗同时用新诗的现代感来写,保留中国古诗优点,但不必套用古人陈语陈词、难字僻字”(摘自百度)。按万先生的说法,新古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影响波及大陆,《诗刊》曾刊登过不少范光陵先生的新古诗作品。
      我也认同凌泽欣先生对吴丹诗歌体式的看法:吴丹先生所用的诗体实际上是早在我国汉魏时期就已经成熟了的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的诗体,不是他所新创的诗体,更不宜称为“了体”。对旧体诗知识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我国古代的诗歌(旧体诗)从形式(格律)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而且这还是唐朝人划分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也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不受近体诗格律的约束,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吴丹先生的诗实际上就是用现代白话文写的古体诗,或称白话古体诗,时髦的名称就是“新古体诗”,即新古诗。
      我不知道《重庆晚报》了体诗研究会为什么要把了人(吴丹)的诗说成是“重庆诗人了人长期探索、自成一体的诗歌样式”,这句话要害之处就在于“了人长期探索、自成一体”这10个字上,给人的理解就是:了人吴丹经过长期探索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要说吴丹先生对古体诗了解不够也许有可能(但据吴丹自述“很小就在父母的影响下接触了大量古体诗”),要说黄济人、傅天琳、蒋登科等文学名家不了解古体诗,这怎么说得过去呢?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一出,立即引起文学界诗歌界的强烈反应,绝大多数都是质疑批评嘲讽之声。如果报道按黄济人先生的文章说的:因为吴丹有个笔名叫做了人,所以他的粉丝们索性把他的诗称之为“了体”,可能诗歌界将是一种相对平静的反应局面。因为大家已经见多了这种体那种体了,就像“梨花体”、“乌青体”和“老干体”等名堂一样,再出一个“了体”又怎么样。可《重庆晚报》却整出个新的诗歌体式来,这下篓子捅大啰!正应了孔夫子的那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吴丹先生的诗说是“了体”就“了体”吧,不要再说是什么“自成一体”的新诗体了,都是爱传统文化的,做人要实诚些,厚道些,别整那些新花样,扎人眼,招人恨。  
                                                                                       (三)
      是不是吴丹先生的诗不再称作自成一体的了体诗,这场风波就平息了呢?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重庆晚报》被指第二处谬误是“将吴丹先生庸俗无趣的诗歌内容吹捧为通俗有趣的好诗”。就是说,吴丹先生写的诗庸俗无趣,竟然还有晚报媒体及众多学者名流为他站台捧场助力宣传,这怎么可以呢?吴诗的整体面貌究竟如何,我没有读过《吴丹诗抄》,估计很多批评者也没有读过,众多批评者都是根据7月17日《重庆晚报》上所见到的吴诗进行评判的。而备受非议的就是那几首:《高楼》“我欲修高楼/五岳皆统筹/ 举目乾坤小/ 俯首白云流”;《趣事》“早早辞别热被窝/雨中登山趣事多/ 两条花狗林中配/ 一旁观战是鹩哥”;《沐浴》“沐浴澡盆里/水深至肚脐/想要转转身/四面都碰壁/既然水温暖/盆大更安逸/两样都想要/可能是问题”,以及《自画像》等。 我感到纳闷的是,黄济人先生和凌泽欣先生都是文学名家,面对吴诗,感受咋差别那么大呢?凌先生说:《高楼》“这几句东西,横看竖看都不明白写的什么东西”;《沐浴》“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连我等俗辈也不知所云,莫明其妙”;《自画像》“内容之恶劣,人皆心知肚明”;《趣事》“这下看出来了,看野狗性交,有趣!有趣!有趣!但此趣非彼趣,但是趣到居然也可以入诗?可以堂而煌之登上党报的大雅之堂?” 琢磨了老半天,我这老粗草民也慢慢悟出来了,但凡要批判,必定找有争议或者有瑕疵的作品发力狠批,然后以偏概全彻底否定之。7月17日《重庆晚报》提到的吴诗,除了凌先生痛批的那几首,还有11首则幸免于口诛笔伐,那11首诗,在诗词界看来,估计也是俗诗,但是否俗到“裤裆文学”、“熏人的浊流的臭味”、“典型的文化垃圾”的地步呢?请列位看官自己来评判。那11首诗是:
      《登山》“一夜风雨后/来登歌乐山/酷日避云里/薄雾起山岚/鸟鸣婉如歌/涛声和似弦/清风入心扉/浊气吐荒原/方忆登山事/倒数是昨年/只为凡事累/利近青山远/今把俗尘去/与山又结缘”;《海韵》“落日余辉尽/渔家初掌灯/一线割天海/清风弄潮升”;《夕阳》“悠悠然然上山岗/高山顶上看夕阳/夕阳已随清风去/扯片云霞做衣裳”;《悟》“风月本为水中花/路人皆知君独傻/风流终被雨打去/弗如回家种豆瓜”;《晨曲》“晨起闻鸟鸣/长短各有声/黄莺声高亢/鹧鸪音低沉/鸟语尝存异/人言何求齐/万物各有性/听话怀常心” ;《重庆北碚金刚碑寻古》“古渡连江草木新/残砖断瓦恋游人/青石板上足印在/不见往昔万种春”;《踏青》“露润桃花艳/雨洗柳叶新/风捎老树语/心空万物轻”;《心境》“淡饭粗茶也渡日/志存高远平常心/闲来荷塘采新藕/也学布袋田间行”;《人在旅途》“时空迷乱有点累/机场码头席地睡/能伸能屈乃丈夫/背方触地鼾如雷”;《理发》“理发当镜看/相对两灿烂/人忧白发生/我喜没白完”; 《麦积山雪景》“麦积鸟绝人踪远/千年古刹共山寒/晨钟悠悠余音袅/玉树临风听佛禅”。
      本人读这些诗,也觉得有点俗,有点不入流,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比似曾相识的那些显得鲜活有诗意。我想起了在网络上看到过的一些诗,那些在诗词学会论坛外游走的那些诗,那些白话古体诗,新古诗。吴丹先生所写的,不就是这种诗吗?这种不入流的诗竟然被《重庆晚报》和研讨会的名家学者赞扬肯定,这才是了体诗被诗词界激烈反对的原因所在。假设吴丹写了这些诗,只是发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等个人空间里娱乐,或者发到诸如《今日头条》诗歌原创之类网络板块上与众人娱乐,只要新闻媒体、文学名流不予重视,不予宣传,估计诗词学会是不会理睬的,永远也不会理睬,就让他自生自灭得了。假设《重庆晚报》报道的是自由诗,诗词界会有反应吗?估计很少很小甚至没有。在当代,自由诗、古体诗、格律诗三者基本上是互不相干的三种诗体,自由诗举行什么活动,旧体诗不会关心,旧体诗举行什么活动,自由诗也不会关心,三者就像三个陌路人,各走各的道。按理说,谁搞什么花样,都与另两个无关,谁也无权指责谁。为什么《重庆晚报》报道古体诗,诗词界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呢?盖因格律诗与古体诗表面上不相干,内里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关系。
                                                                                        (四)
      按说古体诗和近体诗本是一根藤上开出的两朵长盛不衰的诗歌之花,古体诗长成和开放的时间要比近体诗久远得多,就是在近体诗出现之后,古体诗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开放着。近体诗出现之后,是不是古体诗就被冷落了,本人不清楚。但我们知道,唐人喜爱格律,却还有很多诗人写了大量传之后世的古体诗名篇,比如人人都熟悉的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骆宾王的《咏鹅》、孟郊的《游子吟》、杜甫的《望岳》,等等等等。可如今呢?近体诗还在园子里开放并受到园子里人们的呵护宠爱,而古体诗的花开到园子外面去了,一些新种子也已经到园子外面落地生根去了,也有人喜欢,但自生自灭;也有绕回到园子里的,但园子里没人理睬。再看那创新的现代白话古体诗——新古诗,万龙生先生说它“声势不小,波及海外华人诗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影响及于大陆”,可在大陆诗坛上,除了刊登过,哪个诗词论坛去提倡过?结果我们看到,古体诗游离了旧体诗花园,近乎野生状态,默默无闻。因为野生,往往能吸收到原生的自然的养分,创生出新的枝叶来;因为野生,没有园丁培育修剪,很难绽放出精美之花来。在当今的中国诗词界,格律诗被奉为经典、正宗,古体诗被视为流俗、旁系;却忘了古体诗才是祖宗长子。在现今的诗词论坛上,格律诗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地位,推荐、飘红、推优、推精等都必须合乎格律,哪里有古体诗出头之日?之所以还给古体诗一块小地,允许古体诗在论坛上发表,多半是出于某种姿态,还可以给格律诗做个陪衬,免得古体诗开到墙外去招蜂惹蝶,就像现在吴丹先生的白话古体诗一样,开在园外惹出一场风波来,你说园内的人能不着急吗?要命的是了体诗又没生在园子内,想除也除不了,急死园子里论坛上的诗人们了,只能跳墙嘲骂,没别的办法。一般会员的骂和凌先生的骂自然不在一个层次水平上。凌先生对旧体诗的发展表现了深深的忧虑,本人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表示理解和敬意。
      现在吴丹先生竟然把自己写的东西打印成稿,出版成书,还请黄济人先生点评作序,还有重庆作家协会与重庆公安文联为此书出版举办新闻发布会,还签名售书,《重庆晚报》和重庆文化文学界还开会研讨,还说这是“自成一体”的“了体诗”,这是多么大的排场,多么大的荣耀啊,全落到吴丹这个不入流的家伙的头上去了。吴丹这个“火”也忒大了吧,得灼痛多少人的眼睛哦?想想有些诗人天天琢磨平仄、翻烂韵谱、精通使用格律软件,各个版块去发帖,各种刊物去发表,辛辛苦苦多少年,想起点火星都难,你这想到就写、不按规矩写诗、不入流的家伙竟然一下子火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火,你叫人家情何以堪?诗何以堪?既然写诗不能火,骂你也要骂出火,骂出名来。所以你看,一方诗词学会的会长都骂得那么精彩,下边的学员还不比着看谁比谁骂得更牛逼?骂到痛快得意忘形处,连旧体诗词都用上了,骂了吴丹的诗再骂吴丹的长相,顺带指桑骂槐的骂《重庆晚报》和研讨会的名家学者们,借助这互联网,场面之壮观,怕是自有诗歌以来所罕见。幸亏吴丹先生拿去请教的不是一个诗词界的前辈,幸亏吴丹先生加入的不是重庆市诗词学会,幸亏吴丹先生所处的不是一个文化专制的时代,否则,吴丹先生及他的诗歌的“下场”该有多惨,可以想见。我估摸着吴丹先生看了凌先生的文章,他会作何感想,他要不要申请加入重庆诗词学会呢?重庆诗词学会会不会接纳这个生产“裤裆文学”、“文化垃圾”、透着“熏人的浊流的臭味”的俗不可耐的鸟人呢?
      吴丹先生的诗确实“俗”,这也难怪吴丹,人家本来就是俗人一个嘛,人家本来写的就是俗诗嘛。你阳春白雪唱得,人家下里巴人就唱不得吗?你美声唱法用得,人家通俗唱法就用不得吗?今天还有谁敢批评通俗唱法用不得呢?正因为有通俗唱法,所以音乐才走向了大众。所以,衡量标准不一样,得出来的结论自然也就不一样了。谁也没有资格要求吴丹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吴丹看见鹩哥观看花狗交配觉得有趣,有人看见野狗性交觉得有趣,到底谁比谁更低俗?吴丹在澡盆里洗澡忽有所悟,凭什么写写洗澡的感悟都要受到指责呢?是不是洗澡感悟也要高大尚才可以写呢?吴丹说“一身守候在家庭,遇见美人也花心”,就因为写了句心里话就内容恶劣了吗?我倒觉得吴丹要比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可爱得多。
                                                                                         (五)
      其实,格律派诗人们高估了古体诗的影响力了。格律诗是中华诗词的精华,是旧体诗的精华,格律又是精华中的精华。且不说格律诗在诗坛上人为因素的垄断地位,单是格律诗严谨的结构美,精妙的韵律美,(优秀格律诗)深广的意蕴美,就足以奠定它在中国诗坛上不可动摇和不可企及的地位。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是从小就受到古典诗词文化的熏陶的,热爱唐诗宋词是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哪怕是那些反动分子,估计也没几个想要否定中国古典诗词和诗词格律的。有的人爱写自由诗,有的人爱写格律诗,有的人爱写白话古体诗,有的人三样都爱写。不爱写格律诗的人,绝对不是看不起格律诗,或是要否定格律诗,只是他不希望受到格律诗格律的约束,或者还没有能力驾驭诗词格律而已。有的写自由诗特别是写古体诗的人,出了名受了热捧容易不自持,说话不谨慎不周全,结果被人抓了辫子肆意歪曲,说你非议和否定传统诗体诗律,结果真是祸从口出。看来吴丹也不能幸免。很多批评者引用《重庆晚报》概括了体诗特点的那句话大做文章,“不苛求、拘泥于古典诗词严谨的平仄对仗,但要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吴丹自己也说:“虽然中学时才写诗,但我很小就在父母的影响下接触了大量古体诗。如果我们再用与古体诗一模一样的要求来创作,阳春白雪,受众有限,起不到文学应有的作用,哪还有啥意义?文化要传承,也得开拓创新,才能为后人开路。”吴丹先生不愧是警察出身的诗人,胆子大,口气也不小。我想吴丹先生从小接触的“大量古体诗”应该是“大量古诗”吧,都是中国人,你吴大爷忽悠谁呀?话虽如此说,我只想弱弱的问一句,吴丹是要否定传统诗词格律的吗?有谁能够否定或者撼动传统诗词格律吗?如果连这一点文化自信都没有,还写什么诗?填什么词?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爱写格律诗,这才是格律派的精英们应该考虑要做的事情。
                                                                                        (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古体诗能够撼动格律诗的地位吗?格律诗怎样对待自己这位落魄的兄长呢?这是了体诗风波的核心问题。
      要说古体诗更容易发扬光大的优势在于它不受旧体诗格律的约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可是现实状况却是,古体诗发展到白话古体诗(新古诗),很少有优秀的作品能够和格律诗相媲美,相反地,正像万龙生先生所说的那样,“新古诗弄不好成为顺口溜、打油诗也不是没有可能。”实际上这种趋势相当明显,看看网络上那些不伦不类的古体诗,真令人直摇头,也难怪格律派的诗人们瞧不起古体诗。这是因为古体诗这种诗体不适合写出优秀的作品来吗?我想不是的。正像凌泽欣先生所说的,“诗歌内容的优劣不完全取决于诗歌的形式,各种诗体都有好诗,都有孬诗。”古人能够写出优秀的古体诗,为什么今人就不容易写出优秀的白话古体诗来呢?这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我个人认为,不受近体诗格律约束的古体诗增加了写作的随意性,因为自由导致散漫,结果也就不再刻意追求诗歌的结构美、韵律美和意境美。结果典雅的古体诗慢慢地蜕变成了“俗体诗”了。这个俗的含义就丰富了,通俗、流俗、粗俗、庸俗、低俗、媚俗……各种“俗”的含义都包含在其中。吴丹先生的诗估计也是各种“俗”的气都有。所以,新古诗俗气,格律派诗人们不应该感到紧张,本是同根生的两兄弟早就已经分道扬镳了,看看格律诗兄弟长久以来对古体诗兄长的态度,兄长越落魄、越俗气,格律诗心底越高兴才是。要是古体诗摆脱了俗气,重新回归古体诗的正确发展道路,这才是真正令格律诗值得紧张的地方。所以,了诗风波中看到诗词界反对声那么强烈,不是因为白话古体诗有多俗,实在是因为《重庆晚报》和文学名家抬举了白话古体诗,使格律诗和格律诗人们觉得很丢面子,“如此重大活动竟然没有邀请重庆市诗词学会派出专家学者参予其中”;还有,这要把旧体诗发展引向什么方向呢?对这个疑问,本人觉得万龙生先生的见解很有见地,万先生说:《重庆晚报》以罕见的规模,大举推出“了体诗”,声势浩大,盛况空前,必然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对流行的自由诗和传统诗词形成一定冲击。这未必不是好事。当然从长远看,究竟效果如何,窃以为还有待观察,不能也不必匆匆忙忙下什么结论。也许违其初衷,“了体诗”之名会随风而逝,实际上却为“新古诗”造势,促其发展,亦未可知。
      “俗”并不一定是新古诗的缺点,新古诗的缺点不在于它的“俗”,而在于它缺少提炼,缺少诗意,缺少深意。只要新古诗在诗歌语言的精度和内涵的深度上能够有所突破,新古诗也一定能够产生大量的可以和格律诗相媲美的优秀作品来。至于格律,说实在话,诗歌的优秀与否真的与平仄对仗没有一毛的关系,还是凌先生说的那句话,“诗歌内容的优劣不完全取决于诗歌的形式,各种诗体都有好诗,都有孬诗。”古人大量的古体诗优秀作品就是最好的佐证。
      有段时间,当我读到那些先锋新潮的现代自由诗派的一些令人失望的作品,比如“梨花体”、“乌青体”以及“淫体诗”等作品时,我就心生感慨:旧体诗历经三千年都不曾堕落,现代诗百年未满就已经堕落都什么地步了!也许正是旧体诗格律的约束,才避免了旧体诗的堕落。现代诗没有了根,所以它不能深入大地;现代诗失去了源,所以它流不进人心;旧体诗扎根传统和民族的土壤,所以它能够源远流长。现代诗怎样走出烂泥潭,旧体诗怎样与时俱进,更好的发挥它们传承文明、教化人心的作用,这是中国作诗的人们今天面临的新课题。未来中国的诗歌必定是三足鼎立的局面:现代诗、格律诗、新古诗(白话古体诗),作为同根生,同藤长的格律诗兄弟,是否愿意帮助落魄的古体诗兄长一把?是否愿意在诗词论坛上,给古体诗以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呢?

(发表于 中国诗歌流派-论坛-诗歌评论,2016-8-19 08:12)

具体网址: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6orderby%3Ddatelin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8-21 10:40 | 只看该作者
再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8-21 20:57 | 只看该作者
《叛逆的水》一直很喜欢这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8-21 21:00 | 只看该作者
《喧哗或隐秘的交流电》---这首,读着太伤脑细胞,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8-21 21:03 | 只看该作者
微小说,说是诗,有些牵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8-21 21:0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俺不是故意来捣乱滴。。。。陶哥哥,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6 04:3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