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依农
9月6日至8日,由《散文诗》杂志组织发起的“梅山文化之旅”第十二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暨全国诗报诗刊主编峰会在益阳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诗歌报刊主编和几十位散文诗人,将目光投向被称为“世界上最小杂志”的《散文诗》。
这本创刊26年的小杂志,目前已出刊342期,总发行量逾1700万册,成为我国新世纪以来发行量最大的诗歌刊物。
一个最初由县级市文联创办的刊物,不发广告,没有赞助,26年来却越办越红火,一步一步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诗刊。在纯文学褪色的年代,即便是全国性的大型文学刊物都举步维艰,《散文诗》凭什么创造了奇迹?
“最重要的是坚守。”在笔会间隙,接受湘声报记者采访的《散文诗》总编辑冯明德表示,《散文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偏于一隅”,金钱冲击较小,除了一心一意把这个杂志编好之外,别无其他奢望。
艰苦创业:
手推车推出的发行量第一
1985年,在益阳市文联工作的老主编邹岳汉,因热爱诗歌,创办了《散文诗》。“当时是个三无单位,没有办公场地,没有办公经费,也没有人员编制,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种精神,这是在邹岳汉老师带领下的编辑部的坚持和坚守。”冯明德回忆说。
开始的20年没有一分钱拨款,后来才开始每年有几万元的办刊经费。1995年,杂志社在益阳市总工会租用一个旧车库办公。冯明德还记得,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益阳师专两位女学生来送稿子,走进车库,猛地看到里面两个短裤赤膊、汗流浃背的编辑,吓得直往后退,连声说,走错了门。
“经常有作者专门到编辑部谈散文诗,每当这个时候,大家就来了精神。你不知道,我们这些喜欢文学的人的"疯劲",为了诗,我们可以不吃不睡。”也正是凭这股“疯劲”,编辑部的几个人很快就使《散文诗》站稳了脚跟。
陋室虽简,却泯灭不了《散文诗》走出去的决心,几个工作人员又做编辑又做发行,用小拖车把《散文诗》推向了全国。
1988年上半年,当地文联组织人员到河北等地考察学习,《散文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用一辆行李小拖车,拉着1000册当年第五期《散文诗》到石家庄邮局报刊零售公司联系代销,但公司经理对名不见经传的《散文诗》一点也不“感冒”。“当时市场上是"美女加武打"、"第三者加情杀"的杂志闹得天昏地暗,根本就没把纯文学杂志看在眼里,更何况纯而又纯的《散文诗》。”
“磨破嘴皮好说歹说他就是不松口,只好提出自己站柜台在其报刊门市上摆放刊物试销。说来凑巧,刊物还没摆上柜台,河北大学一个漂亮的女生路过,一见我们的杂志就爱不释手……就这样,那经理动心了,他说:"想不到这小小的诗歌刊物也有人喜欢,你们千里迢迢从湖南来也不容易,就全部放到这里代销吧!"”
就是这样的努力和坚守,《散文诗》慢慢从深居内陆的益阳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诗刊。
纯粹表达:
没有广告的杂志
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国内一些文学杂志或停办、或转向,而《散文诗》则坚持走纯文学之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力求格调高雅,品味纯正,得到了广大青年的追捧,国内诗歌评论界的权威谢冕、李元洛等人对《散文诗》也青睐有加,题词推介其是“生活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盛赞《散文诗》为“一束照耀心灵的星光,一扇通向灵魂的窗口”。
为保持这一泓心灵的清泉,《散文诗》从未因“利”刊登过一次商业广告。有一次,《散文诗》与国内一家大型文学刊物交换、刊登了一则广告,之后不到10天,编辑部就接到近30个电话,都在询问《散文诗》是否也开始登广告了,甚至有读者说,“我非常喜欢你们的杂志,我已经收藏了15年,每一期都有,就从我看到这一期(有广告的)以后,明年我就不订了,哪一年没有,哪一期没有,我就再来买。”自此,《散文诗》“就把这方面掐掉了”。
没有广告收入,仅靠发行维持的《散文诗》坚持着纯粹的信念。曾有人统计,全国有9000多种杂志,只有《收获》和《散文诗》没有登过广告。
在办刊理念上,《散文诗》从来不做追赶时尚潮流的专题,永远关注人类永恒的精神主题:生与死、爱与恨、文明与宽容,“我们一直坚持《散文诗》要有人类精神生活中最纯净的情感表达,因为每个人的心灵都有纯净的一方空间,经济越发展,精神层面的需求越大。”冯明德说。
精品理念:
8万件来稿采用率仅0.6%
26年的坚守换来的是读者对杂志的呵护备至。2004年,《散文诗》做了一次读者问卷调查,8000多名读者提出10万多条建议,条条建议饱含感情,倾注了读者对它的热爱。杂志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等诸多奖项。2006年《散文诗》派员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品质·特色·发展全国中小型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作为全国文学期刊的惟一代表介绍经验。
不仅仅是坚持办刊的主旨不变,《散文诗》还一直把读者定位在20岁左右的学生,把稿件体裁锁定在散文诗,26年不变。
“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要改变。”散文诗曾经准备改版,但在征求一些意见后还是决定保持现状。同时,很多人提到容量的问题,建议增厚一点,可“增加页码就会把伪劣产品带进来”。编辑部对稿件的采用严格到“几近苛刻”。目前,编辑部每年接受海内外来稿、来信80000余件,但采用率仅为0.6%。
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面对网络等新兴媒介的冲击,《散文诗》也有自己的应对之策。通过开展笔会,稳定固有的读者和作者群,同时开展许多扶持青少年作者的活动,争取他们引导他们。选稿的时候既考虑艺术性也考虑新作者的积极性,培育更多的人对散文诗的兴趣。据统计,2008至2012年的《散文诗》头条作品中,有八成出自新作者或青年作者之手。
对于未来的发展,冯明德充满信心,“不管电子媒体如何冲击,《散文诗》都将以其文学品格、收藏价值及阅读的方便性占据文学刊物的一席之地。”(来源:湘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