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许是久居闹市,以往吵得人心烦意乱的蝉鸣,居然变得如此动听起来。仿佛天籁之音,痴痴的听了好久... ...
记得儿时,对于悠长刺耳的蝉叫真的是烦不胜啊,加上又调皮好动,于是,弹弓,竹竿,和马尾等武器便常不离手。可怜的蝉儿,不是被泥丸打的身首异处,粉身碎骨,便是被马尾套套下,活活玩弄致死。可树上的蝉依旧一阵又一阵的鸣唱着,似乎在嘲笑我们这些小儿的行径,又似乎是在抗议我们的暴力。这些又给那燥热的夏季增添了许多难熬。 ­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知道了,蝉——其实也不容易!这个卵生的昆虫,在地下暗无天日的生活,竟然是它一生最漫长的日子。少的得一年,长的有几年,但最长的一种据说竟然长达三十余年之久!用我们人类的年龄来说,大多数人可能不会有机会看到它们第二次走出黑暗,当然,也不会有再次聆听它们高歌的际遇... ... ­
于是,从此便有了一份对蝉的敬意。一个那么微小的生灵,用它在地地下奋斗一生的时光成长,而当它来到多姿多彩,阳光明媚的世界时,居然仅仅只有几天到十几天的时间来繁衍自己的后代,来延续这个物种的生存!难怪它们会毫不停息的歌唱,难怪它们会竭尽全力的奋斗拼搏!我真的讶异蝉的生命历程,也真的由衷的敬佩它们! ­
如今再次聆听蝉鸣,的确没有了儿时的烦躁与陈杂,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体会和品味。它们的叫声时而轻快流利,时而高亢激越,时而舒缓婉转,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是那样的悦耳诱人。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话语:“让我们爱这最后的,挣扎在城市里的音乐”。 ­
是啊,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桎梏里的人们,有着这样的一刻天籁之音的欣赏时刻,我们的确应该庆幸和珍惜。也的确应该想想,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不是么?
蟋蟀
总是喜欢叫它们蛐蛐,也总是喜欢它们在夜里不知疲倦的歌声。
甚至在童年里,为了倾听它们的歌唱,把家里弄得满地的蛐蛐跑来跑去。
为此,每每提笔写作,总希望能从这些旋律里浸透出诗意。
为此,每年的秋季,也总把诗意倾注于这些弱小的生命。
也因此而更加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造化,敬畏微小的天籁!
每一种生命,都像我们使用的一个个文字,也都像我们吐露的一句句话语。
唯有珍惜才能领略,唯有爱才能蔓延。
当一个个虫鸣的音符和字体结合的时候,那语言才真的是自然的、和谐的,才是真正唯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