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荣兴 于 2013-3-12 17:25 编辑
唐诗《父亲有好多种病》引出的课题
朱荣兴
“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是父亲的肩头。”“我曾仰望的大树,是最敬爱的父亲”,父亲为一家子流干身体中的水分,病症象似"红高粱发烧颜色,有水稻灌浆胀感,屋后风中老核桃树的咳嗽",此病也与什么相牵?为什么所累?“看到您发青的脸庞,我感到,遍体的石头都在疼痛”“父亲,您身上有松树常患不愈的关节炎,有笋子出土的压抑,有从犁头那里得来的弓背走路的姿势”父子血脉相承袭,血溶于水,血肉紧依,为儿如何不急?
父亲的压力怪物在哪?父亲为什么病成这样?以前极大多数人只写自己与自己的世界,那么谁来写父亲和来拯救父亲的世界?
父亲似乎为无形的东西所控制,如何突围?父亲像被搁浅的鱼,怎样再回到水中?
是什么暗力“坑爹”了?仅仅是劳作致成父亲的病吗?如何缓解父亲的病症?如何减轻父亲的病痛?如何医冶好父亲的病?如何摆脱父亲目前的穹境?如何改变父亲的命运?对于父亲的病,我能做些什么?
父母就像两根挺立的柱子支撑着你的天空。当有一天柱子成"弓背走路的姿势"或消失了,你就不得不独自支撑这个世界,你会挖掘内部所有的潜力来负担起这份责任吗?我要说的是上述这些问号的求解便成为唐诗《父亲有好多种病》引出的课题中的子课题。
此诗读后让人心中酸酸的,百感交集,网上流传一热帖,讲男人成熟之路的五个重大事件中,有两个竟与“父亲”有关。作为父亲,会为儿子完全的成长和保护付出多少?一个“游子”的心为父病干着急"常常忽略了您一拖再拖的病,更没想到用我的诗句作您的药引。父亲,您只想苦熬着把疾病逼走,....父亲,现在,我正流着泪,为您写这首诗,我笔下的字,一粒比一粒沉,一个比一个重,像小时,您在老家弯曲的山道上,背着夕阳和柴禾,一步一步地回家……"父亲头上的“三座大山”终要压得父亲病了,父亲的责任和过度付出。当这种压力大于支撑力时当付出多于供给时后果是父亲致病了,父亲一直处于重压之下,父亲上有老、下有小,父亲的压力源,排首位的是工作劳动与人际社会关系压力。其次是经济压力、子女教育与子女成家,都是父亲的压力源。父亲为一家的脊梁,承担着最大负重。
这里同时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病的无力无奈无助,为什么会这样呢?使人深思。
而父亲有好多种病这个涵盖的深度和外延与指向的多向性不仅仅是这个家庭及一个人的父亲,应是父亲这个集合及其属性,这里仅是写出一个代表元素。全诗找不见一个爱字,却通篇大爱为父病而大悲,可谓大爱无疆,大悲无度。
从唐诗诗中还读出了一位又老实又勤劳的好父亲。任劳任怨无暇关心自己积劳成疾的慈祥父亲。
“瘦弱的弟弟,把痛苦压低10公分变卖了家里最后那头老水牛。....守着昏迷中的您,母亲哭得默不作声",这个家谁堪当?
如果说陈红的《常回家看看》父母一歌是提醒,那么唐诗的《父亲有好多种病》是一曲悲壮家园,成了新乡土诗人唐诗最后的守望标的和最高的精神指向。他首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然后才是一个诗人,所以其乡土诗独具现实性透彻性深刻性。在用诗歌启迪人们的人性与人格的美,唐诗的这首诗可以促使我们自觉地去关心珍惜生命和亲情。
也告诉我们写诗并非一味地抽象和概括,而应返璞归真,摈弃虚无主义。
如何使父辈们不为生活所愁不为劳作所累不为病无所医而耽搁以及自己有能力眷养父母使父母健康幸福
这个大课题比诗歌本身重要得多。
《父亲有好多种病》
唐诗
父亲,您身上有好多种病。一想到这里
我的泪水就不知不觉地淌了出来。父亲,您身上
有红高粱发烧颜色,有水稻灌浆胀感
有屋后风中老核桃树的咳嗽……当我
看到您发青的脸庞,我感到,遍体的石头都在疼痛
父亲,您身上有松树常患不愈的关节炎,有笋子
出土的压抑,有从犁头那里得来的弓背走路的姿势
当看到您眼中黯淡的灯盏,我就像您身上掉下的
一根骨头,坐卧不安。父亲,您为什么有病也不想治
您为什么总是忧愁时抽着烟,坐在郁闷里
为了替您买药,瘦弱的弟弟,把痛苦压低10公分
变卖了家里最后那头老水牛。而我住在白云飘过
窗口的城里,偶尔写点悠闲的小诗,却常常
忽略了您一拖再拖的病,更没想到用我的诗句
作您的药引。父亲,您只想苦熬着把疾病逼走
守着昏迷中的您,母亲哭得默不作声
父亲,红高粱说要治好您的发烧,老核桃树说
要治好您的咳嗽,水稻扬花的芬芳
会重新回到您的血管。父亲,现在,我正流着泪
为您写这首诗,我笔下的字,一粒比一粒沉
一个比一个重,像小时,您在老家弯曲的山道上
背着夕阳和柴禾,一步一步地回家……
2002年4月初稿
2011年2月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