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的那刻,一切似乎没发生》
文/神青赶
麦穗尖锐的刺
保护着麦粒
很廉价的麦粒
不值得保护
也不值得那么看重
一个麦穗就是一个小刺猬
警惕着不怀好意的世界
毕竟太弱小
刺被拔下
皮被扒掉的那刻
几乎看不到反抗
但一定反抗了
还是拼命
歇斯底里的那种
李威评诗:
这首诗没有任何晦涩,直言其事,讲的就是生命体对后代的爱与保护,而生命个体在现实面前总是弱小的(一些生命体的强大,也是相对的),而这个现实世界总是残缺和无情的,在被残缺的现实规则无情碾碎的过程中,有着每个生命个体微弱但却是拼尽全力的抵抗。
这首诗没有设置任何语言障碍和谜面,其实就是生命经验的传递。若说对此仍然不能感知,不禁令我想起古代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十分儒雅的绿衣人去拜访孔子,和孔子的弟子交谈中争了起来,因为这个绿衣人虽有学识,但却认定一年只有春夏秋三季。争执不下中孔子出面说只有三季。待那绿衣人走后,孔子对不解的弟子说,那绿衣人是蚂蚱,蚂蚱活不到冬季,它们生命中从未有过冬季的经验,任你说破嘴皮,也不可能相信。
那么,作为人,生命经验究竟也是有限的,怎样扩展经验?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就是经验的互通和传递。说白了,就是爱。在爱中,人与其他生命能成为共同体,能互通和共享感受与经验。诗,不是说理,也不是论证,诗主要是生命经验的传递。诗与爱,在同一个通途上。因此,在爱中的人,最能感受诗意的传达,也能在诗的创作中写出感染其他生命的真诗,感受力、发现力、创造力都会大大增强。对诗和诗人而言,爱是决定性的。
我们从小被教给该爱什么、不该爱什么、被规定什么时候该爱、什么情况下该恨。爱恨情仇,随时随地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同化和监控。多数人的爱恨,不是发自内心第一念真切爱恨,而是来自从小到大加诸于我们的爱的套路:这个时候你该爱了,于是他(她)觉得在爱了;这个时候你该愤怒了,于是一群人咋咋呼呼一起愤怒了;这个时候你该欢喜了,于是他们,在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上真的欢喜得像个谁谁似的了……
连爱都不是自己内心的,都是群体套路中的,怎么可能在爱中去感知、去发现、去创造?套路中的爱,会导致诗人在自以为的爱中创作出套路中的诗,并且,把凡是不在这个套路中的诗句视为拙劣之诗和非诗。
爱是一切。爱是上帝。有爱的人,上帝在你心中,眼睛生在心灵之上而不是面门之上。读诗、写诗是一种能力,同样,爱也是一种能力。爱被集体化无意识化套路化之后,一个人就不再具备爱的能力了,从而丧失了与其他生命交换和互动经验的能力,沦为在精美的套路中读诗、写诗的匠人。当一个诗人,首当其冲的工作的不是练习手艺,而是努力恢复和培育自己爱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