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均:您作为八十年代的成名诗人,值“八六大展”近三十年之际,这“已经成为一座永远高耸在中国新诗史册上难以超越的丰碑”,有什么特点及意义?它是否形成了一定的传统而被当今诗坛所效仿? 张锋:现在看来那确实是当代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不是难以超越这个不好说。至于其特点和意义,我想已有太多的人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评述,谁,谁,再多说几句也就那么回事了。我倒是觉得那是历史的一个选择或说必然,那个时期的中国必然会催生那么多写诗爱诗的人们,就像今天的中国必然催生那么多爱钱和印钱的人们一样,呵呵;这个又有点扯了。当今诗坛,我的判断是五年之内吧,一定会有人冒出来再干上它一次,再干一次诗歌大展!寄望下届 政‘府可以开明些,少管点经济让它自己管自己;不管文化和文学,尤其是文学,文学的繁荣从来就不是 政‘府管出来的, 政‘府不管,文学才能繁荣;越管越扯蛋越完蛋。让我们期待下一次诗歌大展!我希望我到时候可以继续参加进来。
关于八六大展,有一个人:徐敬亚!让我们记住他!历史已经记上他了! 这可怜没人爱的徐老头!呵呵!
刘彦均: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诗人有哪些? 张锋:我只能说说我喜欢的能记得住的一些人吧:北岛 顾城 海子 徐敬亚 王小妮 吕贵品 李亚伟 翟永明 柏桦 丁当 郭力家邵春光 等等,这个名单其实会很长,最后我要把我自己加上——张锋,没人会骂我臭不要脸吧?呵呵。
刘彦均:我曾就:“有人说,“第三代诗人”是以“八六大展”为标志,而没有入选“八六大展”就不是“第三代诗人”,这个问题请教过郭力家老师。他说:”事到如今,确立“第三代诗”的年代核心精神,比深挖第三代诗人的祖坟更有意义“。请问张锋老师如何理解并确定“第三代诗人”的年代核心精神?第三代诗人的祖坟里有多少是写诗的。呵呵~ 张锋:我理解的第三代诗人的所谓核心精神是--先锋和人文精神。诗歌和诗人的精神其实代代相传,很简单就三个字--真善美!
第三代诗人的祖坟里,我估计没几个写诗的吧,我老爹种过地没写过诗。我知道郭力家他老爹写过古体诗是我们中文系的教授,人家家底好所以诗也比我写的好。
刘彦均:郭力家说:“张锋活到今天,只走了两步”,就是您从内蒙用双脚走进了吉林又走进了海南岛,这三点一线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这三点一线您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坛以及诗歌界? 张锋:从一个乡村的孩子到一个新时代的天之骄子(那时候是这么称呼大学生的),从内蒙古高原的一个小山村到东北最高学府吉林大学再到祖国最南端的天涯海角,少年到人到中年,这一路走来——先从我出生的那个小山村说起吧:我出生的那个村子叫河西,在一条小河的西边,所以就叫河西。那是一条没有名字的小河,它流向哪里我不知道,只看到它向南流去,浅浅的河水夏天会有很多青蛙和蝌蚪,冬天会结冰。村里的孩子们,整个漫长的冬天会在上面滑着自制的冰车,那差不多是我们童年时代最大的乐趣;河的东边是低矮的小山或者叫微微起伏的丘陵。山上有一片野杏林,夏天的时候,那些野杏果也差不多是村里孩子们童年时代最好吃的美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在自己的小村子河西并没有住到三十年,十八岁的那一年秋天,我去一个叫长春的大城市读书,那时,我还从未离开过我的家乡一步,那也是我从未梦想过的城市;四年后大学毕业,我来到祖国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南岛。边疆地带多梦想者,海南是我少年时代为数不多的几个梦想之一,我出生的村子靠近中国和蒙古的边境,是自称黄帝正宗子孙的鲜卑人,建立过国都的所在地。从小向往海岛,向往大海,中国的两大宝岛台湾和海南,当然是魂牵梦萦;台湾那时候是去不了,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海南岛。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20多年前的青春面孔也差不多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碌碌无为的我依然无怨无悔,把青春留在了海南。从那个遥远的叫河西的小村子走出来的我,从懵懂少年到已过不惑我读过一些书,写过一些诗,爱过一些人,挣过一些钱,花过一些钱;善良正派,从没害过人,问心无愧,自得其乐。
一个人在岛上过着平静自由有些孤单的日子,想想女儿,偶尔怀念远方的朋友,多年来一直有朋友为我蜗居在岛上而感到婉惜,他们说,回头是岸,其实岛也是岸,大地上的生活基本是一致的。岛上的空气,可以自由的呼吸,蓝天,大海,绿色,每次从内地回来,从机场到家的路上,我会情不自禁的默念:回到海南,彷佛重新回到母亲温暖湿润的子宫,子宫是我们所有人的祖国。 谢谢你们,熟悉的陌生的朋友们,听一个从河西村走出来的孩子,对你们轻轻的絮叨。
关于文坛和诗坛,我简单说两句,就两句;诗歌无界限。文坛应该有文学。
刘彦均:85年 郭力家写了一首《阿峰!阿峰——送兄弟赴海南》的诗,您还记得吗?请问这首诗的起缘? 张锋:1985年我毕业要来海南,力家写了这首诗给我,说实话我当时没多大感觉,现在回头再读深有感触啊!他写:我站起来。就是一场冲突。我是的,我站起来就是一场冲突。
刘彦均:众佛缘慈,阿弥陀佛。“由于宿命的安排年纪轻轻的时候就看破红尘”(张锋诗:《妈妈,你身上掉下来的这块肉啊!》(短句)),“有意无意过着苦行僧般的日常生活”以及“2009,夏天,我的痛无人可言说”的天涯倦客,可否藉此了解一下您那神秘的面纱? 张锋:我全身上下毫无神秘可言,我的灵魂起码也有七克重吧,一个平凡简单的人。认识我了解我的朋友们差不多都知道吧;我依然是那一个住在七舍(吉林大学文科第七宿舍)来自河西村的孩子。只不过现在是住在海南岛上了。有可能的话,我还真的想回到七舍再住上四年,天天和吕贵品和郭力家混在一起。
刘彦均:最后,请您对我们民刊《原野》的读者说几句话好吗。 张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不吹也又生。
2012-09-15
张锋简历:1963年出身于内蒙古。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居海南岛,某地产公司董事顾问,基本上闲人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