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雨露 发表于 2013-1-12 14:18
其实真的希望王法老师亲自解释一下创作的初衷……
我看了王法老师在其作品中对其他作者的一点提示。但真正好的作品,是开放的,有悬念、有争议,却无法抹灭一首好诗的真正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大家是公认的,只是在表现手法上以及内容的现实指向上,有不同看法。我转一下王老的回应,冰露可以参详:
《两只大鸟》这首诗是我着意实验和进行探索的一首诗歌。依据于第三代诗歌群体,“他们”所表现出的【“对宏大的历史,功利的政治,深刻的意义,严肃的责任感产生了厌倦情绪和叛逆心理,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与自身生命、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希望诗歌能够贴近自身,贴近现实生活。”[11]贴近生活的原生状态,正视生活里庸常与琐屑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感受力的尊重。这在韩东的诗歌,如《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等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另一位比较重要的诗人于小韦,他的《火车》一诗曾经饱受非议,全诗只有四行:
旷地里的那列火车
不断向前
它走着
像一列火车那样
毫无疑问,当时间过去多年,结合相关的理论主张,重新审视这首诗,会得出比较公允的评价。从这首诗的整体效果看来,首先是诗人对内心的尊重,他写下的是他所看到并想到的,即使所看所想与一般人对诗歌的期待并不相符,甚至与一般意义上的诗歌的本质也不符,但他还是剔除了固有的诗歌观念的影响坚持写作,这其实并不容易。他拒绝宏大的、晦涩的象征,言此意彼的自以为是,真诚地回到事物本身,回到火车之为火车的原始样态。旷地里的火车,他只能是火车,像所有的火车一样,而不是虚妄地想要加在其它的喻体之上。在这首诗中,本体和喻体合一,它们是同一的东西,就像事物原来的样子。”】
《两只大鸟》则力图将【深刻的意义,严肃的责任感】和【关注与自身生命、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希望诗歌能够贴近自身,贴近现实生活。”[11]贴近生活的原生状态,正视生活里庸常与琐屑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感受力的尊重。】这两种诗歌创作理念有机地融合一体,从而创作出一种即富含【深刻的思想意义,严肃的时代责任感】又【贴近生活的原生态】并抵达【对自己感受力的尊重。】这样一种高妙的境界。探讨、实验文本不一定成熟,期待夜风兄弟和各位有兴趣的诗友,批评,教正。谢谢。
*引文见“中国新诗年鉴”(1998—2010)的前期理论资源——陈振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