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静的石头《对话》赏析
文/无字碑
诗歌其实一直都是一个符号,有时候会是一道可怕的符咒。诗人以手中的笔,写下那些刻着苦痛的文字,一遍遍敲打自己的灵魂,同时也敲打着别人。谁也不要说,只要拥有足够的幸福感,孤独就会消失。人类与生俱来的悲悯意识,其实一直都活生生的存在着。正是有了这种悲悯意识,我们才会轻易的被一些事物打动。读无名氏的《对话》,我试图摈弃诗歌语言的柔美,只将那种萦绕心头的淡淡的忧伤留在心底慢慢回味。但,我无法做到平静。我像是一个贪婪的孩子,紧紧抓住这组诗,一遍遍的品读,直到眼泪已悄悄涌上眼眶。
不是我矫情,也不是我脆弱。我只是不敢闭上眼睛,一旦闭上眼睛,那种灵魂被抽离肉体的痛感就会让我窒息。影子与身体,原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对话》的作者却生生将二者分开,让影子或者说灵魂与肉体进行一场别致的对话。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下,人的内心渐趋于浮躁。当空虚变成一种习惯,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路上,我们很多人都将灵魂抛弃在尘埃之中。成王败寇的铁律下,我们注视到的可能只是成功者欢欣的笑颜,还会有谁去关注失败者默默转身的背影?《对话》从一开始,就写出作者或者红尘中很多人的心声,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我们到底该不该再向前一步?而这不安分的影子,偏偏又从主人沉默的样子里愆生出别样的悲凉来。一条路的尽头,一个女人的贞洁,一个犹豫不决的沉默者,三组并不相关的画面,却又出奇的被一种情感融在一起,那就是孤独感。现实社会与理想之间的差异,让很多人迷茫,也让很多人都产生想要逃离的感觉。这种感觉看似无法琢磨,但影子的表白却让我们有机会触摸这感觉。灵魂逃离肉体,我只能用痛来定义。作者是痛的,我是痛的,芸芸众生也是痛的。无关苦与不苦,只是人内心的悲悯意识作祟。
我们中的很多人一直在追求所谓的表达技巧,想以技巧构建出一首诗的骨骼。而真正的技巧是一种超脱的情怀,你看无名氏是怎样描述希望与失望之间人内心那种纠结的情绪的。“当雪原逐渐消瘦 我依然打探不到春天的消息 当一阵风,刮过我的身体 主人,你有没有感到荒凉 有没有觉察到,一朵花 似乎开了,又败了 ”冬雪消融,春天应该到来了,可作者却迟迟等不到春天到来的消息。希望过后,等到的只是失望。肉体和灵魂看似分离,其实无法分离,灵魂感到冷了,肉体会感觉不到冷吗?最妙的是,一朵花似乎开了,又败了。希望似乎来过,但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漫长的等待过后,那种绝望的感觉,你体会过吗?我们都是卑微而渺小的个体,我们抵御不了灵魂深处那一波波不停息的痛感。每天活在现实与虚幻之中,我们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又渐渐远离了什么?
第一组诗歌末节的发问,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以千里之外,盛世之外的描写,将时空拉远,看似遥不可及,实际上一切都更接近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作者的桃园应该没有红过,至少精神世界的桃园没有红过。灵魂对自己的叮嘱,其实就是作者对自己的叮嘱。忍耐并等待,等待花开的季节。但这等待中分明又带着隐隐的担忧,佛,会不会来?
红尘中的我们,想要超脱现实而活,又无法超脱。只能借助某种手段让心稍感安慰,作者以文字的方式,给了自己安慰,给了我安慰。我得感谢作者,让我有这样一个机会放纵自己哭过一场,放纵自己安静的与灵魂进行一场对话。
活着是一种形式。有人选择活着并痛着,有人选择痛并活着。词序颠倒间,不一样的是心态。我想告诉作者也告诉自己,大步向前,精神的盛世就在面前。即使会痛,我们依然应该选择坚定的走下去,追求下去。即使最后,我们遍体鳞伤、我们老无所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