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短诗10首》/作者:布衣郎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0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2-11-19 04:53 编辑

《早六点》
大地在一支卦象上醒来
阳光亲吻着有窗户的地方

是鸡声惊起小儿的躁动
我们在脸盆中看自己
洗漱昨天

牛羊散开,数声吆喝里
孩子们涌向时间的锋芒


这首诗歌写的是“孩子们”一大早急匆匆起来到山野去放羊。孩子放羊有什么意义呢?这要看诗歌的时代背景,也就是“历史语境”。我们国家20年前就开始普及教育,后来很大的水分报道说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现如今,少年的失学辍学率高的已经惊人了,在经济危机的恐慌中,少年失学的问题,似乎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孩子们及其家长为什么不上学而选择放羊呢?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关乎国家未来的国民素质。不读书的原因都有哪些呢?这涉及N多的社会的、家庭的、政治的、经济的、精神观念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作者没有说,做为不言之言,留给读者思考了。诗歌总是要说明什么,但又不直说,故意设置许多障碍,让读者谜语似的挖空心思猜测,这就是诗歌的“先天痼疾”—“隐意之意”。诗歌的读者把玩这隐意之意,感受韵味儿、意味儿、趣味儿,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来读诗歌。“大地在一支卦象上醒来/阳光亲吻着有窗户的地方”,是说“早六点”太阳就出来了,天亮了。“阳光亲吻”的拟人实质上是讽刺,中国特色的“阳光”的光明和温暖难道就是让孩子们都失学,每天到山上去放羊吗?大地在“一支卦象”上醒来,句子拟人又非语法,而且有一种玄乎乎的神秘感。在《易经》64卦中,大地是6个阴爻,现在上六被一阳取代成上九,就成为山上地下的山地“剥”卦了,剥就是削减。认真想想,这是不是也很有意味儿呢?
第二节。“是鸡声惊起小儿的躁动/我们在脸盆中看自己/洗漱昨天”。鸡叫了,让人想到万恶的旧社会有个“周扒皮”的“半夜鸡叫”。“小儿的躁动”除了要快快起来洗漱,还有没有别的内容呢?“我们在脸盆中看自己”,是不是很浅薄苍白无望的让他们心理充满忧伤啊?青春是瑰丽的梦想的时代啊!“洗漱昨天”,这个非语法句子,既是告别昨天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也有对昨天的不平和对未来的期望吧?
第三节。“牛羊散开,数声吆喝里/孩子们涌向时间的锋芒”。“ 涌向时间的锋芒”,是一个非语法的语言变形。在这里“时间”成了戕害孩子的利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孩子们”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啊!
诗歌不是用说教,而是用现代新诗的一些手法叙述事件事象,诱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思考,审美中被从教育开始的一系列思索所震惊。


《麦田》
泥土醒来的地方
一群麦子静静的吹着风

一句青绿的农谚上
走来农夫
走来镰刀的梦

四月漫过田垅
柔软成一片古老的湖泊

    在作者笔下,“麦田”不是一个简单农业性的场所,而是诗歌的一个基本意象。这种处理和作者本人的农业背景深刻相关,作者是农民的儿子,迷恋泥土
“泥土醒来的地方/一群麦子静静的吹着风”,这里“泥土”和“麦子”的拟人化,是体现生命意识和本质的生命载体。
“一句青绿的农谚上”,譬如“一年之计在于春”,“青绿”的非语法修饰,是人们充满希望的阳光心情情思的写照。“农谚上”“走来农夫”,走来“镰刀”的“梦”,表面看上去朴素的诗句,实质上是对日常语言解构后的重新结构出来的诗美语言。
“四月”“漫过田垄”,“ 柔软成一片古老的湖泊”。“柔软”是作者的心境;“古老的湖”,是一个承载历史思考的意象。这时作者和麦田已经融为一体。
作者是在关注几千年来农耕社会人类存在的境遇和意义。但是更主要的,是叩问诗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因为麦田是生养他的土地,是他个人生命的源。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土地。土地麦田,祖祖辈辈以来,承载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即:使人类得以果腹,解除人类因饥饿而消耗死去的困境。然而在另一个方面,还是在同一块“麦田”, 人类的痛苦却无方可解,只能放任自流,作者在另一些诗歌中孤苦地与痛苦对话,把痛苦打磨成诗,在某种大无奈与大超脱中纠结。


《鬼进城》
雪落在长安街上
晚唐的身世这般凄苦
一个王朝席着清冷睡去
枕着漂泊的风

转着身进了今人的灯火
圣诞节的光辉里
卖火柴的女子蹲在街角
她想起一条鱼一个渔夫

“鬼进城”,题目就决定了手法的荒诞。一位80后的青年,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或接触了多少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写荒诞、梦境、非理性甚至幻化魔幻化,是在后现代主义时被普遍运用的,被中国的作者吸收进作品,其在诗美时空建构方面的作用,大显了身手。在论坛互动中,我知悉作者曾阅读过大量的武侠、魔幻小说。其实受过武侠、魔幻小说内容荒唐虚拟手法的重度浸染,为了更妥帖更深入的表现自己对现实的认知和思考,作者直接从小说那里信手拈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写“鬼进城”,其实是作者“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晚唐”有些著名的诗人,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尖锐犀利的笔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延续和余响。特别如白居易,以通俗的形式和语言揭露社会现实,关怀民生疾苦。他们的经历都很坎坷惨凄。还比如有许多人把同姓李的南唐君主李煜误以为也是晚唐的词人。其词道尽了亡国的愁苦和冷清。所以诗歌写道:“雪落在长安街上/晚唐的身世这般凄苦/一个王朝席着清冷睡去/枕着漂泊的风”。幻化的叙述很出彩。“雪”暗示社会环境的寒冷;“晚唐”有作者自身的暗示,结合下一句,实现了人及历史时空的并时并域,这很难得!具深刻宽阔的联想想象的启示性。  “转着身进了今人的灯火/圣诞节的光辉里/卖火柴的女子蹲在街角/她想起一条鱼一个渔夫”。“今人”本该幸福欢乐温暖的时刻,看见的还似安徒生童话里被冻僵的如今长大了的“卖火柴”的“女子”。作者用第三人称深入“女子”的心理,让她“想起一条鱼一个渔夫”的故事,这条“鱼”宁肯让“渔夫”网去吧?因为她生不如死啊!诗歌无情的揭露和讽刺了“鬼”的见闻。

《男人的典礼》
一个被命名父亲的男人
躺在随意的一天
分不清生也分不清死

儿女们站满一个星期
像七句承诺、谎言、板凳

他们从别人开始
围观自己、热闹、情人
如一个没有成份的句子

    这首诗歌用“去具象”高度“抽象”的方法,讲一个男人来到世上,要娶妻生子,被人感恩不尽,称做父爱如山,有子女们拥戴着。世界上除了男人就是女人。所以孔子穷尽人间的大道,在《周易*系辞》里开篇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阴一阳谓之道。”以言天理而尽人伦,维护社会的秩序。所以这里说的是父亲-男人,实际上也必然是包涵母亲-女人在内的思考。
诗歌写道,“一个被命名父亲的男人/躺在随意的一天/分不清生也分不清死”。其实这个“男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并没有来得及给他的父母发个准生证,就稀里糊涂地出生于世间了,所以他根本“分不清生”是怎么回事。也是孔子说的吧?“不知生,焉知死?”“分不清死”也并不奇怪。
“儿女们站满一个星期/像七句承诺、谎言、板凳”。远取譬的手法。“一个星期”“七句”是多的指代。他生下了一堆子女,他爱他(她)们,但却无法承诺给子女以幸福,假如“承诺”,最终也似“谎言”。子女所能有的只是一个“人”的位子,如“板凳”。
第三节,“他们从别人开始/围观自己、热闹、情人”。叙述主体换位,“他们”围观“别人”,刚好也是别人围观自己,这样写主题被深化了,由个别存在成为普遍存在的情形。“热闹、情人”是列举的男人活着觉得很充实的其它的内容。而这充实“如一个没有成份的句子”,又一个远取譬,表示空空如也。
这首诗歌是作者关于生命繁衍生命的所谓生生不息的认识。这在生命意识上是一种纠结,但确是大自然的本真,无法改变,只能顺其自然!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补充一句应该有:父母不仁,以子女为刍狗啊!

《婚礼》

门被虚掩着
没有我和其他人称

我如别人在自己的洞房里幻想小说

来了一群人
操着大肚子的声音

这一首是写梦境或者是极度追求幸福欢愉的幻想而成的白日梦。写梦境利于表现深刻的思考,在现代主义写作是很被看好的一种方法。
除了“食”就是“色”,人生的大欲,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和需求。爱情要通过婚姻所构成的家庭来保证,“洞房花烛夜”的“婚礼”是普遍的仪式。
诗歌写道:“门被虚掩着”,是对所谓“婚礼”的热闹场面绝对逆反的描写,同时是给后边进来人留的伏笔。“没有我和其他人称”,就别说婚礼中喜庆火爆的气氛了。
为什么这样呢?这是生活在极度困苦中的男孩子所不可求的。20和21世纪之交,是一个历史的非常时期。一些人成为暴发户,国家民族也富强起来,但是暴露出来的民生问题确颇多。我本人生活在一个当时的“全国第一农业大县、畜牧大县”,然而我亲眼目睹,农民一个重病就家破人亡、一个孩子上大学就倾家荡产、家家户户除了温饱以外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谁家给儿子娶一个媳妇来家,轻者负债累累,甚者父母要出逃!这是真实的历史现实,我们应该记录,应该记取!(只是这几年来党和国家确实在下力气,进行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以及惠农政策等,有的卓有成效,正可拭目以待)。
没有办法,诗歌继续写道:“我如别人在自己的洞房里幻想小说”,只能幻想!“我如别人”,扩大了范围,深化了主题。
梦境中也不是绝对没有人来,仿佛“来了一群人/操着大肚子的声音”。他看到了那些大腹便便有钱有势的富人!这些人和“我”自己或如我一样的“别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腐败横行一夜暴富,是不是就是我们劳动人民穷苦的无法生存下去的原因呢?作者显然有着清醒的认识。


《优秀学生》
一个星期有七天
星期三正在第十三级台阶上
校长正在打盹

我仔细去掉芳名
教鞭像亲戚一样

请假条批下来了
我和一个老师结婚
喜帖堆在校长的左手上

    这首诗歌是借“优秀学生”,暴露个别学校教育的现状。读诗歌:“一个星期有七天”铺垫体现“平凡化”陌生化的诗歌手法。“星期三正在第十三级台阶上”,这个非语法组合看起来荒唐的句子,要读一段阳阳06的灵异小说《十三阶台阶》的一个片段才能理解。
      感觉有必要转载:在一所高中的学校里,“封印这一个让法术界谈之变色的怪物,拥有毁天灭地的法力。”“晚自习过后,大家只有一个想法赶紧回到宿舍,一觉睡到明天早上,子谦婷婷和徐浩慢慢的走下楼梯,突然听到楼下有人惊叫。一片慌乱,三人赶紧冲下楼去,到了一楼,本应该是楼的大门,却消失的无影无踪,在眼前的是一个又一个台阶,突然有人叫道,“通往地狱的十三阶梯”!这些日子大家对这个被禁止的传说越来越恐惧,大家一直往后退。有男生颤抖的声音骂骂咧咧,有女生在哭泣,连下楼的老师们也是铁青的脸一动不动,台阶慢慢消失,一点点的消失了......”。《十三阶台阶》在这里作者是“用典”,我是“互文”。诗歌和小说一样,比如用什么样的写实手法能表达表现出学校的乱象?起用夸张、超现实的“写荒唐荒诞”“非理性”甚至“魔幻化”,来建构诗美时空是被看好的,行之有效!诗歌的第三句“校长正在打盹”,这也是超现实的手法的运用。合起来看,这样的学校还成何体统啊?还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又“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了吗?!

    诗歌第二节这两句特精彩(读到这我就忍不住笑)!两句都是佯谬(吊诡)句,第二句这个比方是远取譬!“我仔细去掉芳名/教鞭像亲戚一样”,根本就没想当或者坏事多学习不好根本也当不上榜上有“芳名”的“优秀学生”,结果频繁的挨老师的教鞭打!

    第三节是“写幻想”——师生恋。“请假条批下来了”,可以不上学了;“我和一个老师结婚”,瞧作者这想象力!这学生该有多么“优秀”!“喜帖堆在校长的左手上”,右手摊开的无奈尴尬的不可堪言状如在眼前,这喜酒可怎么喝去哪!

    这一首为呼唤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强化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实施实现教育方针,达到教育的目标,作者在暴露学校教育的混乱,新诗的手法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不愧为“中国小诗网”的顾问。

《秋收》

雁声、落叶,该是秋的身世
风凉了,飘落每一页瘦

转身,转身
每一双脚印都是出口

庄稼、牛羊,都是农人的秋收
立秋了,赶着把季节背走



    对于农民来说,年景是由秋天的收成决定的。岁月轮回中从自然赐予的角度综合年景,也是大致估算农民生存境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好的年景是“五谷丰登”牛羊满圈。  
诗歌的第一节两句:“雁声、落叶,该是秋的身世/风凉了,飘落每一页瘦”。“身世”有拟人意味,而且具本质的概括性;“雁声”的悲鸣和“落叶”的凄凉,都暗示出“秋”的清苦情状。后面的“凉”与“瘦”,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味儿。
第二节,“转身,转身/每一双脚印都是出口”。具体到每一个农民,春天的梦想都在季节和岁月的转角处-秋里破灭一次,“脚印”无不是他们寻找“出口”的深深刻痕。
第三节的两句,“农人的秋收”,是有“庄稼、牛羊”的,但是只有秋收的内容没有量及其它修饰语表明丰收,而是匆匆寡淡收笔,同诗歌的前两节是一脉的苍凉:“立秋了,赶着把季节背走”。一个“背”字很轻,但是留给人的思考却很重很重。这里有没有唐李绅《悯农》的情形呢:“春种一粒米/秋收万担粮/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呢?
看来丰收也并没有改变农民穷苦的境遇和命运!


《西南小院》
一院梦呓,西南地
飘过,飘过
梦里,思念里

草檐下,数块青石板
绿了,绿了
春过了啊,又是秋

西房睡不熟,老大爷
咳嗽,咳嗽
老槐树下,斜阳红

这首诗具体到对一个生命的关注。在风水学,“小院”“西南”是“西四宅”的“坤”位,在“八卦””八门”里“开休生伤杜景死惊”中主“死”门。
每个人生都梦想生活幸福快乐,“老大爷”当然不会例外!每个人生都充满希望和憧憬,被“梦呓”缭拂裹缠!
“一院梦呓,西南地/飘过,飘过/梦里,思念里”,爱情幸福落空,终没有光顾!
“草檐下,数块青石板/绿了,绿了/春过了啊,又是秋”,四季轮回,寒暑相推中,年已老迈。
“西房睡不熟,老大爷/咳嗽,咳嗽/老槐树下,斜阳红”,鳏寡孤独老病,接下来就是默默老去,生命从兹休矣!“夕阳红”是个反语。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一个农民的生命、生活、生存的全部!诗歌如果不关心人的生活,不关注人的生存境遇,于生命无关,那就不会有多大的意义可言!
诗歌的语言很平实,频繁的隔断加强着情感、突出着节奏,强烈的暗示性,使诗歌的语言明显地区别于日常用语。


《等老的红颜》
我在城头等你
竖琴,如护城的秋水
十月你一直在传说
落叶动身的时候
黄昏带来马蹄声

听说你回首时
已经冬至
雪飘得很白
一个王朝的结局处
那女子已经老去

这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女子等待爱情来临的悲剧故事。
“我在城头等你/竖琴,如护城的秋水”,第一句的“城头”是有具体意味的,和后文的“十月”“王朝”呼应着。“竖琴”幽咽,如“护城”的“秋水”,是个通感句。叙述略去了春夏,直接用“秋水”迎合下文的落叶。“秋水”“落叶”都是苍凉凄苦的意象。“十月你一直在传说/落叶动身的时候/黄昏带来马蹄声”。金秋“十月”,一般是并列使用的。“十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曾有东方的巨人站在天门城楼上上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落叶动身”,“黄昏带来了马蹄声”,是说人民在痛苦中等到了希望幸福来临的声音。“落叶”“黄昏”在这里是有着诸多意味的。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这一个人期待的爱情,原来是水深火热中痛苦挣扎的全体人民对摆脱困境获得幸福生活的期待啊!
接下来第二节的叙述转为旁白:“听说你回首时/已经冬至/雪飘得很白”,短暂的历史瞬间,冬天已然来临!承诺落空了!这是为什么呢?很值得深思。但我们必须懂得这不是哪一个伟人的错。历史会证明:伟人毕竟是伟人,他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他改变不了人心的恶,就对历史的悲惨无可如何。
“一个王朝的结局处/那女子已经老去”。表达的是一种绝望情绪,从而呼唤对现实的改造,追寻新的希望。


《我的村妇》

那一年
我常在楼下喊你
说儿女的事
然后安份地
听你
习惯骂人的声音

这首诗歌的内容是虚构的,因为作者现在还单身着。他是在用虚构的叙述要素,重点概括他所有在农村经历的那些家庭的状况。“我”指代所有的男人;“你”指代所有的女人。男人女人构成家庭。家庭的核心就是孩子!人们在琐碎、无奈、一穷二白落后的几近蒙昧又野蛮的境遇中生生不息着!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都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经过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又经过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又经过新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似乎“相对”有所改变,但过去依附土地以及“绝对”贫困的状态至少在这之前并没有根本的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劳动》中谈到阶级社会中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们的自由程度时,指出在西欧的奴隶社会中,奴隶只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毫无自由可言;农奴长期依附于土地,受农奴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半自由的状态;工人是最自由的,他们可以自由的出卖他们自己的劳动力商品,任意供资本家自由地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我们应该把西欧中世纪的农奴和我们的农民比较一下。
应该就这首诗歌做个小结。这一组8首诗歌是循着“在农村”和“进城打工”两个轨迹进行的。经过《麦田》《秋收》《西南小院》的人们希望落空和生活的困苦,到《婚礼》《等你到红颜老》的绝望,然后开始《鬼进城》,从而展开了“游侠诗歌”系列。这些诗歌中间夹杂着有关人性和生命本真的睿智的考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15 11:39 | 只看该作者
闲云是评论的一把好手,拜读,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1-15 17:28 | 只看该作者
黄土层 发表于 2012-11-15 11:39
闲云是评论的一把好手,拜读,受益!

你们都是高手。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1-15 17: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18 20:3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诗与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04:50 | 只看该作者
黄土层 发表于 2012-11-15 11:39
闲云是评论的一把好手,拜读,受益!

谢谢鼓励!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04:50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2-11-15 17:28
学习  谢谢

谢王法老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04:51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11-18 20:39
很好的诗与评。

谢谢无为教授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1-19 07:38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1-19 04:50
谢王法老师支持!!!

认真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1-19 08:17 | 只看该作者
再细读发现,诗多空灵,较难指实。即使作者如是说,但文本形象已经远远大于思想了。如《早六点》我感受的是一幅美妙乡村晨景。没想到周扒皮(况且他是被高玉宝捏造的);而卦象使我想到的是整体东方文化——八卦意象,展开当然也可以是地天泰、地山谦哈;尾句也似乎可以多义解读。
——以上理解,不置可否?早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8 04:0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