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感情的历程的个人空间 http://sglpw.cn/?1127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分享 民主没有敌人。
2016-1-17 09:11
林肯是怎样把敌人变成朋友的?(黑白先生) 19世纪中叶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南北战争打到后期,南方败局已定,林肯总统突然要与叛军谈判。林肯对政敌的友好态度曾引起了一位同僚的不满,这位将军大怒拍着桌子叫:“敌人一定要被消灭!”。林肯十分温和的回应道:“当他 ...
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祸起萧墙!奴化人生!
2016-1-11 21:19
祸起萧墙!奴化人生!
中国之可悲!忠君等于爱国!2000多年来统治者可谓无德可谓极其缺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家天下,主子与奴才!绝不是“仁”、“善”、“爱”而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杀”。 公开不久的《商君书》是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编著,被称为天下第一禁书,只有历代君王才能阅读 ...
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做人”文化是中国最无耻的信仰!!!
2016-1-10 21:26
“做人”文化是中国最无耻的信仰!!!
一,“做人”的本源观念 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法则就是“做人”,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些处世名言无一不是在表达这个主题,比如: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做官就是做人” “ 做学问,先做人” 光明日报 ...
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其实是一部杀头的连续剧
2015-12-23 14:12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其实是一部杀头的连续剧
杨咏椿——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其实是一部杀头的连续剧 儒家文化是东方文明的核心,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但它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毒害下成长和完备的。正是因为孔夫子那一套非常适合统治者的胃口,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所以,历代的封建 ...
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莫以爱国之名,行祸国之实
2015-12-22 08:47
莫以爱国之名,行祸国之实
家国情怀、忧国忧民,和对“道”的承载,依然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间,现在转化为对严重的时弊和改革倒退的忧虑、对普世价值的追求,还有拒绝遗忘,追寻和揭示历史真相的努力。这些在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中特别强烈,同时在中青年中仍不乏有志者。主流媒体以外的报纸、杂志以及论坛,如雨后春笋,此起彼落, ...
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个中国自由作家眼中的德国
2015-12-14 09:05
一个中国自由作家眼中的德国
野夫: 雪漫科隆,我再度来到这个莱茵河边的古老城市。 二战后曾经的满目疮痍,早已为今日之和平市井取代。嶙峋的大教堂,晚祷的钟声依旧回旋在那些街衢巷陌之中。一年一度名满欧洲的狂欢节,使整个古城看上去年轻妖媚,仿佛从来没有伤痛。两百年前诗人海涅徜 ...
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的历史之邪!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2015-12-13 08:47
中国的历史之邪!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杨咏椿—— 中国的历史之邪!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五千年来皇帝之心不死,(一个小小的村长都把自己看成土皇帝)好大喜功!形象面子第一。今天的中国本不是发展太慢,而是发展太快,体制之需与百姓之需成了两张皮。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百姓就希望享受平静 ...
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君子之盟
2015-12-11 19:09
君子之盟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立国之君郑桓跟商人们一同来到封地。他与他们一起斩芟蓬蒿藜,开辟土地。他还和他们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奈。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意思是:“你不要背叛我,我不要强买你的东西,不要乞求、不要掠夺。你有赚钱的买卖和宝贵的货物,我也不加过问。” 郑国的这 ...
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评,诗歌的标准
2015-12-10 07:39
评,诗歌的标准
杨咏椿—— 评,诗歌的标准,有没有一个诗歌标准?这个问题就像要你回答有没有真理一样。那么有没有真理呢?如果说没有,这个回答算不算是真理呢?同样,如果真的没有,我们又将依据什么来判断是非呢?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物,真理也是相对的,需要某些条件,甚至会因时而异,那么诗歌的标 ...
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谁需要国家无知
2015-12-9 09:30
谁需要国家无知
诗意人生 1949,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即便是夏日,读《南渡北归》第三部,依然让我从心里感到寒意。窗外吹进的是丝丝热风,心里涌出的却是冰冰的寒凉,没有一点温热的感觉。 《南渡北归》第三部,讲的正是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历史分野 ...
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0 07:0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