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首名叫《挑妈妈》的小诗在微博上爆红,短短时间内已被转发过万条,广大网友纷纷被其稚嫩的语言和有趣的想象力所触动,更被这首诗流露出来的一种真情实感所感动。广东省作协副主席杨克、诗人王小妮、央视主持人王凯、专栏作家沈宏非、女作家庄雅婷、网络名人胡淑芬等众多知名人物转发了这首童诗。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妈妈们的感触:“谢谢我的孩子挑选了我……”
据了解,《挑妈妈》出自南方报业旗下的天空城儿童创作社区,是由一个叫“朱尔”的小朋友创作的,发表于7月28日。资料显示,朱尔是福建省福州市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将幼年语录整理成诗
参加小学生诗歌节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写出了如此精彩的作品,让人不禁对这首小诗的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为了解更多这首小诗背后的故事,记者采访了朱尔和他的妈妈郭江山。
郭江山告诉记者,朱尔从小思维就比较敏捷、说话很生动,经常会说一些很奇怪的话,提一些很奇怪的问题,比较善于沟通,很擅长用语言来表达一种热情洋溢的情感。“妈妈你看见我的时候心里是不是长出一个花园?”,“妈妈,我觉得你和爸爸、爷爷、奶奶对我的爱就像如鱼得水。”这样的话经常可以从他嘴里说出来。所以,对于小朱尔能说出《挑妈妈》里面的话,她一点儿都不感到惊奇。
说起《挑妈妈》这首诗,朱尔称这是他两年前6岁的时候创作的。当时妈妈问了他一句:“你出生前在做什么呀?”结果他就回答了诗里面的那些话。由于郭江山比较留心,一直有给孩子记成长日记的习惯,所以就把标点符号去掉,将这些话记录了下来,变成了一首小诗,还发表在2010年9月的微博上。“我觉得小孩是一个特别神秘的存在,他小的时候说的话都十分稚嫩有趣,那我当时就留了个心都把它们记下来了。”郭江山解释说,“这次刚好有一个‘小学生诗歌节’,我把他幼童时期的很多话都找出来进行整理,就变成了一首首的小诗来进行投稿,《挑妈妈》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挑妈妈》如今在网络上的火爆,朱尔坦言他“想不通”,而郭女士则表示“有点意外”。不过,郭女士表示,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东西,她依然很感动。“儿子对我的那种信任,那种满满的爱,这首诗全都表达出来了。而且他说这些话都是不假思索的,这些都是他心里最真实的一个表达。所以,我也觉得很荣幸,他可以这么说。”
小诗人不再喜欢写作
家长质疑语文教材
“我到现在想了好久都不知道我当时怎么会写出那样的诗,我一直不知道。”朱尔告诉记者。
朱尔今年8岁,过了暑假要上小学三年级。曾经那么有天赋和想象力的孩子,如今却再也写不出那么美好的文字了。这让身为母亲的郭江山一度十分苦恼,因为朱尔现在完全不喜欢写作,甚至对看图写话这样一个简单的东西也显得很吃力。
在小朱尔的眼中,画画显然比写作有趣多了。“写作文让我觉得很无聊,我不喜欢靠文字去表达,我比较喜欢靠图画去表达。”朱尔告诉记者,除非老师或者父母让他写他才会去写,他自己就算无聊也不会去写作文。通常,朱尔的老师都会布置一些日记。令人意外的是,朱尔说他的文章一般都不在老师表扬的好作文之列。对此,他自己是这样解释的:“我现在跟我以前不一样了,脑袋里没有想法了,也写不出那样的句子了。”
“我觉得这是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也跟他慢慢地接受了一些学校的教育有关系。”谈起孩子的变化,郭江山有着自己的见解。那个时候的朱尔处在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里,当时他看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有灵魂的,很容易把任何的东西都想象成一个生命。而现在,他逐渐开始走向社会化,一些原先童真的东西就会慢慢地丧失掉,所以他再也写不出那样美好的文字了。“他可能会丧失一些东西,但这是社会对他的要求,也是他融入这个社会的一个过程。这些都是有得有失、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老师提供的“好词好句”,郭江山都不是很认可。“我不知道教材是怎样选编跟打造的,但我觉得它们并不符合小孩子的成长规律。它不能够提供美的文字,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这是令人感到遗憾。”为了鼓励小朱尔,郭女士整理了朱尔曾经的语录去投稿参加“小学生诗歌节”,她希望把这些好的文字让更多人看到,让朱尔知道什么样的文字才能打动人心,远离那些枯燥的、空洞的文字,拒绝所谓的“好词好句”。
小朱尔则表示,自己将来不想当作家。“我喜欢玩电脑,玩ipad,玩电子产品。”他不会说一些大人们强加的所谓“梦想”,也不说一些很空的话,说的都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冯珺)
朱尔的诗
《挑妈妈》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困》
饼干说它困了
它建议到我的牙缝里睡一会儿
我欣然同意
张开血盆大口
请它进来
咔嚓
《西瓜的眼泪》
一刀切下去
红红的瓤里嵌着黒黒的点
这是 西瓜的眼泪
网友评价:
网友查慎说:“坐在地铁上,看到这首诗,嘴角上翘,眼眶里就有泪了。”
网友孤鸿泪骨:“彼得潘一样的小孩子啊!”
网友博越MLatinOnline:“最是单纯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