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茗 于 2013-3-3 13:41 编辑
我读其然的诗《龙泉山的早晨》
文/吴茗
我是仔细读过其然老师的几首作品的。其然老师的诗歌是颇具传统功力的,但其又将传统和现代巧妙融合,不时绽放着朵朵诗花。现将老师《龙泉山的早晨》为例将其揣摩,抑或当做解读吧。
龙泉山的早晨
文/其然
龙泉山的美是挂在树上的
短笛横在牛背上,叫醒了
满山的嫣红
龙泉山的美是写在山上的
山里人总喜欢红红绿绿
过年的爆竹
把春风穿在身上
几声鸟鸣,挑逗
粉妆的娇羞
薄雾轻抖
朦胧了山路的笑声
斑驳的影子中
是一片不敢触动的秘密
太阳远道赶来,麦苗
拥住半遮盖着脸儿的桃花
裣衽
“龙泉山的美是挂在树上的/短笛横在牛背上,叫醒了/满山的嫣红”:颇具传统之美。动词的灵活运用,突显诗意的跳跃和逻辑自然唯美。
“龙泉山的美是写在山上的/山里人总喜欢红红绿绿/过年的爆竹/把春风穿在身上”:思维灵动而韵致。
“几声鸟鸣,挑逗/粉妆的娇羞/薄雾轻抖/朦胧了山路的笑声“:一个特写的镜头,由近及远,“朦胧”很有朦胧的美感。
“斑驳的影子中/是一片不敢触动的秘密/太阳远道赶来,麦苗/拥住半遮盖着脸儿的桃花/裣衽:老辣,功力深厚。斑驳的影子中 是一片不敢触动的秘密:斑驳的影子,许是情伤,许是生活之痛。
太阳远道赶来,麦苗 拥住半遮盖着脸儿的桃花:麦苗,当是生活之痛;桃花,当是情{爱}。如果诗歌到此为止,我似乎觉得诗人是在玩一种深沉,然而诗句并没有到此而结,而又另起一行加了“敛衽”二字,使我惊讶不已:诗人,您恭敬什么?麦苗——胃——粮食;桃花——情爱——性和生殖。诗人很巧妙地延伸了诗意并使之得到了很高的升化,诗人关心的主题已不再是自己,而是整个人类。他将自己所关心的主题上升到人性的高度:胃和性,人类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二}。因于此,我凭空远眺;因于此,我不能凭空远眺。因为其然老师的阔大胸襟和万仞高度使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我以诗圣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告诫自己。
我想诗人用“裣衽”一词,是斟酌了几番的。因为去掉它也不失为一首好诗,而加了它,{也许}不是很多人会接受。然而最终作者还是加了它,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也真的也看到了一种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与谨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