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微博编辑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派网微博每日荐读:2014(6月份)每日有更新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07:27 | 只看该作者
6月11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乱雪剑《妙乐寺塔》等一组

妙乐寺塔
——是为五代时奉藏佛祖舍利二十四塔之一

一个下午如此高耸
不,应该说是一个下午
因你而如此高耸
让一个尘灰满面的人
有了仰望
仰望的人必是饥饿的人
充满感激的人
惶然而立的人。不能言说

一种美
回响般的震颤
归宿般的沉寂

即使在此时
他正用手指辨认着一块块青砖
即使在此时
他正在小和消失

而你也不再是一座塔

不是暖的不是光明的
不是空的
甚至,不是悲悯的

凭空而起的可能是飞翔的铜铃
乐声叮当,乐声安然
浩瀚而渺茫
你又将身往何处
夕光斜照下
这野花,这追随的村庄和麦田
不远处的沁河
哦,还有一介如我、如它、、、、、
如这等金碧辉煌的人间
又或是你心头一念
幻象万千
在十二月,在小木屋


在十二月
小木屋会更加孤独和明亮
屋里面的两个人
因为年轻而充满汁液和幻想
黑头发散拖在黄木的地板上
散发着青草
也散发着甜味

他们赤裸着身体,所以没有性别
没有皱纹,也没有欲望
近乎透明
此刻,他们正在窗台支颐远望——
一场风雪走远了
带走大片大片的草原和稀疏的道路
一轮红日正在眼睛里
旋转
雪野上泛着淡淡的红晕

没有叹气
他们,也没有拥抱
在十二月,在小木屋
他们能永远年轻


风来了


那么大的风
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
又要到哪里去

在这个暮春的傍晚
他们才是追问者悲痛者呼号者!

天地仿不能容
山河将为之摧

而终也是空
终也是无
到底是干净净白茫茫
人间又是灯初上
檐下听雨之人


檐下听雨之人
必是美人
轻罗衫,斜云髻
蛮腰懒不起
而雨声又使她变得
更美

更白
这样她能听见
更远的雨
只是,其中有一滴,
不管她怎样听
终也不肯落下

此时,风一动不动
也没有一个温暖的陌生人
推开她柔软的门


一个人的消失


一个人的消失
并不会影响空气和时间
甚至不会惊动你的姿势和头发
连同着四周的一草一木

最多是引起了一只山鸦的警觉
或者,有一块石头从山上
滚落
不——
是慢慢地,滚落下来
像是还有什么牵挂


影子


你哪里是影子
你简直就是另一个我
同样被黑暗鼓舞着遮蔽着
否定着
只是不想说话而已
不像我整天唠里唠叨,疑神疑鬼
就像那一天我在月亮下
满怀希望问你
怎么办
你心里明白却一言不发
摇摇头
被风吹起又落下


五月五日


今天天气很好
且推开窗户
且无所事事
没风没雨没有楚国
也没有人
投河
时至初夏
粽子开始在嘴里反复回忆
那些水会在河底
翻身站起
掀出很多湿淋淋的浪花和诗歌
一闪即没
滚滚东流去

一个具有香甜风俗的民族
可以在岸边剔牙
也可以在岸边生生不息

发表于 2014-6-10 13:31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1193-1-1.html

#流派评论#

经立读诗【对母亲的想念——乐冰《风从故乡吹来》】

风从故乡吹来
              ● 乐冰

风从故乡吹来
从母亲的白发吹来
它一路向南,一刻不停
走了三千里路,不知疲倦
它摸摸我的脸
摸摸我的手,摸摸我的耳朵
摸着摸着,我就有了醉意
我就沉醉在母亲的气息里


本诗突出点在感觉细腻。
因为细腻,才有了超凡的想像产生。
主人公与故乡的距离是三千里。
在三千里之外,主人公感受到了吹在身上的风,是从故乡吹来的,是从母亲那儿吹来的。
现实一点说,如果主人公与母亲的距离是三米,母亲在上方,主人公在下方,那一阵风吹来,可以肯定是说,是从母亲那儿吹来,并且那些风吹过了母亲的白发,吹过母亲的白发的风,又吹到了主人公的身上。母亲的气息也带到了主人公身上。
而实际情况上,主人公与母亲相距三千里。
三千里的那头,北方,是故乡,有母亲。
三千里的这头,是主人公。
现在,当一阵从北到南的风吹来,吹到主人公身上,他想到故乡,相到母亲,如同与母亲是一个三米的距离,所以,当风吹到他身上,他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
而这一感觉的产生,源于对母亲的想念。
只有想念之深,之切,才会产生三千里之外吹来的风,是从故乡,从母亲那儿吹来的。
所以,对于诗人而言,这尘世,没有距离,距离遮挡不住诗人对母亲的想念!
而这种想念是那么真切,动人!

——作品来源:《诗歌周刊》第98期
2014.3.8    长沙

发表于 2014-6-5 18:48

http://www.zgsglp.com/thread-279715-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07:48 | 只看该作者
6月12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做一棵河边的苇草》文/ 北方雪狐

月光,以动词的慢晃动着河岸
风吹过,扶疏的苇叶婆娑
一只叫做戴胜的水鸟,从古老的诗经里
扑棱着身子,惊叫逃离

无数的苇草,固执地守住故乡的河湄
青黄不接的日子,花红柳绿的日子,都不能
阻挡一颗苇草对河的执着,对岸的依偎
和对村庄的眺望

相信一颗苇草,它垂下的头颅让时光惭愧
相信它深扎的根已诞下血脉,为此
我一直爱它的清贫爱它的瘦削
爱它的青翠
也爱它的枯黄

爱它,就像把一生的瑟瑟捧在手心

发表于 2014-6-11 12:1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1457-1-1.html

《搭儿子的积木》文/李显

我折掉他原来的房屋
把栅栏,窗子和门堆放一起
伐倒树木,平整土地
我用强于他的思维构想一座未来的房子
我动手了
用门套住门
用窗套住窗
用栅栏围住一根绳
墙壁平铺着垒成高台
把它们放进一个黑暗的纸盒
连同
一群等待安置的人

发表于 2014-6-9 18:14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0981-1-1.html

美诗中国 五月擂台赛冠军作品《空旷之名》

文/温柔的药

空旷。我以此命名自己的世界
飞起的水,坠的羽毛。来回的色彩,拘束的自由,于虚实之间
端坐,站立,行走,奔跑
没有回声响应

金属在闪光,落体在弹跳,河水在倒流
看不见,你真实的声音
象昨日掠过的风
遵循它的速度和轨迹,毋庸置疑
一旦接触,可以迸出花火

我习惯自己的空旷,盛装所有的经过
有根的,无根的
发亮的,黯淡的
没有太多的地方容下自己的,比如浅行的泪,捂住的叹息
想提起却提不到的倒悬的月色明亮

就如此行走,怀揣着宽敞和无限
刻画的春日尚未走远。广玉兰开出象样的几朵
攒下一些光,一些灰,一些雨的水印
腾出一大块心房,等待光阴歇脚
只需挪动几处绿荫,便能与阳光碰撞

之后 ,所有发出的声音收进腔内
镶上金边,泛起波浪
即使夜幕降临,远远的,也能看清背影和形状
我会收获更多更大的空旷,踩着钟点
纠缠日夜。你倒好,悄然在某枚针上
只须轻轻一击,发射的回声象潮水
一波,一波

放开我的空旷,还原那些失色和松弛
缓慢的动作阻止不了惯性
当留下的缝隙足够容纳自己的身体,会清晰
妙音回旋,水落下,羽毛飞起

发表于 2014-6-7 12:31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0280-1-1.html
#流派评论#

读胡玹《夹在书里的一片树叶》等5首深度意象诗

文/风之子

《茗香会》/ 来小兮——转折之处:启动“内在诗韵”律感与心弦和鸣
《潮水》/林莉——现代性焦虑:非意象的事实从来都是实存的意义大于现实意义
《陌生人进入我的身体》/从容——一种隐喻:深入诗语机理而发见的一次真实超验性表达
《跳水》/李成恩——纵身一跃:即使生命暂时被波澜淹没也要成为浪漫之境的一部分
《夹在书里的一片树叶》/胡弦——一种隐秘的声音:匍匐于线装书页里沉默如斯
  
     
    《茗香会》
  作者:来小兮

  身处年代之乱
  青砖有它斑驳的肉身,灯笼
  用红色进入。纸上之墨,窃窃私语。
  石头与植物的统一,在于同时被黑暗迷惑。
  你前行,见到左右事物的阴影
  鱼的愿望在搅动。
  脚步乱了,茶移向唇,夜晚移向内心。
  木椅空着,等你去填满。

  诗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uxu19990610
  
  【荐读.简评】转折之处:启动“内在诗韵”律感与心弦和鸣

  物象省略,情景犹存,似打红伞的曼妙少女,缓步穿过青砖斑驳的小巷。能听见,远处深宅高墙内传出的阵阵禅音,茗香袅袅,花影曼妙。
  非常奇妙的一种感觉,来小兮将古典诗意糅合,香茗雅趣,青涩淡雅的喃喃自语,化为一盏灯笼下恍若鱼鳃兀自离散与聚合的一缕清影,隔世一瞬,依稀可见。
  有的诗歌,并非一定要读懂诗语所传达的所有含义,一首诗能打动人,勾起读者某种联想,有所想、有所思,进而好奇地驻足,把眼睛留住,思绪万千。这样的诗语在形成汉语语境的同时,语言的修辞与话语结构的转折,体现着一个诗人利用简单的物象集成,完成语言和生活经验的传递,并在诗人理性把握中倾力熔铸而获取现代诗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看似轻飘飘的一句:“纸上之墨,窃窃私语”,却有着极强的逻辑关联。前与“灯笼”这个可疑物象对应,后与“石头与植物”的虚拟物象空间关联。而“肉身”这一禅家用语在这里与青砖、乱世形成时间的流痕印记,我们不由联想到清末、民国时代的香茗茶园,古朴深巷,亭台楼阁,鸟语花香。
  一杯香茗,茶香四溢,飘渺的清香迷失了诗人眼睛,“茶移向唇,夜晚移向内心”,诗人陶醉了,而读者呢,也仿佛沉浸在香茗中,风吹灯笼,鱼鳃暗自开合。这首诗如果要准确阐释其中所隐含的意义已不可能。但并不妨碍我们读这首诗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被牵引的感觉,场景是古典的,诗语是现代的。而断句、意象却是欧式的,完全看不出这首诗是出自女性之手还是男性之手,还没到转折之处,便是启动“内在诗韵”的律感与心弦和鸣的最佳动力,也许就是这首读起来看似毫无意义的一首诗,充满着神性意味,“木椅空着,等你去填满”,当然,等待着填满的,不只是身体,还有精神上的诗性空间。


    —————————————————————————————————————  

  《潮水》
  作者:林莉

  它滚动,在无垠的大野中放下岸堤、导火索、裂缝
  它设置歧途、十字路口以及
  没有地址的天国。它不会疲惫,痛苦
  滚动着又突然静止,是创造也是破坏
  在我们随手丢弃的时间里

  它被风吹高,形成炫目的波浪,离神那么近
  又一次次砸碎,像一个被打回原形的流亡之徒
  一失足坠下云端,匍匐着、残喘着
  它提供遐想,以此向我们确证
  一条生物链,着火的命运的绳索,还在艰难地
  缝合,衍生,具有持续性,这些年
  它勒索我们又在瞬间把一切一笔勾销

  相对现在,它昭示过去和将来
  它不断后退,以期和痛别过的错失过的万物重逢
  它命令失眠者,于遗忘中获得湿漉漉的回忆
  相对具体,它面目模糊,难以描述
  仿佛某一次幻觉,更如我们
  经受过的苦,那些无名人事,呼啸着,来了又去

  吸附我们,死命攥紧又冷冷地松手
  它不会为我们的意念存留,在法则之外
  它说逝者不可追,千古明月仍要照人来
  择舍、扑击、追逐,它失衡于某种力量,并不能真的
  经过你我之间,它是最后出现的虚无

  弯曲的、笔直的、椭圆的、溃散的,凝固的
  失神的刹那,我们互相挟持
  在孤独的重返中,在流水般的衰亡史上
  那清晰的、牢靠的沉默盘恒……

                 2014.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0440e0101iaow.html
 
  【荐读.简评】现代性焦虑:非意象的事实从来都是实存的意义大于现实意义

  诗语形式的异质性与律动的话语结构,弧形线条多样化展现更是是林莉近期诗写的特点。最近一段时间,读了大量的网络诗歌,造访过许多诗人博客,印象最深的就数林莉新浪博客。为数不多的诗静静地端坐在那里,等待好奇者闯入。
  个性化诗语特征,可谓林莉诗歌写作中一个重要支撑点,之所以她的与众不同,个人化倾向与真实的生活经验,通过凝练诗语转化后的诗意空间,却是流动的河水悉数涌来,潮水般翻滚,基质流变,从最基本的语词单位启动,逐渐蔓延至周边结构:

  它滚动,在无垠的大野中放下岸堤、导火索、裂缝
  它设置歧途、十字路口以及
  没有地址的天国

  非意象的事实,从来都是实存的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因为声音,它总是领先于意义出现,并非潮水翻滚的响声,而是诗语语词,在意象呈现与诗意连续中,单个意象是各自独立的本真显现,导火索、裂缝、十字路口,被排山倒海的潮水淹没。而这一切,都是内心深处簇拥很久的能量,内心潜藏的潮水在熔铸一切。

  它被风吹高,形成炫目的波浪,离神那么近
  又一次次砸碎,像一个被打回原形的流亡之徒
  一失足坠下云端,匍匐着、残喘着

  潮水,已经化为诗人的一种精神的象征,摧枯拉朽,但波浪的波峰总有衰竭的时候,是否预示着离神越近,越是高不可攀。人生的境遇何尝不是如此,波峰与波谷,只不过是人生起伏中的一段故事,一个片段而已。“更如我们/经受过的苦/那些无名人事/呼啸着/来了又去”,生活如潮水,它既浇灌生活之养料,同时也给生活带来苦闷、彷徨:

  弯曲的、笔直的、椭圆的、溃散的,凝固的
  失神的刹那,我们互相挟持
  在孤独的重返中,在流水般的衰亡史上
  那清晰的、牢靠的沉默盘恒……

  现代性焦虑,严重妨碍着诗人们在诗写表达中走出低谷的信心,新诗近百年以降生存环境发展到现在,生存权利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因诗人们总是每一波浪潮的排头兵,跌入散漫无边的空茫、虚无的境地的机会也就越大,好在艺术的语言,是由具有象征意味的象形文字演变而来,而诗语的节奏和韵律,在一些为数不多的沉潜伏案探究生存与存在的诗人笔下,成为一种通往符号理论的个性化诗语表达广域性手段。毫无疑问,林莉就是这样的一个具有独特诗语体系的诗人,诗话语感出奇的好,自然、贴切、知性而沉潜,并且消除了男女诗人的性别界限。显现出的是一种人类精神无为而为的气魄,大气而卓越。话语中独特的语感,从何而来?诗语灵光乍现,从何而来?那“弯曲的、笔直的、椭圆的、溃散的,凝固的/失神的刹那,我们互相挟持”物象与心境之间形成的深度模式超稳定潜在性,在更大的思域之上,林莉诗写语义在偏离中的自行消解,便在“失神的刹那/我们互相挟持”物我同构之中,构成一种底盘牢固的磐石建筑。
  
      ————————————————————————————————————

《陌生人进入我的身体》
  作者:从容
  
  一个陌生人进入我的身体
  带着狼的气息

  在水晶中
  我最爱的陌生人呵
  穿越了我的身体

  接近狼,是为了
  逃避狼群

  勇敢的匈奴人的血液
  在我的躯体内暗涌
  溺爱我的唐明皇
  也已死去千年

  而我还活着
  引领一个陌生人
  穿越了身体
  被征服的火焰
  刺痛了我的眼

  梦中的陌生人
  折断了我的身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65c840100ov9z.html

【荐读.简评】一种隐喻:深入诗语机理而发见的一次真实超验性表达

      从容这首诗,毫不起眼的用语,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可谓神奇。《一个陌生人进入我的身体》题目本身就令人惊骇,因为进入,所以泛情。显然,把这首作为一首情爱诗来读,也说的过去。因为“进入”一词,语词的隐喻,而惯性思维常常伴随着语义的背反,表面上看,从容呈现的是一种体验情爱的感觉,而事实上,诗人只是在精神化牢的幻象状态下所形成的一种类似弹拨竖琴而发出的清波荡漾的音律式滋生。

    一个陌生人进入我的身体
  带着狼的气息

      现代诗的表现方式有多重,将臆想的前意识幻觉,以诗话的超验性表达,造成一种既定的事实,即是说:“陌生人进入我的身体”为真,它是一个真实体验,然而这种感觉却是一种潜意识的衍生现象,超验的感觉。带着狼的野性,这一切正是女性所渴望的,当然,男性也许会有这样的猎艳心理与生理体验。

       在水晶中
  我最爱的陌生人呵
  穿越了我的身体

  接近狼,是为了
  逃避狼群

       正当读者欣欣乐道体验一把陌生人进入身体的臆想之时,那一束光,一束爱的光芒,“穿过了我的身体”,似乎从容的摄喻,开了一个超级玩笑,而第三节“接近狼,是为了/逃避狼群”,将进入身体的凶猛野性的狼,视为值得信赖的归宿而形成逻辑悖论。既渴望获得欲望的满足,又在推却、避让、陈述,超验表达,以寻求突破诗语的极限表达,从而抵达超现实主义的理想园。暗涌于胸的狼性,推送迷幻的心灵,重现唐明皇昔日的荣光。
       将诸多非正式的书面话语入诗,模糊了诗语间话语的诗性界限,然而情感在所有地方都是一样的,虽然不同的语境,诗人所选取的意象不同,但最终的能指都朝着一致的情感投射方向,超越情感的理性表达将分出高下,从容这首诗情感表达方式的异质化特征,并非利用繁复、驳杂的意象陌生化表达,而是自然舒缓地将一些毫不起眼的普普通通的语词,赋予神奇的力量,陌生人——进入——身体开始,而后以陌生人——折断——身体结束这一梦中体验的全过程。
       当面对一首诗在理解上出现多重解读的可能方向时,参阅诗作者的诗观尤为必要,从容曾这样说过:“我认为诗歌必须是有深度和高度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诗歌写作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越来越缺乏应有的敬畏和虔诚之心。......只有修炼到禅境与诗境合而为一的境界,才真正有穿透力的诗歌出现。”
不言而喻,从容在这首诗中统摄的一种隐喻系统,是她深入诗语机理有所发现的一次真实表达,不过这种表达是超验性的。
  

————————————————————————————————————
   
《跳水》
   李成恩

  这不是水,是蓝色的玻璃微微晃动
  如果你的身体真是你的身体
  从跳板上倒栽下去的就是另一个人
  如果你的尖叫唤起了你荡漾的恐惧
  从跳板上跳下的肯定是别人的身体
  蓝色水面向你打开一个通道
  你在张望中踮起脚尖,这个时候
  如果有人在后面推你一把
  你还有退路么?没有了
  因为你溶入了蓝色玻璃
  你的头插到了玻璃里,水花溅起的是玻璃
  破碎的声音,你知道你的肉体嵌入玻璃中间
  你像一条鱼摆动你的四肢,张开你的嘴
  你企图挣脱玻璃的囚禁
  因为你意识到跳板上的怀疑是错误的
  推你下来的那个人虽然是另一个自己
  但你后悔了,你想浮出水面
  你在玻璃里迷失了你的身体
  夏天的炎热迷失在你身体里
  你的身体只是一个漂亮的符号
  在半空里翻滚,迷失,抱紧
  然后跳下去,但跳下去的是另一个人
  你此刻还僵持在跳板上哆嗦
  蓝色玻璃啊你倒栽下去就变成了水的一部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3a170102ed69.html
  
    【荐读.简评】纵身一跃:即使生命暂时被波澜淹没也要成为浪漫之境的一部分

       似乎女性与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人们说女人是水做的,我看一点不假,“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宋代诗人洪适描写桂花香气逼人的色彩是浓郁的,读李成恩这首诗,也仿佛嗅到十里之外的桂花之香气。

    这不是水,是蓝色的玻璃微微晃动
  如果你的身体真是你的身体
  从跳板上倒栽下去的就是另一个人

      物象横向挪移,在意识与幻觉之间形成一种类似真实的像,“这不是水/是蓝色的玻璃微微晃动”,幻象之境也铺满浪漫的帷幕,唯美的,构筑起高台跳水时濒临深渊般的一片蓝色的——海。欧阳江河在他的长诗《玻璃工厂》中有这样一句诗:“从看见到看见/中间只有玻璃/从脸到脸”,从潜意识到语言本身,自主性希翼挣脱语言束缚而达到某种“纯粹”的状态,一种流动的语感,构成一种真实的幻想,从“脸到脸”,亦或“从水到蓝色玻璃”。而承载话语模量的根基在受到自我怀疑:“你在玻璃里迷失了你的身体/夏天的炎热迷失在你身体里”,这种充满疑虑、高度内审的自我写作,喻意指向是呈多纬度的,“从跳板上倒栽下去的就是另一个人——推你下来的那个人虽然是另一个自己——然后跳下去,但跳下去的是另一个人”,显然把自己推下高台的人就是自己,但并非现实中的自己,而是化身为自己灵魂的“另一个自己”。

       你还有退路么?没有了
  因为你溶入了蓝色玻璃

       那弧形跳跃而起的身体,“你的头插到了玻璃里/水花溅起的是玻璃”,个体生命的精神归宿,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是呈线性流转的,无论愿不愿意,它都存在。而与之抗争的结果,可能被溅起的玻璃渣脸颊,撕烂衣衫。突破与突围的艰辛路程,就在这纵身一跃之中,体验这一跳,带来的畅快感受,即使生命暂时被波澜淹没也要成为浪漫之境的一部分。


     —————————————————————————————————————
  
《夹在书里的一片树叶》
   胡弦
     
  愈来愈轻,侧身于错觉般的
  黑暗中:它需要书页合拢,以便找到
  故事被迫停下来的感觉。
  书脊锋利,微妙的力
  压入脉络,以此,它从心底把某些
  隐秘的声音,运抵身体那线性、不规则的边缘。
  “没有黑暗不知道的东西,包括
  从内部省察的真实性。”
  它愈来愈干燥,某种固执的快感在要求
  被赋予形体(类似一个迷宫的衍生品)。
  有时,黑暗太多,太放纵,像某人
  难以概括的一生……
  它并不担心,因为,浩大虽无止息,
  唯一的旋窝却正在它心中。
  它愈来愈干燥,细长的柄连系着
  身体之外巨大的空缺:它仍能
  触及过去,并干预到早已置身事外的
  呼啸和伤痛。“岁月并不平衡,你能为
  那逝去的做点什么?”
  许多东西在周围旋转:悬念、大笑、自认为
  真理的某个讲述……
  偶尔,受到相邻章节的牵带,一阵
  气流拂过,但那已不是风,只是
  某种寻求栖息的无名之物。
  “要到很久以后,你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
  以及其中,所有光都难以
  开启的秘密。”
  有次某人翻书,光芒像一头刺目的
  巨兽,突然探身进来,但
  失控的激情不会再弄乱什么,借助
  猎食者凶猛的的嗅觉和喘息,它发现,
  与黑暗相比,灼亮
  是轻率、短暂的,属于
  可以用安静来结束的幻象。
  “适用于一生的,必然有悖于某个
  偶然的事件……”当书页再次打开,黑暗
  与光明再次猝然交汇,它仍是
  突兀的,粗糙与光滑的两面仍可以
  分别讲述……
  ——熟谙沉默的本质,像一座
  纸质博物馆里最后的事,它依赖
  所有失败的经验活下来,心中
  残存的片段,在连缀生活的片面性,以及
  某个存在、却始终无法被讲述的整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55acf0101glfd.html

【荐读.简评】一种隐秘的声音:匍匐于线装书页里沉默如斯

       当面对一首语言连续,诗语有着连续有效性而无法分割之时,为深入诗之机理,不得不在结构间寻求一种启迪的话语句法,语言,将人从不可言说之物中解放出来,而沉默,带着一类跨界的忧思,体验一片树叶夹在一页书中“薄”的感受,那是怎样的一种形态。“黑暗中:它需要书页合拢/以便找到/故事被迫停下来的感觉”被迫一词的出现意味深长,夹在书页里,则显现于时间暂时停止,生命的暂时休止符,等待翻过下一页的时候有新的树叶再次夹进书页里。一片树叶,即可认为是一段故事,人生之路的一段路程。
隐喻与象征,在智慧的人的手里,那将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恩典,它潜藏着一种隐秘的声音,只对抱有附身于神灵般沉寂的慧聪之人起作用,而沉浸其中需从思维内部入手,省察物象的真实性与现实性,就成为诗人不懈追寻的一种人文素养背负的一剂增效剂。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有三大结构主义观念:语言的任意性,关系性,系统性。当我们面对胡玄这样一首思想容量极其广博,人生感悟如此之深的智性诗语,有趣的是,诗人似乎既展现自身又消解自身,无论是人生体验或社会现实中呈线形关系生活乐章:“它愈来愈干燥,细长的柄连系着身体之外巨大的空缺:“它仍能/触及过去/并干预到早已置身事外的/呼啸和伤痛”。不难看出,话语结构中时有悖论的产生,死死压进书页里的东西,兀自跑了出来,像一头刺目的巨兽。超越词语的自由,与脱离词语的自由呈现于同一时空之中。

——熟谙沉默的本质,像一座
纸质博物馆里最后的事,它依赖
所有失败的经验活下来,心中
残存的片段,在连缀生活的片面性,以及
某个存在、却始终无法被讲述的整体。

       诗歌语言呈现的是一种可通往艺术建筑穹顶的符号,纸质博物馆里堆放的杂乱无章的东西,往往因为它是一种失败的经验而存活下来,成功的经验或意识却被潜意识所忽略。而摆放在明净敞亮的厅堂中央的物什,成为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灵魂复活了吗?它需要在此时此刻精神复活吗?那夹在书页里的树叶,那残存在意识中的片段,仍然沉默依旧,就像那一片夹在书里的树叶,越来越轻,薄如蝉翼,活的物,获得魂灵安然。等待最佳孵化而出的时机,进而断续发出细微隐秘的声音,继续匍匐于线装书页里沉默如斯。

                                                                                                                                                                                                   2014、6、10

发表于 2014-6-10 08:02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1108-1-1.html

#以诗为证#197【秋水《诗歌日》/2013】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k0jp.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22:41 | 只看该作者
6月13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甲由的“烟花三月”一组选三首

《瘦西湖》

藏于民间。虽倾国倾城
但绝不惹安史之乱
只度捣衣、戏鸭,淘米、做饭的命
一生占尽窈窕风姿,中外蜚声
却也安于小桥烟雨,只做平民

《朱自清故居》

刚进大门,过道窗口里的中年男人便递出来一句话
“门票十元。”
交钱买票。中年男人又跟了一句:
“没有办法,上面的规定。”
一边朝里走,我一边想,他是觉得来访的人都应该免费呢
还是觉得愧对宁可饿死,也绝不领救济的先生

《扬州八怪》

话说那一日
罗聘囊中羞涩,困于京城
梦中忽接金农蝇头书信一封——
吾弟虽俗常之人,却也端正廉直,谦谦君子
奈何受如此之困?
今当联络郑變、李方膺、李鳝、黄慎、高翔、汪士慎者
皆出一物,是为盘缠
众人应允
板桥因无师承,随以《竹石图》示之
李方膺不愿步其后尘,佐以梅花
李鳝因被排挤罢官,郁郁不得志
遂作《五松图》,水墨融成奇趣
黄慎粗犷,献《群乞图》取乐
那高翔、汪士慎者,虽身体欠佳
亦不忘园林小景、狂草大字
惟金农为发起人,自不怠慢
一写漆书,头重脚轻;二玩篆刻,另有意趣
正在疑处,忽然翠鸟鸣春,翻身惊醒,才知是南柯一梦
也罢也罢,东鳞西爪,是为扬州八怪

发表于 2014-6-12 21:0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1938-1-1.html

美诗中国 五月擂台赛亚军作品《废墟》

文/禾青子

你说有光,太阳就奉献了疼痛
你说有忧伤,一片海就表情灰暗
你说有种子,一堵烂墙能压住发芽
你说不出自己,站在谁的家门口
你说不出谁的家门口,你为他安好窗户

在这座城市的高处,我们是习惯爬上的动物
爬着脚手架,你说不出故乡的天遥地远
像那些大块头的红蚂蚁,故乡奇怪地
爬回我们的身体,吞噬我们
又吐出我们,我们爬着爬着

再爬高一点,有些老妇人在楼顶跳广场舞
再高点,废墟歌唱着软塌塌的性欲
再再高点,一只熬夜的红蚂蚁放弃了户籍
从三十二楼跳了下去

发表于 2014-6-7 12:31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0280-1-1.html

#流派评论#

小中窥大巧作诗----读陈清流的《当》有感
文/金陵一片云

说感受之前,首先再来看一下我所说的这首诗《当》:

《当》
文/陈清流

“当” ,这个词
落入我的心间
我正在小雪下寻找
历史里
可能,那些未来

(原诗相关链接:http://www.zgsglp.com/thread-281637-1-2.html

   这首诗来自于美诗中国联盟第74期活动的同题之一,出于陈清流之手。说实话,陈清流,何许人也?我并无所知,看他的诗也不多,但就在我无意之中读到这首短诗时,第一时刻就想到了“以小窥大”这个词。
   微型诗难写,这是我已知道的事实,短诗虽比微型诗的字数行数显多,但皆因一个短字,就显示出其难度所在。
   我们来看这首诗,短短五行,总计不超30字,接近微型诗的小了吧?
         诗歌以“当”字落入“我”心为起笔,“我”专指诗者一个人,小吧?
   这首诗,诗者通过将一个“当”字进行拆解而衍生出诗意,可谓是“小”中见“巧”。
   何以说“窥大”呢?不妨听听我的想法。
   历史与人相比,无疑是“大”。此诗以“人”引出“历史”,通过写个体的感受来传达出对历史的思考,可谓又一处巧妙所在。
   将“当”字拆解开来,上为“小”,下为“彐”,“彐”不仅音同“雪”,且曾做为“雪”的简化字而使用。“在小雪下寻找”,不就是在“当”中寻找么?
   “寻找”什么?是引领我读下去的缘由。——“寻找/历史里……未来”此处处理得多么巧妙啊!这时候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诗者的高明所在——我们知道,钟声响起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当”,此处巧就巧在诗者不直接写在“当”的声音下引起自己对历史的思考,而是以“小雪”来暗指警钟敲响的声音,在此,处理的微妙只需读者稍加细品便可知晓。
   历史是何其厚重的一本大书啊,从历史里面,我们看到若干年前的过往,并通过总结历史的教训经验从而看到未来可能的走向。注意:诗者在这里用到的是“可能”,这是一个相对精准的词,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预知必定的未来,我们只能预见“可能”。
   当然,这首诗固然写得小而巧,也有不足之处,起笔就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当”是一个字,怎会是“一个词”呢?“正在”是想体验偶然性么?其实完全不必。末句逗号显得多余,为什么不让文本显得更顺畅些呢?-----说起这些,我可能有吹毛求疵的嫌疑了,结束前,还是留下自己的交流版吧:

   “当”——
   当这个字
   落入我的心间
   我总是前往小雪下寻找
   寻找历史里
   可能的
        那些未来
   
   (*鉴于本人水平和认知的局限性,可能对诗歌本身产生的误读,敬请作者见谅并告知,就此感谢!)
                                                 20140613

发表于 2014-6-13 17:20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2221-1-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9:16 | 只看该作者
6月14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90后诗歌两首

魔鬼、书生以及写诗的风流事(组诗选二)

         文/刘郎

情节三

等他打开一盏灯后,你便可以
放心的睡了。纸轩窗 ,推开便见,月如钩
你看上一个会写诗的老皇帝,看上一个
喜欢在夜里,手拿月亮钓鱼的人
他一直住在季节的深处,住在
无可无不可的城市的尾巴上
“一袭青衫,荷锄晚归” 他喜欢这样的生活
他种花生,种花生坚硬的壳
他用花生下酒,不吃鱼
“要死也要死在你手里”  你这样说过,在他的身下
婉转,痴绝!而今花事零落
你的牙齿还好吗?咬那青山
他的庵堂建在山阴,不读诗书不诵经
爱焚香,不为驱蚊虫,只想为前缘
再续一段才子佳人话!诗也戒了,不再写了
任平生心事,随春水,东流去


情节四

“夜色浓稠”,我喜欢这样写
我喜欢在白天  打开她的身子
一个身体里藏着夜色的女人
她用她的夜色爱过我!我确信
我的感觉没错…  为此
我不止一次在诗里写“夜色浓稠”

发表于 2014-5-28 13:0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76904-1-1.html

《山村》文/老远

风雨、雷电、霜雪应有尽有
唯有阳光的指标中途被拦截
长在山凹里的山村
结出两个词:枯萎,冷静

能动的高级动词怀揣梦想
都沿那条梯形山路下山了
都只留下定格在记忆深处的背影
剰下一些高级动词已转化为名词
或躺着老床铺
或拄着老拐棍
于不停地哼出的“三声”中
等待那一曲必然奏响的哀乐

并肩走过许多春秋的老屋
变成收集低级动词的词典
竹木满面笑容
鸟兽一脸悦色
它们的故事开始了
他们的故事结束了吗?

发表于 2014-6-13 13:57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2163-1-1.html

美诗中国 五月擂台赛季军作品
《五月,槐花,及其它》文/王运用

1.

五月,刚下过一场雨,窗子突然被阳光照亮
母亲坐在窗下看着我和玉米
玉米像母亲的孩子,一无所知的被深爱着
母亲说:“孩子,我能给你的
已经都给你了”

母亲用青色的包衣
包裹着守口如瓶的牙齿
免得走漏了风声

2.

五月的槐花开了。
我准备,到那些可以去的地方去流浪
中国的地理应验着命运的颠簸
只有背上我的草籽,才能体会流浪者的艰辛

我的情绪跟向日葵一样饱满
活着的时候,额头明亮,倒下来浸透着阳光和雨水
千里之外,我始终长不成一棵树

我只随山岚岗亭白云悠悠
风把我的名字写成绝句。再远
也要望一望故乡的落脚之处
望一眼窗前的母亲

3.

穿藏青色衣服满头白发的女人
是我的母亲。渐渐远去的背影
憔悴多年,随风飘远

五月的这一天,我带上花镜
母亲的目光和我触碰在一起,依然安详

母亲目不识丁,生命耗尽,像一颗玉米轰然倒下
母亲的雕像是我的精神祭品
我刻意不让自己在悲伤里站得太久

捧着母亲安卧的泥土,站在队伍当中
前面是姐妹们和孩子,后面是妻
头顶上依然响着,母亲弯腰打水的声音

发表于 2014-6-7 12:31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0280-1-1.html

#流派评论#

直白诗意与新媒体时代

——90后诗歌印象(三)

韩庆成



  前两篇简评分别谈了直白的诗意及其纵向的诗学传承,这一篇简要谈谈直白诗意在新媒体时代对诗歌传播的重要性。
  笔者在《新媒体的崛起和新诗的大众化》一文中曾谈过新媒体:1、新媒体是相对于纸媒(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而言;2、新媒体是数字化的;3、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的。但仅有这三点还不能定义新媒体。在众多关于新媒体的释义中,我比较赞同美国《连线》杂志的说法:“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只有一句话,但几乎把包括上述三点在内的新媒体的所有特征都囊括了进来。这句话也形象地概括了三点之外的新媒体的本质特点:1、自由发布,2、自由传播、3、自由获取,4、即时性,5、互动性。就诗歌而言,论坛、博客、微博、微信、Q群都是可用的新媒体平台,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诗歌正在借助这些新媒体平台实现即时、广泛传播。
  由于快餐文学和视听艺术的泛滥,新媒体读者面对着无穷无尽的娱乐选择,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他们随时可读、可听、可看,诗歌直白与否,决定着他们是否愿意读,读下去,继续读。这种情况对一位读者来说,只是个小问题,因为看不懂诗歌可以看小说,但对诗歌来说,却是个大问题,大到诗歌究竟需不需要普通读者。
  显然,不少诗人认为诗歌并不需要赢得大众,这是进入网络时代以后,诗歌阅读没有增长反而加速衰落的主要原因。这与唐诗以来中国古典诗歌的直白传统是背道而驰的,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新诗在与西方现代诗嫁接的过程中,在吸收其养分的同时,也过多地吸收了其糟粕。糟粕部分导致的异变,让中国读者产生普遍排异反应。此后出现的口语诗试图纠正这个异变,不幸的是不少口语诗人矫枉过正,口水化、垃圾化(非垃圾派)在网络招摇过市,引起普通读者反感,从另一端埋葬了中国新诗。
  与网络孪生的90后切身感受并认识到这个问题,应该说,他们比其他代际诗人更加了解网络,因而也更加了解新媒体时代诗歌的写作和传播,我们已经看到他们在写作和传播的两个层面,对提振中国新诗所做出的努力。直白的诗意,是其写作层面的准则,这个准则为越来越多的90后所践行。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直白诗意与新媒体时代的关系,那就是:直白诗意是诗歌在新媒体时代得以广泛传播的基础。道理显而易见,新媒体时代,由于娱乐文化的丰富多彩,难懂的或没有诗意的诗歌已不可能再得到普通读者青睐。只有直白的、且有诗意的诗歌,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短小精悍、适合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时间的优势,逐步回到大众视野。
  在传播层面,多位90后诗人任编辑的中国诗歌流派网“90后诗歌”栏目,余幼幼办的大学生诗歌网,阿煜、小苏打办的“90后诗歌网”微博,杨景文参与的微信《诗日历》“90后诗歌联展”,郭海明办的“90后诗人”QQ群,仝晓等参与的“90后诗歌”微博,牛冲办的《元诗歌》微信,复旦诗社办的“90后诗人论坛”,魔约等在中国诗歌流派网办的“90评论”……这些由90后诗人主持或参与的新媒体,已成为传播90后诗歌的中坚力量,同时为一些传统媒体选稿提供了支持。

(《山东文学·下半月》“90诗苑”专稿)

发表于 2014-6-13 21:15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2267-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9:17 | 只看该作者
6月15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李琼光 诗歌三首

疗病


扁公把听筒挂在我的胸口——
“你乘哪阵风来”
“春风”
“哦,你身子弱受不了这大补”

扁公把听筒挂在我的背后——
“你乘哪阵风来”
“北风”
“哦,你就随北风回去吧”

谨遵医嘱
我又在光腚的雪地里不停地跑
一直跑到中年
(2014年6月11日)


一亩三分地

千年不变的是这一亩三分地
就像俊少妇的肚兜
拨弄了一年又一年
连拳头大的土堆也没有隆起

左倾的风,右倾的雪
都从这里刮过
一匹千里白驹坠落岁月的荒野
诗人们在写落叶的哀辞

88年4月的一场春雨,催发了
一粒椰子的芽
记忆中这园地没有过这样的诗意
琼宴的序幕。酒在锅里温着
(1988年5月)

留守儿童的痛


风吹动一株小草的背篓
镰刀的丰腴
在每个夜晚被安置在月光最沉重的美

春天的蓓蕾,一滴水的梦
——清甜的甘露,赖以绽放的阳光
彩虹在长发的雨后碎成了水

时光在逝去天真的小脚丫上流淌
一小块蜷曲的蓝天,七月飞雪
沙哑的钟声,撕裂着大山肋骨的疼

物质的眼睛忘记了浮华的背后
我枯坐在被雪压痛的夜,就像背负
一个民族的疼
(2013年7月)

发表于 2014-6-15 10:12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2697-1-2.html

呆呆 诗歌一组选四首

◎ 湖边

  暖暖的风
  暖暖的疲倦
  暖暖的,被暮色抱在怀中的湖水,灯光
  暖暖的少年。被石块压住的翅膀,轻轻的啜泣
  哭声也是暖的
  它熄灭少年内心的火
  它带着星星,在浮冰似的天空漫步
  它那么暖。
  在我手心写字:秋风明亮,星辰寥落

  ◎ 异乡的月亮

  这异乡的月亮,它有些凉,有些让人难以接近
  它也很短,短得让人无法思考;思考是石阶下的蟋蟀。它们马上就要离开
  哦。歌唱吧
  简短地歌唱吧
  歌声会数清你的年轮。坐在音符上的少女
  眉目如霜
  黑发委地

  ◎ 莲

  躲在流水里的人,把余生寄托给了云朵和风。她瘦成一泓月牙
  莲。莲。
  死于梦境的莲
  死于流水的莲
  耽于宿命和稻黍的火焰。它们枯萎
  它们掉落
  它们被自己悼念,被自己送到远方

◎ 风在燃烧

  应该怎么保存,这内心的露水?
  它展开翅膀时,月亮也蒙上一层泪水。逃亡的星星褪下羽毛
  在人世间
  它们不过是

  村子里一群群飞奔的孩童。该怎么压住,这些云的翅膀?
  去芦苇间寻找它们
  给它们穿上水草的鞋子
  去麦子地里寻找它们

  给它们。
  潮湿的清晨,婆娑的树影。美好的妇人,挽着篮子
  走在随时都会消失
  都会消失的路上

  该怎么保存,这内心的粉末?
  它们展开翅膀的时候,谁蒙着眼睛,在哀哀哭泣?在茫茫旷野上
  撒下不知名的草种?

发表于 2014-4-15 10:54

http://www.zgsglp.com/thread-261820-1-2.html

#流派评论#


    诗歌的文本和文本性
    文/一笑了之


“在限制中才能显出名手
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
                 ------歌德《关于自然与艺术的十四行》

  诗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许多人穷其一生也未能取得多大成就,更多的是连门都没有进入。
我们不喜欢某个音乐,一是音乐本身不怎么样,二是我们自身不怎么喜欢;就说一吧,音乐再怎么不怎么样,也是由音符(1234567)组成的,这就像诗歌是由语言组成的——我拿一张绘画说是一首音乐,人家还不笑掉大牙?诗歌的文本包含了精致的诗歌语言。很多写诗的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诗歌语言,就在那里抒情言志~很搞笑的。
  诗歌不但要产生共鸣,还要产生惊奇--这是诗歌的文本性所决定的,非此即彼,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诗歌是决绝的。

  让我们来看河北诗人大解的长诗《玻利亚雪峰》开头的片断:
“高于四季之上 雪在寂寞中到达峰顶
白一旦超过白就变得透明 玻利亚
天空下什么是放光的事物
如果山脉举起了万世的冰凌”
  --假如末两句换一下语序:
“如果山脉举起了万世的冰凌(/那)天空下什么是放光的事物”
  很显然,这样就好像成了一句话而不是诗了~

  诗歌有一种独特的文本;既然是用诗来表达,就不能舍弃诗的文本;精神或意义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依附于文本的。
  当然,表达的方式有很多,也可以用小说或散文,或用绘画或音乐等等。
  暂且撇开叙事诗,一首具体的诗歌不叙述也不描摹(叙述是小说家的事,描摹是画家的事),而应当直接就是(一个事件或一个特指;以及特指与泛指、能指与所指和诸指之间的关联)。
  精神或意义并非神话,而只是结构的一种效果。诗歌是决绝的,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诗如画,也只是“如”而不是“是”。
  诗歌的文本亦即诗歌的内容及如何表述;诗歌的文本性为诗歌的特质,是诗歌有别于散文、小说、戏剧、评弹等特性。就说古代的一首七绝,四七二十八个字加题目和标点就是它的内容,文本性是指预先规定好了的上述(当然加入了平仄\对仗\压韵等)。文本并不规定序,于是可加可不加;文本也未规定必须加上画,但加上画就不再是纯文本的诗歌了~

  “在限制中才能显出名手/只有法则给我们自由”——《关于自然和艺术的十四行》(歌德)。
    在限制中才能显出名手,我们姑且不去争名手,就说限制吧,“诗歌是戴着镣铐跳舞(闻一多)——仅仅跳舞还不行,还要戴着镣铐,呵呵~~你可以走路,甚至奔跑,但接近诗歌的是舞蹈且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这就是限制了;也可有另一层意思,比如作同题,关于滕王阁作吟诵的很多,类似曲水流觞的,但最终胜出的是王勃。

  当然,内容和文本不是简单的等同。所以才有了“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苏轼)”;才有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
  诗歌远离了读者,除了艺术主流的变换,除了曲高和寡的自以为是外,更多的是诗歌作者自身的问题~
  记得好像是苏轼说过的一句大意是:少年时文章极尽灿烂,老年时文章大华至朴。
  也许大部分人都要这样去经历吧。

   任何艺术终将回归到特指或着事件:
  比如:绘画/蒙娜丽莎(特指);晚祷(事件)。再比如音乐/蓝色的多瑙河(特指);费加罗的婚礼(事件)……
  诗歌是一个特指或一个事件--事件需要戏剧性,所以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特指。当然艺术有时也需要产生惊奇。
  当然的当然,屁也有可能加在音乐并成为音乐的一部分——莫扎特可以证明:现代人很久就对莫扎特一首音乐的一段多出两个音疑惑不解——最多32分音符的,这也是人类的极限!为何却有34个!后来证明是莫扎特用鼻子按了一个音键……
  同时他在起立用鼻子接触音键的瞬间放了一个很响亮的屁~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
一首诗歌的思想性越强~则文本性越弱
一首诗歌的戏剧性越强~则文本性越强
一首诗歌的结构性越弱~则文本性越弱
一首诗歌的诸指性越强~则文本性越强
  需要强调的是:诗歌的文本由诗歌的结构以及语言构成,先是语言,那么接下来就是结构了。
  写一首诗歌如果用建一所房屋来形容或比拟:语言类似砖木、框架与形制类比于结构。框架是内部结构,形制是外部结构。
  结构有时候是判别诗与非诗的一个标尺。

  我们常说:王维是山水诗人,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就田园吧,在田园里劳作的人不计其数,对田园的熟悉尤甚,为什么却仅有极少的人成为了诗人呢?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至少说明文学在这里特指诗歌,有时候不产生于熟悉。
  我们可以说热恋是一首诗歌,热恋的人情感纯真,内心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不是每个热恋的人将感受形成文字就是具有文本意义的诗歌。
  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有10000多首,但文学不认可“御制”,乾隆作皇帝可以,作为诗人过于牵强,这似乎是阐述: 
  如果没有自己的风格,写再多的诗歌也没有意思。
  而更容易将抒情写到滥情;不管是发乎真情还是言于其志,或者是若有所思~

  近来发现有诗歌作者在作品中引入了对话和引用,这值得肯定!
  对话无疑更能增加事件的戏剧性。
  上面说到了语言的堆砌作用(相对于诗歌房屋而言),有必要强调诗歌语言:诗歌语言至少是有别于日常语言的;就像是生活中同样的表达也有书面用语之分。
  专此布达,四个字,有专门或特别告知或通知的意思,如果用在日常的口语中,就会使人不知所云 。
早先的自行车落户的时候有个本本,叫自行车驾驶执照;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有驾驶执照,结果是自行车的,是不是很搞笑的?
  引用虽然不是对话,但也避免了单纯的叙述。
  恰当的引用已经是一种提升,有助于提高诗歌的文本性。这同样值得肯定。

  诗歌的文本包含了精致的诗歌语言,语言所承载的是情感思想。请注意,情感和思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倾向于抒情和言志,后者倾向于叙事和哲理。
  在浓缩的情感或思想中,如果没有诗歌语言及其文本的传承记载,那也就泛化了,就像一粒本该结晶成晶体的盐或糖,因为文本容器、语言之水的稀释,也许并未消失,但却非常可悲的给稀释掉了。
  再缺少想像力,诗歌就只能是一堆分行的文字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就是风格了。诗歌的文本是诗歌本身才具有的特质。
  多年以来,我一直对布封的“风格即人”非常佩服又心存疑问:酒可以由粮食酿造,但我们怎么可能会说“粮食即酒”或“粮食就是酒”?
  个人以为:写作如同做人,内容并非关键,关键是风格!内容如果是上帝造的,那风格才是自己造的或自己的。相对于内容来说,“写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写”重要(当然,“为什么写”更重要)。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形式是衣服,文本是人体,衣服附丽于人类似于形式附丽于文本;

  一个诗人称呼另一个诗人,与一个工程师称呼另一个工程师或一个农民称呼另一个农民或着一个科长称呼另一个科长等等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之所以截然,原因只是因为诗人是被上帝选出来写诗的人!
  所以兰波说:天下的诗人都是兄弟。
  只有相通的心灵才能发现彼此血脉的通灵以及家族的标示和血缘关系。
  而构成一个诗人的,就是形成了风格的作品。

  诗歌的文本没有任何功利性。一只成熟的果子在没有被发现和进入市场之前,先是不能成为食物再是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就是一只纯粹的果子;被发现,被命名,被采摘,被交易甚或被预想到功利并准备交易,它不再是一只纯粹的果子,而成为一种食物或商品。
  诗歌本来是心灵之树的纯粹的果子,果肉也就是文字流动形成文本并融入生命或着说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最大的成就就是不断地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安慰。
  诗歌之树为了结出果子,从模仿到自觉,从自觉到自然,再从自然到自由,依旧渴望着更高层次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出神入化。
  诗歌的文本与文本性相关,像水与酸碱性有关一样。诗歌本该就与功利性无关,而只是为了心灵的愉悦和安慰。一粒种子落地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一棵树怎么可能会崇尚功利而不崇尚自然?

发表于 2014-6-14 17:14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2485-1-1.html

#以诗为证#198【张洁《突然》/20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k26o.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23:00 | 只看该作者
6月16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情人》文/ 余秀华

你嘟嘟囔囔,猛地拉开大门
___一朵桃花刚好跌落在梦里

你这个女人----------你说
你认识我,是从我左手腕的刀疤开始?
我急需一场酣睡,在一阵又一阵的车慌马乱里
你一支接一支抽烟,烟灰堆积在你的长衫上


(写到这里,我需要中断。你打来电话
“我在漠河边建起了宫殿,第一群来的人是走私贩
他们托运枪子、毒品,性药,还有女人
他们走时落下了一小袋向日葵的种子
我已经种下了”

“柏拉图已经随河流淹没在一个雨季
你的马该是膘肥体壮,该上路了”)

我陷在一场酣睡里,梦见一匹马掀开井盖
把一整个月亮吸进腹部,它又疼又胀

醒过来,银屏上你发来一首短诗
“有一天,我们确定了某个树枝
树枝,确定于空中的位置
而空中的位置确定于某个季节
茎草遍地
在这样可以确定的日子里,我们开始做巢”

你一言中的的那句话,我不敢重复

发表于 2014-6-14 21:5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2565-1-1.html

东海乌石子《疼痛的沙子》三首

《疼痛的沙子》

我知道沙子是疼痛的
沙与雪不同
雪会消失
沙却存在

有时候沙渴望飞
像蜜蜂一样
也就是说
沙是有理想的人

沙还想成为海
即使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但世界是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只在诗里
谁在沙子上留下脚印
谁像一只黑色的鸟儿
一场风很快就会抹平
骆驼因年老而死去

而沙子是疼痛的
大漠哪里有孤烟啊
除了沙还是沙
除了埋葬还是埋葬

《自白书》

我注定要倒在这里
和沙漠一起埋葬
但我不想成为沙子
也不想成为胡杨
我要成为木乃伊
我死了
我的骨头还在

爱我的人早就不爱我了
那些故事也烟消云散
当有一天一匹马路过
请唤醒我的灵魂
为我写一首诗吧

假如是我老家的人
就请带一封信回去
就说
我只想在这里好好安息

《有关一个回忆》

我回忆的一定是我所经历过的
我一直在掂量思想与沙子
到底哪一个更重要

我总是走在宁古塔的路上
不知道是否还能再回家乡
也许我的前世就死在这里
在冬天我总是被风沙纠缠
经常有这样稀奇古怪的念头
这些像雪一样的沙子
漂亮的房子
无时不在制造假象

而真实的生活是
我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离宁古塔却越来越近
在凌晨五点
一头骆驼干笑三声

发表于 2014-6-16 11:33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3042-1-1.html


#流派评论#

地域意识与家国情怀的诗意呈现
                        ——詹黎平《箱子里点灯——千岛湖印象诗》诗集读后
文/鲁橹

一直不喜欢美国人梭罗,从他的《瓦尔登湖》里,我窥见他敏感、羸弱、小家子气、还十分的神经质,我最早接触这本书是八十年代的末期,徐迟先生翻译的,几乎是看不下去,那种啰嗦和大段的呓语似的话语,让我觉得一个思想家是多么不可亲近,我更不会意识到一个思想家和诗人心中的桃花源是需要用心灵来构建的,我还完全的不能理解,甚至对那个用阿拉伯数字记录他日常开支的男人有着讥笑。这样,这本书被我束之高阁,直到2012年10月上海译林出版社再次推出徐迟版,装潢和内页已是让我爱不释手,爱屋及乌,我居然重新读《瓦尔登湖》,就像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我也渐次的理会到:一个精神世界的构建,其实是跟地理区域,也就是身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宁静和淡泊的享受自己搭设的心灵之域,是每个人憧憬和神往的,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由此,我接到詹黎平先生(笔名:达达)寄来的《《箱子里点灯——千岛湖印象诗》一书后,更加认可了诗人这一角色在大自然面前的痴呆和敬畏以及思考,作者如同梭罗一样,对栖身之地的描摹倾注一腔真情,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地域意识与家国情怀构成了诗集的两大要素,它有机的分解和融合了诗人对本土的痴情,也更深层次的担负了作者心中所蕴藏的家国情怀。

夜幕如同一个巨大的暗箱
装进了整个湖以及它身边的城市

我们在箱子里面点灯

闪烁的霓虹灯光使近岸的湖水
怀春少女般波光粼粼
远处的湖和岛
陷入更深更持久的黑暗

一轮躲进云层时隐时现的新月
从高处撕开不留缝隙的夜幕

这暗夜里最大的光明来自内心
我在湖边的眺望能够抵达黑夜多远?
——《夜幕中的千岛湖西园即景》

诗歌写作首先是一个人的思想史,诗句中非指向的意像都是思想的载体,你可以说它是实体,也可以说它是内心虚拟的承载,就像上面这首小诗所呈现的,我们目力所及的是一个大湖的一角,一个沉沦在夜幕里的自然之角,它就像一个人心中突然关闭的暗箱,由于思想的闪耀而点燃了黑暗,新月是一轮光明,它能照耀多久,由此,作者的问号是多么触目惊心:这暗夜里最大的光明来自内心//我在湖边的眺望能够抵达黑夜多远?没有人能回答,没有人想要回答,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千万个你们,人在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注定我们身怀黑暗,与一面大湖相望而泣。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大凡咏物诗,或见物兴感,或借物自况,或借物寓意,方有题外之味,不拘拘迹相。”作者这么短短的几行,不入窠臼,却得了如许多的赞美,也足可见捉笔人之功力了。
江天高旷,必是蕴藉多姿,生于斯已是万幸,还可足不出户,就可揽大江入怀,就可睹千变万化之湖光水色,怪不得读者诸君其情也陶醉,且来读读这首——

在千岛湖,我看到的世界如童话一样斑斓如诗
蓝的蓝,青的青,红的红,绿的绿,白的白
蓝是天空的蓝,向着大地开放,在收放自如中纯净如洗
青是湖水的青,不是愤青的青,而是我们熟知的青出于蓝的青
红是四月杜鹃花的红,向着人间盛开,直到十一月枫叶染成了血红
绿是湖岛的绿,也是百年树木郁郁葱葱的绿,绿得像翡翠,终年化不开
白是秋白的白,秋季天高云淡白云如羊,春日梨花一地白

哦,千岛湖的色彩,既不像年久失修的老宅,白不像白,灰不像灰
也不像泥工瓦匠的外套,土不像土,黑不像黑
她永远是怀惴武功秘籍,泾渭分明爱憎分明好恶分明的隐士大侠
将一方好山水当成毕生的功课,天晴时做下雨下雪时也做
就像世间的道理:天变,湖也变;天做,人在看;花落月下,水落石出
——《千岛湖的色彩斑斓如诗》

看完这首,我却是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詹黎平先生的那位上古老人张宗子,那也是个即兴之人呀,兴致来了,是管不得月黑风高夜的,大雪锁湖也要扑进去,遂有了千古名篇《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就凭这几句,已让人神魂颠倒,这“上下一白”,一个“白”字就可替万语千言,任何字拿来都是无力,这跟千岛湖的色彩倒也有得一拼,“斑斓如诗”虽不是什么高蹈之词,但它的贴切真还没别的词好换呢。可贵的是作者来了个道理:天变,湖也变;天做,人在看;花落月下,水落石出。这更是借物寓意,题外之味,不言而明。

“成为一个茧人,缩身于乡愁” 云南诗人雷平阳的长诗《春风祷》里有过这么一句,这句话所呈现的角度是立体的,“茧”,是一种自我捆绑,甘愿做一个“茧人”,已经是明确无误的在表达一种地域观,而“缩身于乡愁”,几乎是置自我于精神风暴的核心,有着彻底和完全的奉献和沉沦。有了这样的解读,再看下面这首——

旷野里,只有一叶小舟在千岛湖漂着显得多么孤单
天苍苍野茫茫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但那一叶小舟的孤单其实只是我的孤单,小舟上的捕鱼人
并没有这么认为,他与鱼斗其乐无穷,晚餐也因有鱼而愉悦满足
——《哦,一叶小舟漂着多么孤单》

“一叶小舟的孤单其实只是我的孤单,小舟上的捕鱼人/并没有这么认为,他与鱼斗其乐无穷,晚餐也因有鱼而愉悦满足”这就是“缩身于乡愁”,作者沉沦于斯,走不出一面湖设下的魔咒——纵使孤单寂寞,怎敌得过血浓于水的故国情怀,爱意凄切,才敢直面——

如今的千岛湖,有着许多这样在建中的酒店——
或占据临湖一角,或独据整个港湾
有的干脆就建在近岸的岛上
建筑群一般都因地制宜
但主建筑和餐厅无一例外面向宽阔的湖域:
像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视野开阔傲视群岛,占尽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
令人艳羡称叹

4月2日,从乡下出差回来
路过湖畔在建中的某大酒店
同行的同事指着酒店所在的那块地说:
这里全是浮土,是被填起来的湖
经他一说,尘封的记忆又重新点燃过去的一幕

十多年前,这里一边是通往省城的公路
一边是狭长幽深落差很高的湖湾
有一位穿黑皮衣的妙龄女郎
刚拿到驾照,兴奋地开着男友给她买来的车
到这里时不知是技术太差还是命运使然
她把汽车径直开进了离路基二十多米深的湖湾里
打捞起来已经是一具不再有生命热度的尸体
事故轰动全城,引来数千人围观
面对逝去的鲜活生命
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惊怵痛心和惋惜
翌日,千岛湖还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雨
似为哀悼这位早逝的妙龄姑娘

现实总是这样,表面风光的后面多有不堪的历史
仅仅十余年,许多往事就被无意识忘却
如今的开车人在这一段总是习惯把车飙得飞快
路况大为改善,两旁都是平地或房子
绝无冲进湖里的危险
但我知道,下次再路过这个在建的酒店时
我肯定会放慢车速
这地方,尽管酒店建得漂亮洋气
却多少让我有些忧伤
——《 4月2日,路过千岛湖畔在建中的某大酒店》

这种场面,这个画面,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建设是另一种破坏,不过是打了漂亮的幌子,一个诗人除了把情绪植入诗句,似乎也没有更有力量的的行动。喊醒和呼唤,都是一种奢望的心境。地域成为一个牢笼,成了小部分人的掌中之物,翻手之间,已有几多风云,说来都有着道不得的酸痛。

但诗人,这个世界上最灵性的族群,但凡心灵遭遇封闭,是一定会寻找出口的,光亮来自于微弱,既是一座小小的灯塔,已足可以使人们驶出黑暗,避开暗礁,来到光明的所在——

在千岛湖,灯塔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物
幽深的湖水一入夜就显得深不可测
埋藏于水面下的暗岛又似乎永远包藏着祸心
那些拒绝一览无余的湖湾在暗夜里几乎就是个陷阱
只有灯塔,像守护千岛湖的卫士或哨兵
在无名的岛礁上,含着宁静的苦味
远离城市的喧嚣坚守住孤独
当夜色四合就把自己点亮,以一盏微弱的灯火
给那些夜幕中仍坚持航行的船只提供必要的警示和指引
直至黎明与希望双双来临……
               ——《灯塔》

“黎明与希望双双来临”,抑郁的阴霾会散去,千岛湖是珍藏在人们心里的圣殿,它蕴育着亲爱的人民,它哺育着一个执着爱他的诗人,用手中小小的笔, 描绘心中的这一方胜景。这与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是极其一致的。
                     ——2014年6月3日于北京废园

发表于 2014-6-16 17:03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3141-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23:28 | 只看该作者
6月17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沈彩初《我想,在你心里修座坟茔(外四首)》

◎     我想,在你心里修座坟茔

     文/沈彩初


这样多好,不占地,无污染
当我写下这题目时,似乎看见了
两行眼泪,这用真情为我镌刻的碑文
正沿着你清秀的脸下滑
我知道,到那时
我已看不到它的透明与柔软了
-
生前,我们不能长相厮守
那么此时,请允许
我在你心中选址
把我葬在离你最近的地方
在这个世界上
只有我,最理解你的孤独了
-
你不开心时,请闭上眼,张开嘴
我会蹦出来陪你聊天
最后我还要告诉你
活着时,我嗜烟如命
没事时你一定要拿支烟当香点
嗅一嗅。让我过过瘾


◎QQ,我凝视那些灰黑的头像


两个套,依然摆在那儿
再不用用语言
这些麻绳,你绑我我绑你了
登录后的那个长条
它多像一块墓碑
有照片,还刻上了名
-
也许是聊天多了,一些句子扭伤了脚
才退居沉默
都学会了,穿隐身衣上线与潜水
我也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轻滑滚动条,除几个拿手机当耳坠的人
多数人脸都灰黑成一种颜色
-
这是一群早夭的人
他们她们都躲在了虚名之外
有些像熟睡老人,有些仍风华绝代
有时,我真想和她们打声招呼
可又怕她们还魂
把我拽进,暧昧的墓地


◎白云,它们是一群被风放牧的羊


天空不长草,天空的羊群被风放牧
我离开杭州天目山
已经很久很久了
我特想我那个带有阁楼
精心设计的小屋
想那里的山,想那里的水
-
昨夜梦中,我又梦到了通往宅院小路
两侧轻轻细语的竹林
我喜欢夏天那里小雨过后
远山如黛,云遮雾罩
给人那羽化登仙的感觉
那里没有雾霾,那里布满了清幽
-
那里的人没有城府
那里到处可见《诗经》中干净的水草
寂寞了我喜欢手持鱼竿
去鱼塘和往事对坐
我经常在1.8米爬满青藤的露天阳台
远眺那个在心中走远的人


◎脚印,它将冬天的地面烫伤


冬天,把裘皮大衣反穿
毛色可以忽略不计
站在那,站那里只需一小会儿
脚印与脚印
做着等距离游戏
地面,便开始下陷了
-
那么多人都在匆忙赶路
好像只有我,是有闲阶级
时间偏移。头顶的阳光
掠走了一个人的身影
一张白纸
开始将忧伤、孤独、困惑排满
-
大地的皮肤好白
它白的像处女的肌肤
路,若有如无
我就像迷途的孩子
脚已与站牌异位
脚印,开始喊疼


◎爱情,已在我的存款单上透支


寒冬,将冷风碾压成一张白纸
街道划好了格子
当所有日子被太阳与月亮清空为“0”后
我的爱,已彻底透支
喜、怒、哀、乐没人能理解
拉杆箱,成了我唯一朋友
-
没有微笑与温暖可供我开销了
阳光下,我孤独的背影
已被撕碎成雪野中
一行远足的脚印
我一次次打掉,自己这些牙
往自己天空口腔里咽
-
走累了,我回到自己心房休息
常常趴在窗前远望、俯瞰
3毫米的玻璃,已把冬与春彻底隔开
我只能到一张张照片中
寻找支款凭证。可这一切
都成了我情感的夹层

更多博文:http://blog.sina.com.cn/wolf20080225

发表于 2014-6-15 20:43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2879-1-1.html

散文诗赛第2期亚军作品1

理想        作者:  马瑞丰     12分

                穿裙子的女人。
                这个村庄,不知什么时候被告知。
                二小子在蒸满了冲动的夏天喝酒,和炎暑的日头一同大笑。
                道路在前,窑洞在后。
                孩子的饥饿丢在了满山岗的温柔中。
                生儿的傻妻,穿了棉袄,把时间装在了肥大的袖口里,蹲在院里的玉米地,掘出了孤独,
还有墙根那口抽水井。
                 诡异的红色铁门连同暴风一起吹着号角。
                 雨滴和骨节一样疼。
                 
                  城市,路上走来一个人。
                 一个穿黑底黄花连衣裙的,女人。丰乳肥臀。每一道大街都在蠕动,高跟鞋蹬蹬蹬的带
走了灵魂,交错成了嗜血的蛇。
                 娇艳的筑群,吸收了精气,独自沸腾,烧焦了路人的皮肉。城里的,城外的。
                 那团火瞬间抵住了所有时间的前进。
                 二小子,在污垢的玻璃窗里,愤懑,皱纹越来越多。枕沿,那个把时间装在袖口里的女人,
酣睡,头发杂乱。

发表于 2014-4-9 22:47

http://www.zgsglp.com/thread-260173-1-1.html

#流派评论#

我们一生可以抗拒多少“纸枷锁”?—— 读 宫白云 的《红盒子》
文/子青悠然



        云的诗歌,始终有种震撼力。一如脚下黑土,密实、浑厚;又如碧空云朵,恣意、淋漓。这不仅来自于她依傍东北远阔区域的养护,更源自于她心灵深处从没有低首过生活风暴的顽强。如果说云有一点倔强,不若说她坚韧;如果说云极其坚韧,不若说她拥有一份警醒的认知和救赎自己的能量。
     云在自己的诗集《黑白纪》中,曾阐述自己诗歌的理由:生命最初的痛楚和丧失,隐藏在自己体内,累积、衍生,有时幻化出许许多多的鳞片。她用诗歌消化这些伤痛并转化它们,以此承纳它所承载的沉重……

     假使说黑白纪中,云的诗歌是承载苦难后的释放与飞扬,那么这以后,云的笔触更为矫健、冷静、而又冷酷地面对个体深处的解剖与检视,她诗歌题旨的指向,乃是人类灵魂共同体更为形而上的提升与完足。诗歌《红盒子》,毫无疑问递达了这样的讯息和审视。
     红盒子中,户口簿、结婚证、儿子的出生证、成绩单、房产证、房贷本、失业证,以及泛黄的日记本,这一连串罗列的、涉及纸质的单据,是我们人所行进尘世间,无法回避的存在与追逐。它是俗尘间不能懈怠的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是现实烟火中的诚实“理想”,当然也是绑架个体性灵的无形“纸枷锁”。


    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在其文集《缘缘堂随笔》中,这么理解李叔同(弘一法师)归依佛门。先生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先生理解弘一法师,是进了至高境界的。而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当诗人宫白云,在诗文本末端以一个大大的怀疑发出概叹时:
     “我无法相信:这些小小的东西 / 坚忍不拔地占据我/ 整个人生”
       诗者的惊诧,仿佛响彻寰宇。至此,“母亲去世时留下的红盒子”,那上面画着的红太阳,它所发散透露给读者遐思的,一定是深深的哲性邈远和繁复的无尽回味。


附:

红盒子
文/宫白云

  
  母亲去世时留下的红盒子,上面画着红太阳。
  里面是一张父亲站在槐花树下的老照片。他依然年轻、英俊。
  只是槐花旧了。
  旧了的还有我陆续放在里面的:户口簿。结婚证。
  儿子的出生证。成绩单。房产证。房贷本。失业证。
  泛黄的日记本。
  我无法相信:这些小小的东西,
  坚忍不拔地占据我
     整个人生

发表于 2014-6-17 15:0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3396-1-1.html
#以诗为证#199【梅雨《夜来香》/20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k3ac.html
#诗歌报道#最近英国在庆祝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的活动中惊现“诗歌救护车”。”“医生”是两位诗人。如果你有什么烦恼,可以上车向诗人诉说,只要经过10分钟的交流,“医生”便能为你开出一剂与众不同的“药方”——一首能缓解烦恼和压力的诗歌。http://t.cn/RvpIV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22:45 | 只看该作者
6月18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王征珂最新诗歌五首

《乳房切除术》

和这位女病人谈话,必须放下
诗化的语言、拐弯抹角的比喻

而改用:貌似冰冷的、客观的医学术语
必须说出:她身体的真相、残酷的事实

你的乳房,已发生癌变
癌细胞,可能转移和扩散
明天就要:施行乳房切除术

活在这人间,有时不得不舍弃
一部分的美丽,舍弃从前
雪白的山峰、优美的曲线


《悼词宣读者》

五月的最后几天,死亡的人接二连三
仿佛他们,要到天堂里赶集
我站在花果医院,香火缭绕的
太平间里,宣读悼词
表情肃穆,眉毛上聚集着
提前到来的寒冷的冬天
哦,我的语气沉沉,语速缓缓
甚至能够掏出:铁石的柔肠、虎狼的眼泪
那一箩筐的形容词、褒义词、修饰语
鉴定了死者的前生
而那些没有被我宣读出来的
投胎转世的话语,此刻回响在
半夜三更的诗行里——
请求天堂,慈悲的掌门神
为三位亡灵,安排好来世——
给一个青年,安上野马哒哒的四蹄
给一个老人,恢复心脏咚咚的鼓点
给一个女人,还原完好的乳房、雪白的波浪


《哭泣记》

那切除了雪白峰峦的女郎
前天深夜,在我们医院的病房里哭泣
她的双手捂住,胸脯的一马平川
头颅仿佛,耷拉到尘埃和地缝里
她的哭泣声好像,一阵瓢泼大雨
浇熄了床头柜上微笑着的百合花儿
又仿佛,一瓶打翻了的墨汁
抹黑了夜空——黑啊,黢黑黢黑
黑到抬眼,不见繁星
黑到伸手,不见五指
起风了,她的哭泣声,像传染病
深夜里,树叶在哗啦,在呻吟
她的乳腺癌,引爆了自闭和恐惧症
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仿佛地球,就要天崩地裂


《诗人节》

五月初五,诗人的节日
平日里伏案笔耕的一个人
到山上,吸食清风,捕捉白云和鸟鸣
四方山上的花儿,献上它们的笑脸
哦,这朵姹紫不是:笑里藏着刀子
那朵嫣红不是:皮笑而不肉笑
山巅上的鸟儿,嗓音里蘸着泉水
“请推土机关闭,轰隆隆的嗓门
请大烟囱闭上,脏兮兮的大嘴
请肥大的乌云,停止散播乌烟瘴气
四方山上来了,闲庭信步的诗人
植物园里来了,腹有诗书的客官”
正午时分,登山的诗人
举着艾蒿,慢悠悠回来了
我家餐桌上,耐心摆放着
凉拌黄瓜、麻婆豆腐、藕炖排骨
我的女儿,站在客厅,餐前开讲
“我们小小的国度,各司其责
妈妈忙着,修理水管,升起炊烟
爹爹忙着,胸怀宇宙,遥望银河”


《敲打》

休要再敲打了,敲打又敲打,也不可能
把一个活人,敲打成死人
把一座心房,敲打成死灰
把脑壳里滴答滴答的时钟
敲打成昏昏的哑巴

休要再敲打了,敲打又敲打,也不可能
把哒哒的野马,敲打成缩头乌龟
把翩翩的蝴蝶,敲打成地鳖虫
把引颈高歌的长颈鹿,活生生敲打成
龌龊、阴暗、抱头鼠窜的老鼠

发表于 2014-6-14 00:48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2311-1-1.html

#流派评论#


从《镜头:蚂蚁》看诗性空间的宽度与长度

                                                                         文/沈彩初


   读到这首诗,记得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有个朋友好像在主持一个网络交流平台,约我为这首诗写点评论文字。因那时工作忙,加之我这个人有个特性,无论是“约”,还是“求”,在我看来,都有种“被逼”的感觉。这种感觉如同年轻人处对象,一方不同意,而另一方非要怎么样差不多。由于个性作祟,初读《镜头:蚂蚁》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也就搁浅下来。而人生倥偬,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又在我脚下走过。透过时光的镜头,付显武的人造“蚂蚁”,却生命鲜活,顶着一粒米饭一路尾随,紧跟身后。那微小的影子,像一根针,深深刺进了我感觉的皮肤和诗意体内,拔不出、抹不掉… …
我与显武本不熟悉,因为这首诗让我们架起了横跨长江、黄河;穿越白山黑水的友谊桥梁。说句心里话,我对他人的好感,来源于对诗和一首好诗的敬畏。一个诗人,或一个写诗的人,在他的一生当中,可以写几百首,几千首,甚至上万首。但能不能写出一首好诗,叫人拍案叫绝?能不能有一首好诗叫人过目不忘?也包括一些名家在内,我看不见得。而付显武做到了:

镜头:蚂蚁/付显武

  更多的时候是一粒米饭在搬动光阴
  在熟悉的黄昏
  一粒米饭顶着暮色慢慢回家。
  
  蚂蚁只是安装在米饭上的轮子
蚂蚁只是推了幸福一把。

    显武的这首诗仅仅五行,可他用一种神性写作,采用“白描”与国画“泼墨”和书法“飞白”相兼容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小题材、大制作。其中的“白描”:是对“米饭”、“蚂蚁”、“轮子”的简单勾勒;“泼墨”:是对“黄昏”、“暮色”、“回家”的点染与着色;“飞白”:是对“光阴”和文字里那看不见,却事实存在影子的用力慢推与猛然回拉的跳笔。还记得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邢海珍说过:“任何艺术的表现不管是叙述还是描写,都不可能是纯粹写实的。因此说,艺术表现的本质是强化艺术家的主体创造精神,使艺术超越现实实在而实现更高审美目标成为一种可能”(选自《诗意的美质追寻》1994年版)。这种“可能”,我把它看做是一种预想,而“预想”恰恰是对笔者腕底功力的一种无形挑战。在这首诗中,能看得出来付显武是一个独具慧眼的诗坛老手,他“成竹于胸”,然后展开生活这张白纸,首先在诗歌写意空间宽度上。“淡妆浓抹”,将“蚂蚁”与“一粒米饭”画好、模糊;再用“光阴”、“黄昏”、“暮色”来做陪衬,意在揭示底层人民生活现状与起早贪晚的艰辛和生存状态。用小小的“一粒米饭”,来涵盖春、夏、秋、冬的四季流转。而“搬动光阴”这种弹性语言用的极妙,恰到好处地反映了那么一群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其次,在诗意长度上。诗人用“在熟悉的黄昏/一粒米饭顶着暮色慢慢回家//蚂蚁只是安装在米饭上的轮子”。仅仅三句,便把时间的漫长,人生的漫长,通过“熟悉”、“慢慢”、“轮子”将生存的无奈、坚忍与隐含的一种责任推向久远。通过动词与名词的组接,极大地延长了诗性写意空间的长度。我总这样认为,一首好诗的诞生,它首先需要情感的“受孕”。从这首诗看,作者如果不对底层人民饱醮深情,不可能写出这等厚重的好作品。与此同时,在成就一首好诗上,更需要多种创作手法的并用,其中,含蓄不可或缺,含蓄就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在结尾上,显武只用了一句:“蚂蚁只是推了幸福一把。”用语干净、利索,将“蚂蚁”、“一粒米”与卑微的底层个体这些物象与心象巧妙相揉,把诗中的基调陡然一转,深刻地阐释了幸福在这些人看来,是多么容易得到,就像推了一把那样简单,而留给人的思索却叫人震撼!

    纵观显武全诗,堪称是微诗小题材大制作的典范。行走稳健,结构严谨,用语刁钻,在诗歌的文本上,是由“具象”向“抽象”迈进的大胆尝试。台湾著名诗人罗门曾说过:“诗绝非是第一层次现实的复写,而是将之透过联想力,导入潜在的精神世界,予以关照、交感与转化为内心中和第二层次的现实,使其获得更为富足的内涵,而存在于更为庞大且永恒的生命结构与形态之中;使外在有限的表象世界,变为内在无限的心象世界”(《太阳与月亮.序》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他在这首诗中做到了“提炼生活,由面到点”;“驰骋想象,由点到面”。为读者较好地打开了联想的无数条通道,牵引着读者以新的感受与新的观点,去探索、发现和补充新的内容。更具体可感地,生动传神地表达出了该诗的主题思想。此时,太阳已经卡山,暮色正渐渐涂抹窗棂,黄昏里一些人类的“大蚂蚁”,正怀抱倦意,拖着自己长长的身影赶在回家的途中... ...最后,遥祝显武在诗歌道路上越走越好!

作者简介:付显武,重庆秀山人,系重庆作协会员,作品发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红岩》、《重庆文学》等刊物。出版诗集《被山坡照亮的羊》(与人合著)《梦比现实只晚一步》》《岁月的折痕》。

付显武博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f1d1b0100jld4.html

发表于 2014-6-17 22:16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3525-1-1.html
#以诗为证#200【迪夫《作品4号》/20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k4ay.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0:26 | 只看该作者
6月19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万里无云的日子》文/湖濱詩人楊平
--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一切都过去了。
这是万里无云的日子。
放下旗子
饿死鬼一样舔着
玉米巧克力外加超级汉堡和几个嗝
有点好奇的注意到
政客的假笑和娱乐圈的无稽丑闻
总能透过大号马赛克压在
保育类禽鸟和鲸鱼迁徙的东海岸上?

且不去管它;
--这是万里无云的日子。
历史的归教科本
喊冤的联名上街头
偶而从流动的车厢广告上想到自已
也曾义愤填膺怎么的;
尽管才二十四小时
竟已恍若隔世?

且也不去计较;
这是万里无云的日子。
陶渊明的桃花源就摊在对街公园
35度C的阳光草坪前
杨柳午寐
地球犹在发飙
路人都T恤短裤流着汗
一群白鸭
从湖心悠然游出
感谢上帝
世界是属于午后牵狗在林荫小径漫步的
善良居民
感谢菩萨
强暴绑票欺诈豪雨土石流和奢华风统统
集中在电视台的联播网
北台湾的生民已习惯缺水与口水
而垦丁的比基尼少女继续发出春吶
感谢阿拉
无论今夜有没有人举着火把潜入
我暂时栖身的梦域
总有球赛进行得热辣辣的

感谢耶稣基督
还是感谢妈妈信仰的耶稣基督吧
除了五鱼二饼
在两千年,在十字军,在民主广场,在乱烘烘的
一切
叫嚣和梦魇
都过去后:给我一个
万里无云的日子。

註:本詩寫於2002/6/5,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

发表于 2014-6-4 17:04

http://www.zgsglp.com/thread-279366-1-1.html

十五岚的诗歌两首

《藤萝》
  
要的,就是垂下来的那一枝
十八岁辫梢,一直有一只红蜻蜓
在捣鼓。不是想抓住一点什么
可以返回花园
修剪花枝的艺人早已作古
窗户边的灯盏,也熄了一大片
  
忧郁的蓝,与绝望的黑
同时撞开一扇对折的小木门
你从中旁逸斜出
知道上天的恩宠,不会撇下一只单腿跳舞的天鹅
知道凌霄花的花房,常常无人问津
你尽力拽住自己
不枉一截骨头,交出另一条河流

《扪问》
  
想去山那边,看看无边的森林与云烟
顺便做一些减法题
关于抱怨,或者太多的不愉快
念经的师傅对我说——
“今天,我在享受赤脚乞食。”
祷告的牧师也对我说——
“每个人都该敏于听教,迟于发言。”
一样被时间支配的人
  
为什么飞禽那么自由
为什么花朵那么笑逐颜开
为什么,你的心,被一只小耗子占有

发表于 2014-6-17 15:24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3400-1-1.html

#流派评论#

经立读诗 【别有深意的手帕——秦风《在西藏饭店门口》】

在西藏饭店门口
                       ● 秦风

在西藏饭店门口
我走上前去拍了拍少女的肩
把一叠手帕纸递给她
我对她说
你的东西掉了
她拿在手上看了看
念道:有时
一分钟很长
有时
却又很短。
她望了望我
笑了笑  轻声说
这个不是我掉的


这首诗有一块吸铁石,即手帕上的那句话,并且在诗中产生了妙趣。
首先,男主角捡起手帕,递给眼前的女孩——他猜想可能是她丢的,而且他这个举动,给人感觉,这个女孩不错;
然后,女孩子当着他的面念出手帕上的话,他听到了她的声音,至于声音是什么味道,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且,有关一分钟的那句话,对男主角而言,也许他有所感触,才觉得将手帕递给女孩子更合适,他甚至想知道,女孩子对这句话会怎么看?而当女孩子念出这句话,望着他笑了笑,女孩子的看法在这里流露出来了。
而最妙的是,男主角与女孩子发生这种短暂的接触,也有一分钟的味道,而且它显得很短。
尤其是当女孩说出真相后,这首诗的韵味就更浓了。
本诗清新,淡雅,纯洁,给人带来愉悦。

2014.5.29  长沙

发表于 2014-6-12 07:43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1708-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0:26 | 只看该作者
6月20日流派网新帖荐读

#流派网诗歌#

一笑了之的诗歌“两只狗和两只猪(两首)”

两只狗互相恭维对方为狮子


互相恭维对方为狮子
两只狗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相遇
尾巴摇着 还互相舔拭
彼此表现出虔诚和十分客气

并不影响它们交流的兴致
狗腥气在空气中弥漫迅速
似乎有必要炫耀职业与经历
有些话题甚至可能涉及性欲

“说你呢 你长得与狮子无异”
“哪里啊 你才简直就是一只狮子”
“不是狮子怎会有你这样的爪子”
“过誉 你才有狮子的速度和效率”

惺惺相惜 两只狗非常投机
甚至说到了进一步狗仗人势
左右逢源 突破自己
如何以狮子般的能力解决问题


两头猪的对白


又一个兄弟被注水了 先是被杀
两头年轻的猪在闲谈沫论
城里人怎么还不死 吃色素
硫磺熏蒸的馒头 有毒食品
一个一个却越发活得滋润

严重退化 人比动物退化更加
他们自以为是 吸食大麻
兄弟之间还相互残杀
他们的尾巴已蜕变成尾骨
道德良心 贱得不值一文

少吃吧 变大就难逃被宰的厄运
两头猪说着警觉的四下巡视
发现无人还唱起了小曲 唉嗨吆
天上只下猪饲料 屠夫上吊
全世界猪圈的篱笆都倒掉

发表于 2014-6-14 20:42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2534-1-1.html

散文诗赛第2期亚军作品2

陪父亲回家        作者: 向天笑       12分

以前,陪父亲回家,总是让他老人家坐在副驾上,这一次我坐在副驾上,他躺在担架上。
以前,从来不告诉他地名、路名,他自己知道的都会告诉孙子,这一次,他再也看不见路了,只有我坐在前面告诉他。
上车了,出医院了,到杭州路了,快到团城山了,过肖铺了,快到老下陆了,
新下陆到了,快到铁山了。

沿途,就这样不断地告诉父亲,让他坚持住,祈祷他能坚持到家,铁山过了,快到还地桥了,过工业园了,潘地到了,矿山庙到了,张仕秦到了,马石立到了,车子拐弯了,教堂到了,向家三房到了,向家上屋到了,严家坝到了……

沿途的地名越来越细,离老家也越来越近,前湖肖家到了、吴道士到了,后里垴到了,快到家了。
车到屋旁的山坡上,大父亲九岁的二伯,坐在小板凳上等他,我也告诉了父亲。
救护车以二十元钱一公里的价钱,一路奔驰,只花了四十八分钟,一分一秒,都让我提心吊胆,幸好父亲很坚强,坚持到家了。

发表于 2014-4-8 11:24

http://www.zgsglp.com/thread-259562-1-1.html

#流派评论#

编者按:十五岚读晓波诗人的《樱桃枝:你这妖冶的散曲(10章)》

《以冷抒情的方式解惑人生风景》文/十五岚

    前几日无意中读到晓波的这首关于人生、爱情、时光的诗歌《樱桃枝:你这妖冶的散曲》。整篇诗歌所透露出的睿智与光华,无一不显露诗人对自我收获的现象给予看法,批判或解剖。深深挖掘生命历程所经受的东西。诗歌内核极度丰富,借喻一枝樱桃作线索,贯穿叙说的场景。以反衬的手法将事物对立与统一。诗篇中诗人并没使用多少辞藻尽兴游说,而是以内敛的冷抒情方式,徐徐阐述散曲的宗旨,解惑人生风景。使人沉浸在一份清朗的对话里,感悟本真的思想。
  通常,我们所认识的事物是要经得起考验的,尤其时间、感情、事物居临。只有一份淡泊,将之沉淀,才能分辨出优胜劣汰,那样的人生道路不至于没有方向、没有抱负。所以,思想性的体现在这首诗歌里很突出,导致诗歌跳动的生命力超乎坦荡与明锐。生活对于诗歌而言就是它的沃土,写作的意义就是提炼精确。真的,人是不能不触摸自己的情怀的,假如没有爱情、人生、社会这些经历,又怎么能甄别拥有和舍弃?而此诗歌道白尽然的就是一个自然的东西,它应该属于心灵至上的追求!任何东西不会左右与打扰。
  晓波。自80年代初受新诗潮影响开始发表诗歌作品,90年代淡出十几年,今又重新归来。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多首诗歌和报告文学入选《新时期诗萃精评》,《诗选刊》等选集、诗刊中。而《初约》一诗入选《新时期诗萃》,很成就。他的诗歌比较平静明朗,充满智慧的光彩。在阅读上能使大家提高写作与欣赏的能力!
  以下为此诗歌的浅析,显露疏浅还望大家包涵。
  在第一小节里,以一支笔的凝思,道出诗歌里的“我在整理思绪”,将要“写我的樱桃枝/以及枯萎了的爱情诗”,简短的四句,架构出此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将走向。进入主题,“她”是谁的定格?诗人以“其实”一词的肯定,开始审度。时光荏苒,曾醉心于跋涉“只为寻求一句真诗”,而“一路泥泞/一路跌宕”,其真意是“我固执地把心交给远方”。虽然“几粒青涩的酸果”那也是收获的。此诗节明显地运用了倒装手法,以青果抒发出了对时光流失的无奈,“大汗淋漓”写照了我的付出,我的心境填塞了多少风光?谁能知?那“朦胧的诗思”,“妖冶的文字”将还原本真,追寻着过往里的真意义。在这诗节里,诗人以豁达的心境,借助一个插花的花瓶展开思想上的探索。并没有多的赘语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包括时光的流失,包括落寞的情怀。这让我想到了冷抒情,来自内省的力量往往比呐喊式的抒情更具审美。
  而放逐的心是轻盈明快的。青春岁月里,爱情来过?来过!那“一幅斑斓的油彩一次无由的绽放”或许是行走的路途所展现的插曲,让我醉心了。“就算是梦吧/只要温馨”,说的多好!人生何处不相逢呢?而理智告诉那是一场梦靥,总有醒来后的感叹,“很多的时候咀嚼失落/如同咀嚼一枚果子”。这自然的句子最终又坐落到豁达的心境上去了,而“自备一副坚硬的牙齿”珠玑落盘,顿现结句的美。诗人在这里着意刻画一段情感,将自我的情愫以缓和的语气娓娓道出,并未见大悲大痛的言说,内敛得苦痛只有回归到那副咀嚼的牙齿上,一切告白的无声胜有声的诉说,多么深刻的形容!
  一语道破“虚幻的梦境从来都是蜃影/盲目的追逐只能/蚕结痛苦之网”,人啊,只有在经历后才明白,爱情也罢,仕途也罢,属于欲望的东西“就像无根的樱桃枝难结红果”。假如滞留不前,一味迷恋那些虚无,怎么知道远山之外还有风景?而“我依然固执地相信”那一份真实的存在。肯定的语气,让我坚定追求的真实是来自自己的脚步,追求的美丽是来自自己的歌声。诗人在此处观察住世间万象,更进一步地把自己的情操并真糅合。深刻地解剖,我的方向和动态在人生的某个环节该如何把握。诗歌的扩张很自然地把自己拉出来,站在时光的画面中,凸现出清晰与睿智的一个形象。
  风过平湖应该留痕的。着意生活,诗人在此处停下,打探心灵的歇息。“她”依然是我的蛊,一切的经历都与之息息相联,喜欢的、漠视的、热爱的、疏离的。这些人生里程上的羁绊,让我触生感怀,而“只要心有默契/只灵魂合拍”,还有什么是可以在乎的?都不是!眼泪的真情只让我更加感受:祈求并不是一个结果所给予的理由。诗人用一份内燃的情感在体会后静静叙说,让我们接受了她的到来,没有华丽的造势,也没有妖娆的粉墨,一切的一切都在时光之外,心绪之外流露。
  终于可意地等到她的出现。这是一个我所谓的认可吗?不是!女孩道具,社会镜像里的缩影。时下流行的年轻美貌总要与香车别墅相提并论,一个现象而已。“她认为很幸福/我觉得她太黯淡”,我有理由给予否定,因为,纷乱的程序,错位的彰现,于我都是观看的剧中剪影。我有自己想法与看法,在既定的认可上经得起考验。经验如是,信念必然。所以告白“你有什么样的思想”,从思想的土壤上寻求真理。“葱郁的”对于我是走向远方的唯一目标,快些过来!我急迫的的心灵,只想离开这泥潭(边缘的)。诗人在这里似乎想说明自己的处境,并以冷静的目光审视尘世,与自己的探寻有冲突后,只想寻找一个去处,回归向往。
  由许,直接与之对话,“不信你就去做一次实验”进一步将尖锐的问题面向社会。那些笙夜的歌是华丽的情人浇灌的花朵,开在靡靡的城市,潮流如此滥蔓。“中国的民俗”在我潜意识里是可怕的,并讨厌那种“夜莺的歌唱”玷污着我心中所认识的爱情,它是圣洁与美好的!尽管我独守一隅,在格子上为它抒写眷情,即使是斑驳的,何妨那些“已失去许多意义”?甘愿如此。诗人以情明志,用批判的方式烘托出我的何去何从,以情感的把握将高尚的情操进一步阐明,坐怀理念。一句“成诗的地方仍无从下笔”的感叹,写出了岁月穿梭,我的那些(或许爱情,梦想)固守的情怀,都交付给了时光,无从打捞。看到“缠绵的柳絮挥霍着五月的深情”,我呢?怎么找寻自己,在时光的隧道里分辨一抹回忆。愈热的季节只能使我愈加触感苍凉,枯萎的樱桃枝啊,在我的内心“最后一丝温润的风已从耳边悄悄滑过”。仿佛看见对面驻停的诗人形象,他是落寞的,他也是叹息的,有自己说不出的自我怜惜。诗歌继续以反衬的手法写照心境,刻画了感触画面,笔调淡定。
  而“以为修剪了自己的缺点就是美德”,诗人反省的态度肯定自己的内心归宿,这重新的发现,是可喜的。“我不能再次错过机会”。试想,诗人一直走在那一条充满艰辛和往复的心路,多累!该放一放枷栲,该轻松一下盘问。我们常常说人性的自然,归结根本的依然是希望带来的坦荡与释怀。“把她忘了/上路吧/迷途的前方原来有很多风景”,豁然的顿现充满哲思,回味不尽其然。
  “汽水瓶里又长出一束鲜艳的丁香”。爱情啊!古老而新鲜。丁香花开又该是另一情感的燃烧吧。这个季节,“我们”将被一条叫作夏天的河流卷走,然而,我多么担心它的结局“我担心她长不成一棵树”,疑惑更不能托举出一片浓荫给予滋养,当脑海跳出另一类的想法,悲剧就不会上演。诗人是理智的,才不会将痛苦留下呻吟,让自己难过!诗节以“然而”一词转折了两个层面,一得一失,将假设再次剥开。
  
  该结束了。“凋谢的丁香又被一束小白花取代”。人生路上或许有许许多多弄不清的事情,包括爱情。醒悟的根源来自那个打碎了的汽水瓶,那是蛊,只要存念心底,时刻都会滋生虚无飘渺的东西。诗人在“园中找不到就自己种一颗”时,思想趋于成熟。不劳而获的,海市蜃楼的只能浪费光阴,我还不如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即使艰辛,何妨那醒目的笑容是真实的自己呢?如此解惑,找到真正的自己。
  以上是我对《樱桃枝:你这妖冶的散曲》长诗的解析,有不妥之处还望晓波作者指点和帮助。
  下附全诗:
  《樱桃枝:你这妖冶的散曲(10章)》
  因为爱情,我曾仓惶逃离;亦因爱情,我绚丽无比!
  ——并非题记
  
  
  (一)
  
  
  故作凝思的笔端蘸着失意灯火
  我在整理思绪
  写我的樱桃枝
  以及枯萎了的爱情诗
  其实她早已无心停留更无意欣赏
  繁花的文字不是她醉心的理由
  案头的花瓶里只结下几粒青涩的酸果
  那已是不错的收获
  谁说朦胧的诗思不过是妖冶的文字
  我固执地把心交给远方
  走得一路泥泞一路跌宕
  只为寻求一句真诗
  我的跋涉早已大汗淋漓
  
  (二)
  
  没想到这是一种愉快的开始
  我的心突然放逐
  青春的岁月里一次注定的流浪和迁徙
  一幅斑斓的油彩一次无由的绽放
  那么,为这开始
  我该乞望一个结局
  我该写下一首散曲
  理智告诉我说这是一场梦魇
  就算是梦吧只要温馨
  只要梦里将人生走好
  醒来后再重复那轨迹
  脚步移动很实在
  省略了世人的叹喂
  很多的时候咀嚼失落
  如同咀嚼一枚果子
  必须自备一副坚硬的牙齿
  
  (三)
  
  要求能满足欲望是填不平的沟壑
  就像无根的樱桃枝难结红果
  虚幻的梦境从来都是蜃影
  盲目的追逐只能
  蚕结痛苦之网
  那么还不如继续走路
  去翻远方充满诱惑的大山
  尽管谁说过这是红色的渺茫
  我依然固执地相信
  最真实的是自己的脚
  最美丽的是自己的歌声
  
  (四)
  
  生活不能平淡有丽日也有风雨
  一如她的表情
  有喜欢就会有漠视
  有热爱也会有疏离
  我知道未在她的容颜上刻过印痕
  然而只要心有默契
  只要灵魂合拍
  闲言碎语只好叹息
  谁没有过流泪的经历
  泪水浇不开任何植物和花朵
  绚丽与深刻的词海里
  你也许永远找不到祈求这两个字
  
  (五)
  
  穿金戴银的女孩终究了无颜色
  她是在我诗意葱茏的时候离去的
  她认为很幸福我觉得她太黯
  人生本来有太多的荆棘需要开垦
  难道香车和别墅就是惟一的寄宿
  人啊人站成一棵树多么难
  金钱和阔绰有时仅仅是一种点缀
  谁没有过迷离的时刻
  但重要的是你有什么样的思想
  那我将走向远方
  边缘是泥潭希望无动于衷地站立
  我只能呼唤
  远方的向往你快过来!
  
  (六)
  
  虚情到处泛滥悲欢皆由自己导演
  不信你就去做一次小试验
  最小的试验或许便是悲剧的开始
  情人是一个个城市滥觞的花朵
  一度纯净的乡土也曾爬满她的蔓枝
  既然已放弃为什么要逃离
  中国的民俗已灌满我的意识
  我不能超越
  只是我早已厌倦了她夜莺的歌声
  圣洁感染灵魂愤激在
  尽管躲在角落里孤独地爬格子
  已失去许多意义
  我仍要写出自己的声音
  写出自己斑驳的爱情
  
  (七)
  
  如许年,才明白
  因迷失她斑斓的驻足
  我的墨迹终于枯干
  我只好努力地回忆许多
  成诗的地方仍无从下笔
  缠绵的柳絮挥霍着五月的深情
  心却与季节相反
  于苍凉中期待被什么感动
  案头的樱桃枝几近枯萎
  最后一丝温润的风已从耳边悄悄滑过
  
  (八)
  
  许多滑稽的事其实很正常
  以为修剪了自己的缺点就是美德
  又恰恰失去本色
  除非是情非得已
  最好不去游牧那些苍白的草场
  窗外远天又在心底呼唤
  我不能再次错过机会
  打开窗子看绿茵放飞希望的鸽群
  我开始相信许多人和许多事
  把她忘了
  上路吧
  迷途的前方原来有很多风景
  
  (九)
  
  汽水瓶里又长出似乎也走完一个过程
  热情重被点燃烧红了半个人生
  她说我奔放属于这个季节
  那么何必哭泣
  我们一起拥抱这个夏天吧
  一条亘古不息的河流卷走了我们俩个
  然而我的手却不敢造次爱情
  我担心她长不成一棵树
  而我亦托举不出一片浓荫
  那么悲剧会再度践踏
  谁愿听到自己的呻吟!
  
  (十)
  
  凋谢的丁香又被一束小白花取代
  这小白花叫什么我不知道
  我只是喜爱她的朴素和芬芳
  更热爱她的淡泊和宁净
  许多个日子匆匆忙忙的过去
  她还是那么兴致勃勃地渴望
  看来只有打碎汽水瓶
  才不会滋生这么多无根的花枝
  而这时我却意外地收获了一生的醒悟
  要想素描爱情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要想吃樱桃就必须去果园
  园中找不到就自己种一颗
  没有丰润的人生哪会葱茏爱情
  没有艰辛
  哪里有醒目的笑容!

发表于 2014-6-19 15:29

http://www.zgsglp.com/thread-284096-1-1.html

#以诗为证#201【娜仁琪琪格《风骨》/2013】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43ff4e0101k53i.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8 15: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