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骨子里就是诗人的人,跟表面上被称之为“诗人”的人,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南鸥就属于前者。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在贵阳北京路一个本地诗人作家们经常聚会的啤酒馆,诗人南鸥喝高了,他于是站得更高:踩着椅子、站上酒桌,摇摇欲坠而充满激情地朗诵自己的诗歌,引得不少食客侧目,最后大家不得不合力把他拽下来塞进车里丢回家。 作为诗人的南鸥有着不被染污的天性,天真单纯得如同孩子,方才能在此喧闹尘世诗意地栖居。
2012年秋,南鸥受邀主持本报文学周刊·诗歌专版。记者日前在贵阳采访了南鸥。
我是诗歌的仆人
这么重要的选题为什么被南鸥抓住?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想正如南鸥所说,他是一位诗歌的仆人,除了诗歌,他什么也不会。
“从2006年至今,我每天至少为诗歌工作10个小时以上。”南鸥告诉记者。2006年,南鸥在为“新诗代”和“第三极”撰写诗学文论时写下了《倾斜的屋宇——后现代与当代诗歌》,而在随后的“梨花事件”中又写下了《价值,是支撑世界最敏感的神经》、《当下诗歌的三大“绝症”》以及《批评与反思的力量——致杨黎先生的公开信》等系列诗学文论。这些文论从哲学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从社会转型的历史语境分析了当下汉语诗歌的一些乱象的具体表征和深刻成因,对当下整个诗歌现场进行了一种立体的审视与反思。南鸥说:“我就是一个诗歌的仆人,忠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品格,我这一生只能做这一件事情,而且都还不一定能够做好。”南鸥说得言辞恳切,“真正的诗人是一种宿命。”南鸥后来意识到,理论与反思远远不够,必须还要从文本来进行构建,于是策划《中国当代汉诗年鉴》落户贵阳,自己一直担任《年鉴》编撰出版工作。
这些工作花费了他大量的心血,但是他乐此不疲。2009年,当贵州紫云自治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现了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时,南鸥应邀为《亚鲁王》的编委,又参与了史诗的编创整理工作,并先后写下《葬礼上复活的史诗——活在史诗中的族群》的随笔和《试述亚鲁王的英雄史诗属性与独特品质》的文论。
【南鸥简介】
◎南鸥。诗人、批评家。《中国当代汉诗年鉴》主编,“新诗代”、“第三极神性写作”代表诗人、理论家。
百年新诗大型纪念专题《世纪访谈》《肖像的光芒》策划、主持、总撰稿。
出版诗集《火浴》《春天的裂缝》和长篇报告文学《阻击黑暗》(合著)。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服从心灵》、诗学文集《倾斜的屋宇》和随笔《诗学梦语》。
诗歌《烈士陵园》被央视拍成专题片展播。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介绍到欧美。
主编《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06—2009)四卷。参与国家课题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编创整理。先后获贵州第二届“乌江文学奖”、贵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影响力诗人”奖和“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十年大奖。
对话南鸥
打通诗歌与生活现场的血脉
6年前,文学博士、诗歌评论家谭五昌在为南鸥诗集《春天的裂缝》写的序言中曾这样评价:“对存在、信仰、价值、尊严和死亡的思考贯穿了南鸥自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迄今20余年的诗歌创作历程,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一种罕见的与当下的麻木、庸俗和无序极不相宜的精神品质。整整20年,南鸥对诗歌精神和诗学品格的坚守和捍卫,无疑为我们在这个麻木、庸俗和无序的诗歌现场带来了信心和力量”。
文学周刊:很多人认为报纸开设诗歌版,可能会没有读者,你如何看?
南鸥:应该承认,文学期刊有其比较集中的研究人员和读者群,但我们不能得出媒体上发表的诗歌就没有读者这样的逻辑结论。恰恰相反贵州都市报以《文学周刊》的形式发表诗歌,我认为应该会赢得更加广泛的读者。尽管这是读图为特征的快餐文化时代,但同时又是一个资讯相互强力渗透的时代。另外,我们毕竟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报纸拥有的广泛的受众中也有相当多的人士热爱诗歌,关键在于《文学周刊》推介什么样的诗歌,以怎样的方式推介。
我深信贵州都市报会为诗歌的传播起到广泛的推介作用,而《文学周刊》会提升贵州都市报的文化品位,作为时代最后良知的诗歌会成为一个亮点。
文学周刊:你主持《文学周刊》诗歌版有些什么思考和思路、有什么期待?
南鸥:在我看来贵州都市报创办《文学周刊》是一种人文大义的文学担当,而“诗歌专版”的设置是一种壮丽的诗歌义举。因而在“多元”的总原则之下我们应该强化“当下性”、“大视野”和“文学性”。
多元是历史的趋势和当下的总体特征,是我编选应该遵循的一个总的原则。尽管信仰、价值、尊严、道德、情感等元素是诗歌的恒量,但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话语方式和美学特征,因而文本的“当下性”是我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向度。另外,在倾力关注本土诗人的同时,应该放眼全国乃至整个华语的视野。只有拥有开阔的视野,关注整个汉语诗歌,才能保证文本的丰富性和较高的水准,《文学周刊》才能获得广泛的影响力和至高的品位。最后,坚守文本应有的文学性。强调其文学性,才能保证诗歌文本应有的质地,也才能保证《文学周刊》应有的文学品位。
文学周刊:能否谈一下你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的诗歌版?
南鸥:我想《文学周刊》应该成为贵州文学,乃至全国文学的最新景观,而诗歌由于自身的特点很有可能成为最受关注、最炫目的一个亮点。栏目的设置是关键,它既是一份杂志内容的载体,又是其特征的重要体现。我们可以设置“肖像的光芒”、“名作赏析”、“诗歌在线”、“诗学栅栏”等栏目,即可展示重要诗人的名作,又可展现当下最活跃的诗人的呕心之作、本土诗人的倾力之作及诗学随笔和一些重要的诗歌活动的消息。与此同时,根据诗歌现场的一些走向或热点,以“诗与生活”、“乡土诗歌”、“先锋诗歌”、“同题诗”、“诗歌大赛”等专题的形式推出,打通诗歌与生活现场的血脉,让诗歌得以丰富而较为完整的呈现。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