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最原始的宗教意识 ——评我是阿色的《我的宗教》
 
 赵目珍
 
 我是阿色的诗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叙事的意识,风格比较柔和。他的大多数诗篇都是如此,但是《我的宗教》是一个例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首诗颠覆了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一般而言,人们常常将宗教看作是一种信仰,它是精神的栖息地,是救赎的力量。然而,我是阿色的这首诗,转“宗教”的精神性为物质性,“粮食”成了最重要的食粮。不过,其中所蕴含的力量又是震撼人心的,如果没有“粮食”这一物质食粮,精神的食粮便也无从谈起。因为物质的食粮关乎生命本身。
 
 在写法上,这首诗的写作是朴素的。它没有宣扬高深的宗教理论,没有宏大的宗教主题展示,相反它关注人的生存本身,直指存在的深处。也正是因为这种共通的情感导向,所以它容易引起阅读的共鸣。这首诗一开始是从时间意识发端的,其目的是导向麦收的时节,为后面父子二人的电话通话和为麦子祈祷做铺垫。诗歌的倒数第二节,故意强调父子二人的不信鬼神,但他们同时又有祈祷的行为。只不过他们祈祷的对象与对鬼神的祈祷不同。他们虽然不信鬼神,但是他们信“那一地金黄的麦子”,因为这关乎生命延续的东西比鬼神重要很多。其实,民间对鬼神的崇拜也是普遍的,但说到底也不过就是对个体生命和家族生命延续的美好愿望的一种向往。
 
 这首小诗看似简单质朴,其实道出了生命最本真的一面。“我的宗教”就是“活着”,也许这是最原始的宗教意识,但却是最强烈的,最深入人心的,也是最撼人心魄的。
 
 
 2017-7-9,深圳
 
 
 我的宗教
 
 作者:我是阿色
 
 北风吹 雨要来了
 悬铃木 一把一把撒它的绒毛
 
 再过几日 就到芒种了
 这时的雨 显得多余
 大风 更是一种灾难
 
 我打电话 催促乡下帮人修剪树枝的父亲
 赶快回家
 
 父亲不信鬼神
 我也不信
 
 我们两个人 在不同的地点
 着不同的衣服和眼神
 同时
 为一地金黄的麦子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