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兄旧体诗赏析
读过忠义兄旧体诗不少,总体感觉很好。在我认识里,忠义兄是一个很有情怀的诗人,他的思路很广,在写作风格上侧重于抓住事物特征,以点带面,不拘一格地展示自己的内心。这几首是他近期作品,在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诗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且自然流畅,不着痕迹,无任何造作与突兀之感。
《立秋》一首,前几句呈现的都是画面,但这画面很显然都是农作物生长以及与农事有关的活动,看似随意,而实质上是把“立秋”这个主题定位到农业生产这个主旋律上来。结尾两句“放眼天空阔,乘风好翱翔”就不再只是一种人生的洒脱,而是在农业化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自足的心理,因此这里的“乘风好翱翔”也就具有了一种生活化的气息。《长白县鸭绿江(对岸是朝鲜惠山市)》一首,前两句看似写得漫不经心,后两句“多情最是一江水,自古殷勤流到今”一出,整个味道就出来了。“隔岸”在诗题里已有显露,指的是朝鲜。“眼不平”地看着隔岸花开,是因为第三句的“多情”,“炊烟同起柳同春”也是多情,而最能体现“多情”的是“自古殷勤流到今”。第四句从历史的维度着笔,很显然另有所指,虽然讲的是中朝友情源远流长,但其背景是鸭绿江,这无疑把抗美援朝这段历史隐隐地带入诗中,成为所要体现的中朝友谊的一个证据。这里补充一点,“隔岸花开眼不贫”的“贫”字用得有点生奥,需斟酌。《遇雨》一首前面三句都显得很平,看不出什么妙处,但第四句“风来不染一尘埃”一出,整首诗的味道一下就全都出来了。明面上是自然景观,暗中却蕴含一种人文精神,自然贴切。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句“久未开”与第三句“转瞬”在意义上虽然说得过去,但终嫌这种矛盾的出现给人感觉不太顺畅,窃以为用“适见”与前面的“久未开”不相违和,效果应该更好一些,供斟酌。另外第二句的“山怀”二字不明所指,亦当再行斟酌。《三江源头》一首,第一句的“开”与第二句的“来”互为因果,相互对称,让这两句诗浑然一体,严丝合缝,第三句“家国”二字盘活全局,由自然景观上升到人文情怀,同时也使第四句“高低不改大胸怀”不显突兀。
旧体诗词因为词语空间很小,所以更需要字词之间相互照应,否则就显得驳杂,结构散乱,这也是之所以强调炼字、炼句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炼字、炼句的基础,炼意就很难真正落到实处。期待忠义兄更多、更好的作品!
附:刘忠义的诗
立秋(新韵)
江山披锦绣,田野吐芬芳。
玉米才出穗,高粱正灌浆。
合时种荞麦,起早染清霜。
放眼天空阔,乘风好翱翔。
长白县鸭绿江(对岸是朝鲜惠山市) (新韵,三首选一)
隔岸花开眼不贫,炊烟同起柳同春。
多情最是一江水,自古殷勤流到今。
己亥八月游长白山天池并序(新韵,三首选二)
长白山天池高逾两千米,为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源头,由火山喷发后形成。也是中朝两国界湖。
遇雨
雨停雾锁客徘徊,水面山怀久未开。
转瞬日出碧空洗,风来不染一尘埃。
三江源头
未知竟是火神开,自此三江活水来。
流过家国千万里,高低不改大胸怀。
沈阳三首选二(新韵)
清昭陵(皇太极墓)
森森草木百合芳,歌舞升平不见王。
雕兽眈眈皆虎视,空余威猛照斜阳。
张作霖“大帅”府
豪门绮户又嵯峨,父子生年故事多。
不是一时能判定,游人枉评又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