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淡余天欲仙的个人空间 http://sglpw.cn/?1369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偏激过后对应试教育的新理解

已有 397 次阅读2015-4-3 12:45 |个人分类:杂文

与其说是时光改变了我们,不如说是我们改变了时光。
  时针转啊转,永远是那样的间隔,永远是不变的滴答滴答。甚至,没有我们这些人发明时钟,岁月会无声地滑过了。
  让人害怕。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一切,如今沉思往事,不见残阳。
  越透彻这个世界的黑暗,我便越是沉溺于幻想,就像我说的空想,罗曼蒂克的忧伤。阔别已久的朋友见到我,定会认为我已不复如以往。可我的心仍在他们身上。他们却不知道我已经变得像个童话般的绝望。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真的没有意义吗?总有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心里、胸中,填满了物质于庸俗,一点点膨胀,就连快被撑死了也不知道。无论他们多么渺小,还能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平庸的浮躁,去‘关怀’,去‘教育’他人,何为正道。
  于是这个世界,不讲是非,只讲正道。
  正道就是数着钞票晒太阳,正道就是有个学历工作好。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为了正义,为了崇高的理想,死得悲凉,却有个笔名“伏魔使者”的东西,扼腕叹息曰:“可怜富贵功名,一旦化为乌有。”
  滚你妈的蛋。你可以当狗,但是你不能让别人跟你学狗。六君子殉难,你同不同情可不可怜是你的事,但我也没想到,你可怜的竟是那吃人的“富贵功名”。
  纵观历史可以知道,所谓钱币、文字、宗教、建筑、姓名、官职、等级......各种各样的事物的创立者都是不同时段的人类,我们这一大段,从夏商周到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一些读书人的潜意识就是为了“富贵功名”,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想?难道他们生下来就知道读书可以赚钱?
  还不是比他们先生下来的人一代代学习下去的。
  既然如此,先人也只活了几十年,今人也只活得了几十年,凭什么就认为,古代的圣人要比现代的人高明贤德得远呢?当有人拿几千年都没进过步的应试教育来说理,并试图用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教育我的时候。我真想叫他滚蛋。圣人叫你多听少说你怎么不闭嘴?
  我忍。但不是我没道理可讲。我不是说孔夫子怎么样怎么样,在春秋战国年代,孔子的思想是极为进步的,就像清末的各样革命一样,没有这些革命,我们可能还需要裹小脚、男生还要留小辫子。
  我一直同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也同意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教育,存在严重的弊病,甚至可以说是畸形,又凭什么让我们甘愿降心顺从呢?这种教育制度流行于东亚地区,我们的大中国嘛,还是世界第一应试大国。既违背了所谓的‘义务教育’的宗旨,也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教育原则。而政治书上还大肆鼓吹着两大宗旨,岂不是欺负我没文化?还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还是觉得高分低能的人少得很了?
   在教育对象上,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比如现代版科举考试中的一朵奇葩——高考,我听过一段话“知识就像是从此桶水倒入彼桶水,只有越倒越少的道理,如果不自己去创造,早晚也要干的。”就算是大多数普通学生和差生,真评生存、人际等多方面能力,倒不一定会给学霸压下去,分高只是数据。什么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发展特长的最佳场所”,是我们“培育品格,陶冶情操的环境”,还说品德最重要,分数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方面能力。试问,现今的用人单位若是给他少看了那张纸,你身上纵然有雷锋精神,他要你不要?
教育评价
“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为了应付各种统测统考,领导卡教师,教师又卡学生。学生一旦考不好,教师待遇立即受影响:在“末位淘汰”的变态考评模式下,不但职称泡汤,还可能发配到偏乡僻野。于是教师“死教”学生“死学”,周末没了,法定节假日没了,寒暑假也没了,每天要“摧残”到夜里十一、二点甚至次日凌晨……违规补课屡禁不止恶性循环
  以上是百科上对应试教育的评价,这种教育不仅仅带坏孩子,还带坏老师。被应试教育整疯了的不止有在卫生间里用塑料袋蒙住自己头自杀的学生,很多老师也被逼到心理变态。上述的穷乡僻壤,颇有些古代官员被发配边疆的感觉。而边疆是要么冷死人要么热死人,要么有瘟疫,还么有旱涝的,不然就是物质条件贫瘠,很多古代人被朝廷发配去边疆,不死也脱层皮。
  而应试教育其实跟科举制是一个妈生出来的,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不仅题海战术更加变态,而且古代还三百六十行行行饿不死,现在社会竞争压力更大,即使没有大皇帝要你命,纵去了大城市,去应聘清洁工老板也管你要文凭。
   下面是一些人士对于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作出的分析。
   
1.对教育重视不足[2] 。在中国,用于中小学教育的资金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较少,这还不考虑中国人口多,资金“人均”后就变得更少。无论我们把教育说的怎样高尚,终归是一种社会经济行为,它最后还是要以资金作为基础。资金的短缺,是教育模式落后的原因之一。
2.社会就业压力大[2] 。众所周知,在中国,一个毕业大学生,即使是一本大学毕业的,找工作也并不简单,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也就是说,只有一部分人能找到工作。而通过“走后门”等方式进入工作单位的现象又很严重。这样,如果采用素质教育,在不健全的监管制度下,很容易被某些人利用,导致更大的不公平;而且,由于只有一部分人能工作,如果采用素质教育,就无法区分哪些人能得到这珍贵的工作,只有高考才相对公平一些。
以上两点就是编者们认为应试教育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在采用素质教育的欧美[2] ,以上两个问题基本不存在。

  综上可知,应试教育想要改头换面,总也不是只需要习大大一声令下:“不学了,改革了!” 就可以完事儿的。与其说中国是人口大国,不如说中国是生育大国。
  本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圣人训,中国人口即使经历了二战的残忍重创也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得到了飞一般的跨越。以前是多生得奖,现在却搞起计划生育。还有些傻残人大代表呼吁“独生”、“什么什么子弟生两胎”,你说生多少就生多少,有孕妇一胎生五个你能给她塞回去四个?
  孟子此人,学说大多精辟,只是“性善论”给他说得支离穿凿,神神叨叨,还恬不知耻地去以门户之见抵制人家告子,不过在那个人口少的年代,无后为大却是不知该怎么反驳,但我孤陋寡闻,才疏学浅,也确实想不到为什么直到今时今日,还有现代人两片嘴唇磕出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来。真是稀奇。
  由此可见,新时代的思想对一些还半封建甚至顽固封建的地方有多么重要,改革不是朝夕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是说做就马上能做的事情,也不是做了就必须全国通行的事情。就像古时远交近攻的战术一样,先打弱小的,再吃大的。
  越是缺乏新思想的贫瘠地区,才越需要先吹到改革的春风。千里之行,毕竟始于足下。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5 13:0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