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的批判精神或者胡美丽的意义 (文论/随笔/杂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学的批判精神或者胡美丽的意义 (文论/随笔/杂谈)
作者: 韩宗宝, 发表于: 星期二, 十二月 06, 2011, 09:32 (7小时35分钟前)  - 38次阅读
文学的批判精神或者胡美丽的意义
——读简单诗集《胡美丽的故事》
韩宗宝
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的缺失,思想性的匮乏,正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通病,这固然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政治气候和土壤,也和当下主流的文学刊物和奖项一味提倡弘扬主旋律的导向有关。官方刊物和奖项历来注重培养并奖掖的是歌颂的能力,赞美的能力。在这种体制性、倾向性文艺政策的鼓励和左右下,很多粉饰性的、和谐的、歌功颂德的、服务类的文字,俨然成为了文学的主体。批判现实主义,特别是针对当下的批判现实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紧缩、压制和冷遇。基于此,有部分诗人和作家,干脆放弃了思想性,避开现实和当下,退隐出历史和时代,只专注于作品的艺术性。批判现实,作为文学的最基本的精神和品质,正逐步丧失,文学的批判功能越来越趋于式微,越来越被弱化。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简单新近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诗集《胡美丽的故事》,所呈现和散发出的独立思想性和批判精神显得弥足珍贵。《胡美丽的故事》由《胡美丽》、《春光赋》、《神话》、《水妖》和《画魂录》构成,可以说这五部分的每一个单元都倾注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认知和强烈的批判意识。这其中最具震撼力,最有代表意义的,无疑是诗集的第一章:《胡美丽的故事》。《胡美丽的故事》由32首短诗组成,是一个大组诗,或者说长诗,作品以冷峻的笔法刻画和描绘了胡美丽这样一个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沉浮的悲剧女性。在阅读胡美丽的个人史的过程中,弥漫于文本中的愤怒情感和强烈的批判意识,诗人的那种“聊斋”式的犀利、简洁和批判,加深了我们对时代世相与社会人性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形式上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真切地反映了作家所处时代的社会矛盾,对社会的腐败和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展现了17世纪的中国社会面貌,成功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生动的艺术典型。简单的诗集《胡美丽的故事》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与《聊斋志异》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胡美丽的故事》系列,运用了大量的聊斋笔法,语言简练,描写细腻,思想深刻,寄寓深远。其它章节如《春光赋》、《神话》、《水妖》、《画魂录》,在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上与《聊斋》也各有相通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诗集《胡美丽的故事》看成是一部诗歌版的“新聊斋”。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蒲松龄:《聊斋自志》)。《聊斋志异》寄托着蒲松龄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和孤愤。我们看《聊斋志异》,在故事之外,应该深入仔细地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恨与悲愤,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同样,我们在读简单的诗集《胡美丽的故事》,也不能只是怀着猎艳、猎奇和窥探之心,而要沉思、探寻诗人的写作动机,以及胡美丽身上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诗人何以要创造胡美丽这样一个人物?胡美丽有着怎样的人生和故事?
在简单这里,胡美丽是一个具体的人,又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她是当代女性的一个群像。胡美丽拥有着众多的社会身份:交际花、网络美眉、私人秘书、白领丽人、明星、吸毒者、同性恋者……当胡美丽这个人物,经由诗人简单之手,落于纸上,流传于坊间。胡美丽就成了一个标识,成了一个可以堂而皇之地陈列于中国文学人物长廊的女性形象。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具体到胡美丽,这个事,就是胡美丽的自杀。其实《胡美丽的故事》说的,无非就是一起胡美丽自杀事件。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她为什么会自杀?是因为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还是因为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轻?不管从哪一方面说,她的死都绝不能用轻生而一言概之,她绝不是轻生,她是无比看重生的。但她最终的死,让人觉得悲凉。死,让她恢复了人自身,特别是一个女性自身的尊严。她的死,可以看成一个时代的挽歌:
“从十一层和十三层跳下去同是一首挽歌
她选择了十三层她想高一点儿”
(简单:《胡美丽的死亡》)
即便是在对死的选择时,她也显得无比坚定,在是从十二楼跳还是十三楼跳这个问题上,在十二楼和十三楼之间,她选择了十三,这是一个多么富于意味的数字。在别无选择之后,她选择只能更高一点的楼层,来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她用她的死,给这个世界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胡美丽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悲伤的诗意。她让我们感到“肉身的存在和痛苦”。胡美丽是一个正常的有需要的女人。生理和心理上,精神和肉体上,她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只要不是被动的,我们都会尊重她。但她最终自杀了,貌似主动,可实质和真相是被动的。
说实话,读完胡美丽的整个故事,我始终感到无法轻松,有什么东西让我一直难以释怀,我感到了和诗人一样的孤愤、悲伤和沉重。“是谁在道德的背后拽开欲望的拉锁?”“是谁在一点一点地挪用着她的青春?”诗人由物质文明遭致人性异化的感伤转向了愤怒,愤怒出诗人,也唯有愤怒,才能导致诗人怀着强烈的创作冲动写作《胡美丽的故事》。胡美丽的欲望、欢笑和悲伤中,夹杂着诗人轻微的喟叹、调侃、同情和深深的怜悯,甚至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疼。“她也感到了,但不是这种疼”(简单:《胡美丽的感觉》)。胡美丽做完面膜,在沙发中听到电视中男女调情的疼和她自身的疼以及读者所感受到的疼,虽然都是疼,但肯定不是一种疼。长诗《胡美丽的故事》通过胡美丽这个人物,准确地捕捉到了时代的脉像,拷问和审判着那些不在场的隐形力量。一个弱小无力的女子,最后她只能用她的最激烈最尖锐的行为——自杀,作出一个个体生命对社会和时代的终极控诉与抗争。她不是死于自杀,她死于他杀,死于变相的谋杀,是另外一个或多个隐性的而又无所不在的凶手,绞杀了她花朵一样美丽的生命。
《胡美丽的故事》对女性的个体命运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真实地呈现了女性心灵痛苦的真相,展现了一个女性在现代化的处境中对于生活的种种体验。作为一个有着极大艺术张力的女性人物形象,胡美丽显现了一个时代的底色,她就是历史和真相。表面上看来,胡美丽这一青春、美丽的现代女性在城市中是生活自如的,可以自由地出入各种交际场合。但事实上这个角色是被限定的,她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和空间伸出的自由的触觉,一旦触及到城市生活的境遇,很快就会被淹没在现实的泡沫中。在巨大的商业化和物质化的轰鸣中,她始终身不由已,她无法挣脱命运和笼罩她身上的那张无形的大网。她是被时代和社会绑架和劫持的弱小人质,她挣扎过,然后随波逐流,沉沦,麻木:
“无所不能的权力已使她的生活变得苍白
失去了应有的新鲜内容
与她曲线纷呈的肢体恰好相反
她胸前的两座教堂曾经举行过多少次
不属于她的婚礼”
(简单:《交际花胡美丽》)
同那些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写作不同,简单找到了一种直抵根处的表达方式。他用简洁而锋利的文字对人性和生命本质给予最大化的关注与逼视。《胡美丽的故事》是诗人对当下生活进行的一次切片式的观察,他全方位,立体地深度扫描“胡美丽”的日常生活,通过各个侧面的精确展示,形成一个富有质感和原生态色彩的“胡美丽”。透过胡美丽的凡俗人生,我们看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从属位置,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性同社会与时代的关系。简单在诗歌中描述胡美丽的感觉、情欲、忧虑、艳遇、夜生活、私生活、内心世界、变态心理、情史、SM情结、同性恋、失眠、情调、约会、怀孕、重感冒、吸毒、良知、泪水、死亡……这些日常生活的展示不但没有污损诗歌的光荣,反而放大并逼近着时代的真相,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凡庸的背面——人生的无奈和悲剧。
在胡美丽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的性意识和主体意识。一方面她代表了善良,弱小和无力,另一方面她也代表了那种同社会和时代永不和解的力量。“胡美丽”的诞生,有着深刻的时代境遇和社会根源,源于诗人内心强大的“迫不得已”。对胡美丽,简单是尊重,同情和悲伤的。在他这这里,不是猎艳和把玩,展示,甚至不是呈现,他是揭示。他饱含同情和愤怒,狠狠地撕去一些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简单捕获了胡美丽,胡美丽也捕获了简单。毫无疑问,简单笔下的胡美丽是女性在诗歌和文学中获得的一个新的艺术形象,她身上,有着文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重意义。胡美丽身上承载中国当代底层女性在物化时代的失落感和虚无感,她是女性在当代生活的一个投影。作为被欺侮和拒绝的,被侮辱与损害的女性,胡美丽体现了商业时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损害和异化。
和一般的写作者不同,诗人简单并不止于和局限于对胡美丽这个人物的感观性描写,他从胡美丽的外在世界,进入了她的内在世界,让我们看到了胡美丽那让人颤栗的灵魂之花。正是藉着胡美丽这个人物,他的写作抵达了人类、人性和一个更阔大的层面。当我们还在同情、慨叹、鄙视,或者偷窥胡美丽的时候,诗人已经把胡美丽的死,这种看似无效的挣扎,转换成了一种伟大人性的复苏和对社会时代的彻底性反抗与控诉。《胡美丽的故事》所体现的为这个时代的立传画像的“史诗性”努力,和它所具有的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让它从众多的诗歌文本中卓然而出,成为足以见证当下,并介入时代的重要诗歌文本。
《胡美丽的故事》是一场缺席审判。胡美丽貌似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和主角,但诗歌显然指涉到了更大的主体:社会和时代。诗人通过胡美丽这个中国特色的、富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完成了对商业社会和物化时代的有力批判和辛辣讽刺。诗中的胡美丽死去了,但胡美丽的故事却远未结束,仍然在不断地上演着,与其相似的张美丽、李美丽、王美丽、赵美丽,……现实版、升级版甚至是混编版的美丽们,还在继续凋零。
诗要对生活发言!诗歌必须对当下和现实发言!对世界有所指出和发问,触及人的生存处境和人生遭遇,是文学存在的根本所在。《胡美丽的故事》中的32首短诗如同32份血泪证词,深刻地揭出了被体制和权力所腐蚀的社会真相,揭示了人性的原罪和社会的原罪。《胡美丽的故事》凸现了一个诗人的良知和担当,彰显了诗人的血性,它饱含对一个当代女性的同情和悲伤,对假惺惺的都市文明和商业文明进行了无情批判。它所塑造的胡美丽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和社会学的意义。诗人没有白写这个人物,胡美丽也不会白死。
2011.1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7:15 | 只看该作者
扬子鳄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2-6 17:59 | 只看该作者
“诗要对生活发言!诗歌必须对当下和现实发言!对世界有所指出和发问,触及人的生存处境和人生遭遇,是文学存在的根本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8: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韩庆成 发表于 2011-12-6 17:59
“诗要对生活发言!诗歌必须对当下和现实发言!对世界有所指出和发问,触及人的生存处境和人生遭遇,是文学 ...

诗歌如果不对当下发言不如不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2-6 22:59 | 只看该作者
期待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2-9 07:34 | 只看该作者
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的缺失,思想性的匮乏,正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通病,这固然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政治气候和土壤,也和当下主流的文学刊物和奖项一味提倡弘扬主旋律的导向有关。官方刊物和奖项历来注重培养并奖掖的是歌颂的能力,赞美的能力。在这种体制性、倾向性文艺政策的鼓励和左右下,很多粉饰性的、和谐的、歌功颂德的、服务类的文字,俨然成为了文学的主体。批判现实主义,特别是针对当下的批判现实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紧缩、压制和冷遇。基于此,有部分诗人和作家,干脆放弃了思想性,避开现实和当下,退隐出历史和时代,只专注于作品的艺术性。批判现实,作为文学的最基本的精神和品质,正逐步丧失,文学的批判功能越来越趋于式微,越来越被弱化。

赞同以上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3:0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2 23:2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