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张无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读经典》第44期:李浔《擦玻璃的人》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5-1-27 1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暮合 于 2015-1-27 10:34 编辑

守紧心灵的脆弱屏障
————简评李浔的诗歌《擦玻璃的人》

评╱叶暮合

读李浔这首诗,我们无法忽略一道横亘在“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天然屏障。在自然世界里,一道玻璃的形成是人为的。设置它,是为了保护某一些免受侵蚀、损毁的空间。而在每一个生命体内,其实也拥有一道“朴素的生存屏障”。在原始世界里,动物之间的相处是靠一些了解、信任和自身的条件来维持的。在人的社会里,还有传统、道德和法则等,更加深入的约束规范。

一道透明的玻璃,自然带来双向的认知与反映。诗歌的一、二段就是这种互相认知的表现。首先,一个擦玻璃的人自然是一个勤劳、健康、充满信任与爱心的人。他让世界对他充满了诱惑的想象力。同样,一个繁华的大千世界对于玻璃后面的劳动者来说,也充满了向往。这种个体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吸引,就是通过一面透明的“玻璃”,来隔断与约束的。

当然,一块玻璃是脆弱的、易碎的。当一个繁华的世界无节制地发展,冲破自然法则,就会给生命的个体带来伤害。而一个生命的个体,如果自我欲望膨胀,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好在这首诗中的一块玻璃,是“安静的”、“幸运的”。我们透过诗句看到了一些克制的、适可而止的动作描述:1、“擦玻璃  不是抚摸”。2、“ 那些行人是多么零乱╱却又是那么不可触摸”。

所以,每个个体生命和社会之间必须有一块“透明的”、“双方共同约束的”,玻璃一样的明确规则,来规范行为。同时,我们还不能让它污损、蒙尘、破坏。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一个时常擦玻璃的人”。

作于合肥2015.1.27  10:24雨雪






《擦玻璃的人》

诗╱李浔


擦玻璃的人没有隐秘  透明的劳动
像阳光扶着禾苗成长
他的手移动在光滑的玻璃上
让人觉得他在向谁挥手

透过玻璃  可以看清街面的行人
擦玻璃  不是抚摸
在他的眼里却同样在擦试行人
整个下午  一个擦玻璃的人
没言语  也没有聆听
无声的劳动  那么透明  那么寂寞

在擦玻璃的人面前
干干净净的玻璃终于让他感到
那些行人是多么零乱
却又是那么不可触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2:05 | 只看该作者
叶暮合 发表于 2015-1-27 10:30
守紧心灵的脆弱屏障
————简评李浔的诗歌《擦玻璃的人》

嗯,请单发布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2:05 | 只看该作者
叶暮合 发表于 2015-1-27 10:30
守紧心灵的脆弱屏障
————简评李浔的诗歌《擦玻璃的人》

嗯,请单发布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5-1-27 16:35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多好诗,为什么要拿出这一首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5-1-30 1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学习好的诗歌是怎样表达内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5-1-31 12:12 | 只看该作者
把诗写得冷静,回到内心,把诗写得凝练,回到诗的本质……
阿紫读经典……
问候朋友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5-1-31 13:50 | 只看该作者
好诗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这首就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5-1-31 16:55 | 只看该作者
                                 诗作点评《擦玻璃的人》
                     

       原作:  
                                   擦玻璃的人
                                       李浔
              擦玻璃的人没有隐秘  透明的劳动
              像阳光扶着禾苗成长
              他的手移动在光滑的玻璃上
              让人觉得他在向谁挥手

              透过玻璃  可以看清街面的行人
              擦玻璃  不是抚摸
              在他的眼里却同样在擦试行人
              整个下午  一个擦玻璃的人
              没言语  也没有聆听
              无声的劳动  那么透明  那么寂寞

              在擦玻璃的人面前
              干干净净的玻璃终于让他感到
              那些行人是多么零乱
              却又是那么不可触摸

                                   2007年

      “流派网”征集作品评论,让我注意到这首诗。从文本上了解一个作者会变得简单而直接,这些年来我一视同仁对待任何评论对象,无论其有名无名,身份地位如何。下面谈谈对这首诗的阅读看法。
       这首诗第一节很不错。“没有隐秘”——对擦玻璃人的独到诗性描述,对擦玻璃的人区别于其他劳动者的表象特征把握很好;“透明的劳动”——在保留和延续前面好处同时,又进一步暗示了语意,对干净的自食其力劳动的赞美,这样的词语演进是表里俱佳的写作。第二句用了个与现场有关的比喻,阳光可以是现场的,省略了对环境因素的直接交代,这种写法是巧妙的;而阳光句和玻璃上的的劳动者句既相似又新奇。前面两句是整体印象描述,是静态,后面两句是特写,动态的,这样的整体与部分,静态与动态写法,显得作者落笔很有章法。杂乱无章对诗写作也是个大缺点,是不善于文的表现,说白了就是表明不会写。
       应该说第一节写得很精彩。
       这首诗的情形是第一节好于第二节,写得最不好的是第三节,属虎头蛇尾开进无力那种写作情况。后面两节写得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作者有了个好的诗感,也许就是几句,可落笔写作时后面就显得乏力了。
       要写出诗佳作,需要内力贯通,才情不断,句句精彩,对诗写作而言,后面更考验写作对诗思的把握、推进、扩展和营构,好比钻头在进入深沉时候那种情况。当然,读者是有阅读期待的,期待后面和前面一样精彩,甚至更好,这不是容易做到的事。
       为什么说后面两节没有第一节好呢。需要讲清楚评者的道理。
       第一节是旁观印象,第二节开头就出现了偏差,换成了擦玻璃人的视角,我们从写作中可以看到这是不合适的。应该以第三视角延续这种印象表述,集中写作者的“感”。这个感要自然,不要强加上去,才妙。“在他眼里”这样的语句是作者猜测,不直接不真实,离“感”了,特别第二节后面那句,一首写印象的诗加入了其他议论性的杂质。
       可以继续第一节的印象式描述:
                 玻璃透明,擦玻璃的人像在擦拭行人
                 吊在那里用力擦,而不是抚摸
                 一个个表情、心事,忧郁或者模糊的
                 整个下午从上到下保持这个姿势
        这样写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让诗获得一种整体性隐喻,比如写作者,某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等。写诗毕竟不仅仅是描述表象,要有些深意,作为比所写事物更有价值信息含而不露地传递释放出去,构成诗内蕴张力、分量和价值
       作者可能想到了这些,在写作时候要实现创作构思还要加把力。我的评论都是同作者的创作交流式文字,不是交际讨好或者遵命夸赞。个人读法和意见请作者勿怪为盼。



                                                                                                        2015.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5-2-3 14:04 | 只看该作者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5-1-31 16:55
诗作点评《擦玻璃的人》
                     


吊在那里是朝屋里看。 而且在高处。 玻璃里看到的只是自己和蓝天白云,或者建筑物。 和行人就失去联系了。呆在屋里一个劲地擦内侧, 本来就是原诗的硬伤。 这样改更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5-2-3 14:18 | 只看该作者
窗子的视野居中,上看天下看地,应该更广阔。诗要完全切合一种情状,而且不仅如此,还要生发更宽泛语意,这里更是难点。说佳作难写,其实就是姣好处理各种要素和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4 00:5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