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建立诗歌资料收藏中心:诗是最能体现国家文化发达的部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2 20: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7-4-22 20:18 编辑

复旦建立诗歌资料收藏中心:诗是最能体现国家文化发达的部分


             左起:严峰、陈思和、刘承功、肖水为复旦大学诗歌资料收藏中心揭牌

       据澎湃新闻22017-04-2消息 2 017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已纷纷开始预热。4月21日,“巍巍复旦·其风蔚然”第五届复旦大学读书节主题活动上,复旦大学诗歌资料收藏中心正式成立,诗人肖水任执行主任。
       “我觉得一个国家文化发达,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而文学发不发达,关键在诗歌,因为诗歌是整个文学中最为精致的部分。”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最早提议创办诗歌资料收藏中心,在他看来,考察文化水平的标志是要看最精致的部分,“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诗歌应该成为我们文学爱好者主要关心的对象。”

       建立诗歌资料收藏中心

       中国作为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开始传承至今。而如今“诗歌”却不如小说发达,陈思和认为这是由目前的市场生态决定的,小说可以改编成影视,可以走市场化道路,而诗歌不行,“长篇小说讲故事,受众面大,但是诗歌是一个少数人的事情,但是真正的艺术体现在精致部分,还是诗歌。”
由此,陈思和认为,尽管目前诗歌并非最发达的文学形式,但当代诗歌仍是最值得关注的文学类型之一。

                                           2016年度“阅读达人”与颁奖嘉宾合影

       新成立的复旦大学诗歌资料收藏中心将偏重于当代诗歌资料搜集。诗人、作家、诗歌资料收藏中心执行主任肖水介绍,选择当代方向,是因为复旦在当代中国诗歌的写作和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传统和建树。
       “复旦是当代中国诗歌写作的重镇。” 肖水表示,在复旦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贡献了邹荻帆、绿原、冀汸、曾卓、许德民、杨小滨、陈先发、徐芜城、施茂盛、韩博、马骅等一大批优秀诗人,“本世纪以来,以复旦诗社为核心的复旦青年诗人们,更是营造起了当代中国高校最繁盛、水准最高的诗人群落。”
       而在诗歌研究方面,复旦也拥有一批在诗歌研究上颇有建树的教授如张新颖、李振声等,近年又涌现出了洛盏、陈丙杰、王子瓜、蔌弦、陈步云等新锐青年诗歌批评家。
       肖水认为诗歌资料收藏中心的建立,“就是要为复旦的诗歌写作和研究添砖加瓦,为诗人们建立坐标,提供营养,为诗歌研究者提供便利,催发动力,从而为整个中文诗歌的写作和研究营建更好的诗歌生态。”
       诗歌资料收藏中心的目标是成为“以当代诗歌资料为中心、努力勾勒诗人个体的成就和谱系、洞见中国当代诗坛全貌的诗歌资料收藏馆”,将聚焦于收藏1980年代以来活跃的重要诗人的手稿、书信、照片、电子资料以及用品等的诗歌资料,以及以非公开方式出版的民间刊物,以公开出版的书刊等诗歌资料为补充。
       据肖水介绍,团队将争取通过各种方式将诗歌资料收藏家的收藏纳入诗藏中心的体系,“至少与他们以复制本、扫描件、照片等形式进行合作。同时,将与当代重要的诗人一一签订捐赠备忘录,将他们的诗歌资料逐步纳入收藏。”
此外,诗歌资料收藏中心还会与与中国知网等公司合作,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所有诗歌收藏资料进行数字化、碎片化加工与智能关联,构建开放式的、网络化的中国诗歌资料数据库。
       陈思和表示,建立诗歌资料收藏中心,图书馆的任务是收藏资料,但这只是其中的一半责任,而另一半的责任,将交给复旦大学的师生,“我们希望,因为我们有一个丰富的诗歌收藏,我们就有可能来吸引复旦大学的师生来研究诗歌,使复旦大学建立起一个好的诗歌的团队、诗歌的平台。
       大学时期要“读一点厚重的书”
       诗歌资料收藏中心成立之后,嘉宾为2016年度“阅读达人”、优秀志愿者代表颁奖。此后,五位“朗读者”登台与在场学生分享了最为打动自己的作品。
       “朗读”这一形式借由《朗读者》这一节目再度走红,这种阅读方式是把文字转化为声音,而更重要的是阅读者蕴藏在阅读中的人生感悟。
任重书院院长王德峰选择了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黑格尔对听众的致辞》。
       “感动我的书很多,所以我想我选择的这本书应该不仅是感动我,而且是对我一生做哲学教师的择业具有最大的推动力的。” 王德峰由此想到了黑格尔《小逻辑》中收录的这篇文章,王德峰1978年10月进入复旦哲学系,当时中国刚走出“文革”,引来改革开放,是思想解放的关头,“这是两个时代的转折点,我在这个关头进入哲学系。当时大学生都怀着对国家民族的关怀和责任,对我来说,这种责任就落实在对哲学的研究上。黑格尔有段话说, 人生最美好的是青春岁月 。美好在哪里?就是我们在这段时光可以与社会的利益体系保持足够的距离,有从事科学工作和探索真理的自由。”
       褚孝泉教授则与同学们分享了鲁迅先生的《过客》。主人公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在孤独困顿中毫不退缩的形象,既是鲁迅自身的写照,也是他对同学们的激励。褚孝泉初次读到《过客》是在进大学前,当时他在生产队,一天赚8毛钱工分,日复一日的劳动让他觉得看不到前途,不知道将来做什么,“在阅读的时候,这种文学意象很能引起心理共鸣,总是觉得自己将来还是要做一些事情。”
       如今网络社交媒体发达,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褚孝泉希望在大学中,“大家不要沉浸于碎片阅读,抓紧时间做一些深度阅读,读一些内容厚重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8 19:1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