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译中国诗歌:古老文化的交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1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3-2-9 10:59 编辑

印译中国诗歌:古老文化的交融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郁龙余





  用印度民族语言对中国诗歌进行的翻译和研究,让人感到中国诗歌印译的春天似乎已在敲门。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迎来的是一个中国诗歌、中国经典印译的春天。
  在当代印度,译介中国诗歌最著名的例子是,狄伯杰(B. R. Dipaka)的印地语译本《中国诗歌》(2009年)、墨普德(Priyadarsi Mukherji)的孟加拉语译本《毛泽东诗词全集与文学赏析》(2012年),以及史达仁(Sridharan Madhusudhanana)名为《谁适为容:诗经》(2012年)的泰米尔语《诗经》选译本。这三个译本的先后问世,引起了印度读者和文学史学界很大的兴趣和反响。
  狄伯杰《中国诗歌》:袖珍版中国诗选
  狄伯杰的《中国诗歌》印地语译本,是中国古代诗歌当代印译的“报春鸟”。狄伯杰是尼赫鲁大学教授,曾任该校中文系(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长期教授中国文学史。《中国诗歌》共选译了自春秋战国时期至元代的85首诗歌,并有适当的注释。译者在《序言》中,简要地叙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相当精要。
  翻开《中国诗歌》目录,译者选《诗经》6首,屈原和南方诗歌4首,汉代诗歌1首,唐代诗歌40首,元代诗歌3首……此书采用的是“大诗歌”概念,诗、词、曲、民歌全包括在内。元代的三首诗歌,其实是两首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还有一首是《西厢记》中的《惊艳》。显然,狄伯杰将重点集中在唐诗上。这个目录告诉人们,在这位印度学者心目中,中国古代诗歌的生态布局,以及唐诗在这个布局中的地位。
  印地语版《中国诗歌》令我赞赏的是翻译艺术。一方面,狄伯杰选择的是一种简洁、流畅的现代诗歌语言。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中国古代诗歌,译成同一种风格的印地语,既是别无选择,又是明智之举。译本的读者是当代印度知识分子,如果将这些中国古诗,按印度梵诗诗律及用语译出,读者兴趣必然大减,而且在翻译技巧上也会大受束缚。正是现在的这种“简洁、流畅的现代诗歌语言”,给了译者发挥才华的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印地语广泛流行于印度中部、北部地区,有很强的生命力。比如在词源上,除了印地语自己的词汇之外,还有源自梵语、波斯语、阿拉伯语、英语以及其他印度民族语言的。这就给了译者极大的用词语库。
  译者对中国诗歌的理解,是准确而深刻的。中国古诗,一般都朦胧含蓄、一词多义,给翻译带来很大难度。狄伯杰的译文清新晓畅,读者易于理解与接受。当然,不可避免的,中文原诗中的丰富内涵以及由象征、隐喻等产生的多重意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流失。狄伯杰知难而上,翻译出版了这本印地语《中国诗歌》。那么,《中国诗歌》的印地语译文,是否尽善尽美了呢?译文可分为上品、中品、下品,在同一位译家的同等心力下,译文的质量也有可能参差不齐。
  《中国诗歌》印地语版的不足,是规模不够大,若能译出120—150首,就更好。时间下限应放宽至明、清,在这时期,亦有许多优秀诗歌,包括四大长篇小说中的若干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们期待着《中国诗歌》再版时,有一个更加饱满的新姿态。
  墨普德《毛泽东诗词全集与文学赏析》
  墨普德是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印度当代最优秀的汉学家之一,曾担任尼赫鲁大学中文系(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他在读书时,就开始将鲁迅诗集译成孟加拉文。在出版《毛泽东诗词全集与文学赏析》之前,他已出版了《鲁迅诗集》(孟加拉文译本)。该诗集1991年5月出版,含鲁迅诗45首,每一首诗均有注释,以让普通读者懂得中国文化及诗歌的象征意义;《中国当代诗歌集》(印地语译本)1998年3月出版,含27位中国诗人的54首诗;《艾青诗歌和寓言集》(孟加拉文译本),2000年3月出版,含艾青86首诗和4个寓言,每首诗都有注释;《跨文化的印象:艾青、巴勃罗·聂鲁达、尼克拉斯·桂连诗歌集》,2004年3月出版,有注释,将中文、西班牙文原著译成英文。其中,智利诗人聂鲁达、古巴诗人桂连的西班牙语诗歌,系墨普德与贝雅特里斯合作翻译。
  《毛泽东诗词全集与文学赏析》(孟加拉文译本),2012年1月由加尔各答舍蕾亚(Shreya)出版社出版。这是毛泽东诗词全集第一次被译成孟加拉文。书中包括毛泽东的95首诗词,除了诗词的孟加拉文翻译之外,还有每一首诗的注释及诗词内容的详细描述、诗词年表与诗词主题类别。这些诗词反映出毛泽东的生活、理想、宏大的抱负等,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经史子集的深刻理解和作诗的独特风格。
  该书的译注者将所译诗词分析得很细致,将内涵意义、典故等解释得很清楚,以便普通读者以及未来的研究者都能阅读及欣赏。为了适应孟加拉文化的特点,作者除了把诗中中国人的姓名音译成孟加拉文之外,还把姓名意译成孟加拉文,产生语音与语义上的新味。译者本身是一个诗人,他尝试着将毛泽东诗词用不同的押韵法译成孟加拉文,注意了大多数诗词的押韵。墨普德认为,译者自己有作诗的本领,才能够将原文的“诗魂”翻译出来。
  史达仁翻译《诗经》
  印度学者型外交官史达仁将《诗经》选译成泰米尔语,题名《谁适为容:诗经》,于2012年2月出版,引起学界和文化界的高度关注。关注点之一,印度外交家多出诗人,除了史达仁之外,还有写《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V.斯瓦如珀(Vikas Swarup)等。关注点之二,史达仁本人以及通晓中文、泰米尔文的专家都认为,《诗经》与印度泰米尔语的桑伽姆诗歌,竟是这样相融相通。虽然在这本译著中,史达仁只译了35首诗,但毕竟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头。通过《谁适为容:诗经》,让广大泰米尔语读者懂得了《诗经》的意蕴,也让广大中国读者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和汉语一样古老、一样宜诗的语言泰米尔语。
  《中国日报》(亚洲版)发表了达斯的《中国经典有了泰米尔译本》,介绍了史达仁翻译《诗经》的由来:
  2004年至2008年,史达仁先生在北京连任外交官。在这期间,他开始读中国诗歌。
  “一天,我在读一首中国诗歌时,还以为它是从泰米尔语翻译的。”他说。
  当他知道这事实上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时,十分惊讶。“这是一本让人着迷的书……它与泰米尔桑伽姆诗歌十分相似,都是古诗歌集。”
  ……
  “我于是就想,我应该试着将《诗经》翻译成我的母语泰米尔语。”
  该书的封面由史达仁亲自设计,采用了中国的经典色彩:封面的红色是从紫禁城的照片中获取的红色,绿色是从中国皇室长袍上萃取的绿色,黄色则是中国传统的色调。封底用了深灰色,封面女士的头发也用了这种深灰。
  狄伯杰、墨普德、史达仁三位印度学者用印度民族语言对中国诗歌进行的翻译和研究,让人感到中国诗歌印译的春天似乎已在敲门。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当这扇翻译之门打开的时候,迎来的是一个中国诗歌、中国经典印译的春天。(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2-10 02:1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诗,走向世界!

明利,春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0:22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3-2-10 02:13
中国诗,走向世界!

明利,春节快乐!

祝福新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8 03:4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