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赏析】对落幕《或者说从雪到炊烟》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0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叶歌 于 2013-2-1 10:05 编辑

                                              对落幕《或者说从雪到炊烟》解读                                

                                                                                    ◎以琳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落幕,遇见了他的诗歌。第一次读他的诗是在北极星文学社,是一首散文诗。意境哀婉,字里行间灼灼真情天然流动,紧紧扣住了我这个素不相识的读者之心。特别是他对诗歌在“语境上”和“意境上”营造出来的氛围,似有一种“帘幕垂垂月半廊”,溶溶月下,似有幽香撩过,西风卷帘处,往事悠悠如软泥土的青荇,在心底的潭水招摇之感。后来才知道他原来是以“情诗王子”著称的诗人,落幕的情诗可以用《诗经》里的一句话来概括:“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经过不断的交往和接触,更多了解了他的为人和个性。他不但是一位优秀的手术大夫,更是一位善于学习,善于挖掘,善于开拓的优秀诗人。在他骨子里对诗歌的那种韧劲和认知,是我望尘莫及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佩服他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他的豁达,睿智;淳朴,正直都是我心目中所敬仰的哥们儿形象,尤其是他隔三岔五送我的“金砖”,更让我爱不释手。

         对于落幕的诗歌,他有非常鲜明的特性。时而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时而像“神秘山侠客,难识庐山真面目”一般。意象运用颇多,语言深邃凝练,驾驭文字能力娴熟。尤其是爱情诗,更是写出了无限惆怅哀恸缠绵,柔肠百转之感。无形当中会将读者带入一种,直合易安《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泪先流”的境界当中,在内心隐隐作痛的同时又让人对爱情产生了无限美好的向往。清幽淡雅之处透出些许忧郁,读起来耐人寻味,甚至能深入人的骨髓。在逐步的创作过程中,他开始捕捉更多的人性变化与规律,开始着手写哲理并带有启迪意义的诗歌,这首《或者说从雪到炊烟》就是真实的反应了一种现象,表达了一个诗人在成长中的复杂心境以及在环境中不断历练的过程,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审视以及所站的一个高度的变化。

      作者从一开笔就将读者带进一种沉思当中/我开始怀念,指尖上的炊烟/首先作者从“怀念”和“指尖上的炊烟”开始做引荐。从怀念中延伸出了作者对现实中的“我”的不满意,内疚与懊悔随着诗句慢慢升起。“指尖”两个字不但将诗意升华了起来,让整个句子变得生动起来,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一种浮想联翩的状态当中。“炊烟”在作者的笔下是有一定指向的,它代表了一种“自然与纯朴”,这一种纯朴是让人怀念的,是让人刻骨铭心的——这一句足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美好向往和对生活的一种高度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对自身的一种监察与自省,一个不断省视自我的人才会变得更加谦卑,一个不断省视自我的人才会变得更加成熟老练。这也是一个人热爱生命与生活的表现,但现实总是非常地残酷,尤其是现今社会金钱与物质对人的诱惑,情感与地位对人的试探与掠夺,依稀的惋惜夹杂着些许的无奈——

     紧接着作者说到了/南方的一粒小雪粒子,始终成就不了一场大雪/一声叹息收紧了读者的呼吸,正如使徒保罗说:人所愿意行的善行不出来,人所不愿意行的恶反倒行了出来”。这样的无奈情结也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雪”在这里代表了一份纯洁,也充分证明了作者对一切美善的追逐与向往,更是来自心中的一声呐喊。尽管语句用的平和缓慢,其实内心早已轩起了狂潮波澜,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担忧与焦虑。/你说冷,说雪在童年的小木屋外随着陌生人的脚印蜿蜒/作者开始怀念童年,怀念那段像雪一样干净的日子(包括思想与灵魂),那是人生的起点,那是纯真的开始,多么令人羡慕的一段光阴。/我真的不是刻意忘记/这句加重的语气更加让读者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中的懊悔与无奈。/河流的照妖镜前,将你还给我/这里出现的“河流”无疑在告诉我们,在时间的磨损里让我们不断现出原形,现出那个被尘埃玷污的丑陋自我。“妖”特指人心中的魔。确实如此,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魔”,有欲望的魔,有自私的魔,有诡诈的魔,有贪婪的魔——这些魔让人无法掌控自己,失去自我本真里的那份善良与纯朴,让人变得不可理喻,有时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你和我,分分合合。我的瞳里竟然蓄满了那么多/在无奈与叹息中让作者内心升腾起那么多的回味与向往,那么多的怀念与惋惜——透明的汁液。“这还不是全部的我”/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人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这句话充分告诉了我们,作者眼里向往的是那透明的汁液,是那纯净的美好。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人却陷在一种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中,让人欲罢不能,在行路的时候摸不着方向。这种纠结的心态和表情在作者的笔下如此酣畅淋漓,给予读者又是何等的联想与思维拓展,这是作者的成功之点。/。“这还不是全部的我”/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名字/刻在一棵年轻的树上/它的老去,悄悄地剥开世界的伪装/这样的句子在这里张力十足,作者用一棵年轻的树做了引子,引出了拨开世界的伪装。值得庆幸的是作者对自己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对肉体有如此深刻的剖析。也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这又是作者的一个成功之点。

        难怪我总在某一瞬间,颤栗、幻想。羊群/奔跑着,雪花落在它坚硬的角上,如炊烟,从我的村庄缓缓升起/特别喜欢这样的结尾,当人性被残酷的现实折磨的面目全非时,内心多么渴望重新被雪花洗涤。当雪花重新落在那坚硬的角上时,又多么希望炊烟从自己的村庄缓缓升起。这样的句子足够将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完整,也足够给读者留下更多更深的思索与回味。整首诗歌作者从开笔到结尾都环环紧扣主题,内息通畅,抓住了一个意点进行围绕创作。特别在意境的营造上给读者清晰地展示了一场身体与灵魂的对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义与邪恶的战争——并且在语言上也别具特色,如行云流水般的表达方式,生动活泼的场景都让诗歌跳跃起来。《诗经》里说:诗歌本来就是萌生于社会大众的最私人,最朴素,最原始,最难以剥夺的艺术样式。周天侯老师在《多元钻石效应》课程里说:文学作品的多元性质所呈现出来的光晕形成“钻石效应”,即如同钻石般凭借自身的各种切面,通过“光折射”分别传达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阅读会让每一个人都有创造性的发现。显然,这首诗歌真正反映出的是一种时代精神,人性本真,追求方向与目标。

◎落幕

或者说从雪到炊烟

我开始怀念,指尖上的炊烟
南方的小雪粒子,始终成就不了
一场大雪。你说冷
说雪在童年的小木屋外随着陌生人的脚印
蜿蜒,我真的不是刻意忘记
而它趟过河流,在
河流的照妖镜前,将你还给我
:谁是那妖
在翻越了山的荒凉后
你和我,分分合合。我的瞳里竟然蓄满了那么多
那么多
透明的汁液。“这还不是全部的我”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名字
刻在一棵年轻的树上
它的老去,悄悄地剥开世界的伪装
难怪我总在某一瞬间,颤栗、幻想。羊群
奔跑着,雪花落在它坚硬的角上,如
炊烟,从我的村庄缓缓升起

讨论记录】:

宁夏★安静石头:
毋庸置疑,落幕的这首诗诗意十足,亮点众多,是我喜欢的字!
1.标题很诗。我们总为一首诗的题目发愁,有时候无奈地给它一个无题的帽子。《 或者说从雪到炊烟 》,似乎作者也曾在用题上比较为难,然而终于标了这样一个题目,很好,很诗!
2.首句起的好。一首诗,开头很重要,有老话作证——万事开头难。指尖的炊烟——不大满意。直接改成——我开始怀念炊烟。这样语气较平,而后起波澜就游刃有余了。个人感觉而已。
3.意象好.尤其后面几句,让诗歌达到高潮,我们看——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名字/刻在一棵年轻的树上/它的老去,悄悄地剥开世界的伪装/难怪我总在某一瞬间,颤栗、幻想。羊群/奔跑着,雪花落在它坚硬的角上,如/炊烟,从我的村庄缓缓升起。后面这些字我给个大赞!
4.:谁是哪妖,“这还不是全部的我”,这两句我觉得有破坏这首诗歌气氛的嫌疑,直接拿掉。
5.总体不错的一首诗,若果要打分,我给92,嘿嘿,"就是二"......
6.我二分之一高中文化(我那时候读书就讲究个混,难为情的很),有说的不对的,请给与谅解!
7.给各位老师磕头,由于忙,不能按时参加现场讨论,钦此!

天津★李仪:
落幕的这首诗《或者说从雪到炊烟》不太好理解,要解读,首先是要破获几个隐喻之谜:
指尖——指尖是什么,那是美的弧线,精巧之美。但是指尖远不如手掌来的浑厚,所以手掌能够把握东西,指尖不行。
炊烟——在意象的使用中,一般表示乡思。
一场大雪——前头说了,成就不了的一场大雪。那么小雪粒子,有丝丝挂挂之意。我觉得,另外,雪意味着洁白、圣洁。
陌生人——陌生就是生疏,生活中有时很熟悉的人也陌生,一是距离,二是难以交流或者交流不便。
河流——当然是时间。联系下句,时间能够考验一切啊!
妖——心魔是妖,在心里解释不清,有妖存在。对此我困惑,我觉得这里不存在妖,妖只是个隐喻,就是谁能经受住考验吧。
你和我——你看看,人物出来了吧,这里的你到底是谁?从这里开始涉及到此诗的性质。
透明的汁液——应该是泪水,什么泪水呢?我想到相思的泪,觉得应该是这样。可是后边的一句“这还不是全部的我”,这使我犹豫。联想到前面提到的“你”,我在猜测,是两小无猜的恋人,还是镜像里的童年。
如果按照俺这两个方向的思路走下去,我想——
首先考虑到这是一首情诗,一首对爱情把握不定的情诗。所谓把握不定,就是指尖上的恋爱,很美但却很容易溜走。
其次,就是类似于石头的对话那种题材,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把握不定。
结尾有意思,回到童年时的村庄,意味着重新开始。

山西 ★依然:
一再拜读落幕大哥的诗歌,很喜欢诗歌浓郁的怀旧、自省气氛和浪漫的意境,使人有一种情不自禁迷恋哦。 炊烟、雪花都是飘渺的事物,是浪漫,也是把握不定的,就像时间一样。落幕大哥的诗歌,这一首的你我,我也认为可以是他指,也可以是自我的转换吧。

云南★飞鱼:(见飞鱼对《或者说从雪到炊烟》的赏析篇)

山西 ★依然:
我觉得“这还不是全部的我”
——这句好像有更深刻的意蕴:象征派诗人表魏尔伦的基本价值观——我想进入你的世界,或者变成你的全部。是一种生命自我的考问  也就是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吧。
将你还给我——即使还给了,我们最终还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想成为的自己,这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正如老师们和飞鱼大哥所说的,这首诗歌的明暗俩条线索展开的很好。可以是一种假设的具体事件,也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而诗歌中你我,我觉得其实有时候就是自己也搞不清自己是谁?很像石头大哥的对话。而带给我这么多沉思的问题是什么呢?

主析评论内蒙★以琳:
是灵魂的洗涤吗?

山西 ★依然:
是对往事的怀念?情感的追忆?抑或是对生命、人生的最本真最平凡的展示?真是这所有的一切,常常让我们“总在某一瞬间,颤栗、幻想”。但是不管这个世界再怎么不够理想,最终我们还是应该要学会适应它的,正如诗歌的最后营造的面画。

湖南★叶韵:
对于落幕的每一首诗,我一直属于盲目崇拜阶段。他的诗歌,无论在节奏上还是在情感表达上,都是我喜欢的。落幕写诗的时候,总追求一种唯美的意境,他也做到了。但是,正是因为太过于追求完美,反而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比如这首诗歌,是一如既往的落幕式风格。
1,“我真的不是刻意忘记
而它趟过河流,在
河流的照妖镜前,将你还给我”
和“谁是那妖”,我觉得这句的出现有点突兀
我觉得那妖是在刻意的表达了。
2,炊烟在指尖上,是飘渺的,我们谁也抓不住。正如我们的童年,和那些美丽的过往。
3,“你和我分分合合”这个你,其实也是另外一个自己,真实的和虚幻的自己。
落幕这首诗,是在和自己对话吗,还是在自省?只有他自己知道。

河北★月影:
我就先砸三个我认为是砖头的砖头吧。
1、你说冷,说雪在童年的小木屋外
随着陌生人的脚印蜿蜒
(我真的不是刻意忘记。)而它
趟过河流,在河流的照妖镜前
将你还给我:谁是那妖
----我感觉括号里那句,和后文连接上有点突兀,失去了那种连贯顺畅的语境
2、我的瞳里竟然蓄满了那么多
那么多透明的汁液。----既然是“蓄满”,后面的那么多那么多,是不是就显得没意义啊
3、难怪我总在某一瞬间,颤栗、幻想
---难怪,这个词,我感觉用的不是太好,反正我读着别扭
至于文中的“你”,落幕大哥曾经和我说过,他一般诗歌都是写给自己的,文中的“你”就是“我”。所以,我也就很自然的当另一个他解读的。要是不是他自己,就怪他误导我了
我最喜欢的几句,很有深意,有延展空间的几句,摘录如下:
1、而它
趟过河流,在河流的照妖镜前
将你还给我:谁是那妖
---这句质问,我很喜欢,让人思索诗意的同时,也会反省自己,容易和读者产生共鸣。
2、。“这还不是全部的我”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名字刻在一棵年轻的树上
它的老去,悄悄地剥开世界的伪装
(难怪)我总在某一瞬间,颤栗、幻想
--虽然自始至终都在隐喻,但是这边风景读好。
3、羊群奔跑着,雪花落在它坚硬的角上
如炊烟,从我的村庄缓缓升起
---我想,这个时候,“我的村庄”并不遥远了,而是已在他心里很生动了吧。

广西★香芋:(见香芋的【我读落幕《或者说从雪到炊烟》】)

云南★山茶:
作为诗歌,我是一个门外汉。对于写诗评就更加的生疏和不适应。如果说的不对的地方还望朋友们多多见谅!
首先,思念是一种很细腻的东西,落幕大哥一下手就用“指尖上的炊烟”“南方的小雪粒子”表达的十分到位,这是一种非常细腻的描写手法。接着以一种回忆的方式作为铺垫,为整首诗臆造出来了很多的意象,譬如说:小木屋、河流荒凉的大山、年轻的树......
这些都是让人倍感兴奋和熟悉的,从这些意象里让我们看到了思念的全部。或者说落幕大哥的诗从头至尾就是为了给读者营造出一种思念的氛围。
最后一句:难怪我总在某一瞬间,颤栗、幻想。羊群
奔跑着,雪花落在它坚硬的角上,如
炊烟,从我的村庄缓缓升起
成为了整首诗的点睛画笔,思念中不仅只是爱情,还有友情、亲情。人生总会经历这样一种过程,聚散离别,分分合合。
我个人认为,落幕大哥整首诗的亮点就在结尾。

山西 ★依然:
“羊群
奔跑着,雪花落在它坚硬的角上,如
炊烟,从我的村庄缓缓升起”
一再的诵读,我倒是感觉在整体的结构上,这几句好像有距离,应该另起一行,石头大哥说的:谁是哪妖,“这还不是全部的我”,这两句我到觉得是起到了联系前后文的作用了。正如香芋姐说的,这样的村庄也是理想的境界,也是主题所在,也该另起,表示着重吧。只是我觉得突然回到这样的理想境界,有点心不甘,或者说是不是有点突兀呢?

广州★叶子:   (见叶子的对落幕的《或者说从雪到炊烟》的赏析篇)

主析评论内蒙★以琳: (见对落幕的《或者说从雪到炊烟》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31 15:42 | 只看该作者
诗好评佳,学习。问好以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2-1 10:18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忙了一天,今天才来编辑,对大家说声抱歉。辛苦以琳和各位诗友了,谢谢大家!
读以琳的这篇赏析,我会自愧。
一,我的诗歌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是我会努力。
二,很感动以琳以及大家如此仔细认真的走入我的诗歌。我知道大家的时间是珍贵的,这让我感觉自己对诗友们的亏欠。
话又说回来,虽然自愧,但是在诗歌的路上有您们同行,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动力。大家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2-1 10:24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想很真诚的说一句,谢谢大家对我诗歌的指正,我会虚心接受大家的砖头,如以琳所说,那是金砖,千金难买。也很希望在我们的群里有更多不同的声音,对于每一首诗,我们拥有自己绝对的发言权。再次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2-1 15:4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来学习下,问好以琳姐姐,问好落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6:56 | 只看该作者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13-1-31 15:42
诗好评佳,学习。问好以琳!

谢谢尘埃,感谢你的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6:57 | 只看该作者
叶歌 发表于 2013-2-1 10:18
昨天忙了一天,今天才来编辑,对大家说声抱歉。辛苦以琳和各位诗友了,谢谢大家!
读以琳的这篇赏析,我 ...

呵呵呵,地主说的真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6:58 | 只看该作者
叶歌 发表于 2013-2-1 10:24
我还想很真诚的说一句,谢谢大家对我诗歌的指正,我会虚心接受大家的砖头,如以琳所说,那是金砖,千金难买 ...

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会有更大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6:58 | 只看该作者
叶韵 发表于 2013-2-1 15:44
继续来学习下,问好以琳姐姐,问好落幕!

谢谢均的支持,更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执着,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2-4 21:15 | 只看该作者
辛苦,读到的好诗不少,好评不多,以琳的评很受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22 14: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