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理”对诗的影响及避免说“理”的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2-3-18 21:43 编辑

                                                       说“理”对诗的影响及避免说“理”的对策


                                                                             白炳安



一、诗说“理”的根源

        古典诗歌主张感性的抒情,立象寓意,构成强烈的感情色彩,而又不直接说出事物的状况,喜欢由情入景,物随情变,采取一种“曲式”(含蓄)的方式表达,形成以意境为美学本质的特征。但从宋诗开始,由于“道”的介入,把以前提倡的“言志”变成了形而上的“载道”。情动为志,志为心声,“言志”指向人的内心世界;而“载道”是抑情而致理的深化,造成直接的议论——说道理,使情感从理性中减弱或分离,产生诗教。

        诗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运动的嬗变,形成了现代新诗。新诗摒弃了古典诗歌的平仄、对仗、押韵,吸纳了外国诗的意象表现方法,但从现代诗的艺术表现手段来看,仍然未能彻底摆脱宋诗那种“文以载道”的影响;换句话说,虽然寓理于物,言志于事,但是,太注重于议论而削弱了情感的强度及意象深化的层面,走向了说“理”的岐途。



二、说“理”对诗的影响


       诗缘情,情缘景,情景交融是诗歌的美学特色。这种美学特色,不仅把情引入景,而且把景导向境。但若果把诗的情通过言说的方式转为“意”,导向直接的“理”,那么,对现代诗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诗一旦专注于“理”的诉说,就抑制了情感的抒发,而没有了情景交融的深度,岂不成了说“理”的议论文。以理性的思维方式给诗戴上说“理”的帽子,显然遮盖了诗最需要凸现的情感形象,剩下的就是空洞、干巴,喊口号的文字。在现代一些新诗中,虽然情与理构成了抒情,但这种抒情方式突出的是说“理”,具有很强的思辩色彩,排斥暗喻、象征、含蓄等表现手法,直接说明诗指向的对象。因此,可以说,说“理”不是新诗审美追求的方向,而是一种艺术表现的倒退,更是对诗的美学本质的背叛与伤害。有些诗歌观念陈旧者,仍然坚持认为说“理”在诗歌中起到一种哲理思考的作用,从不反思这种阻碍诗艺向前发展的已经深入了骨髓的病症。
      在指出说“理”对诗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需要阐明的是诗介入了说“理”的成份,其结果只能是说“理”诗,而非哲理诗。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直接说明为特色,后者以形象的抒发透出思想。说“理”的诗最大的问题是事物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几乎消失在议论之中。请看诗人夏文成的诗《刮骨疗毒》:

人生在世,有时难免中毒
比如蛇毒,箭毒,食物中毒
比如吸毒者,慢性自杀式的中毒
有的是主动性中毒,有的是
被动性中毒

有的毒好治。吃点药,打点针即可痊愈
有的严重点需要翻肠洗胃
更为严重的,则必须刮骨疗毒
比如当年的关羽,被华佗
刮得骨头铮铮响,令人心惊

而我也中了毒。这种毒
看不见,摸不着,不侵骨肉,只攻心
日积月累,一颗凡胎肉质的心
被毒汁浸透,其痛无比
纵然华佗转世,又如何治得?

   整首诗以“毒”为中心,说出各种“毒”对人类的毒害,然后通过理性的议论怎么进行“刮骨疗毒”。虽然略有一点点抒情,但是,没有一点形象性的诗写,换言之,排斥了形象化的描写,弱化了诗性,剩下杂文式的说理,显然与诗歌意境说相违悖了。



    三、如何避免诗的说“理”


       从诗学层面看,诗作为一种感性的表现形态,既忌讳说明,也忌讳说“理”。形象思维是诗的核心内容,写诗就是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建筑意象来表现情感,而非用理性慨念来演绎被抒发的对象。
以为说“理”就是诗的哲理,是一种误解,要消除这个障碍,首先要改变诗歌是说“理”的陈旧观念,其次,要建立诗是形象的表现与意象暗示的诗学理论,在诗的美学原则上,抵御动机可疑的理性说教,在创作上和理论中达成一种共识:诗存在的隐语表达总比直接说明更有美学意义。
       在诗中说“理”,不符合诗的隐喻的审美性,“理”被说得越多越清楚,也就失去了含蓄诗学之味,到头来诗的明晰只能是一种假象,最终使分行的文字成为解说政治符号的理论。既然说“理”在诗的创作中存在违背美学原则的倾向,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在诗里说“理”呢?这里有三个方法:一是形象化;二是意象化;三是暗示法。

       形象化是诗歌表现生活与揭示内心情感的创作手法。诗是用形象说话的一种方式,诗的形象包含着人物的神态和客观的图景,一旦注入抒情,就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我国古典诗歌是用形象说话叙事,追求情景合一的境界。情出于形象,形象书写得传神便创造出意境,有意境才显示诗的魅力。诗产生了形象的感染力,也就达到了诗的审美要求。
      在此,不妨举例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说明形象化在诗里表达的重要意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描写了像“碧玉妆成”的柳树及万条“丝绦”一样垂下的柳枝,生动形象,而更为精彩的是后两句,专门为柳叶创造出特写镜头,故意不直接说出柳叶窈窕之爱,却用设问的方式表达是“谁裁出”,然后形象化地暗示是二月春风,剪出了这么好看的细长柳叶。这不仅有了情韵诗味,柳的艺术形象马上立起来,形成情理十足的境界。

       在诗里构建意象,让意象成为诗人的心灵图画,是诗歌避免理性直观述说的另一种办法。意象作为客观图景与感觉意识的联合,所产生的语言热力:既有味觉的、嗅觉的静态,又有触觉的、听觉的动态,都具有可感知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运用意象修辞,可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感觉式的形态活动,在情感的表述上变得峰回路转,不会出现说明文一样的浅白。再说,在意象中拒绝道理的陈述而化入哲思,在“思”中不留痕迹地从形象上出现哲理的情感内容,那才是诗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如芒克的代表作《阳光中的向日葵》(限于篇幅,不再引用诗句),就是运用意象来构成诗性表达,诗中的“头”、“绳索”、“脖子”、“太阳”、“泥土”、“血”,单个词语没有什么意义,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意象性,有暗示的意思藏在里面,从而在语言中流露出某种心领神会的东西来。

       说“理”不是诗的范畴,搀进了非诗的因素,有损诗的纯粹性。要消除说“理”患在诗里的怪病,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在这里,不妨引出笔者一首短诗予以说明:

正在发育的嘴吧
面对空气有害的判词
被戴上可疑的口罩
呼吸中的声音语焉不详

        这首题目为《呼吸中的声音语焉不详》的诗只有四句,完全不直言什么,只是暗示什么,换一种说法是,有一些隐秘的信息在内部,这种富含暗示性的东西,就是诗里决定性的诗意。

       诗人马拉美曾经就诗的创作阐明其见解:过于理性的语言摄入诗的陈述里,是无诗意的,因为它太浅俗,沦落为抽象的表达工具,太缺乏暗示;只有暗示,才是诗的理想。但强调暗示对诗的重要性,并非将诗的明晰引向含混或晦涩,更非鼓吹诗的神秘主义,而是视暗示为诗艺上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用这种方式才能揭示复杂的世界与情感的隐秘。诗的暗示方法通常包含着:幻象、象征、借喻、隐喻、嬗变等等……所有这些构建的暗示图式,在艺术的表现上,显得丰富多彩,避免了直来说去。
      一首诗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而不是道理的陈述,所以诗不能搀入道理的成份,应该纯化。为了摆脱说“理”对诗的影响,有必要强化诗的暗示功能,用暗示的方法对抗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2-18 23:57 | 只看该作者
改评议有道(理),但举些例子(说理的和不说理的)会更形象、更有说服力。文章也会更丰满。
个见。
认真学习了。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2-19 06:05 | 只看该作者
同意举些例子,包括三个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2-19 08: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写诗就应如白兄所提倡的这样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2-19 10:12 | 只看该作者
情理的二分法基础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有助于厘清一些东西。带着情感来说理是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2-19 10:35 | 只看该作者
“诗的暗示方法通常包含着:幻象、象征、借喻、隐喻、嬗变等等……所有这些构建的暗示图式,在艺术的表现上,显得丰富多彩,避免了直来说去。”

加上例子会更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1:14 | 只看该作者
中年人 发表于 2012-2-18 23:57
改评议有道(理),但举些例子(说理的和不说理的)会更形象、更有说服力。文章也会更丰满。
个见。
认真 ...

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1:16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2-19 06:05
同意举些例子,包括三个方法。

谢谢你提出宝贵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1:16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2-2-19 08:23
学习了。写诗就应如白兄所提倡的这样写。

感谢梁先生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2-19 11:19 | 只看该作者
方程 发表于 2012-2-19 10:12
情理的二分法基础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有助于厘清一些东西。带着情感来说理是可能的。

同感。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8 05:1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