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工诗人:从汗水、泪水里拧出文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1: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明利 于 2013-2-25 11:54 编辑

打工诗人:从汗水、泪水里拧出文字


2013年02月25日来源:工人日报





绘图:赵春青

  感言

  上学时,文学史教材上写“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诗经》便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今天,从打工诗人的作品中我更看到劳动给文学带来的无限生命力。

  他们的诗,一行行、一句句在泪水中冲刷,在汗水里涤荡,甚至在血水里凝结。文中的三位诗人,都还在为生计辛苦地奔波着,为在城市里立足打拼着,他们在流汗的白天写诗,在流泪的夜晚写诗。虽然人生写满了磨难、挣扎与苦痛,但他们把这一切炼成了闪光的诗句。虽然写诗不能带给他们富足的生活,但却为他们掀开了打工生活的厚重帷幕,点亮了那渴求的心灵。

  前几日,李明亮寄来了他刚出版的诗集《裸睡的农民工》,这本书被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选入“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作为打工诗人,李明亮并不是第一个出书的、也不是第一个被文学界认可并关注的:“打工皇后”安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出版了《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并于2009年创办了“中国打工诗歌奖”;80后女工郑小琼,2007年便摘取了“人民文学奖” ;2011年,刘迅甫的组诗《农民工之歌》唱响在人民大会堂……在广东,在福建,在北京,在上海,在全国各地,更有三四万打工者在生存的夹缝中用诗歌咏诵青春,镌刻灵魂。

  “打工,是一个沧桑的词……在海洋里捞来捞去,捞到的是几张薄薄的钞票和日渐褪去的青春。”

  这是郑小琼的诗,也是众多打工诗人的人生写照。

  1989年,张守刚初中毕业,就被迫跟着同村走南闯北了。去过湖北做砖瓦工、到过陕西搞木耳生意、又闯过内蒙古钻煤窑……短短的几年,吃尽了苦头,却没有给家里挣到一分钱,只好回到家乡,在一家汽车配件厂做冲压工。一次加夜班时,冲床失去控制,切掉了他左手拇指以外的四个指头,看着血淋淋的手,他大脑里一片空白。“在长达四小时的手术中,我眼睁睁地看医生用钢锯割去多余的骨头,身边照顾我的工友面对这样的血腥的场面相继晕倒。”他平静地叙述着悲惨的遭遇。之后,他又去到广东中山继续当“打工仔”。生活日益稳定,但为了两个孩子,他再次回到了家乡。也正因如此,他产生了一个想法——给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办学校,可低廉的收费使学校无法支撑,仅仅一年就办不下去了。广东打工的多年积蓄也全部泡汤,还欠下一屁股债。他只好转战南京,开起了面条厂。面条要用摩托车运输,可他受伤的左手却无法支撑,只得又将做了15天的厂子转让给了别人,再次回到打工的队伍之中。

  与张守刚相比,李明亮似乎幸运一些。前年,他创办了台州首家文化原创公司,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还算有了自己的天地。回首过往,他同样是感慨万千。1999年,李明亮来到深圳石岩镇,在一家企业做技术员(机修)。“每天架模、换模、修机,白天8个钟头不算,晚上从6点至少加班到11点,下班打卡常常已是第二天。上班犹如上战场,半天时间都难得一次上厕所的机会,就是有机会去,也是一路小跑。人整天又累又困总是想睡觉,经常是下班回宿舍,见着床就一倒,马上就睡着了。手差不多每天都会有一次新伤,特别是手背,常常是昨天的一处破皮还未结痂,今天又有一个地方流出鲜血……”这段经历在李明亮看来还像是昨天的事。

  因为文学上的特长,之后李明亮辗转浙江台州开始做企业文化方面的工作。年复一年的打工生活让他渐渐厌倦。“为什么不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做点事情呢?”他不断地问自己。于是,他结束了打工生活,与几位作家创办了公司,想着这样可以有时间多搞些文学创作。但生活是现实的,起码要生存。“目前对我来说,空闲是很奢侈的。如果能够不为衣食住行所忧,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写自己想写的,那多好!”他对记者说。

  刚刚获得第三届中国打工诗歌奖的凹汉(本名陈传贵)出去打工竟是缘于诗歌。他考上了大学但因为家里没钱而选择放弃。没想到却在那个时候收到河北石家庄举办的“新星杯”诗歌大赛颁奖通知,诗歌活动一结束,他就在附近的劳动力市场找到去北京郊区干建筑小工的活儿。之后断断续续辗转上海、山东德州、青岛,先后还做过饭店服务员、工厂工人、公司内刊编辑、保健会所足疗师。最近他回到了家乡,“因为在青岛学习了中医知识,自己开了一家小针灸推拿店,生意能够维持温饱。”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这些诗歌中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能汹涌出自己的每一滴泪、每一滴汗,承载太多的心血和往事,烙下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他们的人生故事中,记者读到了太多的磨难。但尽管生活有着无尽的苦痛折磨,他们却用诗歌点亮了心灵,从汗水、泪水里拧出了闪光的文字。他们诗歌中最撼动人心的正是平凡打工生活中的平凡悲欢,其间的曲折、跌宕也正是诗歌生命力所在。

  当记者问到,诗歌写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时,三位诗人都觉得,诗歌与生计并不搭界,但也正因为这样的不搭界,在他们的人生中,诗歌才显得更重要。如张守刚所说:“诗歌没给我生活带来根本上的改变,我也从没指望诗歌能解救我苦难的生活。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坚持。因为诗歌已经是我思考的一种方式。”凹汉的回答更实在:“诗歌对我的生活没有多少改变,但确实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提炼与升华。诗歌让我自己懂得了对家庭对人生的责任,使我还不至于放纵沉沦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今年诗歌创作给我的生活压力带来一定的帮助,稿费加第三届安子打工诗歌提名奖奖金,一共有7000多元。刚还收到湖北一家杂志给的850元稿费,确实惊喜了一会儿。

  李明亮与记者讲述了他诗集里的诗都是怎么写出来的:“每天晚上加班落班时间一到,我就力争前三名打了卡,跨上自行车一阵猛踩回到宿舍,抓起底裤和桶就直奔冲凉房,若是稍有耽搁,下班的大部队一起杀回来,想冲凉不知要排队到猴年马月。差不多每天都是我第一个冲凉,不是急着去拍拖,也不是急着扑克麻将、出街闲逛,而是想让自己多一点时间做一个‘爬格子的动物’。入住宿舍时,许多人都抢着睡下床,我却找了个没人要的上床,因为上床较高,外侧用纸皮竖起挡住,在里面很安静且少骚扰。冲完凉,爬上摇摇晃晃、吱呀作响的铁架床,拉上布帘、打开风扇、插亮灯泡、拿出纸笔,便把肚皮压在凉席上开始了我的‘夜生活’。上床时已是10点,为了保证第二天上班走路不飘、眼皮不耷、舌头不大,我提醒自己到零点就要睡觉了。就是这一点有限时间,有时候遇到什么事还要额外支出。说出来不怕别人笑话,为了多挤一点时间,我的衣服大多一星期才洗一次,里面的底裤、外面的工衣,我都备有数件,平日一般只换不洗,到了星期天不加班全部搞定。上班时,我就尽快做好工作,见缝插针在空白的存仓表上‘奋笔疾书’,当然,同时还要做好保密工作,写一行用收货报表遮一行,再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收兵’或用报表将写的覆盖好,正襟危坐,作认真工作状。‘偷写’的机会毕竟有限且零碎,我就写诗歌和短文,做事时想到的‘绝妙好辞’,一遇点滴空闲时间便赶忙记下,等有机会再写几句,晚上下班便把那张纸揣在屁股兜里带回宿舍继续写或修改誊定。”

  翻看打工诗人的作品,记者感觉到诗句的呼吸间都有着生命的质感。凹汉的一段话回答了记者这种感受的由来:“我的打工诗歌,所叙述的每个时间、每个地点、每个情境,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这些诗歌中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都能汹涌出自己的每一滴泪、每一滴汗,承载太多的心血和往事,烙下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写作姿态:面向现实、面向底层、面向以血汗劳动争取生存权利的人们。”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三亿外出流动的打工者,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打工大潮,从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而从事诗歌创作的打工者也有三四万之多。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人类的流动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自身和社会,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发酵和催化作用。千千万万的打工者在远离家乡的异乡挣扎着,不屈地向命运之神抗争着。这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诗篇。

  文学界对打工诗歌的美学意义鉴定是,这些作品无论是细节和感情上都是真实的,为时代做了可贵的记录,将底层生活的许多元素放进了诗坛。但也有评论认为,打工诗歌的缺陷在于太过粗糙。记者则更认同《诗刊》主编叶延滨的看法:“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写作姿态:面向现实、面向底层、面向以血汗劳动争取生存权利的人们。”当下,如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一线作家都致力于在底层社会挖掘故事,作品出表现对特定人群生活状态的同情与怜悯,而打工文学的作者们与这样的生活是没有距离的,甚至从里到外已经都浸透了生活的艰辛。如硬币的正反两面,诗歌如果戾气太多,伦理态度和叙述方式就会走向片面和简单化的倾向。作品也就失去了它的丰富性,降低了艺术性。不过他们的诗也不只有怨气。凹汉说:“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给我影响很深,诗性之美句句可斟,人性之爱字字可酌,使得我的诗歌从怨气中转为宽容与平和。”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当多的作品是充满正能量的,理想、坚强、拼搏、明天……都是诗里出现得最多的词汇。

  诗人都是有梦的,李明亮和记者憧憬着未来:“我的人生理想是做一个自由的写作者,并努力多做一些社会调研和田野考察——特别关注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和文化需求;我是一个特别钟爱大自然的人,希望能窥见每一个果壳里的多彩世界和每一粒沙子里的精致脉络,到野外去,到不熟悉的城市和天地去,我想这样的人生会少一些遗憾。崇尚自由、珍爱自然、投身公益是我的三个信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6 03:4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