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17|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看新诗的“变”与“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节奏韵律是中国诗歌之“常”,是中国诗歌永恒的元素。也就是中国诗歌的基因。但节奏韵律与世事万物一样地具有自身的“变”。旧韵与新韵之变。这就是辩证的发展观。这就是中国诗歌的“常”与“变”(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9-3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唯“韵”是 路

        ——也谈“希望在脚下”




重阳JM




    石天河先生《希望在脚下》(见《诗刊》2002年2月号上半月刊第57页)一文,在回顾了中国新诗八十年历程后,提出了一条道路、一道难题和一个希望。即“中国诗歌如何选择一条走向艺术复兴的道路,这不能不是摆在当代诗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和“希望只能寄托于我们自己脚踏实地的实践”。
    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历史,石先生带我们权且回顾过了,中国诗人追求诗歌艺术复兴的愿望也明确了。那么,中国新诗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呢?文中指出:中国当今的诗歌,是“第三代后”的诗歌,是“无主流的多元艺术竞技”的状态。因而,“诗歌便不得不在社会的冷落中挣扎。”
    文中展示出中国诗歌的“状态”如此,“难题”如此,解决“难题”的办法是“实践”。然而,“实践”什么?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没有伟大的理论便没有伟大的实践。还说过: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那么,指导中国新诗“实践”的理论是什么?文中指出:“八十多年来,中国几代诗人,都曾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的复兴。也有不少诗人,以求真问道的精神,殚精竭虑地从事于理论的钻研译介,渴望能穷究诗歌艺术的原理。可是,八十多年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希望某一位先知、圣人或伟人,能给我们指引一条永远正确的道路。希望只能寄托于我们自己脚踏实地的实践。”
    从文中可以看出,指导新诗实践的“理论”似乎还没有,而即便有,也是不屑一用的。因为人家不“希望”什么“先知、圣人或伟人”指引“道路”,而是寄希望于“自己脚踏实地的实践”!那么,这种实践会是怎样的呢?事实上,新诗在过去和现在,不是都在实践着吗?他们在实践什么?结果又怎么样呢?回顾新诗八十年,是如此实践的过去……,又是如此结果的现在……。那么,未来呢?正如石先生说的“希望在脚下”。也就是说,新诗之“脚”,大有要从无路中走出一条路来的“希望”。
    然而,新诗的“脚下”到底有没有路呢?答案是明确的,也是坚定的:有路!八十年的历史证明,新诗不是从无路中走出路来的,而是沿着一条既有的路走过来的。这条路就是从欧美延伸过来的“洋”路!而且当今还正在这条路上走着。不是有人声言这就是诗的主流吗?不是还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吗?请看,这“路”是多么宽广,明亮而高远啊!既如此,怎么又是“无主流的状态”呢?怎么又“在社会的冷落中挣扎”呢!回答只有一句:无韵“西诗”之路,是死亡之路。起码在中国是死亡之路!
    新诗伊始,就沿着一条无韵“西诗”之路走到了今天。貌似强大的浩浩荡荡的新诗大军,扯起了惠特曼诗风的大旗,将中华民族传统诗风一扫而尽……。正在自以为得意之时,却被历史无情地抛进了“无韵诗尸”的臭坑!而游魂还在梦幻着“希望在脚下”。
    新诗之“脚”,当年离开了国土,踏上了“洋路”,跌跌撞撞“实践”了八十多年,茫然中闯入了“无韵非诗”的死胡同。现在要呼唤“复兴”了。“复”什么?“兴”什么? “韵”是中华诗词的“根”, 如果不“复”节奏和韵律,不“复”中国诗性,不“复”民族传统,不“复”本国文明,又怎么能“兴”得起来呢?如此“实践”,还能“实践”出什么东西来呢?又能“兴”起什么玩意儿呢?石先生所说的“脚踏实地”的“地”,是哪块“地”呢,是中国的“本地”呢?还是外国的“洋地”呢?如果新诗的“脚”踏不准正地方,还会有什么“希望”呢!

                               2002.3.9
首发2002年5月《新韵》总2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9-3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唯“韵”是 路

        ——也谈“希望在脚下”




重阳JM




    石天河先生《希望在脚下》(见《诗刊》2002年2月号上半月刊第57页)一文,在回顾了中国新诗八十年历程后,提出了一条道路、一道难题和一个希望。即“中国诗歌如何选择一条走向艺术复兴的道路,这不能不是摆在当代诗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和“希望只能寄托于我们自己脚踏实地的实践”。
    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历史,石先生带我们权且回顾过了,中国诗人追求诗歌艺术复兴的愿望也明确了。那么,中国新诗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呢?文中指出:中国当今的诗歌,是“第三代后”的诗歌,是“无主流的多元艺术竞技”的状态。因而,“诗歌便不得不在社会的冷落中挣扎。”
    文中展示出中国诗歌的“状态”如此,“难题”如此,解决“难题”的办法是“实践”。然而,“实践”什么?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没有伟大的理论便没有伟大的实践。还说过: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那么,指导中国新诗“实践”的理论是什么?文中指出:“八十多年来,中国几代诗人,都曾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的复兴。也有不少诗人,以求真问道的精神,殚精竭虑地从事于理论的钻研译介,渴望能穷究诗歌艺术的原理。可是,八十多年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希望某一位先知、圣人或伟人,能给我们指引一条永远正确的道路。希望只能寄托于我们自己脚踏实地的实践。”
    从文中可以看出,指导新诗实践的“理论”似乎还没有,而即便有,也是不屑一用的。因为人家不“希望”什么“先知、圣人或伟人”指引“道路”,而是寄希望于“自己脚踏实地的实践”!那么,这种实践会是怎样的呢?事实上,新诗在过去和现在,不是都在实践着吗?他们在实践什么?结果又怎么样呢?回顾新诗八十年,是如此实践的过去……,又是如此结果的现在……。那么,未来呢?正如石先生说的“希望在脚下”。也就是说,新诗之“脚”,大有要从无路中走出一条路来的“希望”。
    然而,新诗的“脚下”到底有没有路呢?答案是明确的,也是坚定的:有路!八十年的历史证明,新诗不是从无路中走出路来的,而是沿着一条既有的路走过来的。这条路就是从欧美延伸过来的“洋”路!而且当今还正在这条路上走着。不是有人声言这就是诗的主流吗?不是还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吗?请看,这“路”是多么宽广,明亮而高远啊!既如此,怎么又是“无主流的状态”呢?怎么又“在社会的冷落中挣扎”呢!回答只有一句:无韵“西诗”之路,是死亡之路。起码在中国是死亡之路!
    新诗伊始,就沿着一条无韵“西诗”之路走到了今天。貌似强大的浩浩荡荡的新诗大军,扯起了惠特曼诗风的大旗,将中华民族传统诗风一扫而尽……。正在自以为得意之时,却被历史无情地抛进了“无韵诗尸”的臭坑!而游魂还在梦幻着“希望在脚下”。
    新诗之“脚”,当年离开了国土,踏上了“洋路”,跌跌撞撞“实践”了八十多年,茫然中闯入了“无韵非诗”的死胡同。现在要呼唤“复兴”了。“复”什么?“兴”什么? “韵”是中华诗词的“根”, 如果不“复”节奏和韵律,不“复”中国诗性,不“复”民族传统,不“复”本国文明,又怎么能“兴”得起来呢?如此“实践”,还能“实践”出什么东西来呢?又能“兴”起什么玩意儿呢?石先生所说的“脚踏实地”的“地”,是哪块“地”呢,是中国的“本地”呢?还是外国的“洋地”呢?如果新诗的“脚”踏不准正地方,还会有什么“希望”呢!

                               2002.3.9
首发2002年5月《新韵》总2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0-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筹永定 发表于 2016-10-1 11:02
徐敬亚教授说了,“新诗”概念该终止,楼主还在用,顶风作对,呵呵

“新诗”终止与不终止都毫无意义,千年前的近体诗,至今还“近”吗?徐提出的新诗取代者“现代诗”又如何呢?千年后还“现代”吗?


何谓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分两种,一是有韵的,是新韵自由诗。
新韵自由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
另一种是无韵诗。无韵诗即无节奏、无韵律,
无定义,无格式,无诗体,无边无际,无度自由。
像似没有附体的游魂。所以不是诗。
无韵非诗早已死在二十世纪,
却还在二十一世纪发臭,
还在继续毒害着青少年下一代。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0-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傅青埂 发表于 2016-10-4 08:20
这篇作品有几个基本的错误,一是变与常的盲目定义为语言和体式的变化与恒常,究竟在形而下之间的比较,而没 ...

言之有理。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0-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傅青埂 发表于 2016-10-4 08:22
你远没有达到那一个高度,就不要故作高深地好为人师

本应如此说。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0-30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习近平主席近日在考察北师大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节奏韵律是中华民族诗歌的基因。除掉了这个基因,还会是中华民族的诗歌吗?
(重阳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4-24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诗词现代化

中华诗词普通话,中华诗词现代化。
普通话韵即新韵,新韵即普通话韵。
诗词现代化韵,普通话韵诗词。
诗词现代化,普通话诗词。
普通话诗词,现代化诗词。
诗词新韵,新韵诗词。
新韵诗,新韵词。
新韵诗词现代化,现代化新韵诗词。

(重阳JM)17.4.20

注:
中华诗词千百年,有古韵,有平水韵,有词林正韵,等等,等等。
但用普通话读,如果是押韵的,就是新韵了,就是现代化诗词了。

如:
诗经,楚辞,汉赋,用普通话读,如果是押韵的,就是新韵了,就是现代化了。
唐诗,宋词,元曲,用普通话读,如果是押韵的,就是新韵了,就是现代化了。


1.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重阳JM)17.4.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1 17:0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