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 于 2013-1-4 02:29 编辑
【短诗鉴赏】《诗歌六首》/作者:千叶芦花
六首诗歌整体表达的意思是:人生啊,只不过是一次无根漂泊流浪!其实,也是生命于沉默中的呼喊。消极的人生感悟,所以不能说立意如何高,但是这种感悟具有普适性,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手法含蓄,属于婉约,诗歌的思考不失为深刻、凝重,有着很美的意蕴。语言运用上的是“意象的逻辑思维”和抽象的逻辑思维相结合的那种“生成性语言”:就是诗语言对日常语言有足够的“超越性”;诗歌醇厚耐读耐咀嚼,象外之旨、弦外之音、余音袅袅的特点予读者以巨大的“再创造”的审美空间,含蓄蕴藉,雾里观花,朦胧美。阳春白雪,不适合流俗大众阅读,属沙龙把玩的宝贝。
驾驭一只鸟儿
架子上摆放着鸟儿的痕迹,空气里飘着的蓝已进入晚年
三月飞花,十月结冻,我驾驭一只鸟儿的迟暮之心
避免被偶尔的雷声击中
灯芯的明亮逐渐被欲望取代
早冬
灯火辉煌的大街上,漂浮着一群不知身处何地的异乡人
我的鸟儿,身体里稀薄的空气扶着深秋的尾音
它在这里有着独特的角色
我的心撩开浮尘
叠加的事物相继而来,一条大街就是一个姓氏
我姓过,过客的过,与每一条大街都无关
这首是全组6首诗歌的序曲。 人的自由自主的本质,要求人来到世上应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充分发挥出人的潜力,实现创造,最终“实现自我”。然而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不要说“自我实现”,就是对物质生活上的衣食的基本满足需求都很难办得到。所以诗歌写道:“架子上摆放着鸟儿的痕迹,空气里飘着的蓝已进入晚年/三月飞花,十月结冻,我驾驭一只鸟儿的迟暮之心/避免被偶尔的雷声击中”。不要说飞翔,“鸟”只当是“架子上”的摆设已不见“踪迹”了;辽阔的“蓝”天只是做为表象还残存在生活中“飘着”;四季流转岁月无痕,如今人已步入老迈心灰意冷,不思飞翔,何况还记得曾经的飞翔的“雷击”的伤痛!可见诗歌运用的是象征或隐喻的手法;“我驾驭一只鸟儿”甚至是超越现实的联想;常规的语法和逻辑被突破。简洁的三行,失落及其原因--主客体的矛盾都表露无疑。 “灯芯的明亮逐渐被欲望取代”。“灯芯的明亮”暗示自家的夜晚;“欲望”指代白日里生命在物欲横流的尘世角逐,甚至昼夜不分。“早冬/灯火辉煌的大街上,漂浮着一群不知身处何地的异乡人”,这句是视觉转换从自家屋内到窗外大街,表面上是写的街景,实际上是为最后一首《异地人》留下的伏笔,以便结尾同这个开头照应做结。 “我的鸟儿,身体里稀薄的空气扶着深秋的尾音”,是个通感句,读起来空灵。指示出时间是“深秋”,合于前边的“晚年”和“迟暮之心”。这时的“鸟儿”是虚拟的客体外景(稀薄的空气),同时也是主体自身(身体里)并和心里(理)的“鸟儿”三位一体重合,皆为日暮途穷。“它在这里有着独特的角色”,交代的是“三位一体”的“鸟儿”也并非绝对虚无的定位。 “我的心撩开浮尘”,进入过往的记忆,“叠加的事物相继而来”。感悟到“一条大街就是一个姓氏”,说的不分你我所有的人都一样,“我姓过,过客的过,与每一条大街都无关”,来过,又消失。就像大街上的“异乡人”。 (肯定会有讹误哦!望作者读者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